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十四章 厚積薄發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十年磨劍,終於到了揚眉出鞘的時候了。肖志華坐在艙室裡,思緒隨著船的起伏而翻騰不止。從回國到現在,雖然還不到十年,可他付出的艱辛,取得的成績,別人就算再花十年也未必能夠達到。

    盤點一下,復興會的實力絕對超乎大多數人的想像。

    聯合銀行,這個融資的聚寶盆,不僅吸收了大量的商人和民間資本,而且擁有了紙鈔發行權。與別的錢莊不同,聯合銀行的紙鈔印製精美,幣值穩定,隨著聯合銀行各股東的大力推廣流通,在民間已經擁有了相當不錯的信用度。特別是肖志華的赴美之行,使美國政府答應將每年返還的庚子賠款的四分之一存入聯合銀行,因為肖志華承諾馬上建立上海醫學院、上海政治經濟學院,兩年後即向美國派遣留學生。儘管這筆存款是作為教育基金而存在,但對於聯合銀行一下子能聲名遠震卻是影響巨大的。在1908年聯合銀行增資擴股時,原來意存觀望的國內巨商大賈紛紛出馬,聯合銀行的新股份被瘋搶一空。

    鋼鐵廠、洋灰廠、火柴廠、制鹼廠紛紛建成投產,雖然肖志華只是淺嘗即止,這些工廠的規模並不大,但這是發展的基礎,也是培養人才的搖籃。由於吸納了大批旅美華人,一個綜合研究所得以成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肖志華可是牢牢記住這句名言的。

    復興會在國外發展勢頭強勁,在國內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由於始終將工作重點放在了對新軍的滲透上,並且採取了積蓄實力,待機而動的策略,雖然表面上動靜不大,但其中蘊含的爆發力卻已經是非常可觀。更為重要的是依靠他的先知先覺和目光如炬,無數英雄俊傑被復興會一網打盡而且做到人盡其才,秋瑾、林覺民、喻培倫等人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肖志華,哦,應該說是喬森博士。已經將《理想中國》全部寫完,並且完善了其中所涉及到了法律法規。以致於很多外國記者都發出了驚呼:「太神奇了,喬森博士不僅以一人之力制定了憲法,更完成了一個國家的法律制定的基礎工作,而且,這其中竟然有值得我們借鑒參考的地方……」而國內立憲派更是毫不客氣地大把拿來,稍加修改便成了自己的主張和要求。這些基本法律體現了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和述求:商人們為《財產權法》、《工商法》、《平等競爭法》而歡呼;工人有《勞動法》來保護權益;士兵們有《兵役法》、《軍人傷殘撫恤法》、《軍烈屬優待條例》來做保障;知識分子則為因為憲法中明確規定了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遊行示威自由等權利而雀躍不止;農民因為有了《限租限稅法》而生出希望;只有那些保守的封建地主對此大加指責,但這群蒼蠅能阻礙整個社會的進步嗎?

    ………………

    一支支嶄新的步槍被發到了戰士們手中,一頂頂「八路軍」軍帽戴到了頭上,帆布做成的多功能戰術背心穿在身上……然後便是一支整齊的部隊。

    「準備得還真是--充分啊!」秋瑾直直盯著隊列前的幾挺馬克沁重機槍,喃喃地自語道。

    徐錫麟已經與基地負責人辦理完了交接,他順著秋瑾的目光看了看,暗自點頭,已經是心服口服了。

    「走吧,這沒什麼稀罕,要是再給他點時間,大炮也能弄來。」徐錫麟催促道:「馬上去指揮部報到,人強委員、慶午委員、霖生委員已經到了。」

    食者不知耕者的勞,他們看到的武器裝備可都是復興會總部通過各種渠道,利用螞蟻搬家的方式花了幾年的時間才積攢下來的,總共是三千支美國造m1903式步槍,五百支柯爾特左輪手槍,三千五百支1898式毛瑟步槍,馬克沁重機槍三十六挺,各種口徑的子彈六千餘萬發,自製手榴彈六萬七千餘枚。至於肖志華最鍾意的盒子炮,價格實在是有些貴,只好暫時忍痛割愛了。

    「雲紀,革命可不一定是要衝鋒陷陣,要在最適合的崗位,做最努力力的工作,這就是為革命做貢獻。」指揮部內,已經升任內務委員的龔寶銓耐心地勸說著喻培倫,「廣東的石井兵工廠一拿下,你就要馬上挑起這副擔子,為革命軍隊提供武器彈藥的支持,你熟悉機械,又精通化學,看看諸位同志,誰能替代你的工作?」

    肖志華與荷馬裡坐在桌前,正就行動計劃進行著商討,聞聲抬起頭,看著喻培倫一臉倔強的模樣,不禁大聲說道:「臭小子,沒見過醋缽大的拳頭嗎?今天就讓你見識一下,打得過我,什麼都好說,打不過,就服從命令。」

    喻培倫翻了翻眼睛,低聲嘟囔道:「野蠻,就知道你會這麼說,仗著塊大拳頭硬,還有個好師傅,欺負人。」

    切,肖志華站起身,走到喻培倫身旁,一把摟住,帶拖帶拽地將他弄到一旁,嘀嘀咕咕地也不知悄悄說了些什麼,喻培倫的臉上現出了喜色,提高了聲音問道:「真的,說話算數?」

    「我是什麼人,吐口唾沫都砸個坑。」肖志華拍著胸脯保證道。

    「好,一言為定,擊掌。」喻培倫伸手示意。

    「擊--掌!」肖志華惡狠狠地說著,啪,啪,啪,最後一下用力將喻培倫推了個趔趄。

    打發走了喻培倫,肖志華回到桌前,荷馬裡皺著眉頭,依然對他的軍事計劃抱有疑慮,「喬森,軍事力量還是太薄弱了,我以為你已經招募了十萬大軍呢?」

    「我的老朋友,你不瞭解中國的情況,也不知道復興會這些年所做的努力。」肖志華笑著解釋道:「清廷的新軍,特別是南方的新軍,已經盡在我們的掌握之中,只要我們點燃這把火,順利拿下廣州,勝利就會向我們招手。」

    這話說得半真半假,但有一點肖志華可以肯定,清朝滅亡,不是亡於軍事,而是亡於政治。它敗亡於自己已經啟動了的政治改革,卻又愚蠢地將政治改革的路堵死,使革命有機可乘。更何況大部分立憲派對清廷「政治絕望」,關鍵時刻,它當然會和革命派合縱。天下大勢,至此定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