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宋金手指

第二卷、滄海雲帆揚 第三四五章 分化 文 / 聖者晨雷

    第三四五章分化

    趙葵站在宮門之外,面皮繃得緊緊的,再遲鈍的人看到他如今的模樣,也知道他非常生氣。

    因為已經入夏的緣故,宮城內的各種樹木上,棲息著不少知了,它們瘋狂地叫囂著,聲嘶力竭。趙葵在行軍時就很討厭這種吵得人心煩意亂的昆蟲,現在更是厭惡,恨不得遣人去將它們全部驅走。

    那個招惹來大麻煩的趙景雲,便也是這般令人生厭。

    趙葵與趙景雲並不陌生,當初余階在他帳下參贊,趙景雲與余階交好,而且在滅金之戰中獻計獻策。那個時候趙葵很是為大宋慶幸,又多了這麼一個允文允武的人才,沒料想不過是幾年時光,那個讓他擊節讚歎的書生,卻成了攪得大宋風聲鶴唳的禍源。

    「攪屎棍一個!」他憤憤然地想。

    他此次來見天子,目的只有一個,將鄧若水與趙景雲從天子內監中提出來,轉到刑部大牢之中。不僅僅是趙葵,幾乎所有的士大夫們都認定,趙景雲背後肯定還有什麼人,若是沒有人指使,他絕對不敢做出如此無君無父之舉!

    「哼,若聖君名臣尚不足恃,這世上還能指望誰,指望那些小民麼?」想到趙景雲文章中的謬論,趙葵心中就極度地不舒服。

    趙葵自己是將種世家,父兄都是名將,但他卻一向以士大夫自詡。這和他家學淵源有關,他的父親趙方雖然是以知兵事而著名,可出身卻是淳熙八年的進士,可以說是士大夫世家。從他的父祖輩開始,便以天下為己任,很有開萬世太平之報負。他自幼隨父出征,歷經光宗、寧宗兩位皇帝,其中光宗甚至是個得了臆症的精神病人,因此對於「聖君」,他心中是不大相信的,但對於名臣,他卻很固執,這或許是像他這樣幾代人為國效力的最終目標——在史書中留下某朝名臣的美名。

    「陛下可允見我?」

    內衛小跑著從宮裡出來,趙葵跨了兩步,凜然問道。他在地方上為將多年,言談舉止中並沒有多少文臣的內斂謙恭,相反,倒有些武人的凌厲氣勢。那內衛立正,向他行禮,然後搖了搖頭:「官家說,這些時日正忙著處置大宋時代週刊謀逆案,此事干係到天子顏面,不可小覷,故此無暇見尚書相公。」

    趙葵抿了一下嘴,目光閃了閃。

    內衛轉述的理由,他不相信,他背後的士大夫們也不相信。

    若不是趙景雲這篇文章,趙葵等人還不曾發覺,就在他們不知不覺當中,天子通過「常選」與「恩寵潛邸舊人」這兩個方式,將眾多年輕的臣子提拔到了重要的位置上。他們當中,有位高如統管東北數行省之地的耶律楚材、戶部侍郎陳子誠、工部侍郎蕭伯朗等,也有位低者象戶部、工部和廉政司的那些小吏,這些人出身,耶律楚材勉強可以算是北地的士大夫,蕭伯朗只是個秀才,而陳子誠和其餘諸人,則根本就是平民——可不正是趙景雲所說的那些「民」麼?

    如今這種情形,已經是他們能容忍的極限了,雖然自科舉取士以來,便不乏有貧門子弟通過科舉而平步青雲的事情,但那些人讀的可是聖賢書,接受的是正統儒學,而不是現在混雜著諸多功利的智學。朝堂之上,唯有儒學為體,智學為用,才是正途!

    趙葵呆呆地想著,卻讓那內衛驚著了,天氣這麼熱,這位刑部尚書大人又喜歡保持軍人本色,在宮門前等候的時候,還是站在太陽底下,現在不言不語的,莫非是給曬壞了?

    他向前扶住趙葵:「尚書大人,你沒事吧?」

    「哼!」趙葵推開他,看來,要想從天子那裡弄來趙景雲與鄧若水是不太可能的了,天子無論是想要保這二人,還是真正想從他們背後追究出幕後指使,都不可能將二人交與刑部。趙葵尋思了一下,若是楊太后還活著,原可以通過楊家通稟太后,讓太后向天子施壓,可現在……

    他想到還有一個人可能會有影響,便是天子的生母全太妃。

    除了全太妃外,還有天子親弟榮王,前些年榮王門客很是惹起了番風波,雖然不是民怨沸騰,卻也讓朝廷上很傷了一番腦筋。若是依著趙葵的意思,將那門客抓了殺掉以平民憤,可天子卻以「未有律法可責之」為由,放過了那門客,便是榮王,也只是受到了告誡。天子對於這個弟弟的寵愛,由此也可見一斑了。

    不過趙葵是刑部尚書,而且他的兄長還在外手綰兵權,所以他不好直接去找榮王,必須有一個將他的意思傳達給榮王。

    想到這裡,他轉過身,快步走向自己的馬車。

    馬車穿過御街,到了公卿聚集的清河坊後的一處宅院停下,趙葵下了車,逕直走向那戶人家的大門:「稟報大宗正一聲,說我趙葵求見。」

    「尚書大人來得不巧,大宗正前日便被官家召入宮中,連著兩日未回府了。」那門房認得他,賠笑著道。

    趙葵來找的是解了兵部尚書職司的趙善湘,在趙與芮門客引發的風波了卻之後,因為楊太后故去,趙與莒為了更好地約束宗室,便免了趙善湘的兵部尚書之職,拜為宗正卿,因為宗正卿比不得兵部權重,為了避免有貶罰的嫌疑,趙與莒還同時給趙善湘加了太傅的榮銜。對於曾經為史黨一員的趙善湘來說,能夠以此職致仕,也算是到了人生的頂點,因此他甚為歡喜,從此便閉門謝客,除去宗室的事情之外,幾乎不與其餘臣僚打交道。

    「可知天子何事召大宗正?」趙葵凝眉問道。

    「尚書大人說笑了,小人只是門房,如何知曉官家召主人何事?」那門房笑道。

    趙葵覺得這門房的笑容中帶著一股譏嘲之意,他忍不住想發火,但又忍了下去,憤怒地瞪了門房一眼,轉身便又上了馬車。

    他不相信這個門房不知道天子為何召趙善湘,只是不願意說罷。趙葵微微歎了口氣:官家究竟是想做什麼?

    從緝捕鄧若水、趙景雲二人起,再到尋趙善湘,趙葵覺得自己似乎事事都落在了官家的後頭,這讓他很是不甘。

    回到自己府中,沒有片刻功夫,便有幾位大臣來求見,雖然都不是六部九卿之類的重臣,便也是些科途出身的要員了。趙葵自然是好生撫慰,只說是天子正在親自查問那件案子,他心裡卻是暗暗叫苦。

    他未奏明天子便遣人去緝拿鄧若水、趙景雲,一來是迫於這些人還有這些人背後勢力的壓力,二來在這件事情上他的作為完全合乎天子與群臣商定的政事處置程序,三來他自認沒有任何私心。但是隨著鄧若水、趙景雲被天子緝入內監,而連著幾天都得不到相關消息,那些被報紙上的各種批駁文章撩得心火過旺的大臣們紛紛找上他的門,他便覺得情形不妙了。

    都在臨安為官,雖然時間有長有短,可是眾人多少總該明白,當初宣繒之所以去了參政之位,便是因為和官員私下溝通向天子施壓的緣故。從宣繒下台、崔與之為相以來,眾臣便不再敢私下串聯,可現在因為趙景雲文章的緣故,他們又開始如此——這其實是在表明態度,誰都知道天子手中有些秘諜盯著諸位大臣,但他們仍然如此,便是告訴天子,此事過於重大,他們絕不退讓。

    而他趙葵,顯然就會成為宣繒第二了。

    「卿覺得如何?」

    趙葵在家中悶悶不樂的時候,趙與莒卻滿臉是笑地看著趙善湘,兩人面前擺著的是一堆紙,趙善湘滿面通紅,將目光從那堆紙上抬了起來:「官家竟然……竟然做了如此大事,臣卻一無所知,臣實是慚愧!」

    「國朝建國已近三百年,太祖、太宗支裔繁多,以前的時候是力有未逮,現在麼,朕雖不能學先秦時分封,卻總得替他們的生計做些安排。」趙與莒輕輕歎了口氣:「只是此事辦起來甚是艱難,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得,加之又易出意外,朕不得不慎重,免得徒招人笑。前日接著電報,朕確認之後這才將事情告訴卿,卿算出明細了麼?」

    趙善湘點了點頭,長長吁了口氣:「算出了,陛下實是深謀遠慮!」

    「此次可不是朕的功勞,還要多虧了水軍將士,朕有意將大宋水軍改稱為大宋海軍,卿覺得如何?」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如今我大宋舟輯遍佈五海八洋,原先水軍之名,確實配不上他們功績!」趙善湘對於這個當然是沒有反對意見的。

    「官家,此事既已辦妥,臣便要告退了。」趙善湘頓了頓之後,又笑道:「這兩日在宮中,臣一直未看著外邊的報紙,還不知道外邊鬧成了什麼模樣呢!」

    二人關係親近,也是多年君臣,所以有時說話便會隨意一些。聽得他如此說,趙與莒臉上的笑容有些苦澀起來:「朕也不瞞卿,朕這幾天召卿來,一是為得宗室生計之事,二來則是為了外邊的熱鬧。這些天卿在宮中,卿家門前卻是貴客不斷,來尋卿的人絡繹不絕呢。」

    趙善湘知道皇帝這個時候將自己召入宮中自有其目的,聽得他坦率地講是為了避免自己捲入趙景雲之事中,他心中已經明白了趙與莒的意圖。趙善湘有些惱怒,大聲道:「那逆賊如此目無君上,所謂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陛下為何還包庇他?」

    「卿是宗室,朕不瞞你,朕不希望咱們宗室成了士大夫們的替罪羊。」

    如何對趙善湘解釋此事,趙與莒在心中思考了許久,因此再說起來就很是很順暢了。

    「自孔孟以來,士大夫雖然禮敬天地,對於天子也是恭敬有加,但他們骨子裡最相信的還是自己,他們心中,雖說把天子聖明掛在嘴上,心裡卻是以天下為己任。趙景雲之文,雖然說聖君靠不住,可也說士大夫靠不住,他們急得跳腳,豈是為朕?」

    趙善湘嘴唇動了動,覺得天子這話說得有些強辭奪理,趙與莒哪能讓他去辯,揮了揮手又道:「朕自然知道,治理天下,靠天子一人是做不成的,沒有士大夫,只會出獨夫民賊,而不會出聖明天子。只不過,朕常在想,何為士大夫?」

    趙善湘心中又是一動,在科舉之前,士大夫往往以門第來確認,以血統來判定,而科舉之後,士大夫是以學識來確認的。他想到這一點之後,便道:「自然是以德才而定,德才兼備,方為士大夫。」

    「正是,學習儒學可以育德,學習智學可以育才,二者得兼,便可為士大夫。」趙與莒等的就是他這句話,笑著道:「朕自即位以來,大力推行義務教育,如今十有三年,炎黃十二年的統計數據,如今我大宋,能識千字以上人數,佔十六數以上男性人口的比例已經高達六成。便是販夫走卒織席賣履之輩,也能口執孔孟諸先賢之言。聖又資助商務印書局,廣印先賢典籍,博采眾家之長,以期流行於世,如今每年我大宋印出的諸子文章書籍,多達一千二百餘種,當可算是廣教萬民以德吧。」

    「德有了,朕又普及簡化數字與字母,推行智學,授民以自天地自然中求財求富之道,這當算是才了吧。」

    他話說到這裡便停住,盯著趙善湘笑而不語,趙善湘這幾天先是被一連串的數字弄得頭昏腦漲,又被他說得有些耳暈目眩,不覺有些怔然。好一會兒,他才喃喃地道:「陛下是說,這些人受了教化,德才兼備,也算是士大夫了?」

    「正是,朕不是趙景雲那目光短淺之輩,孟子有言,人人皆可為堯舜,朕便是想將這天下百姓,都教化成德才兼備的士大夫。趙景雲將士大夫與民眾對立起來,實是鼠目寸光,自科舉以來,多少貧家子弟,一躍龍門,成了士大夫!」

    趙與莒說到這裡時目光炯炯,輕輕拍了桌子一下,讓趙善湘不禁心中一跳。

    若按天子這般解釋,那趙景雲不過就是妄言之過,而不是倡亂謀逆,雖然目無天子,卻不至於死罪了。趙善湘心中雪亮,這是天子為保趙景雲而有意曲解其意,不過對於趙善湘來說,他是宗室,天子剛剛給了宗室一個天大的好處,他當然是要站在天子這邊!

    「臣知道了,臣必然不為朝中同僚所動。」他恭聲道。

    送走趙善湘,趙與莒微微鬆了口氣,面上露出了淡淡的笑意。分化了士大夫與宗室,那麼他的壓力便會減少一些,下面要做的,便是如何再去分化士大夫了。

    注1:發現許多讀者以為趙景雲所說的話在宋朝必然會遭至殺身之禍,只因為他的話語中對皇帝不敬——這真正弄錯了,趙景雲的四民主義,嚴格說起來,只是比起我們古人說得一些話多邁出了一步罷了。特別是孟子的一些話語,像民貴君輕、人人可為堯舜,荀子的塗人為禹等等,都是對君權的大膽挑戰。趙景雲的問題是,他撇開了士大夫,這在士大夫掌握著輿論道德與話語權的宋朝,比起批評皇帝可就更要惹眾怒了。但書中的大宋又有我們記憶中的大宋不同,書中大宋新勢力已經嶄露頭角,義務教育使其具備參與政治活的能力與意願,其代表人物甚至已經有部分身居高位,而報紙業的發達,又使得商人和新勢力掌握了部分話語權。從故事開始到現在,主角改造了二十多年的大宋,在社會開化程度上是遠遠超過歷史上的大宋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