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台階
在執政的最後兩個月裡,克洛寧做了很多本來應該由斯科特做的事。
首先,他對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部署做了全面調整。
雖然按照美國當局的說法,日俄衝突沒有對美日關係造成影響,日本仍然是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盟國之一,但是隨著日本國會廢棄了憲法中的「無核三原則」,以及日本正式啟動擴軍計劃,美國再也不會把日本當成一個可靠的盟友,必須對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部署做出調整。
有意思的是,美國沒有加強在日本的駐軍,反而削弱了其軍事存在。
按照五角大樓公佈的調整規劃,在一萬二千名駐日官兵中,將有八千人被派往朝鮮海峽北面的韓國,最終只在日本保留一支四千人的部隊,而且這些人員中,大部分都是文職軍人與基地維護人員。
這麼做,看上去是在加強美國與韓國的關係。
事實上,美國還有更加長遠的打算。
此後不久,美國海軍就宣佈,將考慮把第七艦隊的母港由橫須賀轉移到關島。雖然美國當局公佈的理由是,軍事基地附近的相關設施與土地的租借費用過高,而且東京灣的水上交通過於複雜,不適合艦隊長期駐紮,但是誰都知道,美國這麼做,是想增強第七艦隊在西太平洋的影響力,並且逐步降低對日本的依賴程度。
美國需要加強的,正是在韓國的軍事存在。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美國將在韓國部署兩個整編師,並且預先儲備另外兩個整編師的全套武器裝備。算上長期部署在韓國的海空軍官兵,美國在韓國的軍事部署規模將達到朝鮮戰爭停火之後的最高規模,即六萬人。如果把另外兩個整編師也算上,美國則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將駐韓軍隊的規模提高到十萬人。
要知道,即便在冷戰時期,美國在韓國的常駐軍隊也沒有這麼多。
雖然按照美國當局的說法,增強駐韓美軍的規模,並非針對朝鮮,而是為韓國提供更多的安全感,穩定美韓關係,但是美國此舉,立即在東北亞地區引起悍然***,朝鮮連續兩個月舉行了五次大規模軍事演習,還數次在延平島與韓軍炮戰,甚至在停火線的軍事禁區內發生了多次小規模武裝衝突。
除了反應有點過激的朝鮮之外,大陸也多次表達了強烈不安。
只是,在外交上,大陸沒有與美國對著幹,而是利用朝韓邊境衝突做文章,即認為美國的軍事部署已經對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產生了影響,也對東北亞地區的其他國家,特別是大陸的國家利益構成了威脅。
總而言之,美國的這輪軍事部署,確實在東北亞地區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在外界看來,這甚至是美國打算在朝鮮半島發動戰爭的前期部署。如果美軍按照五角大樓的計劃部署到位,那麼在半年之內,集結到朝鮮半島的美軍將超過十萬,加上規模龐大的韓軍,美韓聯軍獲得了足夠的軍事優勢。
除此之外,克洛寧還做了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共和黨的支持下,由克洛寧提交的聯邦政府預算在國會順利通過,其中軍費開支高達八千四百億美元。
雖然在這筆開支中,大約有一千六百億美元用在從阿富汗撤軍上,此外還有大約六百億美元用來支付額外軍事培訓,即幫助伊拉克與阿富汗組建政府軍,真正落到實處的軍費只有六千二百億美元,比前幾年降低了大約百分之七,但是在這份開支預算中,最引人矚目的並非軍費開支,而是總額度。
按照外界的預測,在需要大力進行國內重建的情況下,美國聯邦政府新財年的開支總額肯定在十四萬億美元以上,約占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十八,其中來自於稅收的聯邦收入僅有七萬億美元,另外七萬億美元需要通過舉債等方式獲得。可是實際上,克洛寧提交給國會的預算總額僅僅只有九萬億美元,舉債額度還不到兩萬億美元,與預期的少了大約五萬億美元。
雖然在做詳細報告時,克洛寧提到,聯邦政府在新財年的預算總額為十二萬億美元,剩下的三萬億美元將由下一屆政府支配,主要用在國內重建上,但是這筆錢,同樣可以用在對外戰爭上。
可以說,問題就在這裡。
預算還在國會審議的時候,就有人提出,如果美國想發動一場戰爭,三萬億到五萬億的預算餘額,足以讓美軍在第一年裡不用為經費擔憂。要知道,在伊拉克戰爭的第一年,美軍的戰爭開支僅僅只有一萬多億美元,而在阿富汗戰爭的第一年,還不到五千億美元。三到五萬億美元,足夠美軍打一場規模巨大的地區戰爭了。
這一點,在國防開支裡也看得出來。
大約六千二百億美元的正規開支中,除了軍人福利沒有降低之外,大部分子項目的開支數額都有所降低,而真正得到提升的只有裝備採購與研發經費,其中新式裝備的採購經費同比增長了將近百分之三十,而研發經費則增長了百分之十九。相應的,用來維護現有裝備的開支則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八。
這些變化,足以說明,美國正在為下一場戰爭做準備。
克洛寧做的最後一件大事,就是公佈了曼哈頓襲擊事件的第一份官方調查報告,其中明確提到,襲擊曼哈頓的並非某個恐怖組織,而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職業軍隊,使用了大量恐怖組織無法獲取的武器裝備。
雖然在這份報告中,沒有提到到底是哪個國家在背後操縱了這次襲擊事件,但是目的性非常明確,即這是一場針對美國的戰爭行為。
既然是戰爭行為,美國就會進行反擊。
當然,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幫助美國的保險公司與聯邦儲備銀行走出了困境,因為它們不需要為戰爭造成的損失買單。
到這個時候,誰都知道,下一場戰爭就快要爆發了。
這絕對不是北方四島那樣的局部衝突,而是一場針對某個國家的戰爭,而且很有可能演變成地區戰爭。
受刺激最大的,肯定是伊朗與朝鮮。
在美國聯邦政府公佈調查結果後,伊朗總統立即表示,美國正在推卸責任,或者說為戰爭製造結構。
隨後,朝鮮最高領導人也表示,朝鮮並不畏懼戰爭,將用最堅決的反擊,粉碎一切外來入侵行動。
結合此前發生的事情,連很多美國人都認為,克洛寧會在離任前把美國拖入戰爭。
萬幸的是,克洛寧沒有邁出最後一步。
事實上,到這個時候,不是克洛寧不能發動戰爭,而是美軍還沒有為一場大規模地區戰爭做好準備。
從政治上講,由克洛寧發動戰爭要比由斯科特出面好得多。
可惜的是,美國當局不得不等下去,畢竟打仗的是軍隊,而軍隊沒有做好準備,肯定打不了勝仗。
做完這三件事,克洛寧的任期也到頭了。
聖誕節過後不久,美國選民迎來了新的總統。
斯科特的就職典禮沒有推陳出新,與之前的總統一樣,在國會大廈手按憲法宣誓之後就與夫人攜手通過賓夕法尼亞大街,前往白宮從克洛寧夫婦手上接過象徵性的鑰匙,然後在草坪上發表就職演講。
不同的是,斯科特連半天的休息時間都沒有。
當天晚上,他就在白宮召開了第一次內閣成員全體會議,正式商討戰爭決策,即應該向誰開戰。
可惜的是,到這個時候,美國高層在戰爭決策上仍然沒有達成一致。
雖然在內閣成員中,最重要的位置都由骷髏黨成員、或者是骷髏黨的代言人把持,但是在骷髏黨內部,關於打誰的問題也一直沒有達成共識。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一個關係到美國未來的重大問題。
打對了,什麼都好說。
打錯了,美國將失去振興的機會。
也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連劉威都沒有想到的事情。
在批准了海軍的發展規劃,把建造攻擊核潛艇提上日程安排,並且正式啟動了艦用核反應堆的研製項目後,日本當局秘密啟動了核武器的研製工程,而且迅速在最主要的幾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雖然日本當局沒有公佈任何與核武器有關的計劃,甚至可以隱瞞秘密發展核武器,但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美聯社的一篇新聞報道,讓日本的核計劃浮上了水面,也把國際局勢推到了危險的邊緣。
在這篇報道中,美聯社的記者拿出了一件非常確鑿的證據,即日本已經建成了一座專門用來生產濃縮鈽的重水反應堆。除此之外,該記者還提到,日本這兩年的電力消耗增長速度與經濟發展速度完全不吻合,存在大約百分之四的電力差距,不是缺少百分之四的電,而是多出了百分之四的電能。這些電能,很有可能被日本當局用來提煉濃縮鈾,而且是武器級的濃縮鈾。
果真如此的話,日本發展核武器就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
更重要的是,日本製造出原子彈,僅僅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以日本的技術實力,最多只需要三個月就能製造出第一枚具有實戰能力原子彈,一年之內就能製造出氫彈,最多兩年就能讓氫彈實用化。
這下,美國也沒有選擇的餘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