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六卷 馬扎 第二十一章 文 / 黑鬍子

    第二十一章

    蔡鍔是一個好老師,歷史上他教出了一大批頭上角的猙獰之輩。

    在教導袁克定時,他不以老師,而以下屬自居,這讓習慣於高高在上的袁克定極爽。

    為了提高小袁同志的軍事興趣,常常拿南北戰爭期間,皖軍與北洋軍的幾次戰例做切入點,分析戰局以及應對之策,尤其對南昌、南京兩場轉折型的城市巷戰做了點評。

    袁克定從蔡鍔學到皮毛轉身面對老段、老馮這等元勳時,把蔡鍔的點評施展在了他們的身上,而且那種高高在上,不可一視的態度,段祺瑞、馮國璋哪裡能忍下這口惡氣,打了一輩子仗,為北洋,為袁家流血、流汗,結果在這麼多人的面被狠狠地奚落了一番。第二天,這兩位大輩子從來沒有協調一致的對手,同時宣佈辭職,而且還是同一理由——「突染病疾」。

    袁太子在北洋大搞陸軍整編,最後與蔣太子在上海「打老虎」結果相同,不了了之。

    蔡鍔是一個聰明人,所以他自己主動向袁世凱打了一份辭職報告。

    「本人自知能力有限,未能完成總統重托,實在沒有顏面在總長的位置坐下去了,希望總統允我辭職。」

    老袁順水推舟讓蔡鍔下課,並且讓袁克定到段祺瑞、馮國璋賠罪,自己又主動上門請段祺瑞出任陸軍總長,

    段祺瑞一早就把老袁給看穿了,老袁打算把這個天下讓給兒子,他兒子與自己又不上路,而自己這輩子坐到陸軍總長也就算到頭了,再向上撐死了也不過是內閣總理,與其到時候當一個擺設,那還不如急流湧退。

    「總統,我真有病,馮國璋的病其實是心病,陸軍總長非馮國璋不能擔任。」

    袁世凱看段祺瑞堅決裝病到底,也不好強求,只好去讓馮國璋去當這個陸軍總長。

    馮國璋沒有段祺瑞那麼多鬼點子,所以袁世凱的七哄八騙之下,其信誓旦旦的保證明天就去當陸軍總長,馮國璋坐到陸軍總長的位置後,就好比案台上的關公,四方鬼神都全安靜了,效果如此之好,讓袁世凱為之一歎。雖然他給自己安了一個世襲終身制總統,但是那這個兒子能不能保證這個位置是個很嚴重地問題,北洋內部派系林立,外面更有一大群虎豹豺狼,袁世凱是憂心忡忡。但是,事情卻在1914年6月29日發生了轉變。

    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青年刺殺身亡,當然這只是個引子。

    接下來德國支持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俄國將出兵支持塞爾維亞。德國向俄國、法國宣戰,奧匈帝國向俄國、法國宣戰,德國借道入侵中立國比利時,英國向德國宣戰,奧匈帝國向英國宣戰。英國向奧匈帝國宣戰。之後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意大利、土耳其全都會捲入這一場耗時四年,戰場將遍及歐洲本土以及世界各地對立的殖民地大戰之中。

    整個世界的轟動了,上海的外國人為了慶祝戰爭爆發,英、法僑民舉行了盛大的派對,而租界內的德國和奧匈僑民也聚在一起,祝願祖國在戰爭中取得勝利。

    奧匈帝國的大公刺殺,這不僅僅是是一個政治事件,而是還是一個重大的經濟事件。

    這個世界一如既往地瘋狂著。

    整個歐洲都陷入到了戰火之中,可是股票卻在大漲特漲,就連上證的股指都在不停地往上竄。

    歐洲打仗關中國人什麼事,你在那窮漲個什麼勁。

    面對這場「突出其來」的戰爭,最開心的就是楊洪森了,一戰打了近五個年頭,楊洪森要抓緊時間斂財啊。

    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他決心在日本人勒索之前解決山東問題,但是他不是總統,事情不由他說的算。所以他打算鼓動袁世凱向德國宣戰,加入協約國。不過在楊洪森所知的歷史上,中國參戰那還在老袁死之後。根據楊洪森得到的情報,山東的德國部隊不過5000人,他們的大炮主要防備來自海上的進攻。

    因為戰爭爆發赫爾維茨等顧問團成員向楊洪森請辭,準備到山東保衛青島。

    德國在山東雖說只有5000人,但是以現在中**隊的素質,真的打起來10、20萬大軍根本啃不動青島,所以楊洪森找赫爾維茨進行了長談。

    「親愛的顧問,這次請你來的目的是為了青島。這裡將成為亞洲的第一戰場。」楊洪森指了指地圖。

    「是的,我們正準備奪赴這個戰場。」

    「你們能守住這個要點嗎?」

    「為了德意志的榮耀我們將作戰到底。」

    楊洪森對他的慷慨陳詞深表懷疑,據他所知山東的戰事,主要是日本與德國之間的較量,雖然德國人打敗了,但是卻給日本人十餘倍的殺傷。

    「面對10萬日軍,你們能堅守多長時間?」

    日俄戰爭期間日本軍人所表現出來的驚人戰鬥慾望和武士道精神,讓西方列強為之側目,日本在亞洲的霸權得到了廣泛的承認。日本與英國結有同盟,按照同盟義務日本向德國宣戰不過是時間的問題,日本如果加入戰事,山東的德國根本是有敗無勝。

    「紅—橙聯盟」所構成的龐大艦隊絕對不是德國東方艦隊能與之抗衡的。

    「10萬日軍?或許一個月」這是赫爾維茨樂觀的想法,其它的軍官卻十分悲觀的人認為一個星期都守不住。

    「即使這場注定要失敗,我寧可戰死在殺場,也絕不在後方偷生。」赫爾維茨表現的極為激動。

    楊洪森揮手道,「不要說戰死殺場這中話,」說著在地圖勾勒出幾條紅色,「如果是這樣,你們能堅守住幾天。」

    赫爾維茨指證道,「恕我直言,參戰國從中立國領土發起進攻,這是違反戰爭規則的。」

    楊洪森揮動著手中的筆,「西方的戰爭規則不適用於東方,你還沒有考慮另一個問題,如果中國參戰呢?」

    赫爾維茨敏感的查覺到楊洪森並不是想把顧問團挽留下來,而是另有目的,「委會長先生,你是想說中國將會參戰嗎?」

    楊洪森微微一笑,「不,我認為我們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加以解決。」

    「和平的方式?」赫爾維茨微微一笑,「看來我已經完全明白您的意思了。」

    楊洪森嚴肅的說道,「赫爾維茨你並沒有明白我的意思,等您到了山東後,希望你能將和平的解決方式轉達給青島的德國將軍們。」

    赫爾維茨不明白,現在所發生的事與他根本沒有任何,他到底是什麼意思。

    當然,現在與楊洪森沒有關係,但是很快就要與楊洪森有關了。8月1日,袁世凱收到了楊洪森的來電,楊洪森表達在北京見面,就國內、外各大事件進行磋商的意願,也就是說楊洪森要主動來北京。

    袁世凱猶豫了一下沒有立即答覆,因為他不明白楊洪森此舉的動機,就算是他的謀士也搞不清楊洪森北上的意圖。

    這份電報是經由美國領使之手轉送而來,袁世凱懷疑這是不是美國人的意思,但是美國方面表示,他們不過是向總統傳達一個友好的信號。

    可這卻把袁世凱給難住了,讓楊洪森來北京當然行,只是他來了之後怎麼辦。

    8月3日,袁世凱以商談國事為名,以總統和私人身份,邀請楊洪森來京會面。

    在中國,這比第一世界大戰的爆發更有轟動效應,所有的人都盯向了合肥。

    當天,楊洪森致電袁世凱,表示接受邀請,並聲言8月10日抵達北京。

    一時南北各大報紙都在爭相報道此事,楊洪森是南方最具有影響力的革命家,這次南、北會面,引起了各方媒體的高度關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