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九卷 保平爭勝 第三十一章 雨來之前先颳風 文 / 黑鬍子

    第三十一章雨來之前先颳風

    就在蒙古王宮在北方搞事的時候,新疆、邊藏那邊也都不太平,為此,楊洪森遷怒於英國人,對香港進行了第二次大封鎖。商人們紛紛離開香港前往上海,很多老百姓跑返一樣又回到大陸的祖居。為此,英國不斷地向外交部抗議。

    對於南疆誕生的那個「突厥斯坦共和國」英國外交官已經向中方做了說明,

    「這夥人真的和我們英國政府一點關係都沒有。」

    楊洪森可不只是為了這件事,另外藏兵進入川邊無區圍攻昌都,雖然沒有打下來,卻把周邊地區給梳理一邊。

    「此事件是邊藏政府的所為,與我國政府有什麼關係。」

    英國外交官發表了如此不負責的講話後,很快就了麻煩,英屬緬甸仰光的軍營遭到了緬甸民主解放陣線的恐怖襲擊,一個殖民地士兵身背炸藥包衝進了軍官餐廳,造成了在餐館內慶祝的18名優秀英**官的陣亡,數十人受傷的慘劇。事後英國指責該惡**件系中國政府所為。

    「此事件系緬甸民主解放陣線所為,與我國政府有什麼關係。」中國外交官有同樣的話回了過去。

    楊洪森邀請達懶來南京,同時警告大農奴主們立即解散武裝,另一方面,楊洪森電令成都、昆陽軍分區做好入藏作戰做準備。

    藏軍雖然經過英國訓練,但是英國人並不認為他們是南京方面的對手,英國隨即出面協調此事。可惜楊洪森非常不給英國人面子,第二份電報發到拉薩時,楊洪森以命令口吻要求達懶於7月底之前來南京與他會晤,否則將對邊藏展開戰略打擊。

    那些邊藏農奴主可能不知道什麼叫戰略打擊,但是英國人知道。

    在南京楊洪森叫囂著要將拉薩從地球上抹去,要將雄偉的布達拉宮給拆了。

    中國士兵正在小心翼翼的將大批化學彈藥運至四川,而讓英國人最擔心的是這些化學彈藥是否會落入緬甸民主解放陣線這樣的恐怖組織手中。

    中國外交部招開記者會再次申明,「蒙古、新疆、邊藏都是中國領土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政府警告某些島國上的一小撮帝國主義分子,不要把手伸的太長,不要冒充世界警察。」

    楊洪森這是擺明要將英國人從邊藏趕出去,英國當然不甘心,便要求邊藏農奴主們主動求和。

    雙方協議第一條:自即日起停戰;第二條:中央在拉薩設立公署,派駐軍隊;第三條:

    讓這些邊藏農奴主們最無法接受的就是賠款,中央這邊是獅子大張口,要求農奴主們承擔因此造成的軍費500萬新國幣。

    這些邊藏農奴主們手上若有500萬新國幣,那還和中央政府談個鳥。

    他們感到異常地憤怒,這次川藏邊界糾紛是漢人先挑起來的,是漢人先越境搶掠,他們是正當的反擊。

    「中央政府的條件甚是無理,我等絕不同意。」

    邊藏代表回絕後,中國外交部召會了駐華英國公使朱爾典,要求其對此作出解釋。

    朱爾典都不清楚自己解釋什麼?

    你們沒有達成協議管我們什麼事,而且二十五條協議也太那個了,你這不是純屬找茬。

    是的,就是找茬。

    中央政府曾多次與拉薩交涉,希望設置駐藏機構,行使國家主權,但是一直沒有談攏。袁世凱時期,由於需要英國支持這件事被忽略了,只要邊藏不鬧獨立,中央政府也不多過問邊藏事務。辛亥革命時孫中山到是叫嚷過,不過後來中國內戰也就不了了之。目前,中央政府一直在談判,為了將被動化為主動,楊洪森這才主動找茬。

    在國會中楊洪森要求對邊藏用兵得到了多數議員的支持。

    根據中央情報局在邊藏站發回來的情報,邊藏的機動兵力有5000人,裝備著清一色的英國貨,接受過英國教官的長期訓練。除此之外,邊藏還有大量的土兵,但是裝備低劣,缺乏訓練。陸軍部認為入藏作戰只需抽調一個正規陸軍師就完全足夠了。

    楊洪森在每次挑起事端的時候,總是要進行政治動員和大規模的輿論宣傳。

    新疆、蒙古、邊藏的動亂與近期中蘇恢復邦交聯繫在一起,就不免讓人產生遐想。民眾普遍認為這是英國在向政府施壓。

    駐北京的蘇俄代表再次闡明了態度,即新疆、蒙古、邊藏都是中國領土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英國此時底氣不足,但歐洲戰事就要結束,遠東方面事盡可能拖著。

    和平談判與軍事行動兩者之間並不發生必然的衝突。

    陸軍師到達昌都時,藏兵已經全線後退。在拉貢地區,雙方進行了一次試探性接觸。藏兵不敵退入拉貢,中國部隊隨即對拉貢進行炮擊,期間共發射了40餘枚化學彈,遭成了包括平民在內近3000人的傷亡。拉薩方面得知此事後極為恐慌,雖然撤下的軍官聲稱斃敵上千,但是撿回一條命的英**官卻私下透露中**隊幾乎沒有損失。

    英國確定這是一支精銳中國陸軍師。

    分辯中**隊是否系精銳,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他們裝備的機槍數量。

    可是,機槍也分為重機槍和輕機槍。

    馬克沁重機槍的雖火力強大,但是機動能力差,價格昂貴,中**隊無法大量裝備。這就需要添置一些「邁德林」輕機槍來加強步兵火力。而且在戰時中、德技術交流中又從德國引進了「柏克門」衝鋒鎗,此槍在上海、金陵、安慶、漢陽等兵工廠都有大規模的仿製。

    中國陸軍從內戰型調整為國防型,川軍、滇軍、桂軍等地方武裝中央化後武器裝備得到了大量的補充和更新,藏兵遠不及,昌都攻略失利可以歸結於漢人佔據了地利,但是拉貢的失利,則是兩者間實力的差距。由於中國對英國的敵視態度,英國請美國出面調停,但是美國人巴不得中國將英國徹底趕出中國,而且中、美關係一直很親密,如果因此事導致中美關係什麼變化那就太得不償失了。

    「這是中國的內政,我們美國政府不便加以干涉。」

    英國對中國施壓收效甚微,而且還遭到中國國內的強烈反彈,上海英國領使館,每天都有大批靜坐的示威群眾。

    拉薩方面,他正在準備再次逃亡印度,農奴主們希望去南京,他們擔心中央政府的部隊進入邊藏會對他們展開報復。邊藏另一位重要人物在拉薩見面。最後,作為全權代表前往南京與中央政府談判。

    入藏部隊此時並沒有停止腳步,他們進駐恩達後繼續追擊撤退中的藏兵,築路大軍以及工作組緊隨其後。邊藏之所以敢與中央政府對抗,就是因為邊藏山高水遠,交通不便。雖然沒有錢修建川藏鐵路,但是修條公路的錢還是有的。楊洪森指示:「部隊到什麼地方,路就修到什麼地方。」邊藏代表入川的後半程都是乘坐卡車,在成都受到了宗教界人士的熱烈歡迎。

    他對國內的情況極為關注,邊藏要抵卸外來的侵略,就必須仰仗中央的力量。

    說起來他也曾是一位抗英積極分子,由於中國動盪的局勢政府無力提供援手,這樣萬事都要靠自己,而在印度流亡的那段時間徹底失去了抗擊侵略者的信心。

    孫中山、楊洪森的大名又怎麼沒有聽說過,那些進出於高原的漢人商隊,不但帶來了高原上所需的商品,也帶來許多外面的信息。

    川藏邊界糾紛,本質是中、英政府間正面的力量交流。

    邊藏政府只是提供了一個表演的舞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