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宋金手指

第二卷、滄海雲帆揚 第三二八章 失而復得 文 / 聖者晨雷

    第三二八章失而復得

    二人政見相近,雖然身份不同,談得卻是投機,又是多年的交情,以言語佐酒,直至夜半意猶未盡。酒巴鼾耳熱之後,兩人又抵足而眠,也不知到多晚才睡著。

    凌晨三時時分,張端義起夜,卻被魏了翁壓著衣衫,聽得魏了翁在那發出輕微鼾聲,他不覺一笑。

    原以為魏了翁如今身居高位,便是不曾忘了這些老朋友,也總得有些參知政事的官架子,卻未曾想他還同年輕時一般,高興了便大笑,談到不高興的事情便痛罵。

    「這般脾氣,竟然還能做參知政事,官家能容得下他,想來也是雅量非淺吧。」

    對於大宋的這位少年天子,張端義還是打心眼裡敬佩的。別的不說,至少收復失地開疆拓土這一項上,有大宋以來,便沒有哪位天子比得上——太祖太宗弄個幽雲十六州尚且碰了一鼻子灰呢,遑論東方那百萬里的漢唐舊地!

    「正夫,莫急,再喝一杯。」

    魏了翁這時突然說了聲,然後轉過身子,張端義聽得他夢裡尚在勸酒,不由得又笑了起來。

    乘著他轉身,張端義起來,他推開門,一懷秋風撲上來與他親熱,他神清氣爽,不覺長長吁了口氣。

    若不是半途中給魏了翁遇上,若不是魏了翁還念著舊,今日還不知會呆在哪兒。

    更重要的是,不知道明日該如何安排。

    他現今下定了決心,既然魏了翁待他如舊,那麼他也不會矯情,自己此次來臨安,若是灰溜溜回去,實在是無面目去見老妻,故此哪怕是暫時寄宿於魏了翁家中,也要將那稿子再寫出來,並尋人出書,這才有臉回蘇州。

    但次日晨,他醒來時,卻發覺魏了翁早就離開了,有僕人在旁侍候,聽他問起,那僕人笑道:「當今官家甚是勤政,雖然將朝會時間移後了,但是台閣樞臣卻偷不得懶,老爺每日六時便要起來,七時便要到台閣處理政務,有吏部官員每日時檢查,便是崔與之相公,要是遲來了也要罰俸記過。」

    這點張端義倒不陌生,蘇州的官吏們也是如此,只不過他不曾想魏了翁貴為參政,也要受此限制。那僕人在臨安居住得久了,慣是會察言觀色的,末了又補充了一句:「當今官家也是如此,除非每七日一休沐,否則七時準時至博雅樓批示公文。」

    天下政務何其多也,趙與莒便是如此勤奮,每天能批示的公文數量也是有限,為了更快地處置政務,他在博雅樓學士的基礎上,另設有博雅樓侍學士,對外只說是一批博雅樓學士的助手,實際上卻是設了一些由中青年官吏充任的皇帝秘書長,輔助他處置公文。這個侍學士品秩低微,沒有任何實權,加上又有外朝制約,故此趙與莒並不怕他們弄政擅權。

    等日後博雅樓學士逐漸從現在的朝堂手中接過權力後,這批年輕的官員憑借他們的經驗與衝勁,將會派上大用場。

    魏了翁的午飯也是在官署吃的,身為主管財政民事的參知政事,他的公務非常繁忙,莫說中午,便是夜晚也是常常要加班的。

    待得晚間回來時,張端義便豁下顏面,說起自己被盜走書稿之事,魏了翁聽得微微一笑,從自己懷中掏出一冊書稿,交到了張端義的手中:「正夫兄,可是這一本?」

    張端義目瞪口呆,這正是他遺失的那本手稿!

    「昨日聽得正夫說失了財物,便尋了霍重城問——此人乃是天子近臣,在職方司任職,他與臨安三教九流人士都有交情,又掌握著秘諜,替正夫兄尋回失物,也不過是三五個鐘點的事情。」魏了翁笑道:「正夫兄其實錯了,當初在車站失了東西,立刻便應該去車站巡檢房報案才是。」

    張端義除了點頭之外,再無別的話說,他自市井最低層走來,見慣了胥吏的嘴臉,俗話說衙門朝南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即使趙與莒革新之後,這些陳規陋習的影響仍然巨大,所以張端義能不與官府打交道,便盡可能不與官府打交道。

    「車站處人流太多,小偷捕不勝捕,不過亡羊補牢,總勝過沒有任何舉措。」談到這裡,魏了翁又有些赧然:「年輕時與正夫兄指點江山,只說這天下邪氣歪風,只須你我執掌權柄,必可一鼓而蕩之,但如今才知道,這邪氣歪風,並不是因為一個人兩個人能變動得了的。」

    魏了翁此語實是有感而發,上半年時發生在河東行省的事情便是一個現成的例子。河東行省、京西行省的土豪、劣紳、士大夫、胥吏、流氓,幾乎勾結起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黑煤產業鏈,土豪負責在自己的家鄉開煤窯,士大夫提供保護,胥吏大開方便之門,而流氓則為他們擄騙勞力,再將這些勞力投到那黑洞洞的煤礦中去。若是按著魏了翁張端義年輕時的性子,只覺得有一個清官到任,藉著天子的威權,或殺或逐,自然是海宴河清天下太平。但實際上,這些勾結在一起勢力是如此盤根錯節,當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而且,便是清理了這一批,若不能在制度上形成約束,下一批又會很快地出現。

    「正是,往常我以為孟子性善為天道,如今卻覺得荀子性惡方為天道。便是我自家,見著他人富貴,免不了想取而代之。」張端義凜然道:「況且這如今,天子重工商,雖是為著民生考量,卻也放出了一頭餓虎,這餓虎食人不吐骨頭,凶殘之至,凶殘之至!」

    他後面這番話,說得魏了翁一愣:「正夫何出此言?」

    「華父兄見了我的書便知道……」張端義長歎息了一聲。

    魏了翁政務繁忙,張端義之文,他卻廢了政事,花上一天時間將之看完。初看時他也很為其文辭之粗陋而感覺不妥,以張端義的水準,原不該寫出這樣淺白的東西來,但後來再仔細推敲,此文恰恰是寫給那些在夜校中粗通文字的工人們看的,口語化正是應當,若是弄得文辭燦然,反而是不美。最重要的是,在張端義文中,那些紡織女工的境地非常慘,完全與魏了翁在臨安城中看到的不同。

    她們收入多了,眼界也高了,對原先束縛在她們身上的東西,便有些反抗的意思。可是那些束縛著她們的力量,不僅僅不放過她們,而且還與那些工廠主們勾結起來。

    她們依舊處在多重的壓搾之下,而且比起之前,她們頭頂上還多了一座山。

    但讓魏了翁難過的並不是這些——他再如何開明,卻仍是個大男子主義者,雖然同情那些女工的遭遇,卻也只是同情罷了,他看到的,是這些女工和她們身邊男工一般,被那些私人工廠主的殘酷壓搾。

    在趙與莒控制的工廠之中,對於工人都有一定的保障,比如說各種福利措施,可隨著工業化的擴大,越來越多的私人開辦自己的工廠,激烈的競爭之中,工人的權益成了工廠主們首先削減的。比如說,懷孕女工即使是七八個月的時候,也得挺著大肚子上工,在生孩子過後一個月內,也必須回到工作崗位上去,否則便有可能失去自己的崗位。

    男工人同樣日子不好過,沒有休息時間,每天工作時間可能要超過十四個小時——自從汽燈發明之後,夜間工作就成了可能。而他們的薪水卻日漸微薄,許多私人工廠裡的工人,一天工作十四個小時的收入,尚不及在趙與莒背後控制的工廠裡一天八個小時的收入。

    私人工廠主們靠著這種極殘酷的剝削方式,來與趙與莒控制的那些工廠進行競爭。原先趙與莒希望通過競爭推動私人廠主們進行技術革新,可是這些目光短淺的傢伙,首先考慮的降低成本的措施還是剝削工人,或者降低工人工資,或者延長勞動時間。

    「長此以往,必生事端。」

    放下手中的茶,魏了翁舉目看了趙與莒一眼,卻在天子面上沒有發現任何意外或者喜怒之色,趙與莒正專注地看著張端義的手稿,眉頭偶爾會挑上一挑。

    這份手稿的出現,實在是出乎趙與莒意料。

    「陛下?」見趙與莒看得專注,魏了翁低喚了一聲,趙與莒擺了擺手,示意他安靜,繼續向下看過去。

    以後世的眼光來看,這部小說手稿才不過六萬餘字,算不得什麼鴻篇巨作,但它是白話文寫的,這一點比起其內容更讓趙與莒心動。華麗的辭章與晦澀的典故,使得知識向來是掌握在少數精英階層手中的神秘的東西,而白話文則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一點。張端義用白話文寫這部小說,究竟是出於他這個人的本意,還只是偶然?

    在這之後,才是對其內容的思考。趙與莒如今已經當了八年多近九年的皇帝,他現在考慮問題,並不像初登大寶時那般,他發現自己的心思,也變得越來越有些「殘忍」起來。比如說那些工人的境地,趙與莒發覺,自己就不如以前會立刻暴怒。

    這看在魏了翁眼中,卻成了天子涵養越來越好,喜怒不動於顏色,變得深不可測了。

    「這個張端義倒是個趣人,竟然寫出這般一篇文章來……朕想見見他,魏卿能否替朕安排?」

    聽得趙與莒有意見張端義,魏了翁心中一喜,他將張端義的手稿借來,原本就是作為一塊敲門磚,想將張端義舉薦給趙與莒。他立刻道:「此人正在臣家中,若是陛下要見他,現在便可召來。」

    「寫得出這般文者,朕遣人去召,只怕會天子呼來不上船呢。」趙與莒輕輕拍了拍桌子:「不過試試也好,便是不成,也可以成就他一番聲名……幾十年上百年之後,這聲名也是有用的。」

    就像趙與莒說的那一樣,他召張端義來,張端義卻拒不入朝。趙與莒也不強迫,一召便罷,倒是魏了翁心中暗暗佩服。

    他當參政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張端義就在蘇州,而且憑借他兩人的交情和張端義的學識,只要張端義求上門來,他便會為張端義安插一個職司。但這麼長的時間裡,張端義哪怕淪落到依靠老妻在工廠中做工為生的地步,卻也不曾來尋他,證明此人的心思已經不在仕途了。

    張端義有更大的理想,從與魏了翁的談話之中,他對於趙與莒有了更直接的認識,這樣一位虛懷若谷目光深遠的天子,對於他小小的不敬只會一笑置之,甚至還會有意為他邀名。

    果然,趙與莒不但沒有怪罪,為全其名,還親筆給他的書稿取了一個名字,叫作《鐵屋》,並令魏了翁為之作序,交與《大宋時代週刊》發表,並在連載完成之後,還令商務書局以單行本方式發行。

    這原是本不大討好的書,可經過一番宣揚之後,卻於儒林間掀起喧然大波,儘管天子親自賜名,可是最初時還是批評如潮。對於其內容,儒林倒未有什麼反對之聲,都以為這是揭破商賈「重利輕義」的面皮,但對於其用白話文寫作的方式,儒林是咒罵聲一片。

    這在所難免,這些儒生本能地感覺到,在天子用智學破了儒學獨霸仕途之道後,白話文小說的出現,又是天子在破他們對於輿論清議的壟斷了。

    大宋到現在這地步,經濟乃至社會的變革都是巨大的,但還沒有與之相適應的人文變革,故此還是一個瘸腿巨人,這是趙與莒一直以來都很擔憂的事情。張端義的橫空出世,讓他意識到,隨著大宋社會變革的深入,人文領域進行一次深刻變革的時機終於成熟了。

    與《鐵屋》同時成為暢銷書的,還有一些翻譯來的西學諸書,諸如亞里士多德的一系列作品,被編為《工具論》一書。華夏原本便有「名辨」之學,而亞里士多德的這些作品,在被那些飽學大儒們與名辨之學相互參照之後,一時之間,竟然也成為這些學都們相互辯論時常用的工具。

    這正是趙與莒想要的結果。隨著《織廠血淚》的爭論到了白熱化的境地,趙與莒公開在朝堂上對於用白話文進行創作表示了肯定,並且從內庫拿出一萬貫錢來,設立大宋小說獎,專門獎勵白話文小說創作,竟然掀起了一場白話文運動的熱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