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十卷 春天狂想 第二十四章 文 / 黑鬍子

    第二十四章

    西北軍系統內的主張武力對抗較多,因為南京與他們的之間系根本性矛盾,讓他們交出軍政大權,就連馮玉祥自己也不願,武力對抗是最壞的情形,但也不能不考慮。

    馮玉祥針對中央二次整編一事在集團軍內召開一次擴大會議,各級指揮員均預會參加,這些人的表態不一,更多的是沉默不語。真的要和中央軍對著幹,他們一是心裡沒底,二是不願意。

    十三「太保」們的表現,讓馮玉祥心情大受影響。

    總參謀長鹿鍾麟小心地問道,「司令,與南京真的無法挽回了嗎?」

    西北軍必須納入國防軍體系?馮玉祥也曾考慮過近衛軍模式,但是這個模式並不適用於西北軍。

    「這是最壞的可能。」

    「如果司令下定決心,那就要早做準備,先發制人。」看著馮玉祥猶豫的表情鹿鍾麟道,「是戰是和,西北軍三軍將士聽憑司令號令。」

    馮玉祥拍著鹿鍾麟的肩膀走出了會場。

    「難啊!」

    戰和之間馮玉祥猶豫不決,下面的都在胡亂的揣測著總司令的意思。私下鹿鍾麟等人也在串聯,就可能出現的最壞局面提前做準備。

    楊洪森在北京期間,對於北京的城市改造,楊洪森親自視察,在地方官員的陪同下到郊區對土地改革進展進行了摸底。表面上楊所有的一切都是以經濟為中心,在會見西北軍將領時,楊洪森並沒有提起「全國陸軍二次整編計劃」,楊洪森要求西北軍各級將領抓好訓練和學習,做好戰備工作,對於國內、國外的形勢楊洪森提前打預防針。

    看到楊洪森侃侃而談的架式,很多西北軍都不相信真的會打起來,士兵更將謠言當成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陰謀。

    蔡鍔的「國防軍建設計劃」目前只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作,他希望能將近衛軍和西北軍編入國防軍體系,只是近衛軍有些特殊,比如外籍部隊的處理上。近衛軍雖然相對獨立,但是卻仍在陸軍部的統一領導下,名義上他們是國防軍體系中「特種部隊」。

    西北軍編遣是全國陸軍二次整編的重頭戲。

    蔡鍔的老師梁啟超告誡在對待西北軍要謹慎,連他都看出了此事萬一處理不好,將會有內戰的之憂,作為民主黨實權人物,黎元洪也在一旁不住地提醒著。蔡鍔怎麼可能考慮這一不穩定的因素。

    對西北軍進行整編是蔡鍔深思熟慮的結果,對西北軍的整編易快不易慢,如果西北軍決心與中央對抗的話,他們起兵只是時間的問題,與其在一種未知的情況下展開,不如在時下有利的環境中進行。為此,他就此事與孫中山、楊洪森交流了意見,並得到了他們的口頭支持,所以「陸軍二次整編,並不是在其個人意識下推動進行的計劃,而上層大佬們早就決定的,只是由他來執行並承擔可能出現的後果。

    在最新的編遣計劃並沒有出台前,楊洪森借馮國璋病逝北上,成為了各方關注的要點。就連美國方面也不斷派出代表對此進行詢問。

    只要中國穩定,美國不介意馮玉祥仍然以一種獨立的姿態繼續活躍於中國的政治舞台。

    外界的輿論搞的馮玉祥心如亂麻。

    西北軍的戰鬥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卻處於戰略的困局當中,在東北、蒙古駐軍如同他背後的芒刺,讓他不敢妄動。

    楊洪森沒有在北京多加逗留便南下河南,吳佩孚趁機返回瀋陽,段祺瑞留在了北京走親串友。

    河南的馮氏的官員,早已收到老上級的電報,迅速組織抗旱救災工作,各別高級幹部直接下到基層指導工作。總之,避也是一種方法,要是真被楊洪森逮到了那就喀嚓。

    河南一些縣的老百姓就納悶了這些個官老爺不在城裡好好待著,到他們村裡來干俺,這年景,來他們這旮旯就算在地主家也只能啃窩頭。

    「你們知道嗎,有大人物來咱們河南了。」

    「誰啊,比咱們劉省長還大。」

    「大多了,人家是總理,總理比省長大。」

    「那總理會幫咱們窮人說話嗎?」

    「人家總理就是為了咱們河南的旱情來視察的。」

    楊洪森南下河南後,倒霉的人一批接著一批,囤糧居奇的糧商遭到嚴厲地懲處,受到處罰官員是一家連著一連,儘管中央在河南的又狠又準,但楊洪森的眉頭卻怎麼也舒張不開來。最近河南、山東兩地出了一個孫二哥,在兩省之地到處殺富濟貧,兩地流亡的百姓紛紛來投,搞的國府在河南、山東兩地形象大跌。

    孫二哥是誰?

    其人叫孫岳,孫是山東人,據傳其祖先是抗清名將孫承宗,因為山東出了個武二郎,故此樂於被稱為二哥,孫岳對這個稱呼十分滿意。少年時看一老者受欺壓,不由分說就提刀來打抱不平,並聲言如果拒絕他拔刀相助,就把這老者殺掉,結果他飛簷走壁幹掉了老者的仇人,人家對他這個恩人卻避之猶恐不及。

    孫岳任俠仗義,頭腦簡單,與其說是一個政治人物,不如說是一個武林豪俠。

    這樣一個人物讓楊洪森都哭笑不得。

    此人,好吸食煙土,因為全國禁煙,而外購煙土價格驚人,他便在自家的宅基田上種了那麼一片。

    他本人豪爽慣了,與手下的士兵將領都稱兄道弟,只要有錢便與眾兄弟大口的吃肉,大口的喝酒。

    因為其仗義豪爽,手下的士兵也頗有戰力,馮玉祥遂與其結交,西北軍進入直隸後,他被馮玉祥留在了山東。為此孫二哥,特感激馮大哥。

    山東旱情暴發後,他看到一些地方的官員不作為,而富人們喝酒吃肉,而農民卻無糧裹腹,便召開軍事會議。

    孫岳執劍大聲道,「老子準備殺富濟貧,救黎民於水火,你們是什麼意見。」

    從校官齊聲曰,「一切全憑二哥定奪。」

    他的部隊到是挺齊心,什麼三民主義,什麼政治委員,全被他鎖了起來。

    別看他頭腦簡單,幹起活來還真不簡單,在山東的地面作了幾十起大案,愣是沒有人懷疑到他頭上。河南出現大批流民後,他帶著部隊越境進入河南殺富濟貧。

    那些馮氏官員哪敢去招惹「二哥」,人家那是殺富濟貧,那是解救黎民於水火。

    雖然他的貧解決了,但是黎民卻更加水深火熱了。但是他本人卻自我感覺良好,看到歡迎的百姓,他有著一種充實和滿足感。可是百姓真的歡迎二哥來救他們於水火?非也,他們只能通過這樣的活動形式傳達一個信息,就是這裡沒有富可殺,也沒有貧可濟,大伙的生活都還過的去,「二哥」您老人家到別處濟貧、救民吧!作為民國僅存的豪俠義士,你不讓他散發一下「俠氣」就等著被「二哥」被殺富濟貧吧。

    楊洪森進入河南到達開封,孫岳得知後,自己主動到了開封投了案自首。

    「此事乃我孫某人一個所為,與他人無關,人頭在此,總理要拿可自取。」

    楊洪森本來是準備殺了孫岳,不過見到其人後又改了注意,「這傢伙殺了他著實可惜了。」

    河南省長劉郁芬看到孫岳準備慷慨赴死的架式急的不停地向他使眼色,可孫岳壓根就沒有瞧他半眼。

    劉郁芬瞟了一眼楊洪森,後者正端坐在那兒悠閒地品著茶。劉郁芬不知道楊洪森心裡在盤算著什麼,他心裡估摸著孫岳的事可能有轉機。

    孫岳自己送上門,但楊洪森卻什麼也不說,這下孫岳急了。

    劉郁芬心裡直叫苦,「我的二哥唉,你就算死,你不用這麼急著找死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