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五十三章 勸說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不,革命和建設是可以同時進行的,這是信心所在。」宋耀如搖了搖頭,興奮地說道:「我可以告訴你,這已經不再是夢想了。粵桂、滇桂、粵漢鐵路已經開始勘查路線,柳州鋼鐵廠、昆明鋼鐵廠、韶關鋼鐵廠正在招股集資,即將動工興建,再加上重組更名的武漢鋼鐵集團,鋼軌的供應足夠保障幾條鐵路同時開工建設。說實話,復興會已經將十年之內的遠景規劃制定完成,而且經濟實力和人才儲備要遠遠超出你的估計。而且,復興會不是狹隘的,而是胸懷寬廣的。臨時政府在廣州成立已成必然,這是實力決定的。逸仙弟,你必須要面對這個事實。是拋棄小團體的利益,以天下為公的心態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中去,為實現理想而奮鬥。還是糾結於小團體的權位、名利之爭,既做不到為國為民謀利益,又成為別人前進的阻礙。如此種種,請你細思。」

    「復興會真的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支持?」孫中山疑惑地問道,不光他這麼想,很多人都因為肖志華的背景和能量,而不由自主地得出相似的結論。

    「不是美國政府,而是一些美國財團的利益已經與復興會聯繫到了一起。」宋耀如解釋道:「不過,復興會是有原則的,出賣國家利益的事情絕對不幹。」

    孫中山將信將疑,沉默不語,別人也都是不太相信的表情。

    「因為革命而出讓將來的主權和利權,革命的聖潔定會受到玷污。」宋耀如再次強調道:「復興會的資金是充裕的,根本不用借洋債來維持,這不僅是本身的積累,隨著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還會產生一個吸金效應,這個吸金效應會越來越明顯。」

    吸金在現在絕對是個新名詞,沒有人能確切理解其中的含義,屋內眾人都皺眉思索。

    「復興會已經聯繫上了南洋的竹網龍堂?」廖仲愷若有所思地插嘴問道。

    同盟會在南洋籌款,只是在大馬,新加坡,印度支那一帶打轉。很少有能真正觸及到竹網龍堂內部,得到他們支持的時候!當然,竹網龍堂雖然擁有龐大的資產,極大的影響力,卻是一個保守內斂的華人團體。正因為這種歷代主事者的保守,才讓殖民當局連同下層的土著,能夠慢慢的採用各種手段分化治之。

    南洋華人社團,一直以來在辦華校上面和殖民地當局和土著有著太多的糾紛。華人社團,也的確掌握了南洋大部分的資源財富。殖民地當局一直希望將這個善於創造財富的團體當作可以隨時擠搾的奶牛。從來就不希望華人社團過於強大,包括華人凝聚力極強的教育傳統也是如此。為了平衡當地的統治,在辦華校方面殖民地當局從來不肯撥款給予,華人就自籌資金,為華校勸捐,通常被稱為華人的第二種個人所得稅。而且殖民當局還還要在每年春季審核華校資格的時候卡脖子。不看你到底是不是經費短缺,而是死死的把握著一定的比例,到了底線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砍私立華校的名額,不許再開設。

    與同盟會只是籌款不同,復興會一直稟持著先投入,後回報,合作共贏的理念,對華校投入了相當大的資金,並給予了人力上的幫助。並且利用肖志華和琳娜的身份以開工廠作文章,以他們的名義開設職業技術學校,也就是變相的華校。由此得到了竹網龍堂的好感,隨後,復興會作出了三個保證,竹網龍堂相應也作出了幾個承諾。

    復興會的第一個保證就是在革命成功,新政府成立後,首先承認南洋華人的中國國籍,他們享有中國公民的所有權利和義務;第二是劃出一個經濟特區,給予政策傾斜、法律支持和安全保障,使南洋華僑能安心回國創業;第三是成立僑務委員會,成員全部由海外華僑組成,直接對政府說話。

    落葉歸根,是每個海外華人的心願。而殖民政府的不斷打壓,一次次的騷亂和屠殺,再加上復興會的精僻分析,也使更多的華人意識到沒有政治權利,就像沒有根基的浮萍,財富不過是建立在沙灘上的樓閣,隨時會轟然倒塌。只有中華祖國恢復了自己固有的自信心,成為強大的國家,南洋華人才會獲得最純正的,也是永不枯竭的力量支援。否則,扛著條蒿桿漂洋過海來到這瘴氣瀰漫,蛇蠍橫行的陌生土地上,用自己辛勤的血汗勞作,乃至冒著生命危險,給南洋荒地帶來了文明和生機。最後,也要因為殖民統治者的貪婪殘暴;土著居民的忌妒蠻橫;政治人物的陰謀詭計,而變得一無所有。

    如今,復興會的三個保證即將實現,竹網龍堂也到了兌現承綠色∷小說龍堂絕對有這個實力。細數二十世紀以後的南洋世家,哪個沒有一點龍堂的影子?比如說新加坡擁資九百億美元的淡馬錫國家控股集團,就是從爪哇分化出來的李家的一部分。

    當然,這些內幕宋耀如是不會說出來的,針對廖仲愷的疑問,他只是淡淡一笑,模稜兩可地說道:「海外華人對革命出力甚大,此次臨時政府成立,自然也邀請了各地的華僑代表參加。」

    孫中山沉思了片刻,轉頭對陳其美說道:「英士,你去通知展堂,就說記者招待會向後推一個小時。」

    陳其美知道孫中山是怕自己再與宋耀如起衝突,故意支開自己,他有些不甘心地扭轉了頭,停頓了一下,怏怏地轉身而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