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八章 德國代表團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嘉一次世界大戰進入了倒計時。現在巳經不能以年來計數,四是以月。以日來計算。懵懂的人是幸福的。肖志華有時真是羨慕他們,而他卻要數著日子苦盼。

    舊年十月,德國代表團抵達了上海。肖志華親自趕去迎接,表示出了足夠的禮遇和重視。在上海短暫停留後,肖志華陪同德國人沿津浦線北上,一切看起來都很正常。但此時德國代表團裡面已經少了幾個人,卻是極為秘密的事情,不為外人所知了。

    對於德國是否需要中國製造的坦克和戰鬥機,肖志華還是很有信心的。

    對於德國6軍而言,歐洲戰爭意味著同時與法國和俄國作戰。經歷了拿破侖戰爭的法國,雖然在普法戰爭中失敗,並失去了盛產鐵礦的阿爾薩斯和洛林,但其6軍卻雄風不減。在歐洲處於領先地位,是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在歐洲大6上最大的敵人。反觀俄羅斯,雖有幾百萬常規部隊,但裝備落後,戰略思想仍舊停留在冷兵器時代。而且,俄羅斯廣闊的領土、落後的鐵路網和老化的戰爭動員機制使得俄國的戰爭反應度大打了折扣。

    所以,德國很可能在戰爭爆之初便集中優勢力量對法國動猛攻。()利用德國兵力動員迅的優勢。先行擊敗法國,而後再回頭集中力量對抗俄羅斯。

    其實,德國目前已經有了施利芬計劃,即利用俄羅斯落後的軍事動員體制,迅完成軍事集結並打敗法國,以三個字來概括,就是「時間差」或者也可稱之為閃擊戰。所以。坦克這種突擊武器。對德國6軍來說,是非常適合,而且會在閃擊戰中揮絕大作用的。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永遠是用利益來衡量的,德國扶持中國,不外乎是想將中國拉上他的戰車。但中國並不想在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貿然參戰,光有投入,沒有產出,從德國的角度考慮,如果中國不能顯示出物有所值的意思,德國的態度就會生變化。

    所以,中國政府經過研討,才會將列為秘密武器的潛艇呼吸管、坦克、飛機全盤告知德國。當然!肖志華也有他的陰謀。先是本著借刀殺人的想法,讓列強們拚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其次,是讓德國對自己的軍事力量更加自傲,因為德國大大低估了自己的實力,它其實完全有同時對抗法俄兩國的實力。

    中國政府隆重地接待來訪的德國代表團,這對協約國再一次敲響了警鐘。之前的中德、中美的合作已經讓英法等國感到了威脅,但他們還多少抱著傲慢的態度,並不想過於放鬆對中國的強硬。但隨著歐戰危險的進一步加深,同盟國的外交舉動。越來越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和警懼。

    如果中國加入同盟國,那會是什麼樣的局面?協約國終於開始研究這方面的可能性,並對可能出現的結果進行了研究。

    中國雖然還很弱但再弱,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先,中國加入同盟國,便會對俄國構成直接威脅。德國是兩面作戰,而俄國也將面臨這種局面。那麼戰局有可能出現這樣一種結果:德國在西線採取守勢,抵擋住法軍的進攻,而與中國聯手。共同對俄國動猛攻,迫使協約國中最弱的俄國媾和。然後德國再集中兵力對付法軍,而中俄兩國有可能對共同痛恨的敵人日本展開攻擊。

    是的,日俄戰爭的慘敗。使俄國人恨日本人勝過恨中國人。

    世界上什麼事情都可能生,這種可能性雖然不大,但卻並非絕別沒有。特別是在歐洲局勢越來越緊張的時候,針對各種變數,各個國家都必須進行審慎的研究和判斷。

    更何況,中國還有一個相當親近的盟友一美國,而美國對日本是採取著防範和敵對的態度。作為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難道不會為了奪取英法兩國廣闊的海外殖民地,獨霸中國市場而捲入戰爭?

    牽一而動全身,真是越推論就越緊張,越害怕。特別是新中國自建立以來,將絕大部分資金都用於展軍隊,憑藉著得天獨厚的人口優勢,憑藉著美德兩國的支持和幫助,目前已經有了百萬的正規6軍。而且,在武器裝備方面,大大地過了俄國在遠東的駐軍。

    絕不能讓中德結盟,特別是軍事同盟。而德國代表團的團長是德國戰爭部長法金漢,這更引起了協約國的猜疑,英法兩國政府幾乎同時向駐中國公使出了令,要他們密切關注,盡全力阻止這種有可能將縣際局勢變得更加複雜的行動。

    在專車的車廂裡,肖志華正與法金漢進行著又一輪秘密的會談。不出協約國所料,德國確實在進行著拉攏中國的行動。而且,開出的條件也相當優厚。可在肖志華看來。德國人正在慷他人之慨,除了提供一億馬克貸款的條件比較誘人外。其他將俄國和法國在遠東的利益和殖民地讓給中國的承諾,這根本就是空頭支票。在會談當中,肖志華還現德國認為英國一直想避免一場歐6大戰。如果戰事爆,一定戰。也僅是一場局部戰爭而已。而照德國總參謀部估計,俄國要在州個舊口年才能完成軍備計劃,德國決定趕在俄國戰略準備完畢之前先制人,擊敗法俄之中的一個。

    肖志華並未提醒德國注意英國的態度,因為這很可能會使德國採取審慎的態度。但他也不能答應加入同盟國的事情,這關係到國家的前途。

    「坦率的講,現在中國加入同盟國集團並不是非常合適。」肖志華很實際地表示道:「這將使中國遭到來自協約國集團的巨大壓力,而且中德兩國在地域上的隔離,也使中國無法得到德國的有效支持。當然,中國對德國的感情是絕對真誠的,支持也是不遺餘力的。這些在貴國那幾位參謀軍官回來之後,閣下會很深復地感覺到。」

    法金漢承認肖志華所說很有道理。德國在遠東的軍事力量並不足以給中國提供充足的信心,而美國又明確拒絕了德國要求結盟的請求。這使中國採取審慎態度也就不足為奇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