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迎難而上
受到國際輿論影響,大陸沒有向俄軍艦隊開放港口。
「庫茲涅佐夫」號進入南海之後,在中沙群島以北海域與兩棲艦隊會合,隨後兩艘遠洋補給艦前往香港,補充了燃油、淡水與事務,再與艦隊會合。在南海北部海域休整了三天之後,俄軍艦隊從巴林塘海峽進入西太平洋。
這個時候,日軍的神經完全繃緊了。
雖然登陸艦隊已經到達預定海域,但是在上層爭論未決的情況下,登陸行動被無限期推遲。
隨著俄軍艦隊進入西太平洋,日軍要麼迎戰,要麼退縮。
主動迎戰,顯然不是理想選擇。
此時,日本空軍與海軍的主力集中在北方四島附近,只有第四艦隊留在東海,而部署在沖繩群島的作戰飛機還不到四十架。雖然背靠本土,日軍有不少機會,但是面對一支強大的航母戰鬥群,四十架戰鬥機派不上用場。
再說了,這四十架戰鬥機中,有三十二架是f-15j,還有八架是f-4j,都沒有對海打擊能力。
即便如此,日軍也沒有坐以待斃。
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戰鬥群通過巴林塘海峽後不久,一架日軍的p-3c就出現在了航母戰鬥群附近。
因為這裡不是交戰區域,所以日軍巡邏機的任務是監視俄軍艦隊,而不是與之交戰。
可惜的是,俄軍表現得更加積極。
p-3c還沒有靠近航母,兩架在航母上空巡邏的mig-29就靠了上去,用機關炮把這架沒有武備的巡邏機揍了下來。
隨後,俄羅斯當局發表聲明,宣稱那架巡邏機上掛載了反艦導彈。
雖然p-3c確實能夠掛載反艦導彈,而且最多能掛十二枚,具備對海打擊能力,但是日軍的p-3c沒有配套的火控軟件,而且那架p-3c上連魚雷都沒有,更別說反艦導彈了。俄軍這麼做,完全不把日軍放在眼裡。
面對俄軍的挑釁,日軍立即做出反應,讓第四艦隊進入西太平洋。
截擊俄軍艦隊?
僅憑第四艦隊的戰鬥力,顯然辦不到。
雖然這支艦隊的編制最為完整,不但有兩艘防空驅逐艦,還有一艘「日向」級直通甲板驅逐艦,但是其對海攻擊能力相當不可靠,除了各艘戰艦上的火炮,唯一的對海武器就是不太先進的反艦導彈。
日軍艦隊的主要任務不是制海,而是反潛。
也就是說,就算第四艦隊能夠頂住俄軍戰鬥機的攻擊,能夠靠近俄軍艦隊,也很難發動有效攻擊。
事實上,在沒有空中掩護與支援的情況下,第四艦隊根本無法靠近俄軍艦隊。
按照日軍指揮部的命令,第四艦隊的任務是擋住俄軍艦隊北上的航道,阻止俄軍艦隊靠近日本本土。
俄軍已經攻擊了沒有惡意的日軍巡邏機,誰能保證不會轟炸日本本土?
雖然這麼做,產生的後果非常嚴重,而且為了轟炸日本本土,俄軍完全可以動用部署在遠東地區的戰略轟炸機,沒有必要讓航母戰鬥群繞過半個地球,但是俄軍可以用別的方式打擊日本,比如像日本那樣,宣佈某一海域為交戰區,禁止任何船隻通行,從而切斷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俄羅斯不怕***,因為有廣袤的國土與豐富的自然資源。
日本就不一樣了,作為資源貧乏的島國,真要遭到***,後果難以想像。即便俄軍的***無法持久,也會對日本的國民經濟、以及民眾的信心產生毀滅性的打擊,從而讓日本不得不坐上談判桌。
萬幸的是,俄軍艦隊沒有北上,而是直接向東航行。
經過北馬裡亞納群島之後,俄軍艦隊才轉向北上。
這一點,與俄軍的戰術企圖完全吻合,即航母戰鬥群的任務不是去打擊日軍艦隊,而是掩護隨同行動的攻擊核潛艇。
按照這一戰術思想,「庫茲涅佐夫」號的部署海域肯定在北千島群島東邊,在俄軍岸機戰鬥機與反潛巡邏機的掩護範圍之內。只有這樣,俄軍才能用a-50預警機為航母戰鬥群提供掩護。更重要的是,這裡離日本本土上千公里,即便仍然在f-22j的作戰半徑內,也超過了f-2的打擊範圍。
面對這種情況,日軍最多只能派遣戰鬥機掩護反潛巡邏機。
與背靠本土的俄軍航母戰鬥群打消耗戰,日軍的優勢並不明顯。
更重要的是,隨著「庫茲涅佐夫」號部署到位,其搭載的mig-29能在a-50的支持下南下數百公里,從而對日軍的反潛巡邏機構成致命威脅,讓俄軍的攻擊核潛艇有機會靠近集結在北方四島附近的日軍艦隊。
擺在日軍面前的現實非常殘酷,如果無法幹掉「庫茲涅佐夫」號,或者迫使其離開交戰海域,日軍別說登陸北方四島,能保住制海權就非常不錯了。
要知道,在「庫茲涅佐夫」號建立起防空掩護圈之後,俄軍的戰略轟炸機可以從勘察加半島南下,避開日軍的防空戰鬥機,從東面攻擊日軍艦隊。即便日軍增強防空部署,俄軍也能出動航母上的戰鬥機,為轟炸機提供掩護。
總而言之,日軍要麼有所作為,要麼及時停火。
拖下去,日軍將迅速失去主動權。
現在停火,顯然不大現實。在獲得了優勢之後,俄羅斯肯定不會在談判桌上讓步,甚至不會像之前承諾的那樣,把半個北方四島歸還給日本。再說了,日本已經用行動拒絕了由俄羅斯提出的停火要求,再主動放***段,向俄羅斯提出停火要求,與向俄羅斯乞求停火有什麼區別呢。
日軍必須有所作為!
事實上,在俄羅斯宣佈派遣「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戰鬥群前往太平洋之前,日軍就開始著手準備。
當時,日軍已經獲得了俄軍航母離開北方艦隊母港的情報。
日軍要做的,就是提高空軍的對海打擊能力,讓更多的戰鬥機、以及航程更遠的巡邏機具備發射反艦導彈的能力。
改裝戰鬥機的意義並不明顯,畢竟日軍的戰鬥機並不多,還得用在制空作戰上。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戰鬥機的航程都不夠遠,掛上反艦導彈之後,更加無法攻擊上千公里外的艦隊。
只有改裝巡邏機,才能讓日軍在短期內獲得有效的對海打擊力量。
這個重任,落到了由日本自製的p-1反潛巡邏機身上。
作為一種日本自行研製,在戰術運輸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反潛巡邏機,p-1的飛行速度比p-3c快得多,航程也稍微遠一點,不足的是續航時間短得多。所以在執行反潛巡邏任務時,p-1的表現不如p-3c。在日軍的作戰序列中,p-1的主要任務是反潛攻擊,即在p-3c發現潛艇之後,由p-1前去完成攻擊,或者是補充p-3c攻擊能力上的欠缺,增強對敵方潛艇的打擊力量。
日軍選擇改裝p-1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即這種巡邏機完全由日本生產,因此日本企業能夠非常方便的為其升級火控軟件,使其能夠掛載反艦導彈,執行制海作戰任務。而從美國引進的p-3c,需要獲得美國的授權,才能升級火控軟件,此外還得從美國採購空射型反艦導彈。
在「庫茲涅佐夫」號進入西太平洋的時候,至少有二十架p-1完成了改裝。
隨後,又有十來架p-1獲得了發射反艦導彈的能力。
如此一來,日軍最多能組織三十架p-1,在一次攻擊中發射兩百多枚反艦導彈。只是要想達到這個最大限度,日軍還得在指揮控制系統上下功夫,特別是在火控通道,以及戰術偵察上。
相對而言,指揮系統上的問題最大。
雖然日軍有不少e-767與e-2c,但是這兩種預警機以對空為主,對海探測能力與探測距離都比較有限。更重要的是,p-1上沒有與預警機對口的數據鏈,也就無法充分利用預警機提供的戰術情報。
沒有有效的指揮,組織三十架巡邏機發起攻擊,顯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要知道,這三十架巡邏機不可能部署在一座機場上,也就不可能同時起飛,不可能沿著同一條航線飛向目標,在發射導彈的時機上就難以做到同步。對付航母戰鬥群,如果無法進行飽和攻擊,效果肯定很有限。
至於偵察,還比較好解決。
f-22j換上偵察裝備,就能成為理想的偵察機。
面對這些困難,日軍只能迎難而上。
站在日軍的立場上,已經別無選擇。更重要的是,在日軍看來,「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戰鬥群的防空實力並不強大,只要組織起一次有效攻擊,讓三十架巡邏機成功發射導彈,就有很大的把握重創俄軍艦隊。
至於能否擊沉「庫茲涅佐夫」號,日軍不抱多大希望。
畢竟日軍反艦導彈的威力都不是很大,也不是為了打擊航母設計的。只要能夠重創「庫茲涅佐夫」號,迫使其返回港口就行了。
隨著俄軍艦隊轉為向北航行,日軍的作戰準備也全面展開。
為了掩飾戰役企圖,日軍進行了分散部署,那些具備制海作戰能力的巡邏機編入了反潛巡邏機部隊,而擔任掩護與偵察任務的戰鬥機也分別部署在幾處基地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