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宰輔之唐相

第一卷 長相思,在長安 第032章 史書也八卦 文 / 宛裕子

    第032章史書也八卦

    辯機?

    他是辯機!

    蕭睿心中一驚,抬頭看向三十餘歲的僧人。

    沒想到,他竟然是辯機!

    辯機不是應該二十餘歲嘛?怎麼這麼老。高陽公主的口味沒有這麼重吧?

    一聽是辯機,蕭睿心裡的八卦之火就開始熊熊燃燒起來。

    這高陽公主和辯機的故事,可是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綠帽故事啊。而現在兩位主角可是都在場啊,他們兩個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蕭睿可是很期待啊。

    不過,蕭睿偷偷觀察了這兩位主角,卻發現這兩位似乎相互都不認識。而且兩個人的神情也不似作偽。這讓蕭睿很是困惑。

    難道他們真的不認識?

    蕭睿的腦子裡蹦出了這個念頭,可是歐陽修的《新唐書》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上可都有啊,而且寫的惟妙惟肖的啊。

    蕭睿不死心,就乾脆將晉陽公主他們二人介紹給了辯機三人,可是依舊看不出端倪。

    突然間,蕭睿有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太子殿下,不知有何事召臣?」聽聞太子有急事相召,蕭睿匆匆趕到東宮,行了禮之後,便急忙問到。

    「事情,東宮倒是沒事;不過,朝廷卻是有事。」李治示意蕭睿坐下。蕭睿坐下後,李治笑著對蕭睿道:「父皇打算出兵薛延陀。」

    「那是朝廷的事,干我……」蕭睿不以為意,不過看到李治臉上有些曖昧的笑容時,突然間明白了過來。「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

    「不,是你和兕子成婚的日子到了。」李治這句話說的曖昧無比。

    果然,不久李世民就招他入立政殿,提及了這件事情,並告訴蕭睿他會被充作是英國公的親兵一同前往塞北。而北征的時間就定在了六月。

    其實,蕭睿一直都在等這樣的日子。在東宮,無非就是到時辰了點個卯,到東宮陪著李治。其實每天也沒什麼大事,這讓蕭睿實在是覺得無聊。如果不是心中八卦之火熊熊燃燒,蕭睿的興趣在高陽公主和辯機的偷情事件上,估計他八成要封掉。

    只是,這都兩個月了,卻沒有一點而進展。每日,早早的,辯機就到弘福寺,幫助玄奘法師翻譯經書,待到晚間,就回會昌寺中,就沒出過長安城。而高陽公主呢?這兩個月根本就沒有去過弘福寺或者是會昌寺,每天和房遺愛一同去梁國公府給房玄齡和盧夫人問安,之後要麼就在家中呆著,要麼就和閨蜜們一同遊玩,不過很快就回來了。

    這讓蕭睿心中失落無比,這《新唐書》和《資治通鑒》上可是寫的清清楚楚啊。莫非,這歐陽修和司馬光寫的這件事情是假的?

    蕭睿腦海裡突然冒出這個念頭。

    而這時他也想起,在《舊唐書》中,並沒有此事的記載。而《舊唐書》被稱為「半朝國史」,是以唐朝自己史官的記錄的國史為基礎的。關於高陽公主和辯機的事情,在《新唐書》之前的史書上時沒有記載的。

    看來,史書也八卦!

    薛延陀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居於漠北。本為匈奴別種鐵勒之一部,初與薛族雜居,後滅並延陀族,稱為薛延陀,官制和風俗,與突厥大抵相同。

    隋煬帝大業中,強大,居於漠北的鐵勒諸部都臣屬於它。處羅徵稅無度,鐵勒諸部頗有怨言,處羅大怒,誅殺鐵勒酋長一百多人。鐵勒諸部於是武力反叛,共推契苾首領哥愣為易莫真莫賀可汗,薛延陀首領乙失缽為易咥小可汗,臣屬於西突厥。貞觀二年,西突厥內亂,乙失缽之孫夷男率其部落七萬餘戶臣屬於,卻又逢上頡利可汗的殘暴統治。夷男乃率其部眾,武力反抗,頡利派大軍鎮壓,反被夷男所敗,頡利部眾歸附者不少。十一月,鐵勒諸姓共推夷男為可汗,夷男不敢當。這時,李世民正在設法削弱頡利勢力,認為團結夷男,有利於唐對最後的反擊,便遣游擊將軍喬師望暗裡聯絡夷男,冊拜夷男為珍珠毗伽可汗,賜以鼓纛。夷男大喜,遂成立了薛延陀汗國,建牙於大漠郁督軍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下,與分庭抗禮,並遣使入貢,成為大唐在漠北的一個附屬藩國。

    薛延陀汗國成立後,回紇、拔野古、阿跌、同羅、僕骨、霫等少數民族紛紛歸附,其境東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磧,北至俱倫水,有精兵數萬。貞觀三年八月,夷男派遣其弟入貢,李世民賜以寶刀及寶鞭,對他說:「卿所部有大罪者用劍斬之,小罪者用鞭鞭之。」夷男得到李世民這樣的鼓勵,更不把頡利可汗放在眼裡,頻頻出兵攻擊。頡利可汗腹背受敵,遣使入大唐稱臣。

    貞觀四年,唐滅後,把大多數部眾遷到黃河以南安置,設置了很多羈縻州府,委任原貴族擔任州府長官。這樣以來,朔塞空虛,薛延陀趁機迅速擴大勢力,佔據了大部分原的地盤,並將牙帳由郁督軍山遷至都尉捷山北獨邏河之南(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土拉河流域),有精兵二十萬,進入了全盛時期。

    早在貞觀十年以前,薛延陀便不滿大唐優待降部。

    貞觀十三年,太宗安排阿史那思摩重返草原,人早看到薛延陀不安好心,不願出塞。於是李世民遣司農卿郭嗣本出使薛延陀,賜夷男璽書制止。薛延陀表示謹遵大唐安排。阿史那思摩率部落渡過黃河,薛延陀卻以擔心當年歸附自己的部眾叛歸阿史那思摩為由,安排精銳騎兵,準備伺機突襲阿史那思摩。李世民連忙下敕制止,薛延陀綿裡藏針回答道:「至尊讓我們莫相侵掠,薛延陀怎敢不奉詔。但是反覆難信,它沒有滅亡之前,連年殺中國人,動輒數以千萬計。至尊破,應當收其餘眾為奴婢,分給百姓,可是卻把它像兒子一樣養活著,結果呢?結率卻率眾而反(貞觀十三年四月,突厥貴族結率謀刺太宗,殺衛士數十人,後被斬)。他們都是人面獸心,絕不可信。臣受至尊大恩很重,請為至尊誅殺他們。」李世民自然沒有答應,薛延陀怏怏不樂。

    陰山南北,水草肥美,薛延陀見不得部眾在這裡牧馬放羊,總想找個機會把阿史那思摩趕走,並在軍事上做著南侵大唐的準備。

    貞觀十五年,李世民東巡洛陽,實質是為封禪泰山作準備。消息傳到夷男那裡,他認為這正是入寇的最佳時機,對部眾說:「天子封泰山,精兵強將都跟隨,邊境必然空虛,我們這時攻擊思摩,如摧枯拉朽。」於是,命其子大度設發同羅、僕骨、回紇、靺鞨、霫等兵二十萬,渡過漠南,屯白道川,攻擊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有四萬騎兵,不敵大度設,節節抵禦,向南退卻,同時遣使到洛陽告急。李世民立即任命李勣為朔州道行軍總管,組織北伐戰役,又為李勣安排了四員能征慣戰的大將,分兵五路迎敵。五路兵馬分別是:右屯衛大將軍張士貴為慶州道行軍總管,出雲中;右衛大將軍李大亮為靈州道行軍總管,屯靈武;涼州都督李襲譽為涼州道行軍總管,發涼州;營州都督張儉出營州;李勣自率并州大都督府勁兵七萬,出并州。北伐大軍十五萬人,從不同方面向叛軍推進。

    李勣統帥的主力,距戰場最近,李勣又急行軍,最先趕到長城外。大度設率先鋒部隊三萬,追擊阿史那思摩,思摩急撤入長城。大度設不見思摩,派人登上思摩棄城,朝南亂罵。李勣領兵遠遠看見,一聲令下,大軍直撲叛軍,殺聲如雷,塵埃漲天。大度設害怕,率眾沿赤柯濼北撤。李勣選麾下及突厥精騎六千,拋下步兵,翻過白道山,咬住大度設,以六千對三萬,大殺一陣。大度設北逃至諾真水(今內蒙古自治區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北),見甩不掉李勣,索性勒兵佈陣,長十多里,使出步兵取勝戰術,對付李勣。李勣先令突厥騎兵衝陣,大度設的步兵取勝法果然厲害,突厥兵敗。李勣又令唐軍騎兵突擊,結果大度設萬矢俱發,唐軍戰馬多被射死。李勣大怒,命令唐軍下馬,執長槊以步戰對步戰。唐軍槊長,敵軍刀短,大度設大敗。與此同時,李勣副總管薛萬徹率領數千騎,衝擊薛延陀牽馬者,將其戰馬掠奪殆盡。大度設兵敗,又失去戰馬,難以逃脫,李勣縱兵奮擊,斬首級三千多級,俘虜軍民五萬多口。大度設脫身逃走,薛萬徹追至漠北。薛延陀退回漠北,正逢天降大雪,人畜凍死者十之**。

    貞觀十五年,薛延陀挑戰唐中央權威徹底失敗後,遣使朝貢不絕,並請求和親。李世民在徵詢了朝臣意見之後,答應和親,決定以宗室女為新興公主,嫁於夷男。後來因為禮節上的瑣碎問題,李世民食言,斷絕了與薛延陀的婚姻。

    貞觀十六年、十七年,薛延陀與互相寇掠,李世民明顯偏袒,遣使譴責夷男,夷男敢怒不敢言。

    貞觀十九年九月壬申(七日),夷男病亡,李世民在遼東戰場為夷男舉哀。夷男死後,他的嫡子拔灼殺庶長子曳莽,自立為頡利俱利薛沙多彌可汗。拔灼性格暴戾,多殺部下,群情慌慌。為了轉移矛盾,拔灼趁太宗遠在遼東,攻唐夏州,被唐將執失思力打敗,拔灼逃走,為回紇所殺。

    拔灼死後,其餘眾五六萬人竄回故土,諸姓酋長相互攻殺。這時,李世民決定徹底消滅薛延陀,安定北部。於是便有此北征。

    時間很快就到了六月,李世民下旨,遣兵部尚書、固安公崔敦禮,特進、英國公李績率兵北上,征伐薛延陀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