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二十章 連鎖行動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號外,號外,中華革命軍起事,於昨夜光復廣州……」

    「兩廣總督袁樹勳與水師提督李准反正,並辭去清廷職務,宣佈支持革命……」

    「廣東軍政府成立,通電宣佈廣東獨立……」

    ………………

    1909年12月16日,廣州起義勝利的消息先從上海《蘇報》刊登,隨後迅速向全國各地傳播。所到之處,就像刮起了一陣巨大的風暴。

    宋耀如大步走進復興會總部會議室,臉上是興奮得發紅的顏色,甫一進屋,便興奮地喊道:「太好了,太令人振奮了。我在來的路上,看見到處都是興高采烈、眉飛色舞的人群在議論廣州起義的消息,還有人高聲歡呼,狂喊萬歲的……」

    「查理兄,快坐下,看把你高興的。」宋教仁臉上泛著紅光,卻強抑激動,「人強,哦,不,以後可以光明正大的叫志華了,這次幹得實在漂亮,我們以後也能以真名示人了。革命的勝利已經不遠,我們馬上開會,將各項任務佈置下去。然後,我就要啟程南下,直赴廣州了。」

    計劃早已經制定完畢,現在只需要做一些小的調整,此時,組織嚴密的復興會就像一架上足發條的精密機器般全力開動起來。由於廣州的光復,每個人都被勝利的喜悅激發出了全身的幹勁,將幾年來積攢的精力全部發揮出來。

    上海工業園區的大操場上,復興會控制的商團武裝正在訓練,團員們喊聲震天。

    「鹹為英俊青年,厥志純潔,不甘優遊洩沓,且料革命終必有日實現,而願於此稍盡國民之天職焉。」感歎了一句,陶成章收回目光,從窗前走回桌案,示意李燮和開始講解行動計劃。

    「南市警察總局不足為慮,總辦徐漢章已經答應保持中立,維持治安,決不與我們為敵,況且他手下那些警察也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李燮和指著地圖分析道:「商團公會已經取得一致意見,以南市救火聯合會鐘樓鳴鐘九響為號,即派團員分段出防,以安閭閻。所以,現在重點是在高昌廟製造局,此為軍火制產地,平日常儲大批槍炮,苟能佔有,則上海大局不難底定。」

    陶成章點了點頭,用手指在高昌廟位置上重重指了指,說道:「待到廣州援軍和武器到達,就以我們的武裝為主力,組織敢死隊乘局中工人放工之際,一擁入局,打他們個措手不及。另外,還要有備用方案,如果此計不遂,馬上就能轉換佈署,不致延誤時間。對了,還有上海關道和上海縣衙門,上海關道裡可是有不少銀子的,志華走時,可是還惦記著呢!」

    「我已經實地堪察過製造局了。」李燮和咬著牙說道:「如果首攻不下,就派人繞至局後,逾垣而入,舉火焚廠,守者見局內火起,必然驚亂無鬥志,我們則可長驅而入。至於上海關道和上海衙門,只需分出一二百士兵就能輕鬆拿下。」

    「底定上海,會攻南京,終於可以甩開膀子大幹了。」陶成章拍了拍腰間的駁殼槍,意氣風發地說道:「志華所贈之槍,終於可飲韃虜之血,為革命建功了。」

    光復廣州,只是計劃中的第一步,只有連續性的行動才能讓清廷顧此失彼,才能激起全國性的反應。正如肖志華所做的形象比喻:清朝是棵大樹,還是三百多年的老樹,要想拔這棵又大又老的樹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專用猛力去拔,是很難把樹根拔出來的,過分去扭,樹又一定會斷折。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左右搖撼不已,先使樹根的泥土鬆動,然後,不必用大力就可以一拔而起。所以,拔大樹,不但要有力氣,還要懂如何去拔。

    武昌胭脂巷,一所不起眼的房子內,一群復興會幹部正在熱烈地商討著起義方案,而其中的主腦赫然是已潛來武昌多時的黃興和劉揆一。

    「美國註冊的貨船普裡森號已經到達碼頭,十挺重機關鎗就在上面,起義就在今晚,絕不變更。」黃興斬釘截鐵地說道:「廣州首義消息剛剛傳來,清廷還來不及加強戒備,但是拖得愈久,形勢便會越不利於我們。」

    「我同意。」蔣翊武率先表態,「革命,就不能瞻前顧後,遲疑不決,廣州光復已經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振武學社社長為楊王鵬沉吟了一下,開口說道:「那就開始吧,廣州在一夜間光復已經說明清廷的力量並不像我們想像般強大,革命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就當不畏犧牲,為革命的大火再添一把柴。」

    「是啊,清廷貌似強大,卻已是腐朽不堪。」劉揆一笑著給眾人打氣,「人強同志曾說過:導致我們拖延,無法付出行動的原因是來源於我們心中的恐懼。凡事追求完美,則必將招致失望。等到覺得萬事俱備了,呵呵,恐怕又會出現新問題了。」

    孫武點了點頭,掃視眾人,說道:「我看起義成敗的關鍵便是在楚望台軍械庫,只要拿下軍械庫,則大事成功了一半。來,咱們將聯絡攻打楚望台的事情確定一下,再加中總部支援的十挺重機關鎗,成功的希望可是大增啊!」

    歷史上的武昌起義全靠各營士兵各自為戰,一夜之間,起義軍竟把總督瑞?、統制張彪趕走,佔領武昌,創造了革命史上的奇跡。世人皆稱偶然,但偶然背後卻又有其必然性。

    湖廣總督張之洞在鄂二十多年,提倡新政,改良教育,設漢陽兵工、鋼藥兩廠及武昌紗、麻四局、並設銀元、銅元局。新軍所招士兵必須識字,後且命題考試,衡文以定去取。當時有一批思想進步的愛國青年志士如張難先、李六如、蔣翊武、劉靜庵、江炳靈等先後加入復興會,為了便於聯結兵士,運動革命,都投身行伍,在新軍中散佈革命種子,他們成為組織各種名目的革命團體的中堅人物。復興會兩湖支部除將《猛回頭》、《警世鍾》、《革命軍》等書秘密輸入湖北之外,還撰印《致湖北同學書》,用激烈的言辭鼓動革命。而且,復興會支部還購買幻燈機片運至武漢放映,觀者甚眾。復興會會員常於放映幻燈時,講演國內外形勢,宣傳世界各民族反抗壓迫進行革命的情形,對於激發愛國思想,亦收效不小。由於以上種種原因,武昌革命的潛力甚大;經過數年的醞釀,革命勢力在軍隊中更加強大起來,遇到機會成熟,便會立即爆發。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