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墨香風韻

龍騰世紀 第二卷 塞外風雲 第四集 漢國初建 第十二章 塵埃落定(4) 文 / 思雨

.    燕國右相蘇秦、魏國右相田需、趙國丞相趙豹齊集齊國臨淄城,齊國相國孟嘗君田文親自分別接待,不使三國使臣會面。

    蘇秦甫一接觸孟嘗君,並沒有被他熱情、風趣的外表所惑,敏銳地感受到其心中深深的敵意,常言道,欲說其王,必先服其臣,遂故作憐憫狀,語出驚人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之禍,君大禍不遠矣!」

    孟嘗君見蘇秦不談兩國戰事,反見面就貶抑自己,危言聳聽,拂袖而起,倨傲不悅道:「為何危言?」

    蘇秦自若道:「君好客喜士,延攬天下才識之士,養士三千,名動天下;賢能多才,決斷遠謀之聲震於諸侯;身居相位,位高權重,天下皆聞使君之名,而不名其王,君豈不聞名高震主之下場呼?故言君大禍不遠矣!」

    孟嘗君迥然而醒,木呆流汗,前倨後恭,恭敬一禮,道:「善。為之奈何?」

    蘇秦淡然笑道:「君豈不聞借勢自保之道?今魏厚於秦、韓,秦大國也,君交於魏,即交於秦、韓也,三國久慕使君賢能,當能厚交於君,趙雄起於齊之西北,亦大國也,君若能交好於四國,則能利國利己,一舉數得,何也?

    今天下齊、楚、秦獨強,趙列其後,魏、韓小國也。魏、韓小國數遭大國侵襲而屹立不倒,皆諸侯恐小國覆滅,威脅己國之故也,所以楚、秦數盟於魏、韓,攜其二國進攻對方,而他國不恐也。今齊、楚兩強相盟而攻小國,故樹敵於諸侯,楚素無信義可言,齊樹敵於諸侯,而成天下之敵,以一己之力而對天下,齊亡國不遠矣!

    若使君交好於四國,則使齊交好四國也,齊與四國交好,皆君之功也,四國必厚而扶持君在齊的地位和影響,貴國大王投鼠忌器,必不敢相害於君也,此所謂一舉數得也!」

    他雄辯滔滔地談了半天,獨獨沒有談到燕國如何,這正是他聰明的地方,完全是一副為孟嘗君謀略的樣子。

    以孟嘗君的智慧,自然不會忽視燕國的能量,問道:「燕,若何?」

    蘇秦淡然自若道:「燕,弱國也。南不如齊,西不如趙,雖地方二千餘里,然多邊荒塞外之地,地貧瘠,貿不達,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

    孟嘗君不解地問道:「燕弱,秦、魏、韓、趙、中山皆厚於燕,何也?」

    邦國外交皆起於利益、實力,正所謂小國、偏遠之地無外交,皆此因也。燕國地偏遠而實力弱小,先有魏、秦盟於前,後有秦公主聯姻於其主,魏、韓、趙、中山嫁公主於其臣之實事,令孟嘗君百思不得其解。

    蘇秦笑道:「皆仁義信譽之故也,世皆無仁無信,獨我主仁義無雙、信譽卓著。惠民之行枚不勝舉,仁德播於四方,致遼東聖人而不名;講信譽,重承諾,履盟約,且樂安一角,無圖他國之心,試想如這般有利無害之國何處可尋,故諸侯爭相交好,紛紛於盟。」心中暗道,不怕你不主動上鉤!

    孟嘗君聞言動容,頗為意動,若使齊燕結盟,既可使國家無後顧之憂,於己又可得一強援,對方既講信譽,定不會坐視交好之人遭貶被害,相比於他國反覆無常、屢毀信義之君王可靠多了,心意一決。滿臉笑容,起身一禮,道:「謹受教,還請先生上達貴主,文慕其高義,有心一促燕齊友好,為表誠意,願以所佔城池歸於燕。」

    他心裡有數,夕齊攻燕,掠其國器財物無數,燕無法追回,前已有佔地補償之例,這次占河南之地定也不會歸還,所以他乾脆送了個順水人情。

    蘇秦聞言暗喜,起身,儒雅還了一禮,道:「君明智,親近之情秦定達我主。兩國關係,貴王之處還請通達。」

    孟嘗君點頭應諾,忽然想起一事,道:「被俘軍士還請歸還。」

    蘇秦臉露遺憾之色,道:「君提之晚矣,我主仁慈,素不殺俘虜,不貶為奴隸,所俘之軍士早已賜予民之身份,安置遼東拓荒之地也,歸還已無可能,還請見諒。」

    凌雲志軍不殺俘虜、不貶為奴隸,予民身份妥善安置之事,孟嘗君早已知曉,不得不提爾,如今也算有了交代,遂不再糾纏,起身告辭。

    三日後,齊與魏、趙、燕的和平談判很快結束,魏、趙使臣滿意而歸,,兩國大軍也很快退出了齊國境內。

    蘇秦則得齊宣王單獨召見。蘇秦以因勢利導、雄辯滔滔之遊刃有餘的鋒利舌鋒說服齊王,使其主動提出了與燕結盟的意向,並派出孟嘗君前往燕地具體協商結盟事宜。蘇秦此次外交活動大獲全勝,欣然揩同孟嘗君離開臨淄城,踏上歸途。

    齊與魏、趙、燕的和平談判結束之時,楚與韓、秦的幾處戰場也分出了勝敗,楚景翠部在韓秦大軍的內外夾攻之下,終於不支敗逃;楚屈丐部則終於頂住了秦魏章大軍的一波高過一波強大攻勢,終保武關不失。

    秦國因為秦惠文王過世,楚國因為獨力難支,兩國一拍即合,各自退兵恢復原邊境地界的狀況。魏國因從齊國那裡得到了很多好處,也無意再起事端,遂回絕了韓國乘勝侵襲楚國的提議。沒了秦、魏軍隊的支持,韓國也只好眼睜睜地錯失打擊楚國的良機,至此紛亂了將近一年的六國戰爭終於落下帷幕。

    塵埃落定之時,盤點六國得失,交戰六方均損失了大量的軍力,耗費了無數的錢糧,綜合國力大受損傷,致使翌年均無力展開大規模的爭奪土地的戰爭,可以說誰都沒佔到便宜,尤其是齊國損失最為慘重。貿然插入一腳的越國更是慘不忍睹。

    整個戰爭最大的受益者則是外圍的燕國和趙國,兩國不但獲得好名聲,擴大了影響,而且各以最小的代價獲得了巨大的收益。不過,趙國由於搶掠的行徑,卻留下了失去民心的隱患,當然這是幾年以後才逐漸顯現出來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