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十二卷 輪蹲的天空 第十三章 文 / 黑鬍子

    第十三章

    華盛頓體系中對中國而言是極不公平的,他們強迫中國放棄了海權。

    「中國作為亞洲第一強國,有著漫長的海岸,而中國海軍的力量不足保護中國的海防,中國新的造艦計劃只能勉強滿足中國海防的需要。」

    中國的造艦並不過分,但是日本可能也會借此次機會大肆擴充海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壓力必然會大增,並且將加劇英、美之間海軍競賽的升級。

    「作為美國在遠東的重要盟國,我們願意傾聽貴方的意見,但是放棄海防建設,將使得我國極易受到來自海上的入侵。」

    楊洪森要求英、美解除對華陸軍武器出口的限制。經過一系列的討價、還價、加價,最後雙方滿意地握手。中國放棄了建造戰列艦的計劃,整個造艦計劃大幅度縮小。

    日本方面並沒有因此感覺到一絲高興,他們的怨念反而更進一步。

    就算中國的新的造艦計劃完成,日本也有絕地的信心在打贏海戰。可是現在中國將原本用於海軍的經費挪到了陸上,中國陸軍的實力又進一步提升。

    在條約的規定下日本海軍建設放緩,大筆的軍費開始移向陸軍。

    雙方陸軍軍備的焦點集中在坦克和火炮的數量上。

    日本在坦克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中國在bt/3型坦克之後,又推出了幾款改進型。

    27年軍事工業委員會又推出m-1重型坦克,火炮口徑增置75mm。

    西北拖拉機廠甚至還設計了一款105mm「坦克」,該設計就是坦克底盤上直接頂上榴彈炮。

    在新型坦克研究發方面,中國政府與美國、德國、俄國合作緊密。而日本秉承先賢的意志,進行著獨立自主的坦克研究,新一代的輕型坦克受到了陸軍的一致好評,在性能等方面並不遜色於中國的bt系列。不過考慮到未來戰爭的需要,日本政府要求設計單位研發噸位更大,火力更猛的重型坦克。

    中、日兩國擁有坦克的數量呈直接上升。

    中國陸軍共裝備了453輛bt/3型坦克,155輛半人馬裝甲車,另外還有數量不等的美、英坦克,這使得中國坦克數量排名位居第五位。

    日本擁有845輛坦克,位居世界排名第四位。

    日本裝甲部隊都半數集在中朝鮮半島,中國的裝甲兵團也都在東北,雙方都將坦克作為一種威懾力量。

    中、日之間越來越不和諧。

    《申報》發佈極具爆炸性的新聞,田中首相的奏折突然出現在了中國報紙上,各大報業相繼轉載,一些外國報刊也進行了轉載,這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美國駐日大使委婉地表達了美國政府對此事的不安。

    日本政府的聲稱奏折是偽造,是國內、國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了破壞中日之間傳統的友誼。

    田中首相公開場合中正式的回應稱「如果我寫過我一定記得,但是我不記得寫過這樣的奏折。」

    這位奏折楊洪森可以肯定是真的,但是日本方面洩密的人做了細緻的安排,不曾留下任何原件,《申報》從愛國者手中得到的這份奏折,是一份手抄本。日本方面緊抓這一點,認為系偽造。是不是偽造也唯有時間可以證明了。

    楊洪森沒有對這份奏折深究,而「田中奏折事件」反映了日本內部複雜的政治鬥爭。

    事件爆發後,中國國防部長吳佩孚出防韓國,對三·八線駐軍情況進行了視察。

    日本侵華首當其衝的便是韓國,「田中奏折事件」出來後韓國最為緊張,樸金勇首相希望中**隊進入韓國北部,同時希望中國給予更多的軍事援助。

    韓國陸軍30萬人,民兵60萬人,他們的武器裝備都來自中國。

    彈藥不足、訓練不足、火力不足,吳佩孚建議從東北調2至3個師進入韓國以應對半島可能發生的突發qing況,軍事委員會同意了。

    田中奏折的曝光從中國傳到韓國引起大規模反日遊行,韓**隊加強了三·八線一帶的防禦。

    吳佩孚代表中國政府承諾,韓國如果遭到日本偷襲中國將出兵韓國。

    在與韓國國防大臣金勇泰時會面時吳佩孚要求韓軍若遭到日軍進攻必須堅持3-7天,金勇泰認為問題不大,畢竟韓國有將近100萬軍事武裝力量,就算是一群豬,日本也要抓上一個月。

    吳佩孚並非只帶了一張嘴來韓國的,我為韓國帶來了5個美械師的裝備和2000萬美元援助。

    這讓韓**方為之一震,有了這5個師美械的裝備,日本想要越為三·八線就沒那麼容易了。

    韓國上下正在全力備戰,海外的韓國人抱著愛國熱誠紛紛回國。

    三·八以北的動靜,日本方面早有察覺,中國從一線部隊抽調大批軍事幹部加入韓**隊,並且向韓國提供5個美國陸軍輕裝步兵師的裝備。

    在三·八線韓國正在構築防線,韓軍的備戰讓日本邊防軍很惱火,雙方時常發生交火。

    為了不把事態搞大,日軍總是在發洩完之後就會撤回本方,這使得日本駐朝軍隊的不滿情緒日漸高漲,在這些職業軍人的眼中,韓**隊一如既往的垃圾,至於中國則是一群手段卑劣地垃圾。

    勝敗的關鍵並不在於過程而在於結果。

    吳佩孚雖然承諾如果戰事暴發中**隊3至7天內進入朝鮮,實際上楊洪森並不打算過早的進入朝鮮。將更多的日軍吸引到朝鮮來,再將他們一股消滅。吳佩孚想想知道楊洪森從哪裡來的信心,不過他很快就知道其來源。楊洪森做好了再次踐踏「條約」的準備。

    中國擁有化學武器的數量和種類可以說是世界第一,它們的存在並不僅僅是一種威懾。

    儘管中、日之間的衝突有些加劇,但是兩國的高層都是在極力的維持著,楊洪森任命「日本通」黃郛負責日本的事務,這一任命使得中、日之間的關係一直維持到了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前,國府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後。

    日本的軍事領導深刻地感悟到奪取政府的控制權是多麼的重要,沒有了那個礙手礙腳的政府,軍方的行動才能得以順暢的進行。想要奪取現政府可沒有那麼容易,至少人民對現在政府並未顯現出什麼強烈的不滿情緒。

    到1928年的時候日本已經完全感受到了第二個五年計劃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給日本社會帶來了極大的不安。日本的另一個不安因素來自蘇俄,約瑟夫淘汰了其它的競爭對手,成為了克寧姆林宮唯一的主人,在感受著中國巨大變化的同時,他認為蘇俄能做的更好,蘇俄的第一五年計劃在約瑟夫的指導下出台了。

    1928年新任中國大使日津烈夫基斯在北京與中國簽訂了協議,雙方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中、俄的結盟讓日本感覺到其在遠東的地位不保。

    中國1927年、1928年的外交活動極為頻繁,中國不斷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聯繫。楊洪森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受到了各國的歡迎。

    中國開始在國際舞台上的活躍表列讓日本感覺到如他們再這麼原地踏步中國人就要上天了。

    楊洪森對於日本政局的變化極為關注,為此他還專門設立了「日本政策研究室」。

    1928年黎元洪在全國性的廣播講話中正式宣佈廢除與自滿清政府以來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

    中、英經過長時間的磋商後就關稅達成一致,中國收回了關稅自主權。各國在華租界問題也得到了妥善的解決。香港、澳門問題上,中國與英國、葡萄牙政府已開始磋商。

    黎元洪步入了其政治生涯的最高點,對於下一任總統的競選,黎元洪在公開場合明確表示不在連任。

    英國是多麼希望黎元洪繼續連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