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國策

龍騰世紀 第九十九章 繳械投降 文 / 閃爍

    第九十九章繳械投降

    圍殲哈卡裡美軍的戰鬥打得非常激烈,甚至可以用「慘烈」來形容。

    雖然美軍的突圍行動異常的堅決果斷,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精確到米的炮火打擊下,突圍美軍的最大收穫就是節約了大量裹屍袋,因為在熾烈的彈幕下,陣亡的美軍都被橫飛的彈片割成了碎片。

    不管怎麼說,頂在卡瓦爾的只有一個營,而且是警衛營。

    袁晨皓不想讓第一戰鬥單位的將士平白無故的犧牲,伊朗軍隊的指揮官也不希望被共和**隊搶走了全部戰果。

    美軍猛攻卡瓦爾的時候,伊朗軍隊也在猛攻克蘭。

    相對而言,克蘭的戰鬥更加慘烈。

    在天亮前發動的兩次進攻被打退之後,霍梅尼師與阿瓦士師的先頭部隊撤了下來。前線指揮官一方面讓官兵就地休息、抓緊時間吃早飯,一方面聯繫後方的炮兵、要求對克蘭的美軍陣地進行覆蓋式炮火打擊。因為伊朗炮兵的主力裝備仍然是大口徑榴彈炮,而不是已經在共和國陸軍中普及了的電磁炮,所以伊朗炮兵的戰鬥力遠不如共和國的同行,很難對美軍的堅固防禦工事構成威脅。其實,伊朗陸軍有幾個營的電磁炮,只是因為沒有配套的移動式供電系統,所以這些電磁炮必須部署在供電能力在百萬千伏安以上的主幹電網附近,而在伊朗境內,只有德黑蘭地區有這樣的主幹電網。德黑蘭距離伊土邊境線600多千米,早就超過了伊朗陸軍裝備的第一代電磁炮的最大射程。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袁晨皓聯繫了伊朗軍方,讓伊朗軍隊調整進攻部署。

    衝在前面的霍梅尼師與阿瓦士師仍然打主攻,跟在後面的哈桑師向西機動,爭取繞過克蘭,佔領連接克蘭、哈卡裡與居爾珀納爾之間的三岔路口,阻止美軍向北突圍。雖然以當似乎的情況來看,因為第一戰鬥單位已經包圍凡城,先頭部隊正在向居爾珀納爾挺進,美軍不大可能向北突圍,但是為了預防不測,避免製造不必要的麻煩,袁晨皓仍然決定控制從哈卡裡通往居爾珀納爾的唯一通道,把美軍堵在哈卡裡。在南面進攻,準確的說,是在東面向西進攻的4個伊朗師中,戰鬥力稍差的阿巴丹師與巴士拉師(前面已經提到過,這是兩個由民兵部隊改編而來的師,算得上是預備役部隊)向東南方向挺進,負責攻打於克塞科瓦與謝姆丁利,打通從西阿塞拜疆省南部進入土耳其的公路,也是整個東方戰線上的第三條地面補給通道。因為第十戰鬥單位的戰術空運力量已經在向伊拉克轉移,雖然可以繼續為第一戰鬥單位提供補給,但是袁晨皓非常清楚裴承毅的這一安排,即第十戰鬥單位的戰術空運力量很有可能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為第五戰鬥單位與第八戰鬥單位服務,讓江晚承與王學平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向安卡拉推進,所以必須盡快建立更多的地面補給通道,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戰術空運上。另外2個伊朗師,即內賈德師與安迪梅什克師配合霍梅尼師與阿瓦士師,繼續強攻克蘭。因為戰場南面是海拔高度接近4200米的吉洛山(土耳其的第一高峰),所以袁晨皓不用擔心美軍向南突圍,也就沒有讓部隊向克蘭南面迂迴。

    在袁晨皓調整部署的時候,前線指揮部的參謀軍官已經到達了前線。

    雖然袁晨皓不想插手伊朗軍隊的作戰行動,但是按照雙方達成的秘密協議,必要的時候,前線指揮部可以向伊朗軍隊派遣協調人員,間接指揮伊朗軍隊作戰。袁晨皓把參謀派到前線去,也是希望伊朗軍隊的前線指揮官能夠明白北線總指揮的戰役意圖,準確及時的執行作戰命令。

    天剛亮,伊朗軍隊就發動了第三次進攻。

    似乎為了證明什麼,霍梅尼師與阿瓦士師的師長用不打算發動第四輪進攻的架勢,把全部兵力都派了上去,並且讓內賈德師與安迪梅什克師給派來了幾個步兵營,跟在裝甲部隊後面,加強陣地控制能力。

    更重要的是,霍梅尼師與阿瓦士師的炮兵到達了第一線。

    這輪進攻,打得非常血腥。

    雖然155毫米榴彈炮的威力遠遠比不上大口徑電磁炮,質量僅有40多千克的155毫米炮彈的殺傷力也比不上200千克級的炮彈,但是伊朗炮兵把火炮拖到了美軍陣地外面,把榴彈炮當成坦克炮使用,擺平了對準美軍陣地進行直瞄打擊。如果需要間瞄射擊,伊朗軍隊就會呼叫留在後面的其他師的炮兵。

    伊朗軍隊這麼大,實際上是暴露了DZ-31A與DB-30A的設計缺陷,即這兩種主戰裝備的主要武器都不具備打擊堅固防禦工事的能力,而在此之前,那些裝備140毫米坦克炮的主戰坦克能夠輕而易舉的打掉最堅固的防禦工事。事實上,不是DZ-31A與DB-30A沒有打擊堅固目標的能力,共和國陸軍早就為DZ-31A的60毫米電磁炮開發了對付防禦工事的特種炮彈,為DB-30A配備了同樣的反工事導彈,只是在出口的時候,60毫米特種炮彈屬於禁售軍火,而反工事導彈的價格太貴,一般國家都不會大批量採購。如此一來,霍梅尼師與阿瓦士師的攻堅能力遠不如共和國陸軍的作戰部隊,為了對付敵人的堅固防禦工事,只能把大口徑榴彈炮當成坦克炮使用了。如果不是伊朗陸軍已經淘汰了所有笨重的自行榴彈炮,採用了輕型榴彈炮的話,恐怕在發起進攻的時候,那些樣子很像坦克,卻只能抵擋機槍子彈的大傢伙很有可能跟在坦克後面攻上美軍陣地。

    不管怎麼說,在伊朗軍隊全面徹底的炮火壓制下,克蘭的守軍很快就崩潰了。

    戰鬥持續到9點左右,最後一個美軍火力點被伊朗軍隊拔除。

    因為袁晨皓讓去前線協調作戰行動的參謀明確無誤的告訴伊朗軍隊的指揮官,戰場上空肯定有交戰雙方的大型無人偵察機,交戰過程肯定被記錄了下來,千萬不要蠢事,不然真主都保護不了犯了錯誤的伊朗軍人,所以大部分投降的美軍傷員都得到了應有的救治,伊朗軍隊的官兵也很克制。不管怎麼說,伊朗戰爭已經過去快20年了,在那場由美國入侵伊朗的戰爭進行時,現在的這些伊朗士兵多半還是少年,記憶並不深刻。

    「過激」事件仍然不可避免。根據美國當局在戰後公佈的錄像資料,至少有7名美軍傷員在投降之後被伊朗軍人秘密處決,其中還有1名女性美**人。「非常可惜」的是,錄像是從上方俯拍的,只能辨認出槍殺美軍傷員的是伊朗軍人,以及從這些軍人的肩章中辨認出軍官與士兵,但是無法確定這些軍人的真實身份,也無法確認這些軍人屬於哪支部隊,所以美國當局只要求伊朗交出戰犯,卻無法點出戰犯的姓名。伊朗當局卻堅決不承認美國的指控,認為美國當局公佈的錄像是偽造出來的,與伊朗沒有任何關係,不然美國為什麼不拍下那些「戰犯」的相貌,至少也應該搞清楚他們屬於哪支部隊。搞到最後,這件事情也只能不了了之。

    因為霍梅尼師與阿瓦士師攻得太猛,所以在克蘭失守後大約1個小時,哈桑師的先頭部隊才佔領了通往哈卡裡的三岔路口。因為哈桑師的主力部隊就在先頭部隊後面,所以美軍的反擊很快就被擁有絕對兵力優勢的哈桑師打了回去。

    這個時候,向東南進攻的阿巴丹師與巴士拉師還沒有到達於克塞科瓦!

    由此可見,霍梅尼師與阿瓦士師的第三次進攻確實有力過分。

    雖然打下克蘭,讓兩個師的伊朗官兵士氣大振,加上在進攻前吃了早飯,所以兩師師長都認為應該乘勝追擊,向哈卡裡進軍,但是袁晨皓非常果斷的制止了兩位伊朗陸軍少將的魯莽舉動,讓他們只把炮兵派到前面去支援哈桑師,裝甲部隊在克蘭進行臨時整編,把能夠繼續戰鬥的戰車編在一起,確保組建3到5股裝甲突擊力量。袁晨皓的意圖非常清楚,霍梅尼師與阿瓦士師已經損失了很多兵力,如果不做調整就發起進攻,很有可能在哈卡裡遭到美軍痛擊。雖然臨時整編浪費了時間,但是借此機會迫使美軍向北反擊,能夠用哈桑師的防線消耗美軍的有生力量與士氣,對後面的進攻有很大的好處。總而言之,美軍已經是煮熟的鴨子了,沒有必要較一時之長短。因為沒有替代霍梅尼師與阿瓦士師的裝甲部隊,所以打掃戰場的工作落到了內賈德師與安迪梅什克師的身上。由此可以判斷,如果真的發生了槍殺美軍傷員的惡**件,那麼兇手肯定來自內賈德師或者安迪梅什克師。

    袁晨皓可以不把時間放在眼裡,美軍卻沒有這麼幸運。

    克蘭失守後,布呂歇爾的第一反應就是打回去,不惜一切代價奪回克蘭,因此他讓留在後面的第3步兵師的1個裝甲營與1個步兵營立即向克蘭進發。準確的說,因為克蘭的美軍指揮部在戰鬥結束前就被攻克了,所以在伊朗軍隊消滅最後一股美軍之前,布呂歇爾就派出了反擊部隊。

    正是如此,這2個美軍營才一頭撞上了哈桑師的銅牆鐵壁。

    在突然襲擊的戰鬥中,1個美軍裝甲營能夠把2個伊朗陸軍師打得頭昏目眩,可是在面對面的戰鬥中,2個美軍營肯定不是1個伊朗步兵師的對手。不管怎麼說,哈桑師是伊朗資歷最老的王牌師之一,在兩伊戰爭中就有卓越表現,在抵抗美國入侵的伊朗戰爭中,更是榮獲了數不盡的榮譽。就算該師沒有幸運的成為第一批換裝的主力部隊,大部分主戰裝備顯得很陳舊,性能也相對落後,可是在擁有兵力優勢,而且嚴陣以待的情況下,肯定不會讓美軍嘗到甜頭。

    事實上,此時的美軍,已經不是7月1日的美軍了。

    打了一輪衝擊,損失了幾輛坦克與幾輛戰車後,美軍指揮官、即裝甲營的少校營長斷定對手已經做好準備,就沒有繼續發動進攻,而是迅速向北迂迴,打算從側翼包抄到哈桑師的屁股後面,繼續向克蘭進軍。不管怎麼說,布呂歇爾給他們的命令是向克蘭進軍,而沒有說明走哪條線路。

    此舉,最終拯救了這兩個營的大約800名美國大兵,卻葬送了哈卡裡的其他美軍。

    發現美軍向北機動,哈桑師也立即採取行動,派出了2個裝甲營與3個步兵營向北機動,拉開了防線。雖然美軍的m32A1與m37(兩個營屬於步兵師,所以沒有配備m38騎兵戰車)的最大行駛速度超過了伊朗軍隊的DZ-21主戰坦克與DB-18步兵戰車,但是在越野行駛的時候,性能再好的履帶式戰車的最大速度都很難超過每小時40千米,輪式戰車的最大越野速度甚至很難超過每小時30千米,因為跑得太快的話,車內的乘員與載員肯定吃不消。也就是說,在越野行軍的時候,m32A1等新式主戰裝備的速度優勢並不明顯,很難拉開距離。

    發現伊朗軍隊追了上來,美軍只能加快速度。

    不多時,美軍少校通過戰術數據網絡,收到了克蘭的最新情報,確定伊朗的裝甲部隊已經佔領了整個克蘭鎮,最後一批美軍也當了戰俘。顯然,繼續向克蘭突擊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南下返回哈卡裡,暫且別說能不能再次突破伊朗軍隊的防線,就算能夠趕回去,又有多大的意義?

    很明顯,美軍少校有那麼點私心。

    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他花了大約45分鐘才考慮清楚。

    也就是說,等他想明白的時候,他的部隊距離哈卡裡大約60千米,而距離北面的居爾珀納爾只有不到20千米了。更重要的是,因為伊朗軍隊進攻的時候,對哈卡裡方向進行了壓制式電磁干擾,各作戰部隊只能通過戰術數據網絡獲取戰場信息,所以美軍少校無法及時聯繫上布呂歇爾將軍,也就無法獲得將軍的命令。

    不管怎麼說,這名少校最終做出了極為明智的選擇,向居爾珀納爾進軍!

    因為第一戰鬥單位的先頭部隊在7月2日下午才到達居爾珀納爾,所以這支由1個裝甲營與1個步兵營組成的美軍沒有遇上地戰鬥單位,在到達居爾珀納爾之後,為坦克戰車補充了電能,隨後就向西前進,在2日夜間到達佩爾偉裡,並且在3日清晨到達錫爾特,與增援部隊會合。因為到這個時候,該部美軍的上級單位已經全軍覆沒,而率先到達錫爾特的是第1裝甲師的部隊,而不是第3步兵師的部隊,所以該部就被派往巴特曼休整,與第3步兵師的主力部隊會合。正是如此,該部美軍再次逃過一劫。到達巴特曼之後,該部沒有停留多久,在第十戰鬥單位的主力部隊到達前就被派到後面去守衛交通線,所以在第十戰鬥單位打下巴特曼的時候,該部美軍又非常幸運的避開了共和**隊的鋒芒。當然,這些都是後來發生的事情了。

    對困守哈卡裡的布呂歇爾來說,北面防線崩潰,絕對是再糟糕不過的事情。

    雖然無人偵察機發來的圖像顯示,伊朗的主力裝甲部隊還在克蘭,沒有立即南下,但是布呂歇爾並不抱太大的指望,因為在美軍打下卡瓦爾之前,伊朗軍隊肯定會再次進攻,並且一舉拿下哈卡裡。

    問題是,這個時候,布呂歇爾已經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

    接到杜奇威的電話後,布呂歇爾就把指揮工作交給了第1裝甲師第1旅的旅長圖克文上校與第3步兵師第1旅的旅長克洛澤上校。陸軍中將沒讓兩位手下死戰到底,只是希望兩人在尚有戰鬥力的情況下,為美**人的榮譽而戰。說直接點,就是在還能繼續作戰的情況下就不要投降。問題是,什麼時候叫「還能繼續作戰」?按照共和**隊的傳統,那就是還有一槍一彈就叫「還能繼續作戰」,而按照美**隊的傳統,只有在還有可能達到戰鬥目的的時候才叫「還能繼續作戰」。也就是說,如果兩位美軍上校認為他們做出再大的努力,也無法達到戰鬥目的,就可以向敵人繳械投降。

    事實上,在布呂歇爾離開前,兩位上校都認為沒有必要打下去了。

    突圍無望,最好的選擇就是投降,因為死拼只能導致更多的官兵傷亡。

    當然,布呂歇爾眼裡的戰鬥目的不是突圍,而是牽制住對手的主力部隊。

    安排好「後事」後,布呂歇爾在哈卡裡等了大約3個小時,才登上了前來接他返回伊斯肯德倫的垂直起降運輸機。

    在他離開後不到1個小時,兩位美軍上校向已經攻到哈卡裡城外的伊朗軍隊投降。

    此時,全面進攻的戰鬥才剛剛開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