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十卷 春天狂想 第二章 貴族享受 文 / 黑鬍子

    第二章貴族享受

    美國醫生將「青黴素」稱為起死回身之藥,因為不知道如何製造,美國政府手中的「青黴素」成為市場上可比黃金的搶手貨。有為官員為了救自己身邊的人偷取「青黴素」進行注射,民主氛圍一直很濃厚的美國可想而知會出現何種情況。

    楊洪森急切的想用「青黴素」打開美歐的皮夾,但是通過中方提供大量的「青黴素」資料,可是由於這種新藥品從實驗室誕生、到臨床試驗不到一年的時間,他還需要時間來確保其安全性。

    一種新藥的誕生從實驗室到正式進入市場,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楊洪森加速了這一過程,但是他手中的這些研究資料仍不能讓美國醫療機構徹底放心,

    即便如此「青黴素」在美國市場火熱的銷售中,期間中美醫療機構也開始更加廣泛的研究。

    「青黴素」帶美國人帶來了希望,但是這遠遠不能滿足美國病患的需要。很多病人在專門的醫院排隊接受治療。

    美國政府雖然專門設立了防止流感的醫療機構,但是仍有不少美國專家渡海來到中國,他們實在無法抵擋人類**實驗的誘惑,**實驗的數據將有助於該藥品迅速走出實驗階級。

    在中國楊洪森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由於產量的原因,其驚人的價格成為了貨真價實的「貴族」藥品。

    降低成本的唯一辦法就是擴大生產量,用的人多了,自然腰包就鼓了。所以打著防治「西班牙禽流感」的旗號,中國醫療代表團來到了法國。

    他們早於中國代表團先行到達,並且在巴黎大學公開中國的研究成果,為了對付「西班牙禽流感」早就來到雲集巴黎共商大計。在法國最早接受治療的是中國人,隨後慕名而來的一些法國決心冒險一試,也加入了隔離治療的行業。

    中國醫療代表團中有數位英、法的醫師和學者,這些人在亞洲長常從事著醫療服務,其中部隊來自軍隊系統。中國人的研究成果吸引了大批專家,這些專家們很快就發現他們的研究遠遠落後於落後地中國。

    為了一線生機,很多人願意付出一切,即使比黃金更貴重,仍然有人出天價接受治療。

    除了一部分人被告知不適合「青黴素」治療外,接受治療的病患情況開始好轉。

    在十五天的推廣活動中,中國的「青黴素」越來越引起關注。普通法國人表示願意在簽署法律文件下接受治療。

    和會召開起由於席位爭端,中國醫療代表團決定離開法國巴黎,應西班牙王室邀請前往馬德里。西班牙是「禽流感」受災最嚴重的國家,由於不知道如何防治,出現數百萬人死亡,直到1919年1月死亡人數仍在不斷增加,王室也因此出現減員。意大利王室是最早接受「青黴素」治療,其神奇的效果受到貴族親密。新藥品的效果很快就在上層吹了出來,不過更多的王室仍在觀望,西班牙王室鑒於新藥品一直以來的成效遂決定冒險試用,西班牙多位貴族成員病患得到愈治。西班牙政府開始與中國進行醫療合作,並向中國訂購了一批「青黴素」,這讓楊洪森激動不已。聽說英、法只給2個席位,再加上,看的人多,用的人少,談合作的人更少。比起那3個席位,英、法不購買「青黴素」才是更加讓某人痛恨的頭等大事。

    中國代表團不止一次的英、法提出抗議,要求增加席位。巴西、比利時、塞爾維亞在經過抗議後,代表名額由2席增加到3席,而唯有中國不斷抗議不斷駁回。

    美、英、法、意、日五大國中,日本反對態度最強烈,英、法均不同意增加中國議席,意大利人明顯是隨大流。

    五大戰勝國中如果有三個反對,那就別想增加席位了。

    楊洪森越看威爾遜越不順眼,威爾遜看楊洪森其實更不順眼。

    威爾遜在向國會致詞中提出了他稱之為「世界和平綱領」的十四點宣言,其中包括:1、廢除秘密外交;2、公海航行絕對自由;3、撤除經濟壁壘,國際貿易機會均等;4、削減軍備;5、公正解決殖民地糾紛;6、退還被佔俄國領土;7、組織一個普遍性的國際聯合機構;;14、為各國的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提供相互保證。

    十四點宣言在中國朝野內外引起熱烈反響,

    孫中山在國會演說中就曾表示,中國要「以美國威爾遜總統所主張為主張,亦即以世界人類共同之主張為主張」。上海、北京學生提燈遊行,不少人跑到美國大使館前高呼「威爾遜總統萬歲」甚至中國思想界的先進人物均紛紛對此發表評論。「美國大總統威爾遜屢次的演說,都是光明正大,可算得現在世界上第一個好人。」

    善良的中國人天真地以為,「公理戰勝強權」的原則果真可以實現了。

    楊洪森與芮恩施私下交流中就曾直言,「威爾遜最後必將是舉起石頭砸了自己腳。」

    威爾遜的十四點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繫在受到社會主義革命衝擊時為進行內部調整所採取的措施,其直接目的是為了抵消蘇維埃政府和平呼籲的巨大影響。

    楊洪森對於美國的指示精神向來是左耳進右耳出,他與華爾街的那幫子來往太過密切,正因為如此他考慮更多的是華爾街投資商的利益,而並非美國的利益。

    當威爾遜獲知楊洪森如何抨擊十四點宣言時,他感覺不滿。更讓他感到羞憤的是,楊洪森知道他心中所想,「威爾遜將使美國在遠東的良好聲譽遭到無可挽回的損害。」

    中、美分歧最大的地方就是對俄問題上。

    孫中山支持蘇俄只是因為列寧對中國人民所表現出來的友好。

    楊洪森支持蘇俄一方面是因為紅軍將取得內戰的勝利;另一方面是蘇俄滿足了楊洪森一部分領地要求。

    蘇俄在遠東只有幾支游擊隊,他們並不是清一色的布爾什維克,很多俄國人只是因為家園受到外國干涉軍的搶掠才不得不拿起武器,但是他們無法抵擋裝備精良的白軍以及日、美干涉軍。

    在遠東美國共部署了7000名士兵,日本最初部署了4萬人,隨後增加至7萬人。

    日本奪取了伯力、海參崴以及庫葉島南部。

    按照1919年1月《中蘇北京協議》的規定,俄羅斯蘇維埃政府即日起將帝俄在《北京條約》、《愛琿條約》侵佔中國的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歸還中國。要說明的是蘇俄政府只是將土地歸交還給中國,鐵路等基礎設施折價分五十年償還蘇俄政府,期間由雙方共同經營和管理。通過《補充協議》南京政府應支付的款項除部分用外匯外,其餘均以農產品的形式支付蘇俄政府。

    協議簽訂後,蘇俄再次對中國發佈聲明。

    美、英政府都聞出陰謀的味道。

    南京國會曾就協議內容爭吵了整整一個月,最後孫中山拍板與蘇俄政府簽約。

    楊洪森考慮到斯大林上台上可能存在毀約,所以才要求蘇俄公開立約並對此做出聲明。

    美、英、法等國雖然私下都許諾在未來將伯力、海參崴、庫葉島交換中國,但他們不要說籤訂公開協議,就連秘密協議他們不肯簽,光嘴巴說有什麼用,口空無憑。

    美、英為了引誘日本向西進軍與日本密約,將蘇俄遠東土地割讓給日本。

    可是日本的目標不是蘇俄西伯利亞,而中國的東北。

    伯力、海參崴不過是進入東北的跳板,未來朝鮮衝突時暗藏在中國人身後的伏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