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十卷 春天狂想 第三十二章 文 / 黑鬍子

    第三十二章

    東北經濟的高速發展有著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哈默的出現將會打破中國在對俄貿易中的壟斷地位。俄國對美國的資本、美國的技術引進,對中國出口貿易不會構成威脅,因為中、美兩國的層次不一樣。

    楊洪森必須承認美國的層次要比中國高的多。

    由於中國也急需美國的資本、美國的技術,這樣就與俄國產生的了競爭,為了吸引美資,一方面要創造外部的環境,另一方面就是加大開放的力度。

    所謂的外部的環境,主要是指與日本的關係。

    中、日長期處於敵對當中,必然會影響到美國投資者在華長期的投資信心。

    想要避免中、日關係進一步的惡化,其前提就是阻止軍國主義分子上台,而這就要求楊洪森對日本的經濟施加援手。日本不曾對中國的援手表達感激,反而幽怨更深。

    東北、珠海三角洲的開發成為了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日本對俄的整個軍事干涉行動,他們不但沒有掙到一分錢,而且還出現了大面積的賬面虧損,相反中國卻是最大受益者,中俄貿易中的巨額利潤讓日本眼睛發熱,發光。

    上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再次創下新高,這引起了日本高層的關注。

    中國北方的旱情並沒有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

    中國的北方並沒有出現日本高層所料想的社會動盪不安的局面,北方的糧價雖有所提高,卻仍在百姓心理承忍範圍之內,與日本人自卑且脆弱的靈魂相比,中國老百姓的忍受力是驚人地。且不要說北方糧價有所提高,就算連續漲幾個停版,如同日本「米騷動」那樣嚴重的事件在中國也不會發生。

    相對於日本的經濟,國府財政賬戶中有一個名稱為「其他財政收入」的名目。

    日本國家資本的原始積累來自於中國的巨額賠款,沒有中國的賠款,也就沒有日本維新。

    中國國家資本的原始積累是無法從某個國家的巨額賠款中獲得的,那麼政府只好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逢勃發展的第三產業,每年為國府提供了三分之一強的財政收入。

    東南亞金三角地區充當起了中國第三產業的發動機。

    金三角地區當地百姓的生活在中國政府的關懷有了顯著的提高,與中國百姓相比,他們已經提前實現了溫飽,個別人已經進入了小康。進入金三角所看到的是整片整片地煙土,工人在棚屋內辛勤地提煉著「英鎊」,由於引進了美國計件制度,工人們熱情高漲,擁有一輛中國聯合牌手扶拖拉並不是什麼奢望,只要苦幹半年,再節省一點,還是能買的起。

    與整個東南的落後的農業生產相比,金三角地區煙田種植率先進入現代化。

    他們正在堅定不移的朝著農業機械化、產業化、科學化的道路發展。

    金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產業,其中泰國與金三角貿易來往最為密切,金三角地區糧食生產很少,主要都是通過進口,以前是從中國、老撾、越南,現在主要從泰國進口。

    泰國還為金三角商品的出口提供出海口,泰國政府在抽一定的稅費同時提供全程的安保。

    全球「英鎊」均來自金三角,要想買「英鎊」就必須要到泰國。一些泰**方人士甚至充當金三角的中間商。金三角地區的巨大財富和強有力的武裝力量一直是英、法殖民地政府的心腹大患,同時他們都想這塊巴掌大的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在一系列的武力圍剿失敗後,他們開始尋求談判手段。與那些帶有政治性質的武裝派別不同,他們純粹經濟利益體,在支付保護費的前提下,英、法殖民地都默認了這股力量的存在,而兩地的煙土販子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根據國際禁毒委員會的報告一種新的毒品正在全世界範圍內氾濫,經過它們的調查主要來源就是東南亞的金三角。金三角就是「英鎊」的代名詞,根本就不用查的,在業內這基本上就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金三角的頭目據說是一個自稱叫高察將軍的中國人,他的手下約有6000~8000名武裝分子。

    國際禁毒委員會曾要求英、法政府對這一世界毒瘤加以剷除,不過殖民地政府行動滯緩,派去的將軍雖然個個敗仗而回,但卻都變的腰纏萬貫。

    「到印度支那圍剿高察去。」這成為了英、法軍界很時髦的話,

    沒有人會真的願意去圍剿高察,英、法殖民地邊防軍與金三角其實都是一夥的,由於他們的不作為,高察在東南亞依舊活的很精彩。

    在這種投資環境下,很多英國、法國商人們將目標轉向了中國,而兩國政府對本國商人在華投資積極鼓勵。兩國政府結成同盟,共同努力扼制美國在華資本,按照目前發展的趨勢,如果放任下去,那些英、法將會被美國擠出中國。

    英、法在華投資的增漲是楊洪森希望看到的。為了將英、法在東南亞的投資搶過來,該地區政治因此風雲變化。諸如,泰國的數百位軍人發動政變,雖然最後以失敗告終,但引起東盟各國的關注。

    法屬印度支那地區,受河內自治政府成立的影響,法國在該地區的統治變的岌岌可危。其保護下的諸如老撾王國、越南王國、柬埔寨王國紛紛向殖民地要求獲取自治權,遭到殖民地政府拒絕後,這些地區都發生了大規模的民族主義運動。

    緬甸人民解放陣線雖然放棄的武裝鬥爭的路線,但是通過政治運動其影響力越來越廣泛。

    民族主義運動正在整個東南亞各國中快速傳播。

    布爾什維克思想的流入讓殖民地政府大為恐慌,在印度和緬甸的十數個大城市英國當局對被指控為布爾什維克的人進行大規模搜查,逮捕4000多名懷疑為布爾什維克的人,許多人遭到槍殺放逐。這些人當中很多都並非布爾什維克。

    中南半島上的外國商人屢屢遇到綁架,法國殖民地當局對此極為頭痛,實際綁架的對象並不限制於商人,甚至軍人,。不過這些綁匪很講仁義,只要付錢他們就放人。在中南半島綁架外國人成為迅速發財致富的好路子。

    很多投資商都遭到勒索,從銀行到工廠,你要想安安穩穩地做生意,就必須付費。殖民地政府警察、軍隊再多也沒有精力對付這些人,再者說很多地方警察都是他們的同夥。

    楊洪森對東南亞兄弟民族最大的貢獻還不在於此,而是將軍火大量地向東南亞傾銷。

    與1916年相比,中國輕兵器生產有著大踏步發展,首先是技術設備的更新;其次鋼鐵產量和質量的提高;接著是美國企業管理模式的引進,中國成為了德國之外最大的毛瑟步槍生產國,1919年生產98毛瑟步槍30萬枝,而在1920年上半年這個數字就被刷新。

    中國產「縮水版」的出口型毛瑟步槍只有德國原廠價格的四分之一,為了減少成本中**火工廠,將木柄槍托被減化,刺刀座完全被省略,。

    這些步槍除滿足蘇俄的需求外,還大量的賒銷東南亞。對於廣大的東南亞用戶來說,他們享受到了更多的優惠,比如他們不需要直接付錢,可以用等價的物產進行交換等等。為了支援東南亞兄弟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事業,楊洪森要求軍工部門更多,更便宜的軍火,最終實現東南亞諸兄弟人手一桿槍的目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