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八卷 鬍子記 第二十一章 哦~原來是這樣 文 / 黑鬍子

    第二十一章哦~原來是這樣

    調任至河南都督的馮玉祥報經南京後組建西北軍團在洛陽、開封一線大規模練兵,準備隨時投入以山東戰場,與倭寇一拼高下。

    馮國璋、曹錕一夥也積極響應,重拳出擊。「打倒親日軍閥張作霖」。現在的直系就像是一塊壓縮餅乾,在兼併了北洋皖系後直軍總兵力多達三十餘萬,但是他們的地盤只有直隸那麼點大,南京政府雖然將東三省劃由北京管轄,那也不過是慷他人之慨,整個東北包括熱河都是新崛起的新星張作霖的天下,這是段祺瑞臨別前送給他的另一件大禮。

    山東戰事爆發後,一些將領鼓動馮國璋南下合擊楊洪森,日本人為了拉攏他,甚至開出很高的「花紅」,

    「是否對南方用兵一切皆由大帥裁斷,只是近來聽聞皖系干將徐樹錚近日抵達南京受到孫中山的接見。」吳佩孚的一句聽聞,讓馮國璋徹底打消了南下的想法。

    「我願充當前驅打平關外。」曹錕在這個時候也唱起了高調。

    曹錕不願去關外,但是他的嫡系吳佩孚卻是極力勸說其入主關外,關內的形勢現已經非常明瞭,出關絕對是一步活棋。

    「芝泉這傢伙不是一個好鳥,咱們困在直隸只有死路一條,咱們要打先撿軟的捏。」

    捏,捏死張作霖,把張作霖當段祺瑞打。

    討伐張作霖的先鋒是直系大將曹錕,曹錕一口氣拉走了20萬人闖關東,不是他想拉這麼多人,實在是直隸容不下這麼多人,現在不多拉點人,到來年春天還指不定能剩下幾大頭兵。

    察哈爾最先被直系奪取,在熱河直系並沒有遇到抵抗,當大軍到達山海關的時候,直系大軍已經由20萬減至15萬人。張作霖聽聞直系攻打山海關,立即放下手上的一切工作,親率大軍趕至山海關。

    對於直系的響應,楊洪森是極力支持,但是南京卻傳來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孫中山接見了徐樹錚,徐樹錚那可是段祺瑞爪牙,北洋皖系的骨幹成員,在這個時候孫中山如此高調的接觸一位北洋皖系高級將領,是否合適?

    擔心自己離開南京後會出現什麼變故,楊洪森決定快速解決青島的問題。

    青島的問題並不難解決,楊洪森原訂計劃,等上三天,待10萬人日本援軍到達青島後,將這支大軍給一鍋全燴了,可是日本人的援軍並未按原訂時間到達青島,遲延的原因楊洪森暫時不清楚。所以,楊洪森決心不等了,他準備在聖誕節前夕結束青島戰役。

    可是在12月23日楊洪森突然從前線回到了南京,日本情報部門將其最新的動向國內匯報。

    英、美等國在這時也是積極斡旋,日本內閣認為楊洪森暫不會對青島發動進攻。

    在日本陸軍部決心將戰事擴大,天皇對中國的戰局十分擔憂。中國反日情緒很高漲,中、日貿易陷入全面停頓狀態,日本商人在中國蒙受了重大的經濟損失。日本在中國勢力的消退的同時,美國在中國卻是拳腳大展,其在華投資由年前的23%猛增至37%,對於大發戰爭橫財的美國金融家們,中國到處都是優良的投資項目,這對日本來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原定援軍為什麼沒有按時到達青島,那正是天皇的旨意。

    天皇在日本擁有著崇高的地位,天皇說停任何人都要考慮一下再做細答。

    軍事上連續受挫,讓那些親英、美的政客跳了出來,他們反對戰爭擴大化。他們戰爭之初就極力主張腳踩兩隻船,並且做好了隨時放棄北京與南京握手的準備。但那些軍國主義分子卻恰恰相反,他們不希望中國統一,將中國引入分裂,讓中國深陷在戰爭的深淵中。看看吧,那些傢伙努力結果是中國完成了統一,日本政府變成了大惡人。

    「中國問題將如何解決?」

    天皇本人就是軍國主義,他極希望將對華戰爭擴大化,但是卻擔心一口氣吃不下被活活撐死。

    中國就像是一張大桑葉,而他們日本要向蠶蟲學習,所以最現實的做法就是一點點的蠶食。

    「與中國和談,確保日本在華利益最大化的實現。」

    「讓我們向卑賤的中國下跪們,那我們只有戰死,以雪武士的恥辱。」

    「那麼將軍,我們還需要派多少人前往中國10萬,20萬或者30萬,你能確保我們迅速打開局面,迫使南京方面低頭嗎?孫中山可不是一個輕易屈服的人。」

    「您的意思是讓我們向中國人下跪嗎?」

    「中國人的身後有美國人的支持,而且最近英國人對我們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英國人對日本態度的變化來源於南京政府的施壓,因為英國人引以為傲的香港正在變成一座「死城」,中國人紛紛回到國內,而外國人紛紛跑進了法租界。上海的情況大體與香港一樣,英租界的髒亂差與美、法租界整潔產生了鮮明的對比。讓英國人最終選擇妥協的最重要原因是上海匯豐銀行宣佈停業。有著近半個世紀的上海匯豐銀行在中國有著輝煌的過去,自歐戰以來銀行資金出現困難,他們不得不向中國同行拆借來渡過難關,但是中國金融機構突然停止了與匯豐銀行拆借業務,匯豐銀行門前出現了大規模的擠兌潮,由於無法兌現被迫宣佈停業並向英國政府尋求保護。美國金融家們口口聲聲說著要幫助自己的同行,可誰都知道他們打的是什麼主意。英國代表人布勒爾男爵與南京政府特派專員孔祥熙很快就達成了秘密協議。

    「西方各國正陷入戰爭之中,此時正是我大和民族崛起之時,我們怎能被小小的中國束縛了手腳。」

    任何談判都需要軍事力量做後盾,這樣才能在談判中取得主動權,日本的政客們深通此點。不過他們還沒有來得急與南京政府展開談判,楊洪森就拿下了青島。

    負責攻打青島的指揮官是最高顧問之一德國人赫爾維茨少將。

    戰爭進行的非常之順利,他沒有想到楊洪森為他囤了那麼多「核彈」。另外,他發現中國的土兵器實在是很好,很強大。

    日軍前沿陣地在兩輪「火箭炮」的覆蓋下頓時陷入了混亂中,接著千餘門火炮起嗚。

    青島日本守將榮田弘次被濃濃的炮聲驚醒,當他在愛妾的幫助下穿好衣服來到正房時,他被告知中國人對青島發動了夜襲。

    「什麼,千餘門大炮?」榮田弘次很懷疑這個數字的真實性。

    「是的將軍,我們遭到了猛裂地的炮擊,部隊正在潰退。」前線指揮官所說的部隊指的是不久前剛被武裝真情起來的僑民。

    「援軍很快就趕到,諸君一定要堅守住陣地。」榮田弘次說完便『卡』的一聲掛了電話。

    他來到指揮部外的大院裡聽著遠方傳來的陣陣炮聲心中萬分驚訝,「這些中國人怎麼會有這麼多大炮。」

    中國人為什麼不能有這麼多火炮?鋼材的問題解決了,火炮技術有了,製造大炮的設備齊全,生產出這麼多大炮有什麼驚訝的。

    當然日本將部分「飛雷」拋射器也當成了大炮。國民革命軍所使用的「飛雷」拋射器較之過去有了很大的改進,那些德國人也極擅長就地取材,改進後的德國版「飛雷」威力更足,飛的更遠,誤差更小。可惜本土的德國將軍們對這種廉價的非制式武器並不感興趣,反到是「步兵鏟」這種小玩意引起了他們的濃厚地興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