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國策

龍騰世紀 第三十章 戰略要地 文 / 閃爍

    第三十章戰略要地

    來到瓜達爾港,裴承毅的第一感受就是滄海桑田般的巨的變化。

    40多年前,瓜達爾港還是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一個非常不起眼、在很多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小漁村。因為距離伊朗僅有70多千米,距離霍爾木茲海峽也只有大約400千米,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所以早在20世紀60年代,第二次印巴戰爭爆發前,巴基斯坦就決定把瓜達爾港建成海軍基地。受第二次印巴戰爭、政局動盪、經濟發展緩慢等因素影響,直到20世紀末,瓜達爾港仍然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

    直到21世紀的第二年,也就是2001年,共和國以提供資金、共同使用的方式參與建設工作,巴基斯坦才正式決定將瓜達爾港建設成海軍基地。2002年初,共和國國務院常務副總理與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共同主持了瓜達爾港一期工程的開工典禮。從此開始,瓜達爾港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瓜達爾港的建設工作並不順利,到2015年的時候,第三期工程還未完工。導致工程進展緩慢的原因非常複雜,比如巴基斯坦政局動盪、地區局勢發生變化、地方勢力介入、當地民眾反對等等。這其中,穆沙拉夫下台就導致工程進度至少推遲3年,美國先後發動的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均使建設工作受到影響,當地的族長、長老則擔心一個嶄新的瓜達爾港會將他們排擠出權力機構、甚至導致外來勢力控制該地區,除了受到族長與長老教唆,當地民眾還擔心會因此丟掉賴以為生的漁場。

    總的說來,瓜達爾港帶來的問題非常複雜。

    雖然10多年間,共和國當局為了解決工程進度緩慢的問題,採用了很多辦法。比如在分包工程項目的時候優先考慮當地人。因為當地漁民大多沒有受過正規教育,所以共和國還安排專業工程人員對其進行培訓。用瓜達爾港建設工程的共和國總工程師的話來說:世界上沒一個國家像我們一樣,既輸出資金、又無償提供技術,瓜達爾港建設項目為當地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員。針對這一問題,巴基斯坦當局也採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向當地族長與長老做出鄭重承諾,絕不使他們的利益受到威脅。但是這些措施都沒有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直到2015年,也就是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瓜達爾港的建設工作才出現轉機。

    眾所周知,讓共和國捲入第四次印巴戰爭的直接原因是印度海軍的西部艦隊出動戰鬥機轟炸了瓜達爾港,導致數十名共和國工程人員傷亡。在這次轟炸中,還有上百名當地工程人員傷亡。當時巴基斯坦安全部門逮捕了一批涉嫌為印度提供軍事情報的當地人,其中就有幾個以往反對修建海軍基地的部族成員。雖然此事最後不了了之,但是根據共和國在第四次印巴戰爭結束20年後陸續解密的一些資料,巴基斯坦當局很有可能借此讓那些反對修建海軍基地的當地人閉上了嘴。

    事實上,第四次印巴戰爭的最大貢獻就是證明了瓜達爾港的重要性。

    當時,共和國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打不過印度,而是如何打敗印度。換句話說,就是如何把共和**隊的戰鬥力發揮出來。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後勤保障問題。為了向巴基斯坦部署戰術航空兵與支援航空兵,共和國當局動用上萬台軍用車輛,晝夜不停的奔波在喀什到伊斯蘭堡的公路線上。共和國海軍的特遣艦隊奪取制海權後,海運取代陸運、船隊取代車隊。問題是,卡拉奇港的吞吐能力無法滿足戰時要求。為了確保海上運輸線暢通無阻,讓船隊優先進港,在阿拉伯海活動的特遣艦隊不得不依靠從本土趕來的遠洋綜合補給艦,而不能前往近在咫尺的卡拉奇港獲取補給。從某種意義上講,紀佑國沒有趁機收復被印度霸佔了數十年的藏南地區,而是把這個歷史重任留到15年之後,由王元慶出手解決,一個最為關鍵的原因就是當時的後勤保障能力支撐不起一場全面戰爭。

    因為第四次印巴戰爭並未徹底消除印度的戰略威脅,所以戰後共和國與巴基斯坦都認識到了問題的嚴峻性,並且加大了軍事合作的範圍、提高了軍事合作的深度,並且按照輕重緩急、對兩國間的數百項軍事合作項目排了個順序。在重要的戰略工程中,瓜達爾港工程建設列在第二位,僅次於修建喀伊戰略鐵路。

    當時,裴承毅剛剛從軍校畢業,在總參謀部工作了不到一年。

    雖然受所學專業的影響,裴承毅沒有像其他幾位跟他一起進入總參謀部的年輕軍官那樣,獲得的前往瓜達爾港考察的機會(這些年輕軍官後來都成為了總參謀部後勤裝備處的高級參謀,部分還成為了將軍),但是按照總參謀部的規矩,新到的參謀將花一年的時間熟悉各個部門的情況,裴承毅也因此參與了瓜達爾港的規劃工作。準確的說,是有幸接觸到了瓜達爾港的規劃藍圖。因為以他當時的級別,根本不可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再加上他學的不是後勤類專業,連提意見的資格都沒有。

    毋庸置疑,瓜達爾港從一開始就被定為共和國與巴基斯坦共用的綜合型海軍基地。

    所謂綜合型海軍基地,就是具有「大本營」的性質,包含供艦隊停靠的深水良港(包括配套的碼頭、倉庫、岸上營地、通信指揮中心、情報中心等),供艦載航空兵駐紮的大型航空站(往往也是遠程巡邏機的基地與空運基地),供陸戰隊或者遠征部隊駐紮的營地(包括配套的兵營、倉庫、訓練場地、交通站、通信中心等),專門提供給潛艇的洞庫(因為很少有國家將戰略核潛艇部署在海外,所以不需要具備支持戰略核潛艇的能力,但是必須擁有支持攻擊核潛艇的能力),連接各處軍事設施與軍事基地的地面交通系統(主要是貨運鐵路線與高等級公路網),以及各種配套設施。

    由此可見,在21世紀初進行建設規劃的時候,瓜達爾港的規模就異常驚人。

    正是如此,瓜達爾港的建設才如此引人矚目,並且在建設過程中遇到了如此多的阻力。

    半島戰爭結束後不久,已經升任陸軍少將的裴承毅曾經去過瓜達爾港一次,雖然只在那邊呆了不到兩天,但是瓜達爾港還是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當時,第四期工程已經完成,整個軍事基地群已經初具規模。根據巴基斯坦當局在當時公佈的相關消息:第四期工程結束後,瓜達爾海軍綜合基地下設的瓜達爾軍港、瓜達爾潛艇基地、吉吉海軍航空站、伯尼斯陸戰隊兵營與吉沃尼戰略情報站均以投入使用,形成了以瓜達爾軍港為核心、東西橫跨150千米、南北縱跨100千米、各營地與設施佔地總面積超過5萬畝、南亞地區最為龐大的海陸空聯合軍事基地群。

    與最初的規劃相比,當時的瓜達爾港已經大大超標了。

    問題是,建設工作並沒就此結束。

    裴承毅參加的考察團提供的考察報告對瓜達爾港的重要性做了闡述,並且針對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做了詳細說明。作為報告的起草者之一,裴承毅明確提出,瓜達爾港的交通設施仍然有待完善。

    非常湊巧的是,當時已經掌權的王元慶非常重視南亞地區。

    從事後的角度來看,王元慶高度重視南亞地區,正是為後來的印度戰爭做準備。從某種意義上講,王元慶最想打的不是日本戰爭,而是印度戰爭,因為半島戰爭結束後,趙潤東就提出了「日本戰爭不可避免」的觀點,並且以此為由發起了第二次軍事改革,在短短數年間把日本逼上了絕路,讓日本戰爭變成了不得不打的戰爭,結果是王元慶上台後,不得不完成趙潤東沒有完成的工作。

    受到王元慶的高度重視,等於為瓜達爾港擴建開了綠燈。

    在眾多擴建項目中,最引人矚目的無非是從俾路支省首府奎達與信德省首府卡拉奇到瓜達爾港的兩條雙向鐵路。因為這兩條鐵路不在最初規劃之中(實際上,當時規劃了從奎達到瓜達爾港的鐵路,只不過是一條年運輸能力僅有1000萬噸的單線鐵路),所以在共和國提出擴建計劃之後,巴基斯坦當局並不買賬。經過數年談判,巴基斯坦最終同意修建這兩條鐵路,只是由共和國承擔全部費用,並且補償沿途民眾的損失。

    可以說,如果不是日本戰爭迅速結束,共和國的戰爭開支遠低於預期,以及王元慶正在積極謀劃收復藏南地區的軍事行動,甚至已經開始準備針對印度的戰爭行動,恐怕巴基斯坦當局就得為這種耍賴皮的行為負責了。

    當然,單獨出資不是沒有好處,那就是能夠極大的加快施工速度。

    因為擔心收復藏南地區的軍事行動會導致戰爭提前爆發,所以這兩條極為關鍵的戰略鐵路都在藏南衝突爆發前通車。雖然為了趕進度,共和國為這兩條鐵路多付出了數十億的工程款項,但是由此爭取到的幾年時間,為共和國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印度戰爭爆發前,圍繞著瓜達爾港與卡拉奇港的地面交通系統已經非常發達了。雖然在整個戰爭期間,裴承毅都沒有考慮從巴基斯坦的信德省殺入印度的古吉拉特邦與拉賈斯坦邦,甚至沒有向信德省部署共和國的地面作戰部隊,但是依靠高度發達的地面交通系統,送到卡拉奇與瓜達爾港的軍事物質能夠在24小時之內送到前線部隊手中,有效的提高了後勤保障效率,為前線指揮官提供了更多的戰術選擇。

    事實上,這兩條鐵路影響到的不僅僅是印度戰爭。

    從某種意義上講,裴承毅在印度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把前線指揮部的部分設備送往瓜達爾港,想把後來的戰區司令部設在瓜達爾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瓜達爾港擁有最理想的地面交通系統。

    這裡必須重點提到從瓜達爾港到奎達的這條鐵路。

    早在21世紀初,因為共和國進口石油的60%來自海灣地區、進口石油的80%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而共和國沒有能力控制馬六甲海峽、八度海峽(位於印度半島南端,是從霍爾木茲海峽到馬六甲海峽的必經之地)與霍爾木茲海峽,所以在積極建設海軍的同時,共和國必須謀求獲得一條更加穩妥的能源運輸通道。在此背景下,共和國為修建從巴基斯坦奎達到伊朗扎黑丹的鐵路線提供了巨大幫助。事實上,共和國在瓜達爾港大興土木,就是為了掩護從扎黑丹到奎達的鐵路。

    加上後來的喀伊戰略鐵路,從共和國到伊朗的地面交通線就算打通了。

    正是如此,伊朗戰爭期間,大批共和國生產的武器裝備就是從奎伊鐵路運入伊朗、送到伊朗軍隊手中的。因為巴基斯坦並沒參戰,而且美國當時還沒有完全從阿富汗撤軍,所以美軍不敢轟炸巴基斯坦境內的鐵路線,只能想方設法的癱瘓扎黑丹火車站,並且炸斷伊朗境內的鐵路線。根據一些沒有得到過證實的民間傳言,伊朗戰爭期間,共和國至少向伊朗派遣了一支規模在5000人左右的志願工程部隊,而該部隊的主要任務就是確保從巴伊邊境到扎黑丹的鐵路線暢通無阻。萬幸的是,在伊朗境內的鐵路線不到50千米,而且沿途均是高原荒漠,被炸斷的鐵路很容易修復,唯一不好對付的就是美軍使用的各種專門用來對付工程人員的傳感器彈藥。

    總而言之,這條戰略鐵路拯救了伊朗。

    從某種意義上講,因為奎達是援伊的大後方,所以在巴基斯坦當局不肯出錢修建奎瓜鐵路的時候,共和國投入數百億元修通這條鐵路,就是王元慶針對未來中東局勢的一種前期戰略部署。不管怎麼說,王元慶沒有理由相信,共和國能夠在短短數十年內打造出一支能夠與美國海軍匹敵的強大海軍。事實上,直到中東戰爭不再是懸念的時候,共和國海軍的總體實力仍然只有美國海軍的七成左右。在此情況下,作為國家領導人,王元慶必須考慮一個非常極端的後果,那就是失去制海權之後,如何向中東地區運送作戰部隊與作戰物資。毋庸置疑,在全球頭號陸軍的保護下,地面交通線最為安全。雖然在大規模戰爭中,陸運很難完全取代海運,畢竟鐵路的運輸能力遠不如船隊,但是在必要的時候,陸運能夠有效彌補海運欠缺帶來的問題,至少能在短期內產生效果。

    在此背景下,修建的就不僅僅是奎瓜鐵路了。

    根據巴基斯坦當局公佈的資料,在共和國出資修建奎瓜鐵路的時候,巴基斯坦當局也耗費巨資將奎扎鐵路的巴基斯坦段建成了復線。雖然受當時政治局勢的影響,正與俄羅斯處於蜜月期的伊朗當局並沒積極配合,就連早就計劃修建的扎(扎黑丹)阿(阿巴斯港)都遲遲未能通車(該鐵路分成了扎黑丹到舒爾加茲、舒爾加茲到馬努詹、以及馬努詹到阿巴斯港三段,其中馬努詹到阿巴斯港的南段在2031年通車、舒爾加茲到馬努詹的中段在2035年通車,只有里程大約180千米、從扎黑丹到舒爾加茲的北段遲遲沒有動工。由此可見,伊朗當局不是不清楚扎阿鐵路的重要性,只是擔心該鐵路修通之後會對伊俄關係產生影響,從而使伊朗陷入兩面不討好的境地,所以把南面四分之三的路段修好了,等到局勢需要,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修通北面四分之一的路段),但是內賈德上台後大推經濟改革,其主要改革措施中就包括了興建基礎設施,加上內賈德明顯的親華立場,所以在2040年底,從共和國喀什出發的地面戰略交通線已經連接到了霍爾木茲海峽北面的阿巴斯港。因為舒爾加茲還有一條通往克爾曼的直線鐵路,而克爾曼擁有連接到德黑蘭的幹線鐵路,所以只要把舒爾加茲到克爾曼的直線鐵路修成幹線鐵路,從共和國到伊朗的戰略大幹線就將全程貫通。

    在這條戰略幹線上,以瓜達爾港為核心的鐵路網起到了「增容」的重要作用。

    說直接一點,在制海權相對有保障,或者說戰爭規模沒有擴大之前,就算共和國的船隊無法安全到達伊朗港口,也可以前往瓜達爾港,然後通過鐵路線將軍事物資與作戰部隊送入伊朗境內,再送往前線戰場。即便在戰爭規模擴大的情況下,因為從共和國本土到瓜達爾港的航線全部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範圍之內,所以船隊的安全比較有保障,仍然可以用船隊承擔大部分運輸任務。

    正是如此,袁晨皓才會在戰區司令部的問題上堅持己見。

    當然,瓜達爾港到底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還得看即將爆發的中東戰爭到底會發展到哪個程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