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四卷 only you 第二章 過分了 文 / 黑鬍子

    第二章過分了

    待在『養壽園』的前軍機大臣老袁可不是真的在養壽。在這庭園之內鋪設的電報線如同蜘蛛網一般,不管是起義軍還是清軍的動向都在第一時間被送到他的房間。

    最近朝中不少元老都上折子請他袁某人出山,像如此大規模的起義,唯有袁公才能將其平滅的聲音多了起來,攝政王載灃把這種聲音屏蔽了。

    袁世凱並不著急,因為他有的是大把的時間,現在的生活很愜意,因為他不用為怎麼鎮壓楊洪森而頭痛。

    「都是一些沒有遠見的愚夫,我看他們實在難以成大事。」幕僚對這些楊洪森的起義不屑一顧。

    楊洪森在打下合肥後就再也沒有大的軍事行動了,他們開始「吃喝享樂」起來,又是開倉放糧、又是瓜分土地和公產。

    袁世凱,「不要太小瞧了他們,兔子急了還咬人,更何況餓的眼睛都發綠的饑民,這楊森到是一人物,可惜目光短淺了一點。」

    清軍現在的封鎖線到處都是破綻,老袁本指旺楊洪森多攻下幾座城邑,但是小楊卻也在那裡厚實兵力。

    「大人說的是。」幕僚在一邊輕聲附合著。

    袁世凱知道楊洪森一定在計劃著什麼?為此他派去了最精幹的探子。

    「大人,我看這革命黨為了此次起義是蓄謀已久啊!光這十四挺馬克沁炮,十二門克式三七炮,就火力而言,安徽的混成協也無法與之相比,這革命何時變的如何闊綽起來。」幕僚驚訝的感歎著。

    這值得感歎嗎?想起這事袁世凱就來氣。

    話說有一個笨蛋花了200萬買了一張字畫,回家後告訴他老父這是某某大師的傑作,收藏價值極高,同時還在不停聽的數落著某家的後人如何的敗家。

    那可是200萬元銀洋,這楊洪森居然花的一點都不心疼。袁老頭想想都頭痛。

    「諸位對挺進社瞭解多少?」

    挺進社此時不過是在同盟會羽翼慢慢成長的雛雞,誰會注意到這樣一個起眼的組織,更何況他只是同盟會下的二級,或者三級組織機構,房內的這些高層人士,他們眼中只有孫中山、黃興、宋教仁之流,那裡會知道挺進社是什麼,楊洪森是誰。

    「大帥,據我所知,挺進社是同盟會下屬一個革命組織,其首腦人物便是楊洪森。挺進社在兩江創辦有一份極有影響力的報刊《挺進報》,屢禁而不止。」幕僚道。

    「屢禁不止?」

    宣傳革命的報刊不少,但是這種情況一經發現,該報刊就會立即被禁刊,就算你躲在租界也照樣禁。不過這些報刊被禁往往會再接再厲繼續發行,但通常都是通過換的辦法馬甲重新上架。而像《挺進報》屢禁不止,頂風而上的還真沒有。

    在幕僚的解說之下,老袁對這種新形勢下新的宣傳策略大加讚賞,想來這個人還是有點歪門邪道地,知道明著不行,來暗的,有前途,這讓老袁對小楊又看好了三分。

    廣州起義失敗的消息合肥後,楊洪森已在合肥停滯不前近一個月的時間,現在他終於行動起來。

    隨著大量軍火的到位,機槍兵、炮兵技術性兵種嚴重缺乏,新招的戰士對槍械都未加熟悉,楊洪森一方面繼續推行他的「紅色土改」,另一方面加緊整備挺進社直屬軍力。

    在原來第一團的基礎上又擴編了兩個所謂的「甲種團」,三個「丙種團」。

    所謂甲種團,就是在保證人人有槍的情況下,配備有重機槍,快炮,兵力在2500+;

    所謂乙種團,配備有重機槍或快炮,兵力在1500+;

    所謂丙種團,只發步槍,兵力在800+;

    所謂丁種團,裝備老式的火器,兵力在500+;

    所謂卯種團,清一色的大刀,長矛,兵力在3000+;

    再向下就是戰略預備團;

    再,再向下,婦女團;

    再,再,再向下,兒童團;

    再,再,再,再向下,那就只剩下傳說中的「火星兵」了。

    ……

    經過擴編後,直屬主力部隊擴充到了1萬餘人,因為廣州起義徹底完蛋,楊洪森接過了紅旗,改挺進軍為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團。

    通過老兵帶新兵的方面,新兵正漸漸上了路子。為了讓他們獲得實戰經驗楊洪森開始拿「民團」來練兵,效是讓小楊甚為滿意,此法不但能鍛煉部隊,還能增加了收入,而且還有獲得了民心,增漲了士氣的附加值效果。

    當初三路充當佯動的部隊,都不同程度地拖住了清軍,但是他們的戰是卻不盡相同。王青山部向霍邱佯動,霍邱這地方雖然是安徽省內重要的糧食產區,但是年年的災禍以及官府捐稅,民眾早已不滿,當王青山「大軍」殺到的時候,霍邱人陳萬,殺妻女對眾盟誓,帶領數萬農民起義,王青山與陳萬兩路人馬合二為一便佔了霍邱。

    楊義民、楊義朝兄弟佯攻壽州,沿途招民納降,從者過萬,只可惜兵折壽州城,後河南巡防營三營人馬齊聚壽州,楊義民、楊義朝自知不敵,便改攻城為騷擾,全面警戒壽州清軍動向。

    李虎部南下舒城野戰之時大敗舒城巡防營,隨即揮兵攻城,結果撞的頭破血流,折了千五百人後派人向合肥請援兵。

    練兵已有小成的楊洪森,在添置了數門「巨炮」後,正準備找地方打草谷,正好收到李虎求援信,楊洪森親領二個團,率4000餘部眾殺向舒城。

    李虎兵敗舒城後,朱家寶對舒城將士除了給予物質、精神獎勵外,在軍事上更是派出了一支武裝了牙齒的巡防營。

    隨著楊洪森南下,暗殺團對加大了對清軍後方的騷擾,這讓朱家寶兵力不足就越加突顯出來,待楊洪森與李虎合兵一處時,舒城縣一帶清軍以及其它准軍事力量全都龜縮進了城。

    「末將李虎,拜見總指揮。」

    這李虎也不知道從什麼地摸了一套盔甲,穿在身上到是頗為神氣。

    也就神氣罷了,依舊擋不住一炮之轟。

    「咱們革命軍不興這個,清軍現在是什麼情況。」楊洪森上向扶起李虎。

    李虎起身坐好,「那些龜孫子,昨天還在叫陣,今天聞總指揮到,立馬縮進了城。」

    「那桐城方面可有清軍來援。」楊洪森對打援耿耿於懷。

    「清軍只有一營兵馬來援,之後再無援軍。」

    楊洪森詳細詢問了敵我雙方態勢,並且親自到城下巡視,最後定了一天之內拿下舒城的計劃。這次楊洪森可是帶著「巨炮」坐鎮,這些黑鐵桶就是解放軍在淮海戰役時所用的「秘密武器」—飛雷拋射器。

    按照楊洪森的老習慣開戰之前先招降,舒府守將二話不說命槍手一槍撂倒來使。

    自古以來,兩軍陣前不斬來使,清軍不厚道的行為,使得楊洪森勃然大怒,命人擂鼓催動三軍攻城。

    清軍雖佔有城防之利,但是他們沒有重機槍,且火炮稀少。

    楊洪森讓清軍上下體了一下擅殺「來使」的嚴重後果。

    拋射出去的這些「飛天雷」,或直接砸在城牆上,或直接越過城頭,那些劇烈的爆炸讓城頭上的清軍慌亂不堪,兩輪炮擊後,在重機炮的掩護,大軍開始攻城。

    李虎沒有打下來舒城,楊洪森只用了不到四個小時就突入了城區。

    舒城縣令等一班官員,千餘清軍被俘,楊洪森一聲令下,全部就地活埋。

    奪取舒城縣後楊洪森繼續揮師南下,朱家寶接到舒城淪陷後,知道革命軍下一步定是取桐城。

    此時,在桐城一線,朱家寶集結有3000多清軍,2000多鄉勇,總計近6000軍馬,為了這交大會戰,朱家寶賭上了所有的家當,如果不能將革命軍擋在桐城,那安慶就危險了,這一點他比誰都清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