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四十章 嚴守中立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整個革命運動的重要基礎是美國式的,無論是財政支持、革命理想、政治體制還是革命精神,都來自美國;美國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革命運動代表了中國人民的堅定的決心,人們決心為共和主義而奮鬥。雖然能否成功還值得懷疑,但什麼都無法阻擋人們的努力……而且,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復興會崛起的勢頭難以阻擋,包括江浙財團、南洋華人世家、本國的一些財閥都在支持它,或者說在支持肖志華。」--摘自《美國公使嘉樂恆發給美國政府的電文》

    「滿清之前途,實屬黑暗,本國人民,多不信服……我國遇英人性命財產危險之時,應用全力保護,然無論如何辦法,總不能稍使越此範圍之外……此次革命軍舉動,秩序井然,並於外人利益非常尊重,與從前此等亂事,大不相侔……復興會首腦肖志華昨日派人拜會了駐漢口各國領事,希望各國政府能夠承認革命軍為交戰團體,並透露即將成立一個臨時政府,統一協調南方諸省的革命行動,盡快恢復社會秩序。同日,復興會之肖志華宴請了各國商團代表,歡迎各國商團在遵守臨時政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在革命軍實際控制的粵、桂、滇省進行投資,並分發了廣東軍政府的發展綱要和工商政策,美國商人表現活躍,對即將興建的柳州鋼鐵廠、即將擴建的海南橡膠園頗感興趣……」--摘自《英國公使朱爾典給外交大臣葛雷的電文》

    「帝國政府自中國騷亂開始以來,即堅持這樣的原則:這是中國內部的事,必須首先讓中國人自己建立秩序。但是,如果發生像是不可避免干涉的情況時,按照帝國政府的意見,這一干涉只能由與中國有利害關係的一般列強經過協商後共同實行。在任何情況下我們希望避免個別國家單獨行動,借此獲得特殊利益。」--摘自《德國外交大臣齊謀門的報告》

    「在目前情況中,為我國利益起見,對中國問題,應盡可能與東京內閣交換意見以便不錯過加強我國在中國地位的適宜時機……建議我國暫時採取中立而靜觀形勢發展的態度,希望混亂和無政府狀態在中國蔓延,從而阻止中國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能積極採取步驟強化對蒙古、滿洲和新疆的控制。」--摘自《俄國代理外交大臣向沙皇上奏書》

    「不僅在滿洲,一方面要維持現狀防止侵害,一方面掌握時機力謀增進日本的利益;而且在整個中國也要隨機應變,謀求日本的優勢地位。如果中國內部敵對行為繼續發展,日本政府認為有考慮干涉的必要。但如果要採取這一措施則必須得到英國的同意,若發生重大問題由兩國共同負責。」--摘自《日本首相西園寺公望向天皇上奏折》

    雖然各列強經過協商,暫時沒有同意將革命軍視為交戰團體。但卻發表了嚴格中立公告,並決定將中國海關的全部稅收置於總稅務司之下,避免革命軍把作為對外賠款和外債擔保的關稅移作軍費,同時,也宣佈停止對清廷的所有貸款。

    各列強能夠基本上一致採取中立立場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歐洲的同盟國與協約國兩大集團之間的鬥爭越來越激烈,正如法國外交部長所說:「即令干涉政策為局勢所必需,但歐洲的利益要求各國在中國一致採取保守的政策」。

    而日本在這個問題上有較大傾向性,雖然也表示採取「中立立場」,但應清政府的請求,日本政府決定由日本商人向清政府提供軍火。它擔心一旦新政權取代了清政府,便會採取反對日本擴張的行動。但此時日本的實力還沒有使它猖狂到視亞洲為其獨佔舞台的地步,所以,在列強反對的情況下,未敢獨自貿然行事。

    「雖然未完全達到目的,但也算有收穫。」肖志華出席完宴會,又出現在總參謀部,信心十足地對大家說道:「清廷財政幾近崩潰,沒有了外國貸款,他們支持不了多久了。」

    「沒錢便無法控制軍隊,北洋軍雖強,沒有封賞,卻是不會為清廷賣命的。」蔣翊武點頭贊同。

    「不發軍餉,再強的軍隊也有嘩變的危險。」孫武深有同感地附和道。

    「是啊,是啊,當兵吃糧,天經地義。」肖志華端起茶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天經地義的事情也有例外的時候,他想到了那支爬雪山、過草地的部隊,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依然能保持旺盛鬥志,依靠的是什麼,理想、信念……還是別的什麼?他想抓住其中的關鍵,卻總感覺抓不到其中的全部要領,學起來總是有些似是而非。

    1910年一月三十日,復興會發表了致全國人民書,表示要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並邀請已獨立各省及上海派出代表趕赴廣州,參加臨時政府籌備會議,共商國事。

    同日,肖志華以革命軍總司令的名義在武昌發佈命令,呼籲獨立各省的軍隊迅速安定地方秩序,以保證民眾安全為要,禁止傾軋與互相攻擊,一切待臨時政府成立後協商解決。同時向各省軍政府發出聯合作戰通告,希望各省軍政府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增援武昌軍政府,共同打擊並消滅忠於清廷的反動軍隊。

    江西軍政府首先響應,先抽調一協軍隊增援武昌;湖南軍政府也很快作出決定,首批援鄂軍一千七百餘人由王隆中率領自大西門碼頭乘船出發,各界代表至河岸歡送者達數百人;另外,雲南軍政府派出兩協部隊,廣東軍政府派出張?村的第二旅,出發援鄂作戰。浙江軍政府則組織北伐軍,決定剋日北上,與李燮和的淞滬革命軍聯合進攻江蘇,光復南都,以為武昌之策應。

    一場大戰即將展開,面對著號稱戰力強大的北洋軍,革命軍能夠取勝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