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四十七章 索然無味的訪英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英財政大臣勞合喬治剛剛表了暗示英國不惜西礡淵池問題與德國一戰的演說,表示一旦生戰爭,將履行英法協約規定的義務,打算「冒一切危險以保護它在世界列強中的威信和地位」並進行了相應的海軍作戰動員。而俄國因為尚未作好戰爭準備,勸法國見好就收。最好不要擴大事態。    德國因為本身的原因,也沒做好開戰的準備,與法國開始進行談判。籠罩在歐洲的戰雲稍有瀰散的意味,緊張的形勢有所緩解。

    但是英國和德國的矛盾卻進一步加深了。據說,德國上下對英國的惱怒達到了極點。德皇在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候所說的「大多數德國人都反對英國人」在這時看來已經不是信口開河而是略顯保守了。而英國也不再把德國僅僅當成是假想敵,而是真正的敵人來認真對付。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方面自然關心中德是否會結成軍事聯盟的事情。肖志華對此明確表示,中德雙方只是商業、經濟和技術方面的合作,共和國政府目前並沒有與任何一個國家結成軍事聯盟的計劃。但是。他也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似是提醒。也似是威脅。

    「被逼上絕路的時候,為了生存,很多人會把靈魂出賣給魔鬼也在所不惜」英國外長格雷爵士聽到此話,微微皺了皺眉,揣測著肖志華的意圖。是的,這種情況很可能會生,這位年輕的國務卿先生在表達一種期望,希望列強不要對新共和國逼迫太緊,否則會有極為意外的事情生。當然,與德結盟就是其中之一。儘管中國還不強大,但再興起一次義和團似的排外事件,對英國的經濟商業利益絕對會構成極大的傷害,也會打破列強在中國的平衡。使英國在中國的地位受到挑戰。

    弱者並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他也有自己的反抗方式,這就是肖志華所要表達的意思。

    會見結束後。肖志華等人返回了使館。這次會見純粹是禮貌式的。沒有達成任何有意義的協議。那種外交式的重申友誼,相互尊重,在肖志華眼中看來,一錢不值。

    不過,這也不出乎他的預料。英國自然是不希望有一個強大的中國順利崛起,自然是希望帝國的影響長盛不衰,只是基於中國與美德兩國的關係不斷升溫,才不得不做出某種善意的姿態。而且,歐洲的緊張局勢,也使得英國的注意力有所偏移,與德國開始的軍備競賽也多多少少牽扯了英國的精力。

    接著,肖志華攜夫人又拜見了即將加冕的喬治五世和他的王后。並獻上了賀禮。據肖志華的觀察,喬治五世舉止很該諧。脾氣應該很暴躁,但他的王后瑪麗公主卻顯得很有才幹。當時的英國人普遍認為,喬治五世是一位「水手國王」因為這四個字準確抓住了他性格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即:喬治五世早年受的是當海軍職業軍人而不是當國王的練,至於舉止該諧,那是早年在艦艇上生活留下的。

    眾所周知。英國王室歷來與各個歐洪往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喬治五世的家族也是如此。其家族源自德國柯堡。自從維多利亞女皇與其表兄來自德國柯堡家族的王子阿爾伯特於84o年結婚後,德國柯堡的血脈就開始在英國王室中傳承了。

    伴隨著政治的需要,維多利亞養育的五男四女,三十七個孫子、八十個重孫在政治家們的牽線搭橋下就成了德國、挪威、瑞典、西班牙、希臘、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等國的國王或王后。一張驚人的皇家親屬國際網就這樣被織成,這張網上的一絲一縷都和女王相連。可以說維多利亞女王不僅是柯堡家的祖母,也是歐洲的祖母。

    喬治五世的歐洲親戚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兩位大國君主一德皇威廉二世其母為,維多利亞女王的長女。沙皇尼古拉二世其母為喬治五世生母亞歷山王后的妹妹。

    前者是出了名的橫,後者是出了名的背。

    據此,肖志華不無惡意地揣想,這種近親繁殖的後果。普遍使王室後育具有有限的智慧和脆弱的性格,要知道這些缺陷在危害國家的程度上不亞於狂妄的野心。

    其實喬治五世雖然與眾同不的是他那有名的高嗓門,而且脾氣非常暴躁。但這僅是表面現象,其實他心眼並不壞。當然,這不是肖志華關心的事情,也沒有感受到齊治五世的好心眼能給中國帶來什麼益處。雖然。喬治五世對東方的客人表現得很親熱,並邀請他同乘第一艘校閱艇觀看海上校閱,可這依然沒使肖志華改變多少心中的想法。

    保守而短視的英國人無法給予中國更多的幫助,衰退正在繼續。但英國顯然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世界老大的光環,讓英國人看起來有些眥法,已且相對千中國來說。英國人在亞洲已經有了戰日本。

    所以,相對於美德兩國的慷慨,英國就顯得很是吝嗇,雖然他們也很想繼續增大在中國的投資,但開出來的條件往往讓肖志華很難接受。索然無味,虛與委蛇,這種感覺讓肖志華很是難熬,幸好,喬治五世的加冕儀式很快便來到了。

    州年6月引日,海折艦與各國前來參加受閱慶典的軍艦以及英國皇家海軍的艦隊,已按預定計劃,全部在斯匹赫德水域集結完畢。是日。各國率艦將軍及艦長均接到英方請柬,獲邀出席英王加冕典禮。程璧先艦長及隨員同車前往倫敦。應邀出席典禮的中國要員還有共和國政府特派專使肖志華,駐英大使劉玉麟等。

    這一天,雖然天公不作美,在受封加冕的英王喬治五世的日記裡被記載為「陣雨。陰暗,天空散佈雲層」且「涼風刺骨」但整個倫敦城仍張燈結綵,成了歡樂的海洋。

    加冕儀式象徵著君主制傳統的繼續。室外空中的陰雲和室內昏暗的色彩與前來參加加冕儀式的人們鮮艷華麗的禮服、制服、珠寶飾物形成鮮明對比。上午8時,威斯敏斯特教堂已擠滿了準備在這裡逗留一天的人們。大街上擠滿了成千上萬的人,他們需要等上幾個小時,為的只是皇家的隊伍經過時能看上一眼。

    上午舊時刃分,英王喬治五世和瑪麗王后同乘由八匹乳酷色高頭大馬牽引的四**彩車,離開白金漢宮,前往位於坎特伯雷教區的西敏寺接受加冕。國王身著深紅色國定禮服,彩車四周派有二十名儀仗兵護車,彩車近旁還有八名年輕英俊的侍衛官護駕,緊隨彩車的是皇室高級人員的車隊,擔任殿後的則是威風凜凜的二十名宮庭衛士。不過半時的路程,沿途所經街市派出五萬部隊擔任警衛,數十萬群眾一起湧上街頭,夾道歡呼,爭睹新王與王后之風采。

    兩日後,喬治五世國王揩王后便在斯匹赫德水域校閱多國艦艇編隊。據英方宣稱。此次校閱參與國之多。艦艇之眾,軍容之盛,為英國歷史之最。是日上午十一時許,喬治五世國王與瑪麗王后在海軍第一大臣的陪同下。與各國所遣專使及本國閣員並皇家貴族。乘著大型豪華遊艇3艘,自樸次茅斯港徐徐駛出。中國專使肖志華和程璧光艦長應邀乘英王所在的第一艘校閱艇觀看海上校閱

    當破校閱艇駛出樸次茅斯港口時,英國皇家海軍旗艦先施放權炮一響。接著,所有參閱艦艇按規定時間間隔。同時鳴炮二十一響。霎時,隆隆炮聲響徹碧海,滾滾硝煙瀰漫藍天。

    英王乘坐校閱艇一一校閱軍艦,每到一艦,該艦樂隊高奏英國國歌和本國國歌,官兵肅立致敬。一俟奏樂完畢,官兵們一齊揮動軍帽,三呼叭!」萬歲!喬治五世國王與瑪麗王后神情怡然。頻頻揮手含笑答禮。

    隆重壯觀的海上校閱式進行了一小時二十分鐘。回港途中,喬治五世國王及王后接見了率艦赴英參加艦隊校閱的中國海軍艦長程璧光,並向其頒贈「加冕銀牌」

    為增進英國皇家海軍與各國海軍的交流,英方為所有參閱外艦指定了對應的陪訪艦。擔任海折艦陪訪艦的是英國皇家海軍大西洋艦隊旗艦威爾士親王號大型戰列艦。

    艦隊司令官傑利科中將駐艦指揮。數年後一戰爆,傑利科升任艦隊總司令,大敗德國艦隊。成為英國功勳卓著的海軍名將。威爾士親王號旗艦與海折艦相鄰而泊。當日晚,傑利科中將便在威爾士親王號旗艦上。設宴招待程璧光艦長、湯廷光管帶及官生以上人員。二十五日。程璧光也在海折艦設宴答謝傑利科中將及威爾士親王號旗艦艦長等。

    六月二十二日,即英王加冕典禮之日,英國皇家海軍為慶祝這一重要歷史時刻,也為了加深各國海軍的友誼與交流,在樸次茅斯港舉辦了一次多國海軍田徑運動會。中國水兵在國內哪裡組織過什麼田徑運動會,但事關中國人的面子問題,只好挑選數十名體格健壯者組織參賽隊伍,由督導隨艦出訪海校見習生的編外大副任領隊,走進了賽場。雖為即興娛樂之舉,但也堪稱一項「國際賽事」因此引得樸次茅斯市數萬民眾前來觀戰。

    在二百米跨欄比賽中,海折艦信號兵孟廣吉在連跨兩欄後,被木欄絆倒。「仆地裂膚,流血滿臉。仍奮勇到達終點,獲得在場觀者掌聲如潮」為此,在頒獎儀式上,中國隊獲得了大會主席的表揚。自此之後。中國海軍便開始十分注重開展體育活動以提高學員的身體素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