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無法指望
外交場上的戰鬥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戰場上的戰鬥也即將開始。
6月30日凌晨,第一戰鬥單位的先頭部隊到達西阿塞拜疆首府烏魯米耶。稍做停留之後,凌雲霄就向負責接待的伊朗將軍告辭,率領部隊離開了這座美麗的湖畔之城,開赴緊挨邊境線的進攻出發陣地。
一路上,凌雲霄都憂心忡忡。
到達進攻出發陣地後,他首先派偵察兵執行滲透偵察任務,隨即就讓工程連沿著過來的路線返回烏魯米耶,確定沿途需要重點修繕的路基。官兵開始為迎接主力部隊做準備的時候,凌雲霄聯繫了袁晨皓,要求盡快把陸航的支援部隊派過來,不然第一戰鬥單位很難在基礎條件極端糟糕的情況下發動進攻。
作為伊朗最落後的省份,西阿塞拜疆省的基礎設施完全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從烏魯米耶到進攻出發陣地的40多千米公路全是由碎石鋪砌而成的,很多路段上甚至沒有鋪碎石,用泥土夯實的地基經受風吹雨淋之後,根本承受不起重型戰車。雖然這種道路對履帶式車輛的影響並不大,但是對運送物資的重型卡車卻是不折不扣的災難。物資送不上來,第一戰鬥單位也別想有好的發揮。
一時之間,壓力全部落到了袁晨皓的身上。
雖然在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伊朗方面就提出西阿塞拜疆省的基礎設施不完備,會對作戰行動造成負面影響,但是當時沒有考慮到陸航無法及時部署到位,所以裴承毅與袁晨皓都沒有過分重視這個問題。在兩人看來,因為伊朗西阿塞拜疆省又窮又落後,無法為進攻部隊提供足夠的支持,所以土軍肯定會放鬆警惕,把主力放在面向伊拉克的哈卡裡省,而不是面向伊朗的凡省,讓第一戰鬥單位獲得突擊的機會。
事實上,兩人的判斷並沒錯。
戰爭爆發前,土耳其陸軍的主力部隊就部署在哈卡裡省、以及哈卡裡省西面的捨爾納克省。根據軍情局提供的情報,數十年來,土耳其陸軍一直在精心構築哈卡裡省與捨爾納克省的防線。在哈卡裡省北面的凡省方向上,土耳其陸軍的利用崎嶇的地形、以及落後的交通基礎條件製造寬度接近100千米的隔離區,讓任何地面部隊在發動進攻前,都得考慮極端條件對後勤保障造成的嚴峻考驗。
從某種意義上講,土耳其陸軍的防禦部署沒有大的問題。
凡省與接壤的伊朗西阿塞拜疆省都位於扎格羅斯山脈北端,而扎格羅斯山脈整體呈現北高南低的態勢,因此凡省與西阿塞拜疆省全境多山,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是名副其實的西亞屋脊。在這種地形下作戰,對任何地面部隊來說都是災難。伊朗戰爭期間,美軍沒有從土耳其殺入伊朗境內,取捷徑攻打德黑蘭,就是因為這邊的地形過於複雜、基礎設施極端落後,不利於大兵團作戰。由此可見,西阿塞拜疆省的基礎建設落後,多半也是伊朗當局有意為之。
從地理環境上看,土耳其的凡省與伊朗的西阿塞拜疆省的平均海拔高度基本相當,而土耳其的哈卡裡省與捨爾納克省的海拔高度要比伊拉克的代胡克省高得多。也就是說,土軍從哈卡裡省向代胡克省進攻時要容易得多。因為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之後,伊拉克就積貧積弱,根本不是土耳其的對手,土耳其也多次出兵進入伊拉克境內,打擊庫爾德工人黨游擊隊,從而非常重視哈卡裡省與捨爾納克省的軍事基礎建設。
針對這些情況,裴承毅才把擅長山地作戰的第一戰鬥單位派往伊朗。
同樣的道理,裴承毅把同樣擅長在複雜環境下獨立作戰的第十戰鬥單位派往伊拉克北部地區,準備策應第一戰鬥單位。
作為前線指揮官,袁晨皓非常清楚裴承毅的戰略意圖。
雖然從一開始,裴承毅就明確了重點,中東戰爭的主戰場不在扎格羅斯山區,特別是在戰爭初期,沒有理由在北面投入太多的兵力,決定勝負的是戈蘭高地方向上的戰鬥,只有在必要的情況下,即南面戰鬥失利的時候,才會在北線大做文章。但是袁晨皓絕對不是個簡單的軍人,從某種意義上講,他與裴承毅非常相似,特別是擔任南亞戰區司令官之後,袁晨皓的很多表現都讓人想起了當年的裴承毅。在袁晨皓眾多引人矚目的才華中,其超出普通軍人應有的政治頭腦最為重要。
事實上,裴承毅也非常清楚這一點,知道袁晨皓是一個有城府的將軍。
換句話說,裴承毅看到的問題,袁晨皓也看得清清楚楚。
不管共和國當局在庫爾德人問題上表現得多麼積極主動,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共和國與美國在中東角力,重點不是維護2000萬庫爾德人的人權,而是如何解決數百萬猶太人與數千萬阿拉伯人之間的矛盾。中東問題遲早會以巴以戰爭的方式爆發出來,共和國要想在中東戰爭中取勝,就得徹底打垮以色列。毋庸置疑,這是一個暫時還無法達到的目的,也是一個沒有可能實現的目的。
只要袁晨皓認識到這一點,他就不會對這場戰爭抱太大的希望。
或者說,他就有了自己的主張。
回過頭來看,裴承毅安排他去伊朗擔任前線指揮官的時候,袁晨皓就考慮到了這些問題,知道裴承毅在為他著想,欣然接受了這個安排。由此可見,袁晨皓早就知道,南線戰鬥不會取得實質性的勝利。因為共和國當局不會接受一次沒有取勝的戰爭,加上明年就將進行政府的換屆選舉,不管顧衛民是否有足夠的把握得到大多數代表的支持,他也必須為第一屆任期交出一份合格的答捲來。所以在南線無法取勝的情況下,就只能在北線做文章,想辦法取得某種意義上的勝利。
共和國沒有拿巴以問題發難,而是借庫爾德人問題挑戰美國,就是這個原因。
站在袁晨皓的立場上,如何有效的解決庫爾德人問題,不但關係到共和國在2042年的換屆選舉中的政治走向,更關係到他的個人前程。不管怎麼樣,袁晨皓不會放過這次寶貴機會,也就不會有任何懈怠。
接到凌雲霄的電話,袁晨皓就找到了伊朗國防軍總參謀長。
按照雙方簽署的秘密協議,在共和**隊攻打土耳其的時候,伊朗不但要派遣地面部隊協同作戰,還要擔負起後勤保障任務。雖然袁晨皓不會對伊朗軍隊在前線戰場上的表現抱任何希望,但是在陸航支援力量到達之前,他必須把後勤保障的重任放在伊朗身上,想方設法為凌雲霄提供最多的支援。
與伊朗國防軍總參謀長的視頻會談只進行了半小時,袁晨皓並沒得到滿意的答案。
不是伊朗當局不肯配合,而是伊朗軍隊沒有這個能力。
萬幸的是,袁晨皓早就做好了準備,而且不僅僅是思想準備。
從某種意義上講,從一開始,袁晨皓對伊朗軍隊的最大要求就是別拖共和**隊的後腿,不要在戰鬥中製造不必要的麻煩。
作為南亞戰區司令官,袁晨皓不可能不清楚伊朗軍隊的情況。
雖然在伊斯蘭革命之後,新生的伊朗政權繼承了巴列維王朝的遺產,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巴列維王朝時期的伊朗是美國最重要的盟國,其在美國同盟體系中的地位甚至在以色列之上,別的不說,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處就把剛剛研製成功、還沒有來得及全面裝備美國海軍的F-14戰鬥機賣給了伊朗),自詡為海灣地區的頭號軍事強國,並且在新政權成立的第二年就與鄰國交戰,打響了持續8年之久的兩伊戰爭。伊朗戰爭中,成功挫敗了美軍的入侵行動,伊朗當局更是洋洋自得,甚至一度宣稱要以實際行動將美**隊趕出海灣地區,搞得南面的幾個阿拉伯國家日夜不安。事實上,即便在巴列維王朝時期,因為國內長期動亂,國王與首相的鬥爭從未停止過,所以得到美國全力支持的伊朗也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軍事強國。
伊斯蘭革命之後,伊朗的軍事實力並沒得到本質上的提高。
最能反應伊朗軍事實力的不是21世紀的伊朗戰爭,而是20世紀80年代的兩伊戰爭。
用西方軍事家的話來說,兩伊戰爭是一場用高科技裝備打的原始戰爭。
雖然這個評價有點極端,但是反映出了問題。因為兩伊戰爭正好在美蘇冷戰最為激烈的時期,美**隊剛剛離開越南的密林,蘇聯陸軍殺入了阿富汗的山區,所以兩個超級大國不約而同的想借此牽制對手,想方設法的援助交戰雙方。別的不說,震驚世界的「伊朗門」事件就是在這個時候爆發的,即美國當局為了解救被伊朗扣押的人質,授權CIA向伊朗出售F-14戰鬥機、「霍克」防空導彈等巴列維王朝時期從美國採購的武器裝備的零部件,以及「麻雀」導彈、「響尾蛇」導彈等配套彈藥。美國當局此舉,也是不想讓伊朗迅速戰敗,從而讓薩達姆控制下的伊拉克稱霸海灣地區。當然,美蘇之外的其他國家也與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有關聯,比如法國就向伊拉克出售了當時最先進的「幻影」F-1戰鬥機,共和國則向交戰雙方提供了J-6與J-7戰鬥機。
可以說,兩伊戰爭期間,伊朗與伊拉克的武器裝備都不算差。
以20世紀70年代與80年代的水準衡量,當時雙方的主戰武器裝備中,F-14A「雄貓」戰鬥機、F-4「鬼怪」戰鬥機、「幻影」F-1戰鬥機、mig-29「支點」戰鬥機、mig-25「狐蝠」戰鬥機、mig-23「韃靼」戰鬥機、Su-24「擊劍手」戰鬥機、Su-25「蛙足」攻擊機、Tu-22「眼罩」轟炸機、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mi-24「雌鹿」武裝直升機、「飛毛腿」彈道導彈、T-72主戰坦克、「酋長」主戰坦克、BmP-2步兵戰車等主戰裝備在當時都算得上是先進武器,不比美蘇的主戰裝備差多少。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兩個國家用了8年時間打了一場沒有勝負的戰爭。
從影響上來看,兩伊戰爭除了造成嚴重的破壞與損失之外,並沒有給交戰雙方帶來任何好處。甚至可以說,就是這場戰爭,讓薩達姆政權走上了窮兵黷武的末路。同樣的,正是伊拉克軍隊在兩伊戰爭期間的拙劣表現,讓老布什下定了出兵海灣,用數十萬美國大兵幫助科威特恢復獨立與自由的決定。要知道,老布什決定以多國部隊名義發動海灣戰爭前,幾乎所有美國人都想到了那場導致5萬多美國大兵喪生、數十萬美國大兵傷殘的戰爭,薩達姆也高調宣佈,伊拉克將成為第二個越南。事實證明,薩達姆領導下的伊拉克沒有成為越南,而切薩達姆之後的伊拉克也沒有成為越南。
伊朗沒有走上伊拉克的道路,不等於伊朗就沒有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講,弗雷德裡克敢於在屁股還沒有擦乾淨的情況下出兵伊朗,就是相信伊朗軍隊將不堪一擊,美國大軍將像10多年前攻打伊拉克拉樣長驅直入,一舉推翻伊朗政權,迅速結束大規模戰鬥。雖然支持這一觀點的美國人並不多,畢竟伊朗不是伊拉克,不大可能像征服一個只有2000萬人口的國家那樣去征服一個擁有6000萬人口的國家,美國大軍也不可能像在沙漠裡作戰那樣在山區內作戰,但是伊朗國防力量上存在的問題,肯定是美國當局決定發起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
嚴格說來,伊朗能夠頂住美國的進攻,不是伊朗軍隊更能打,而是伊朗不是伊拉克。
不管怎麼說,老布什時期的海灣戰爭、以及小布什時期的伊拉克戰爭,美國都有出兵的理由,國際社會最多譴責美國,而不會明目張膽的支持伊拉克。弗雷德裡克發動伊朗戰爭的時候,不但沒有拿得上檯面的理由,還遭到幾個主要大國的反對,共和國與俄羅斯更是不遺餘力的支持伊朗。換句話說,如果當初共和國與俄羅斯也支持伊拉克,美軍也不可能輕而易舉的推翻薩達姆政權。
因為伊朗的人口與國土面積都是伊拉克的3倍,資源也比伊拉克豐富得多,所以同時期的伊朗還不如伊拉克。別的不說,伊朗在兩個大國的積極支持下,用了近10年時間才徹底擊敗入侵的美軍,而伊拉克的游擊隊在沒有任何外來支援的情況下,在10年間已經讓美軍疲憊不堪了。
導致伊朗軍事實力落後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觀念嚴重落後。
在軍事建設中,觀念就是軍隊的靈魂,裝備只是軍隊的體魄。沒有強大的靈魂,就算擁有再強壯的體魄,也不是真正的強者。
事實上,觀念的問題最難解決。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2015年,美國的軍事實力能夠領先全世界,就是因為美國擁有先進的軍事思想。共和國能在2015年之後挑戰美國,就是摒棄了陳舊落後的軍事觀念,在軍事思想上大做文章。如果說武裝一支軍隊需要幾年的時間,那麼武裝一支軍隊的頭腦就需要好幾十年的時間。嚴格說來到,從2015年的第四次印巴戰爭到2035年的印度戰爭,共和國花了20年才建立起了現代軍事觀念,培養出了如同裴承毅、袁晨皓等一大批擁有獨立軍事思想的優秀軍人。毋庸置疑,這已經是快得驚人的速度了。美國用了近半個世紀(從19世紀末的美西戰爭到20世紀中葉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才建立起了現代軍事思想,沙皇俄國更是用了上百年的時間才完成這一轉變。
毫無疑問,袁晨皓改變不了伊朗,也就無法指望伊朗。
雖然後勤保障看上去是件小事,但是真正做起來,卻是一件大事。按照伊朗軍隊的能力,為第一戰鬥單位提供足夠的後勤保障,至少需要動員數萬部隊,並且在西阿塞拜疆省投入大批工程設備與工程物資。顯然,不管是在人力、還是在物力上,伊朗當局都無法滿足袁晨皓提出的要求,也就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援。
不能指望伊朗,袁晨皓只好把目光轉向陸航。
找到負責陸航作戰的參謀之後,袁晨皓只提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按照備用計劃,先完成垂直起降運輸機群的部署工作,把低空攻擊機群的部署放在後面,優先保證為第一戰鬥單位提供足夠的作戰物資。
隨後,袁晨皓給伊朗總統內賈德打了電話。
這次,他沒有提出過分的要求,只是希望伊朗當局能夠確保從阿巴斯港到塞勒馬斯(位於西阿塞拜疆省北部地區,距離省府烏魯米耶大約80千米,距離伊土邊境大約40千米,是通往土耳其凡省的鐵路線的重要中轉站,也是第一戰鬥單位的重要物資集結地)鐵路線能夠暢通無阻,物資運送工作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內賈德不像伊朗國防軍總參謀長,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不管怎麼說,這條鐵路線關係到北線進攻作戰的最終結果,伊朗當局不會拿這麼重要的事情開玩笑。
直到這個時候,袁晨皓才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