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三卷 國路 第一章 國會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劉上苕聳,五個多月的時間很快便過去京人有,口一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件件事情在身邊生。

    革命軍兵臨城下,皇帝遜位,革命軍入城,國家共和,大總統入京」或是驚惶,或是害怕,或是新鮮,或是激動,或是迷惑。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人們的各種感受象走馬燈似的轉來轉去,豐富而又快。

    如今,又一件具有戈時代意義的大事安生了,或許很多民眾們並不十分理解它的意義,可在兩千多年的中國社會中這卻是從來沒有的現象。

    兩千年來中國的封建社會。中國的政治總是在「暴力革命農民暴動。進行權力的轉換,每一個朝代都是只是一種「暴力革命」和「農民暴動」的產物,從來沒有一個朝代是通過一種「民主」的方式進行和平過渡和和平變革,而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沿續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得益這種「暴力革命」和「農民暴動。」而現在全國的各種政治力量第一次開始表示要放棄「暴力」通過「議會。的方式變革中國的社會,這本身就是中國兩千年來的一個最大的進步。

    兩千年的中國社會,一直處於封建與**的體制下。在這種封建與**的體制下,皇權集中了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與一身,形成高度權力集中的皇權**體制。建立國會意味著中國第一次開始把這種高真集中的皇權,也按照三權分立的原則進行了分權。國會建立也表達出中國的權力交替第一次開始從「暴力世襲。等封建的方式。轉為。和平民選」的民主方式。建立參眾兩院的議員選舉制。這就意味著中國民眾第一次可以通過選舉的辦法表達意志,選舉代表自己意願的代表。

    從政府頒布的《國會組織法》和《參議員選舉法》《眾議員選舉法》來看,雖然存在一些因教育。財產等限制選舉。以及不承認女子有選舉權和限制相當一部工商資產者的選舉權等問題,但畢竟是第一次按照西方民主與憲制的要求建立的國會制度的開始。儘管在第一屆國會議員的選舉,不乏存在一些黨派的舞弊,以及當時民眾的民主意識還比較缺乏,選出的第一屆的國會的議員混入了許多激進分子和政治投機分子。但是這畢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真正的按照西方模式進行的選舉,它的民主意義和進步意義大於其缺點。

    這次選舉,因為選舉資格受教育程度和財產等限制,全國具有選舉資格的選民只有四千多萬,僅佔全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而真正參加投票的人數更少,據統計表示只有四百萬人左右,只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一。但這畢竟是中國第一次真正的國會選舉。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清末咨議局選舉只有一百多萬選民,參加投票的更少。而且這次選出的議員平均年齡只有三十六歲,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在國內或國外受過新式教育,這與前清咨議局議員中大多數擁有傳統科舉功名已完全不同。

    經過參眾兩院的初選、復選。復興黨成為國會內的第一大黨,而在各黨所佔的席位上,除去跨黨和無黨派在外,在眾議院的五百九十六個議席中。共和、民主、統一、同盟四黨得到了一百九十四個席位。復興黨得到二百八十一個席位;在參議院的二百七十四個席位中,復興黨得到了一百四十一個席位,共和、統一、民主、同盟四黨得到七十九個席位;其中無黨派和其它小黨在眾議院得到一百二十個席位,在參議院得到六十四個席位。這樣復興黨不僅是第一大黨,而且占參議院的多數席位,可謂大獲全勝。

    舊舊年口月飛日,中華共和國第一屆正式國會成立。這天街市遍懸國旗。人們象過節日一般,自上午九點起,議員們身著特製的禮服陸續齊集會場,其中有參議員一百七十九人眾議員五百零三人,國務卿及各部長皆列席,其它內外觀禮代表千餘人。十一點鐘,籌備國會事務局委員顧鰲宣佈典禮開始,警衛軍鳴禮炮一百零八響以致敬。接著由籌備國會事務局委員長施愚報告國會召集經過。並公推議員中年事最高的雲南參議員楊瓊為臨時主席,楊就席後,先委託籌備參議院事務處籌備事務員林長民代行宣讀開幕詞,繼請宋教仁總統特派代表總統府秘書長居正登台致賀:

    「中華共和國元年九月二十八日,我中華共和國第一次國會正式成立,此實兩千餘年歷史上莫大之光榮,四萬萬人億萬年之幸福。教仁亦國民一分子,當與諸君子共深慶幸。念我共和國家由於四萬萬人民心理締造,正式國會個本於四萬萬人民心理所結合,則國家主權。當然歸之於國民全權。但自共和國成立。迄今未滿一年,所有國民直接委任之機關,事實上尚未完成。今日國會諸議員系國民直接選舉,即國民直接委任,從此共和國之實體藉以表現,統治權之運用賴以逐漸進行。諸君子皆識時俊傑」必能各抒憂論,為國忠謀。從此中華共和國之邦基益加鞏固,各族人民之幸福日益臻進。同心協力,以造成至強大之國家,使六星國旗常照耀於神州大陸。是則教仁與諸君子所私心企禱者也。謹頌曰:中華共和國萬歲!共和國國會萬歲」。

    肖志華使勁鼓掌。這頌詞做得很漂亮。實際上他更為復興黨的勝利而高興。雖然上海平叛做得有理有據,但同盟會有些人還是心生嫌隙,拉出去單干。這也是復興黨在眾議院未獲多數,在參議院中只獲微弱多數的原因之一,但在肖志華看來,卻是大局已定。復興黨組織嚴密,紀律嚴明,進退一致,遠不是那四個黨所能比的。而且小黨中的華僑進步黨絕對走向著復興黨的。司徒美堂、黃三德、陳嘉庚都因為新政府允許海外華僑回國參政心存感激。曾一再表示堅決支持復興黨的立場。

    肖志華用手掩嘴,輕輕打了個呵欠,腦子裡卻想著另一件大事,那就是國際承認的問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