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宰輔之唐相

第一卷 長相思,在長安 第001章 灃峪口上好風光 文 / 宛裕子

    第001章灃峪口上好風光()

    二月二,龍抬頭。

    終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終南橫亙關中南面,西起秦隴,東至藍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終南。」(宋代《長安縣志》載)。終南山,山峰俊秀,千峰碧屏,深谷幽雅。李青蓮有詩:「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捲。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

    貞觀十六年的春天,來的比之往常似乎要早一些,至少給蕭睿的感覺這終南山是這般模樣。往常的二月,這終南山還是春寒料峭,雖然是萬物更新,但是往年的枯萎還是可以看到許多;然而今年的二月,卻是有些暖洋洋的,漫山早已被春綠所覆蓋,至於往年的枯萎,已經不是很容易看到的。

    來到這個世界,有十四年了。

    他依舊叫蕭睿,不過卻有了一個虎頭的乳名。對於這一世的印象,其實並沒有多深。除了知道如今乃是大唐貞觀年間,也曾經跟隨著自己的師傅孫思邈去過幾次長安城外,終年也就呆在終南山和五台山(不是山西五台山,而是今日陝西銅川耀州藥王山)。當然,他也不會忘記自己初來這個世界時的慘案和自己的父母為了救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也不會忘記,自己曾經立下的為父母和蕭家上下三百一十四口報仇的誓言,殺父之仇是一個人必報的。

    當最初得知自己如今身在大唐和師傅是孫思邈時,蕭睿的血也曾經熱血沸騰過。他覺得自己來到了一個偉大的時代,遇到了一個偉大的師傅。他覺得自己應該投身到這個偉大的時代中,為自己而搏一搏;但是,很無奈,他太小了,聽到這個信息時他還不會走路。待到他大了一些時,雖然早慧,但是師傅無論如何也不讓他單獨下山。單獨試著逃出去失敗後,師傅對他的看管更為嚴厲,甚至不允許他離開自己超過十丈之地。無奈,蕭睿只得靜下心跟隨著自己的師傅讀書識字和健身習武,後來也跟隨他學醫和辨藥採藥。

    灃峪口位於長安城南七十里處,因灃水自此流過而得名。灃峪口東山坡上,有一座寺院,名為豐德寺,寺院始建於隋朝,盛於唐,也是中國佛教律宗祖庭。豐德寺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如今這山下,有一位大和尚正為這豐德寺而來。

    「此處山靈水秀,豐德寺建於此處,實乃上佳之選,也定能成我佛家寶剎。」站在山下的路上,抬眼便看到豐德寺,此地如此風景秀麗,讓大和尚欣喜不已,心中更是決定以後常駐於此,也好完成自己的修行。

    山路依著潺潺溪水蜿蜒延伸,往上行進,山路漸漸狹窄起來,行進也愈加艱難起來。山勢猛地一轉,山路也隨之一轉,一塊巨石橫在山路和溪水之間。大和尚看到一個年齡十四五歲的小道士頭正赤腳躺在巨石上,頭枕雙臂,左腿踡了起來,右腿腳裸搭在左膝上,口中銜著一棵草,悠然自得地曬著太陽。

    「這位小道友,貧僧打擾了。」大和尚對著小道士一禮。

    這小道士,正是蕭睿。蕭睿是跟隨自己的師傅採藥而來。不過,孫思邈並沒有讓蕭睿一同尋找,只是讓他在這山路上等著自己,因為這味藥材,就連孫思邈也不曾知曉長得什麼樣子,更不要提只是學了一個皮毛的蕭睿了。蕭睿便在這山路邊尋了一塊光線極好的巨石,躺在上面曬太陽,沒想到竟然遇到了一個大和尚。

    蕭睿起身觀察著大和尚。大和尚年紀約莫五十,絡腮短胡,臥蠶眉,丹鳳眼,雙目炯炯有神,目光銳利,似乎可以洞察一切;身著黃色僧袍,外罩紅色袈裟;右手持四股錫杖。

    蕭睿在觀察著大和尚,大和尚也在觀察著蕭睿。面如傅粉,唇若塗朱,劍眉星目,若非穿著道袍,還真讓人以為是翩翩濁世家公子。至於相貌,丑也好俊也罷,在大和尚的眼中是沒有任何區別,讓大和尚感興趣的是眼前這位小道士的面相。對於眼前這位小道士的面相,大和尚覺得自己有些看不懂,按面向這小道士應該是早夭之人,現在不應該存在於這世間;但是如今這面相中卻又帶著富貴長壽、興旺家族的生機。還著實讓人看不懂,莫非他的師傅是世外高人,可以逆轉命運?也許自己應該見一見這小道長的師傅。

    「原來是位大和尚。」蕭睿穿上鞋子,跳下巨石,對著大和尚也是一禮,躬身道。「不知大和尚喚小道有何事?」

    「貧僧想問路。」大和尚面容慈善道。

    「不知道大和尚想要去哪裡?」蕭睿問到。

    「豐德寺。」大和尚答到。

    「順著這條山路上去就是了。」蕭睿一聽是要去豐德寺,便回答道。「這山路,便是通往豐德寺的,大和尚直接上去就是,斷然不會走錯路的。」

    「貧僧初到貴地,這路途很是陌生,不知小道友可否前面帶路?」大和尚問到。

    聽到大和尚的話,蕭睿心中頓生警覺:「這大和尚是什麼意思?我不是已經告訴他,沿著山路上去就是豐德寺了,怎麼還要我前面帶路?莫非這大和尚是斷背,還是說有什麼特殊愛好?可是這大和尚如此面善,也不像啊。不對,老祖宗教育我們,『人不可貌相』,誰知道這大和尚打的是什麼主意。不行,必須拒絕掉……」

    想到這裡,打定主意的蕭睿右手摸索著下巴,裝作在思考,隨即一副很是為難的表情對大和尚道:「這個,大和尚,要小道帶路其實倒也沒什麼,只是小道的師傅吩咐小道一定要在這路等他回來。所以,大和尚,這路,小道是帶不成了,還是大和尚自己上去吧。沿著這條路,到山頂就是豐德寺了。」

    「小道友是說你是在等你師傅?」大和尚也不走了,直接在巨石邊尋了一處坐了下來。「你師傅來這裡作甚?」

    「大和尚,你問這個幹什麼?」蕭睿語氣有些不善道。

    「小道友莫要惱怒,是貧僧唐突了!」大和尚一聽蕭睿的口氣,便知道自己有些失禮了。「貧僧並無惡意,只是想要見一見小道長的師傅。」

    「大和尚,你見我師傅作甚?」蕭睿心中依舊警覺。「實話告訴你吧,大和尚,小道我也不知道師傅何事方能回來。不如這樣大和尚,你將自己的法號留下,待到家師回來時,便由小道告知家師。既然大和尚你前去豐德寺,想必一時半會兒也不會離開,到時候小道便陪著家師前去尋你,你看可好?」

    大和尚想了想,便點頭同意了:「如此也好。貧僧法號道宣。勞煩小道長了。」隨即對著蕭睿一禮。

    「原來是道宣大和尚。小道定然會轉告於家師。」蕭睿也還了一禮。

    隨即,道宣大和尚便轉身朝豐德寺而去。

    「道宣?」看著道宣遠去的身影,蕭睿回憶了一下自己腦海中的有關唐朝的和尚們的法號與人命,並沒有道宣這個大和尚。「管他呢,也許只是個普通的和尚吧。」

    其實,這道宣,可是赫赫有名,乃是唐代佛教律宗三派之一的南山宗的開創者,世稱南山律師。道宣俗家姓錢,長城(今浙江省長興下箬)人,也有人稱其為丹徒人。十五歲時受戒於智首律師。先是從慧頵和智首修學,後又多方廣學。三十歲後著述,貞觀十六年,入豐德寺,研究佛法戒律。其主要著作有《四分律戒本疏》、《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三卷、《四分律拾毗尼義鈔》三卷、《四分律刪補羯磨疏》二卷。在史學的著作以《續高僧傳》三十卷、《廣弘明集》三十卷、《大唐內典錄》十卷、《集古今佛道論衡》、《集神州三寶感通靈》、《道宣律師感通靈》、《釋迦氏譜》等書數百卷最有名。門下弟子多至千餘人,影響遍及全國;東渡日本的鑒真大師,是其門生弘景弟子,把律宗傳入日本,確立了日本施戒制度,奠定律宗在日本的基礎。高僧玄奘西去天竺取經回國後,道宣被詔為長安西明寺上座,參加玄奘譯經道場,負責佛經翻譯中文辭潤色。

    不過,在蕭睿的印象中只有玄奘、鑒真和尚,當然還有辯機和懷義。至於道宣,愛誰誰去。不過,「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蕭睿還是明白的,該轉告的事情,還是要轉告的。

    「師叔!」道宣的禪房內,一位小沙彌朝著正在參禪打坐的道宣輕聲喊道。

    「何事?」道宣睜開眼睛問到。

    「山門外有一老一少兩位道長說是要見您。」小沙彌回稟道。

    「那小道士可是劍眉星目,自稱隨著師傅在此處採藥?」道宣問到。

    「這個守山門的師兄並沒有過問,不過這兩位道長都背著背簍,背簍中放了一些青草,應該是一些草藥。」小沙彌道。

    「快快將他們請進來。」道宣說到。

    「諾!」小沙彌應聲而出。

    「慢著,還是貧僧自己去吧。」道宣喊住小沙彌,自己起身向外面走去。

    「貧僧道宣……」到了山門外,道宣對著蕭睿二人行禮。

    「道宣和尚,原來是你!」老道見到道宣,有些欣喜道。

    道宣聞聲而起,原來是老友,便笑道:「原來是你這傢伙!」

    「師傅,原來你們認識!」蕭睿驚異道。

    「不認識!」兩人齊聲道。

    蕭睿目瞪口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