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九卷 保平爭勝 第二十二章 本質問題 文 / 黑鬍子

    第二十二章本質問題

    中國向俄國出口最多的是糧食、茶葉、桐油。茶葉在俄國地位不下於伏特加酒。俄國人聲稱,他們可以一天不吃黑麵包,但不可一日無茶,而中國是俄國最大茶葉出口國,由於俄國政治動盪,大批走私茶葉擁入俄國。糧食對平民來說比茶葉更重要,雖然中國自己的糧食都不夠吃,但是以楊洪森為首的這伙資本家大肆向外出口。他們還盛產糧食的美國買來大麥加工成麵粉高價倒賣給俄國,他們到是大賺了一筆,可憐那些農民伯伯,因為進口麥導致國產麥價格猛漲。由於俄國對麵粉需求量很大,很多有眼力的南方商人紛紛來東北投資辦廠,而東北的幾個重要港口,滿載著美國麥的貨船靜靜的停靠在港灣,就連北韓政府也搭上了這艘俄國*,由於中國無法提供足夠的軍火,韓國開始大量進口俄制武器。

    那些可憐的俄國士兵,估計是被政府給遺忘,他們都自謀生計,小兵們只能偷一點、拿一點到外面賣。由於亞洲人的消費水平底,他們也只好走低價路線,北韓政府從俄軍手中買來了近萬枝步槍,數百萬發子彈。

    這一時期俄國的東西真的很便宜,駐俄商務機構購買了大量的藝術品,並將其偷運回國內。楊洪森不止掠奪俄國人民的精神財富,同時還將搾取俄國人民百年來的積累的血汗。

    俄國經濟的大衰退,就是楊洪森的大豐收。

    俄國的一些有識之士不是不想採取行動,而是無法採取行動,這些國際金融狙擊手完全是趁你病要求命,下手後讓你只能忙於補救,沒有還手之力,俄國的經濟專家只能看著盧布在國際市場中一貶再貶,而這些最終都轉嫁到了俄國老百姓頭上,在不久前數張盧布也許能買到一塊麵包,但現在他要用一捆盧布才能買到一塊麵包。

    中國東北相當封閉的中國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俄國發生了什麼,當他們收下曾經很值錢,但現在連廢紙都不如的盧布後,察覺到上當受騙的中國老百姓拿著盧布找軍政府,有些錢莊上當受騙後,業主直接破產自殺。南京方面下文要求嚴肅東北金融市場,東北三省政府,在各地張貼公告,告知百姓當前最新盧布與國幣、銀元的最新匯率。

    「這些老毛子真他媽缺德。」

    一些上當受騙的中國人開始對俄國人進行報復,就算找不到事主,半夜在街上隨便拉個俄國人暴打一頓過過手癮。

    李德爾斯感受楊洪森這樣做是不是在為入侵俄國做準備工作,與日本開戰之前,他也這麼幹過。

    新疆省長楊增新、蒙古綏靖公署軍政長官徐樹錚均收到了楊洪森的電報。

    據楊洪森所知俄國這種分裂混亂的局面將會維持很長的時間,這一期間沙俄將會從新疆、蒙古流竄入中國境內打劫,為了早做準備,楊洪森派人向楊增新、徐樹錚輸送了二千枝步槍,三十挺機關鎗,三百萬發子彈,20萬元軍餉。

    楊增新這個老官吏對老毛子無好感,對楊洪森所說的沙俄入疆搶掠他也早有準備,軍餉先一步空運至迪化,楊增新當天與楊洪森派去的私人代表密談。

    自楊增新上台以來被新疆整的跟鐵桶一般,境內的伊斯蘭分子被圍剿的遠避南疆,如果不是手中兵力有限,他早將那些傢伙斬盡殺絕了。

    楊洪森劃撥的餉械將進一步鞏固他的在新疆的地盤。

    「不知中央方面是否可以多劃撥一些經費。」這些年來楊增新都是自己啃自己,上級要撥款那當然是多多益善。

    「楊都放心,您的意思我一定傳達到總理哪裡。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分割的一部分,不管中原王朝這麼變化,新疆的國土絕對不能讓外國人佔據分毫。」

    「這個儘管放心,有我楊增新在,斷不讓沙俄越雷池半步。」

    「南京政府財政日益好轉,對新疆的撥款也將會逐年增加。」

    最後雙方終於談判的關鍵性的問題,「中央軍是否可以進入新疆,協助都督駐防南疆?」

    南京政府準備派員進入新疆,最後只是在迪化設立了一個辦事處。楊增新最初反對中央軍進入新疆,中央軍進入新疆必然會動搖其在新疆統治。楊增新的野心不過是割據一方,為此他需要大義的名份,也需要中央政府的必要支持。不過經歷了中、日朝鮮戰事之後,他知道孫中山、楊洪森那都是一時人傑,一味地與中央對著幹那只有死路一條,而楊洪森對他好像很有好感,並無收權的意思。

    「擊敗他們容易,但是要人根本上解決問題,就需要一支精兵長期常駐。」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戍邊都是苦差,這一扎少說就是十年,如果中原王朝有什麼動盪,那他們就要扎上一輩,連著他們兒子、孫子都繼續在這裡紮下去。

    楊增新並不想離開新疆,一方面是個人的野心,如果在國內他能有現在這樣的權勢,中央會這麼客氣嗎?另一方面他的心中多少還有那分放不下的責任感,回中央赴任到也沒什麼,若繼任者是個能吏他走了也無防,如果是一個庸碌之輩,那新疆就要壞事了。

    「新疆這地方的確是苦,只怕也沒有幾個人願意一輩子紮在這裡不能出頭。」

    楊增新聽後也只是一臉的苦笑:「誰說不是呢!」

    入疆的部隊首先在甘肅集結,而集結在甘肅部隊都在修鐵路,一年半載只怕是進不了新疆。甘肅省內的鐵路會成三段,蘭州至西寧,蘭州至天水、天水至西安,這是隴海線鐵路大動脈的一部分。楊洪森決心將整條隴海線挖通,有了這條鐵路,他便能有效對西北進行控制,否則西北有什麼風吹草動,他們的部隊進入西北,甩腳不知要到何時。與隴海一起挖的還有兩條支線,寶雞至成都,西安至延長。

    中國目前的鋼鐵產量比之清末民初已經不知增漲了多少倍,要消化這麼多鋼鐵製品最好就是修鐵路。在大修鐵路趕超日、英的口號下,全國人民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鐵路每公里單位最低造價也在不斷的刷新,對於鐵路環節的吃、卡、拉現象中央的口徑是殺。殺了二、三批後,所有人都明白過來,打了星號的鐵路都是國家重點項目,打它們注意的只有死路一條。

    楊洪森不光整台前的,甚至連台後的都整,不少牽涉其中的國會議員被特別軍事法庭直接判處死刑,只要掛上反革命罪基本都不可能有活路,但凡腦子正常的都不會打國家重點項目的注意。中央睜著眼閉著眼就算了,但要真的查起來,連你上三代的事都能調查的清清楚楚。

    不滿楊洪森工作作風的老一輩革命黨人找到孫中山,進言楊洪森這是在排出異己,架空元首。

    先不說楊、孫之間的姻親關係,就說楊這幾年的付出那是驚人的,就算這是真的,孫中山也要考慮一下這中間的利益關係。再者,那些被殺的人,孫中山也認為該殺,很多黨內同志都主張殺,實在是太貪了,而且楊洪森再殺之前都已經向他做的匯報。

    真正久經考驗的革命黨人對現在的局面看的很清楚,楊洪森、孫中山那是一個黑臉,一個紅臉。

    孫、楊本就是一是家,所以搞楊洪森的辦法只有一個,推翻現政府,現在有能力推翻現政府只有兩個人,一個吳佩孚、二是馮玉祥。馮玉祥是楊洪森把兄弟,吳佩孚更是楊洪森新收的小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