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六卷 馬扎 第三十四章 文 / 黑鬍子

    第三十四章

    楊洪森是一個天生的商人,當他前手將坦克賣給德國人的時候,緊接他把坦克的構思又賣給了美國人,只可惜美國人還不太實貨,而楊洪森的那玩意太粗了。至於英國人,楊洪森暫時不打算與他們搞合作。

    據百度消息英國此時已經有設計、製造完成了馬克一型坦克,英國人也同樣沒有興趣,即使如此,楊洪森又裝配了一輛超輕型的坦克,後來發現履帶式太麻煩,接著改成了輪式。

    江蘇拖拉機廠在這段時間看起來很繁忙的,楊洪森經常出現在工廠裡,親自指導著「坦克」的拼裝和改裝工作。在這一期間楊洪森共美國進口了220輛卡車,建立了中國第一支機械混成旅。

    至於這些「坦克」後來的命運都十分悲慘,因為頻繁的機械故障導致拼裝出來的全數被拆卸。

    1915年與北方的「帝運」相比南方的「稅收改革」同樣惹人注目。

    楊洪森的經濟顧問,美國經濟專家,經濟學博士,xx大學教授,格蘭特·休爾向楊洪森提交了一份「稅費改革」方案。為了推動兩江民族資本業的發展,兩江、福建將全面裁撤釐金、雜稅、捐賦,這是在楊洪森清除兩江卡道的又一項重大舉措。

    北京政府對南方的這次「稅費改革」也很重視,他們聲稱只要南方若能完全改革,使得財政收入增加,中央政府將會根據南方的改革經驗進行相應的調整。

    當然,此舉目的只是為了分散國人對北方「帝運」的視線。

    常關稅、當稅、牙稅等被停征,南方政府對民國以來的部分稅種、稅率也進行了調動,如洋土藥稅改為特別消費稅,稅率設為60%;礦稅更名為資源稅,稅率提高;筵席、娛樂稅被分拆為筵席稅、文化娛樂稅;另增加增值稅、消費費、所得稅、城市房產地產、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等;如印花稅;屠宰稅;契稅等稅種一概保留這次改革的目的就是將各種捐、賦、釐金合併為稅,取消雜稅和攤派,明確稅種、稅率以及納稅途徑、方式。

    稅務這塊被楊洪森從財政中剝離出來單獨成立了稅務,當然這次的改革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當然反對的聲音也很多,對於這些反對聲音,楊洪森採取了最直接的方法武裝鎮壓,通過冷酷無情的鐵血手段,稅制改革順利展開。

    改革的好處之一就是稅收的大幅增加,軍政府財政賬戶上有了更多的餘錢,而對楊洪森來說他就能幹更我事了。

    對於北方「帝運」楊洪森始終保持著中立的態度,目前他不想捲入其中「還是留著西南的蔡鍔去對付吧!」。

    唐繼堯對於那些法國人想把手伸進他的地盤十分顧忌,對楊洪森則沒有那麼多,因為他們之間更多的是一種經濟上的互惠互利,正因為如此,與楊洪森的友誼,他是十分重視的。

    正是在楊洪森的幫助下他終於有了自己的軍工廠,擁有了復裝子彈、槍械修造、火藥製造、手榴彈製造的能力,在楊洪森無償提供了第二批機械後,軍工廠每月也能生產20、30枝步槍,投產的第一個月生產子彈40萬粒。

    捲煙已經發展成為了雲南軍政府支柱型產業,投產不到半年,軍政府從中獲利240餘萬元,制茶、蔗糖業也在楊洪森的投資下迅速發展起來,唐繼堯對於未來的期望增加了不少,其對楊洪森贈送的三輛雪佛萊驕車更是愛不釋手,如果不是雲南糟糕的面路狀況,在外面飛奔起來確是件非常拉風的事。

    為了營造西南三位一體,他還是極不情願地所其中的二輛,分別贈送給了黔都劉世顯、桂都陸榮廷。

    桂都陸榮廷看到雲南唐繼堯與楊洪森這條線搭上後頗為眼紅,尤其是後者在雲南援建項目生了不少錢,這一點從雲南養兵、槍械上就能看出來,雖說唐繼堯送了他一輛雪佛萊,但這不過是慷他人之慨,也沒見他把炮團送一半過來。

    廣西兵壯但就是沒有錢,他到是一直有向廣東發展的意思,但是龍濟光上台後,根本不戀著當初陸榮廷的好,在龍濟光身上的投資失敗,沒辦法只好在自身挖潛力,學習雲南的經驗。

    唐繼堯的野心很大,他現在不過是猛虎臥荒丘,他日若能展示抱負,先吞併西南三省,再進入巴蜀,出陝甘爭奪天下,就算不能得志,守著西南這麼大的地盤也不失為當代的劉玄德,他怎麼會幹成他人之美的事,不過面子上他是把此事答應了下來,事後他壓根就沒有向外人提起過。

    蔡鍔突然離開北京說是到日本治病讓人給他發了一封電文,讓他做好全部準備,對於準備什麼他是心領神會。

    還能準備什麼,應該是到了「討袁」的時候,這打起仗來糧、餉、械可是一樣不能少,對此他早有決斷,立即請到了社會人民黨的支部長吳蘭芳。

    「友之兄,請,快請坐。」唐繼堯客氣地招呼著。

    吳蘭芳這邊也收到了蔡鍔離京去日本的消息,南京已經發來了密電,對於未來將要發生的事他心裡有數。

    「都督請我來必有大事,可直言。」

    「友之兄請看。」唐繼堯拿出了蔡鍔電報。

    「蔡將軍到日本治病,不會是什麼急症吧。」

    「當然不是,且再看這封。」

    吳蘭芳接過電文看後道,「討袁此等大事,都督請我商議,可是為了兩家聯手。」

    「這正是其一。」

    「此事我需要電請南京方面,那麼其二呢?」

    「這,如果可以我希望楊委員長能給予我們幫助,不知是否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援助。」

    吳蘭芳對於「援助」一詞心理卻頗為不滿,心道:這段時間對你的援助還少嗎?

    「我想援助是應該的,但是具體怎麼援助,援助多少,我還是需將此事告之南京方面才能給都督一個準確的回話。」

    「那就太感謝了。」

    唐繼堯要留吳蘭芳吃飯,可是吳蘭芳吃飯那裡需要在他這裡蹭,找了個由頭走了。

    對於吳蘭芳的表態,唐繼堯認為實屬正常。南京很快就有了回電。次日,吳蘭芳再次來到都督府。將楊洪森的電文拿在手中,雖然清單上的東西不是白送,但還是讓唐繼堯高興了一把。

    「吳部長,請帶我向楊委員長致謝。」

    「都督可以放心,委員長將會在必要的時候給予軍事上的有力支持。」

    有了這樣的承諾唐繼堯心就算是放下來了。楊洪森與袁世凱也就是給外人看的親,如果有機會兩人都會想辦法掐死對方。有楊洪森的加入討袁的勝算自然就多了一成,唐繼堯的眼睛已經盯上了四川,滇軍若能把四川吞下去,實力必然大漲。

    蔡鍔逃離京到日本謊稱治病,實際他轉到香港從法國殖民地進入雲南,為了讓袁世凱認為他在日本,他派人購買明信片寫好後,讓人在規定的時間內發回國內,好讓袁世凱不生疑。

    蔡鍔那是梁啟超的得意弟子,梁啟超對於袁世凱的「帝運」嗤之以鼻,袁世凱拿他沒有辦法,權當看不見,但對蔡鍔卻是防範甚嚴,可終究還是讓他跑了,不過得知蔡鍔真的在日本治病,心暫且又放了下來。

    另一個需要袁世凱注意的人物就是楊洪森,因為其在「帝運」中其沒有明確的表態,不過在美國政府表明態度後,楊洪森向北京發來的「艷電」。為了進一步試探楊洪森的心意,袁世凱封其為親王,並且加了一堆賞賜,楊洪森照單全收,並致電感謝,希望北上參加登基大典。

    有了美國公開支持,再加上日本政府的私下支持,稱帝的外部條件已經成熟。

    在理論方面除了有美國大政治學者古德諾博士、日本著名學者賀長雄博士外,孫毓筠、胡瑛、嚴復、劉師培、李燮和五位「知名人士」倡導帝制。

    軍隊方面的將領更是紛紛致電擁護,至於各地都督如唐繼堯、陸榮廷、劉世顯都發來了「艷電」。

    稱帝的條件完全具備,就差黃道吉日了,為此袁世凱重金聘來中華民國著名風水大師張正道先生,為了找到這位神龍見首不尾的大師,民國中央頗花費銀子才把他挖掘出來,經過一番風水勘測之後,總算把時間給訂了下來。

    12月12日,台下的同志們雖然表情不一,但是內心卻甚為一致,都等著看袁世凱出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