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孫堅斷虎谷遇襲
「將軍!走吧!」陳就、鄧龍兩人看著面如死灰的黃射,小聲勸慰道。
除此之外,他們也不能做些什麼。現在夏口水軍已是陷入絕境,除非出現奇跡,降下一場天雨,不然怕是無人能救。
「走!我還能去哪裡?父親交給我的四萬水軍,千艘戰船都完了,我還有何臉面存活於世!」黃射兩眼噴血,顫聲說道。
說完之後,是越想越悲,禁不住拔出了腰間佩劍,就要往自己脖子上抹。
「將軍不可啊!」陳就、鄧龍兩人大急,急忙上前一把奪過黃射手中的利劍。
這個時候,黃射已成了他們唯一的護身符,要是黃射再死了,他們還不被黃祖給剮了。
「將軍,我們面對的是鎮西軍,在鎮西軍面前,有誰打過勝仗。只在將軍向太守大人面呈清楚,末將想來太守也不會太責難將軍的。」鄧龍奪過黃射手中的劍後,勸說道。
「將軍還是快快回到夏口城,將這邊的情況向太守大人顫報,讓太守大人早作準備。」陳就也在一邊說道。
「哼,看來也只有如此了!」黃射又何曾想死,又有兩將攔擋,也就不再尋那死活之事,轉身對兩將說道。
三人又不甘地看了一眼大火漫天的夏口水寨,帶著數十隨從,向夏口城逃去。
不說甘寧、周瑜等人如何收復夏口水軍,卻說孫堅、李傕、孫策等人帶著皇甫劍的命令離開了江心州,立即快馬加鞭地向巴陵急趕。
孫策雖被呂布招婿收徒,但戰事重要,呂布還是將孫堅放回了軍中。雖然現在呂布眼中只有武道,已是淡薄功名,但他還是希望自己的女婿能殺敵立功,出人頭地,呂布可不希望自己的獨生女兒嫁給一個孬種。
對孫策來說,這次大戰也是一次很好的磨礪機會,所以孫策還是隨孫堅回到了軍中。
「傳本將命令,眾將速到大帳議事!」孫堅剛進巴陵大營,就對身邊親衛吩咐道。
「諾!」幾個親衛齊聲答應,策馬分奔各營傳令去了。
馬蹄的轟隆聲,震盪在整個大營中。
這座駐紮著三萬銀狐軍,臨山而建的銀狐營大寨迅速沸騰起來。
時間不長,眾將就齊聚孫堅的中軍大帳。
畢竟這是鎮西軍銀狐營組建以來的第一場重要戰事,也是孫堅、李傕等人歸順鎮西軍後的第一次重大軍事行動,而且主公親自坐鎮江心州,孫堅等人想交出一份亮麗答卷。
孫堅的大帳中,李傕、孫策、祖茂、韓當四將,軍中的三名萬人將,數十千人將,全都到達,分兩廂站立。
孫堅歸順鎮西軍之後,黃蓋、程普二將就被皇甫劍調到了襄陽,組建襄陽水軍去了。
「主公有令,命令我軍南進夏口,在最短的時間裡拿下夏口城!」
孫策高居上首帥坐,看著帳中眾將,也是豪氣頓生,大聲喝道。
帳中將領一聽到要打仗,更是一個個血液沸騰,面露興奮之色。他們已經好久沒有打過大仗了,早已是迫不及待。
「各將立即回營準備,明天一早大軍出發!」
孫堅滿意地看了一眼眾將的表情,高聲命令道。
「諾!」眾將接令,各自回營準備去了。
第二天一早,孫堅率領諸將帶著三萬銀狐營大軍向夏口進發。
一路之上,大軍是馬不停蹄,人不歇息,以最快速度向夏口趕去。第二天,三萬大軍就進入了夏口界內。三萬大軍行走在官道上,聲勢浩大,不時引起行人注目。
這時,前面一匹快馬跑了過來,馬上哨騎報道:「稟報將軍,前面不遠就是斷虎谷。斷虎谷溝深澗窄,道路難行,但卻可能直達夏口城。如果要走大道,就得饒道三十里。前軍請示將軍,是從斷虎谷直插過去,還是饒道而行。」
「饒道?本將恨不能早一刻到達夏口城下,要是遲一點到達,怕是夏口城已被甘寧那小子拿下了,本將怕是連一點湯都喝不上。傳本將命令,大軍加快速度,通過斷虎谷!」孫堅想都不想,便大聲命令道。
兵貴神速,孫堅想打黃祖一個措手不及!更何況孫堅想在皇甫劍面前建立首功,他可不想輸給了甘寧那小子。所以他心中憋著一口氣,一定要趕在甘寧拿下夏口水寨之前,拿下夏口城。
「遵命!」哨騎接令,策馬而去。
斷虎谷像是一頭巨虎被人攔腰切成了兩半,兩側山險林密,谷底是一道山澗。山澗長年被雨水沖刷,怪石嶙峋,難以通行。所幸斷虎谷雖險,但卻長不過千步,兩側難以伏兵,所以孫堅才想都不想,命令大軍通過此谷。
道路難行,三萬大軍行進在斷虎谷中,速度明顯的慢了下來。谷底窄狹,有的地方只能容兩馬並行,所以三萬大軍被拉成了長長的隊形。
李傕率領的前軍已經走出了斷虎谷,孫堅率領的中軍才有一半進入谷中,一半還留在了谷外。大軍就以這種怪異的隊形在前進,雖然孫堅不斷下令催促,但還是緩慢前行。
「唏聿聿……」當孫堅率領中軍正走到斷虎谷中間位置時,跟在孫堅身邊的孫策跨下烏騅馬突然暴發出一聲驚鳴。接著停下了腳步,沖山側呼呼直嘯。
「父親,不對!」孫策對孫堅說道。
「怎麼啦?策兒?」孫堅也驅馬停了下來,問道。
「兒這匹烏騅馬神異無比,一旦遇到什麼危險的事,都會發出警示。現在烏騅沖山側咆哮個不停,兒怕是山側藏有伏兵。」孫策回答道。
「伏兵?怎麼可能?李傕的前部都已經過去了,也沒發現什麼伏兵。是不是烏騅弄錯了!」孫堅聽後,笑著搖了搖頭,說道。
「嗖、嗖、嗖……」孫堅話音剛落,從叢林之中飛出一陣箭雨,直奔孫堅而來。
「父親小心……」孫策一邊大叫,一邊催馬到了孫堅近前,手中虎頭戟揮動,將飛過來的箭支一一拔開。
孫策反應雖快,但還是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