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十卷 春天狂想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文 / 黑鬍子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孫中山希望列寧取得內戰的最終勝利,只有列寧取得了勝利,與蘇俄之間的協議才會變的有價值。

    俄國流亡政府從不承認中國與蘇俄簽訂的領土歸還協議,這也是日本軍隊強佔伯力、海參崴等地不去了的重要依據。

    布列拉夫斯基從共和國建立以來就迴避這個問題,而美國在這一態度上顯得曖mei。

    列寧若不能取得勝利,即得利益又不能得到國際社會的廣大認可,那麼中國的領土要求就得不到伸張。

    楊洪森的一切行動都向孫中山做了匯報,但其中的細節孫中山卻並不完全知情。

    支持西伯利亞共和國與支持蘇俄不並存在任何矛盾,布列拉夫斯基不過是檯面上領袖,一個軍事政變他就要下台,所以迫於壓力布列拉夫斯基要求日本撤離遠東,並且將鐵路交由西伯利亞共和國,而日本正在將能搬走的東西都搬走,楊洪森無法認可這一點,布列拉夫斯基也不能認可這一點,沒有火車頭,只有鐵路架,遠東鐵路還能有什麼價值,火車頭動起來才有價值,而且跑路的時候可全指望它了,為了火車頭西伯利亞共和軍與日本軍隊幹了起來。

    日本軍隊到處搶掠引起了富農、貴族的不滿,他們的軍紀之差已經到了布列拉夫斯基的底線,哥薩克騎兵對日本發動一次突襲,這次哥薩克砍翻日本人後將他們搶來的東西統統搶光,日本軍隊戰鬥力雖強卻架不住人多,中**隊雖然沒有加入,但卻為俄軍提供了充足的後勤保障,布列拉夫斯基對於士兵的自發和行動毫不知情,直到上海方面發出警告他才知曉。

    「如果不停止這種對盟軍的搶掠活動,我們將停止對新政府一切軍事援助。」

    布列拉夫斯基約束各部,停止對日本人的搶掠活動,日本在伊爾庫斯克、赤塔吃了大虧,日軍的數量並不少,但是為了控制整條遠東鐵路,兵力過於分散所以才吃了虧。

    日本外交大使向布列拉夫斯基提出了抗議並要求做出解釋。

    可是這事有什麼好解釋的,布列拉夫斯基向英、美報怨起來。

    「分給我們的經濟援助根本不夠維護近二十萬大軍,而日本又控制著我國的經濟命脈,在經濟狀況如此惡劣的情況下,就算蘇俄不進攻我們,政府也很難維護。」

    布列拉夫斯基用辭職相威脅。

    美、英、法在短時間能無法找到替代者,而且也沒有人願意接替他的位置。法國人要求布列拉夫斯基快些動身向西支援高爾察克。

    「我同意支援高爾察克上將,但是您要讓我的士兵走著去烏法嗎?」

    這的確是一個問題,日本人把火車和車皮全徵調走了。

    美、法、法三國向日本政府施壓,日本最後交出了的火車頭,布列拉夫斯基順勢奪取了遠東鐵路的經營權,這真是一次漂亮的反擊。其後他與南京政府遠東特別事務顧問美國人鮑爾森在哈爾濱進行了長達半小時的會談。

    西伯利亞軍團總兵力15.3萬人,他們每天的糧食消耗主要來自中國,美、英、法三國所給的確援助都用來採納糧食、茶葉、衣帽等軍需品,聯軍這方面的開銷也都一併計入了援助款中。伊爾庫斯克結束後,中國因遠東問題再次退出聯盟,導致盟軍糧食補給不足的搶掠事件頻發。

    日、俄伊爾庫斯克衝突的誘因就是糧食,美、英、法三國領使與楊洪森就此事進行了緊急磋商,日本政府受迫於國際壓力只得做出讓步,將部分線段的鐵路交還給西伯利亞共和國。

    中國外交部與日本方面就遠東問題開始了第三輪磋商,由於日軍仍然拒不執行撤軍協議,中國方面開始增加駐韓軍隊,並準備停止了賠償款的支付,在國內設置貿易壁壘,全面抵制日貨,日本方面這才開始慌恐起來,因為自從中國解除了貿易壁壘後,中、日貿易開始迅速增長,為日本的經濟多少帶來了一絲活力,如果中、日貿易戰開始拉開,甚至兵戎相見那麼對於日本的經濟而言那將是又一次沉重地打擊。

    「我們需要中國巨大的市場來幫助我們的經濟擺脫目前的困境。」

    當然那一小撮軍國主義叫囂寧可與中國一戰高興也絕不妥協,天皇本人猶豫不決,是否對中國開戰需要對華政策的相關專家們的意見。

    「你們認為,中國是否會使用化學武器?」這是天皇最關心的問題。

    東條思考了半晌後答道,「如果中日戰爭爆發,那麼中國一定動用。」

    「難道他們一點不怕國際制裁嗎?」

    「若中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那麼國際社會不會對中國進行任何制裁。」

    世界本就是拳頭大就是真理,日本人又不是第一次知道,可是所處的位置不同,心情自然就不同。

    「那麼我們能取得勝利嗎?」

    日本化學工業和機器製造業佔到日本工業總產值的20%左右,近來年在化學武器領域的投入較大,但卻遠遠比不上中國。

    「目前,中國人仍在秘密加緊研製新式的化學武器,不斷增加化學武器的儲備的數量和種類。」

    中國不但是自己生產,而且還從國外直接進口化學毒劑,美國的不良商人更是將貼上殺蟲劑標籤的芥子毒劑直接賣給中國。日本的大佬很不甘心,但是如果經濟再這麼持續走下滑坡路,那麼就算拼著破產也要和中國打上一仗。

    日本政府也感覺到了西方國家正在有意扶持中國在扼制日本帝國的發展,西伯利亞的勢力範圍他們才剛剛確立,失去了伯力、海參崴這兩個重要的據點,那麼西伯利亞勢力範圍將會灰飛煙滅。以前他們可以借口干涉俄國內戰將部隊繼續駐紮在兩點,但是新的條約已經明確了撤軍時間,所以有些人本著撈一票的想法向中國提前撤軍的預案。

    這個預案實質就用金錢還時間,中國不但要承擔此次日軍全部的軍費,而且還要給予相應的補償。

    如果沒有搞那個費錢的長江水利工程的話,孫中山可能會把這件事應下來。

    「日本人的條件太苛刻了,他們從伯力、海參崴搬走了那麼東西,難道他們還嫌不夠嗎?」

    「先生,中央銀行長江水利工程資金專用賬戶上還有錢,不如先周轉一下。」

    孫中山不是沒有考慮到,用錢買個心安,把此事徹底了結了也不錯,可是此事還需慎重,萬一被無孔不入的記者或反對派知曉,那麼政府的乃至其個人的聲譽會受到影響。

    外交部拒絕了日本政府的提議,「撤軍是無條件的,不存在任何補償的問題。」

    日本要求中國支付軍費實在是太無理了,美、英、法開始向日本施壓,他們的目的是讓日本將佔領地交給中國,然後加入到西征,參加的偉大的俄羅斯獨立解放鬥爭,可日本政府怎麼能做那種虧本的買賣,日本派了數萬大軍來到遠東,可不是給俄國老毛子免費打工的,最低限度他們也把軍費給賺回來,所以他們拚命在遠東刮地皮。

    英、美實在看不下去了,日本人再這麼刮下去,遠東的人大概都要回到原始社會了。為了避開日本人的搜刮,他們正在向中國逃難,日本人在這個時候都不忘了趁火打劫,日本人醜陋的一面被上海報紙刊登了出來,這引起國際社會一片嘩然,雖然日本稱這些報道都是虛假的不實的,但是日軍在遠東更多負面消息不斷正在被批露出來,遠東的俄國僑人向西伯利亞政府施壓,要求臨時政府向日本做出強硬地回應。

    「強硬,再強硬就要動刀,動槍了,這些無知的愛國者。」布列拉夫斯基《俄羅斯真理報》隨便扔到了沙發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