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八卷 鬍子記 第十五章 文 / 黑鬍子

    第十五章

    「這是對帝國的挑釁,你們必須將楊洪森解職,並且馬上交由我們來處理,否則我們將展開全面行動。」

    「親愛的大使先生,如果你們要採取軍事行動的話,你們大可行動起來,不過你們要準備好陣亡10至20萬帝**人的準備。」

    「王桑!」

    「依滕領使,你們公開支持北京政府,阻攔北伐軍北上,殘忍殺害我方談判代表,襲擊我方軍隊,這不正是貴國向我國政府出去了宣戰書嗎?」

    「什麼宣戰書,王桑,你這是在激化兩國矛盾,所以請注意你的用詞?」

    「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依滕領使,讓你們的帝**人離濟南遠點,否則你們失去將不只是帝國的顏面,士兵的生命,還有在華的所有利益。」

    南京府再次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議,要求日軍無條件撤軍,停止對中**隊的進攻。

    南京政府為了息事寧人,孫中山要求北伐中的楊洪森部停止對日軍事行動。正如日本激進派軍人為了大和民族生存所做出的擅自行動一樣,楊洪森並未理會孫中山的命令。

    美國人不願意捲入與日本人的正面衝突中,因為他們看不出中國有任何勝利的希望。再者,美國單方面與英、日對抗是愚蠢的。

    英國對日本採取著綏靖政策,借此平衡遠東勢力,扼制美國在華的擴張,楊洪森被趕下台是他們最想看到的一幕。但是,日本的軍事行動不如他們宣稱的那些負有成效。在最近一系列的軍事衝突中,日軍累計陣亡人數過萬。駐山東的軍隊在中國人進攻下基本失去了戰鬥力。英國人在失望之餘,積極斡旋,勸說中國政府立即撤軍,將相關人員交由上海萬國法庭處置,比如頭號肇事者楊洪森。

    英、日不可能不知道楊洪森在南方的地位,但是他們仍然如此這樣去做是為了讓南京政府在其它方面做出更大的讓步。

    楊洪森相信要想戰勝萬惡的英、日帝國主義,就要依靠廣大地人民群眾的力量

    南方瞬間掀起來了反英、反日、反北洋的大遊行。

    北洋政府的段祺瑞也看到了日本顯露出來的獠牙,如果日本將戰事擴大,那麼他的名譽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北洋主動向南京主動請求停戰,這樣做不但可以獲得極高的印象分,而且還能將戰爭的過錯責任推給南京。

    在楊洪森的秘密操縱下,孫中山在國會的提案沒有通過。

    吳佩孚在甘肅的伏兵並沒有起到實際作用。楊洪森利用甘肅回、漢矛盾,以自治權為誘餌,策動「回人治甘」驅逐張廣健的行動。由於甘南鎮守使孔繁錦阻擊川軍失敗,迫於內外壓力張廣健不得不宣佈下野,南京政府任命馬福祥為甘肅省省長。甘州鎮守使馬璘、寧海鎮守使馬麒、涼州鎮守使馬廷勷、河州鎮守使裴建准通電支持,而隴東鎮守使的陸洪濤、肅州鎮守使吳桐仁雖反對馬福祥繼任,又畏懼於南京政府的軍事力量,不得不附合同意。

    甘肅問題得到了解決後,馮玉祥與井秀幕等革命黨人分兵二路,一路渡黃河入山西,策動山西革命黨倒袁,一路出潼關斬殺吳佩孚。

    河南的吳佩孚這外名義上的大帥,手上卻沒有多少兵馬,由於直、皖矛盾,那些皖系自成一體。北洋軍在河南雖有數十萬大軍卻處處被動。

    西路的馮玉祥、東線楊洪森、南線的張孝淮。

    防守不是吳佩孚的辦事的風格,進攻才是王道。

    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可問題是,這一路誰去。所以,他準備借革命黨入晉,找個借口把部隊拉到山西,讓皖系的那幫人頂在前面。等日本插入後,南軍大概就沒有心意再北伐了,那個時候才是反擊的最佳時間,至於距離那個最佳時間還有一段時間。

    皖系會保存實力,直系也會保存實力,而現在比的就是耐心,玩的就是心跳。

    在段祺瑞的承諾下,馮國璋又一次被說服了,

    蔣智清此時正躊躇滿志,楊洪森先將其調入中央學校高級指揮員班,三個月後他來到了湖北,在張孝淮的手下擔任旅長,這可是實實在在的軍權,北伐動員後,他率軍北伐,作為尖刀部隊一路向北,所遇北洋軍被打的四散潰逃,他繼爾升任為師長,他的陞官的速度之快,足以一些人眼紅,正因為如此,他的表現欲更強。

    「總司令,我已率部占令許昌,我已率部占令許昌,等待下一步指示。」

    蔣智清發出電報不久就升任為師長,其轄下中央陸軍第35混成旅整編為中央陸軍第44師,同時授予其中將師長,寶鼎勳章一枚。

    他一下就牛了起來,他致電張孝淮指出應趁北洋軍潰敗之機,繼續向北推進搶佔戰略要地鄭州。

    張孝淮回覆命其繼續留守許昌掃平周邊縣城,發動群眾,實施土改。

    蔣某人對發動群眾,實施土改並不支持;再者,他是一個職業軍人,這是政工幹的事。在這種大好的形式下不繼續擴大戰果卻留在許昌讓蔣智清有些不滿,他認為這是張孝淮有意打壓他,遂再次致電張孝准,希得得到允許他率部繼續北伐。

    張孝淮沒有准許,因為沒有必要對吳佩孚窮追瘋打,現在在這裡等著馮玉祥出潼關就行了。楊洪森在其北伐之時就曾致電「不要將北洋軍打痛了。」這是要全殲吳佩孚,如果北伐軍太猛,吳佩孚認為自己不可能應付的話,把部隊撤入山西、直隸就要有大麻煩了。作為楊洪森的嫡系將領,張孝淮已經事先得知了山西方面的一些內幕消息,國民黨員山西省長閻錫山正在策動起義。這些內幕消息以及大的戰略規模根本就不是蔣智清可以瞭解的。

    因為楊洪森此時正在東線指軍作戰,蔣智清將自己的一點意見與陳其美交流一番。

    陳其美曾多次在孫中山面前提到過蔣智清,所以孫中山對他很些印象。不過對於蔣智清的這個軍事意見他還是很讚賞的,此時擔任陸軍部部長李烈鈞卻聲言要撤蔣智清的職,因為他不聽指揮,且越級擅權,如果不是陳其美和他硬頂,加之孫中山勸解,蔣智清的師長就算坐到頭了。

    李烈鈞與楊洪森以前是有一些不和,甚至對楊洪森很有意見,但是他對楊洪森又是極為敬佩的,因為他曾經想作卻沒有幹成的事楊洪森全幹成了。北伐關於全局利益,李烈鉤更是不敢怠慢,蔣智清這個軍事計劃看似不錯,但也就忽悠孫中山和陳其美。

    「先生,應該按原定的軍事計劃行事為妥。」李烈鈞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陳其美冷笑道,「現在的形式比預估的要好的多,如果玉琨在也定如此主張。」

    「若逼之太急,吳佩孚大軍退入山西、直隸必將對山西閻百川的起義將造成巨大的損力。」

    閻錫山那個鬼孫子,提起他陳其美就來氣,這個傢伙先是抱老袁的腳,後又抱老段的腳,讓他起義早一點策應,這個傢伙老是在哪裡猶豫不決,一點也沒有革命家的大無畏精神。

    「窮寇罷了,能有多大作為,再者吳佩孚也不過一個白面書生。」

    李烈鈞無語,靜待孫先生最後意見。

    「我不干預一線的指揮,但是可以向張孝淮建議其膽子放大點,日本人在山東已經把事鬧了起來,如果真的打起來,我怕玉琨吃虧,河南方面的戰事應早日結束。」

    李烈鈞眉頭緊皺,「當初陸軍部計劃中也將日本人這一因素考慮進去。看今日山東的形勢,河南的確要加快。」秉承大總統孫中山的意旨,李烈鈞分別緻電西安馮玉祥、信陽張孝准,加快進程推動河南戰事的早日結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