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六十四章 實物證券交易所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    二海。又到卜海志華望著碼頭卜迎候的人群,揮知「引六

    他的行程很慢,廣東、廣西、福建、淅江,每個省都作了相對細緻的工作指導,重工業在內地。輕工在沿海,這是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也是現實中海軍薄弱的預防措施。

    由於政策傾鍾和國家支持,沿海的工商業展正在蓬勃展。由此可以看出,即便面對列強商品的競爭。中國資產階級謀求展的決心和能力,依然旺盛。而官員的廉潔,法律法規的健全,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抵消很多不利因素的。

    對於商品競爭,肖志華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計劃。在目前無法排外的情況下,可以將零售業做到極致,就像血管一樣把商品的銷售渠道做到鄉,做到鎮,做到村!這樣就會從另外一方面阻擋外國零售商的進入。而零售渠道的建設其實同樣具有戰略意義,對於控制消費品,推動社會建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種零售商的方式可以採取政府設立供銷社,也可以將其承包給個,人。甚至在窮困的山村可以採取免稅的方式鼓勵零售商,唯一要他們遵守的條件就是賣國貨。據市場調查。外國商品的銷售渠道一般只能到達縣城,要想拓展,只能加大投入,這樣商品的成本就會增加,競爭力就會減弱。當然,很多商品中國工廠目前不能生產,或者正在試生產。但提前建立這種模式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遠見的。

    船停了下來,肖志華收起思緒,攜手與琳娜毒下跳板,與上海本地官員一一握手寒暄。

    「展堂兄,上海治理得不錯。看這乾淨的黃浦江就知道肖志華親熱地和胡漢民握手,笑著說道:「國家財政有限,也多虧展堂四處籌措,新上海,這個。目標才有實現的可能啊!」

    「國務卿謬獎了胡漢民掩飾不住臉上的疲憊,陪著笑臉說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是做好份內的事情而已。」

    「這話說的,倒像上的台詞。」肖志華笑著打趣道:「展堂不必太拘束,我只是舊地重遊。並沒有檢查工作的意思。對於展堂的才幹。政府還是很放心的。」

    大概是疑心生暗鬼的關係,胡漢民總是有些心神不屬,在別人的眼神中,總感覺在審視他。普普通通的一句話,也讓他產生無數的猜想。

    肖志華並非不知道中華革命黨所搞的小動作,但卻並沒有太放在心上。因為他根本沒把中華革命黨看在眼裡。現在國內的大局已定,就算是貴州,這個。曾被同盟會所控制的省分,也因為同盟會會員之間的爭權奪利,以及過於理想化的作法,而陷入了混亂。最終當地士伸向政府請求軍隊入駐,穩定地方,順勢被滇、桂政府軍一舉控制。革命不是請客吃飯,貧著的土地讓那些充滿理想的革命者們,碰得頭破血流,不的不將美好的憧憬放在一邊。

    同盟會沒有基地,沒有財力,人力也不強,政府又握著名份大義,中華革命黨再怎麼折騰,也掀不起大風浪。而且,這是一個考察各人心思的好時機,只有將隱藏的暴露出來,才能看得更清楚,對付起來也更容易。

    證券金融市場,以其獨特的方式影響著近現代社會,對社會經濟展起著重要作用。一般的企業不能經營存款業、保險業和金融信託業務,它們吸收資金的渠道,除證券市場外,只能通過銀行、保險公司和金融信託企兆獲得。證券市場為一般企業提供了向大眾直接籌集資金的重要渠道,公司可以通過行股票或公司債券的方式,把一部分社會資金吸收到生產領域。

    而且,政府可以在證券市場上通過買賣政府債券的方式來影響證券市場上的證券利率,這如同中央銀行調整再貼現利率來影響商業銀行的貼現率一樣,這便成為政府間接調節金融業的杜桿。同時,當社會上銀根鬆動,游資便自動流向證券市場。證券市場交易活躍,必然把社會的游資更多地吸引去,使公司行證券的成本降低,企業界籌資便利。相反,社會上銀根緊縮時,證券市場的資金就流向銀行,企業行證券的成本提高,投資規模相對縮減。證券市場的供求關係的變化也可冉形成這種自的調節,使社會資金進行重新配置。

    放眼國內,能成為金融證券中心的。除了上海,再無其他地方能擔此重任。上海的證券業務雖然開展的較早,但離政府的要求,還相差甚遠。目前。洋商在上海證券市場「反客為主,越俎代我」乃是肖志華和新政府的一塊心病。為不讓商業樞紐「盡為外人所操縱。」也為籌措經費,肖志華此行便是要主持成立「上海交易所」打破洋商一家獨大的局面。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政府已經做了先期的準備,《證券交易所法》、《實物交易法》、《金銀交易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都已頒布,剩下的就是由肖志華來組織實施了。

    肖志華甫至上海,不顧疲累。於第二天便聯絡滬上商界名人商議創辦。同時。各地早已得到通知的巨商富賈也紛紛齊聚上海,參與組織籌戈。

    這是一塊大肥肉,雖然打著「為國爭商業主權」的旗號。卻實際上是一場利益之爭。有人憑藉雄厚的資金實力。欲獨攬滬上證券物品金銀交易權柄;有人欲申請成立單獨的金業交易所;證券業內也有人欲自立門戶,大家爭執不休。

    「股票商業公會會員皆為業界精英,具有多年經紀人實踐的豐富經驗,建立證券物品交易所,便要「鉚牢,這批證券人才。」肖志華翻閱著會議記錄,很有些撓頭,「江淅財團資金實力雄厚,閩粵商人拉上晉商。以壯聲勢;南洋集團又與歐美華商聯合在一起。難搞,真是難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