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國策

龍騰世紀 第一百八十九章 最後的鬥爭 文 / 閃爍

    第一百八十九章最後的鬥爭

    戰局變化之快,讓西方世界大跌眼鏡。

    雖然海得巴拉淪陷當天,圖托就在班加羅爾宣佈以外長身份代理總理職務,但是海得巴拉政權的主體已經滅亡,圖托並不是得到承認的總理。即便站在西方國家的立場上,班加羅爾政權的性質與新德里政權完全一樣,都是未經選舉等合法程序產生的偽政權,從法理的角度看,都不能代表蠻度。

    問題就在這裡,蠻度已經沒有合法政權了。

    沒有合法政權,並不表示蠻度就不存在了。作為政權的載體,蠻度仍然是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獨立主權國家。從人道主義角度講,針對蠻度的援助工作不能停止,只是缺少接納援助的政治實體。

    11月16日,四方外長在第二輪會晤中重點討論了人道主義援助問題。

    按照四方首腦會晤達成的協議,這不應該是問題。海得巴拉政權已經滅亡,班加羅爾政權朝不保夕,唯一能夠代表蠻度的政治實體只有新德里政權,按照四方首腦會晤達成的協議,國際援助物資將由新德里政權分發給戰爭難民,各援助國最多可以派遣一支由15人組成的觀察團監督物資分發情況。問題是,美國、歐盟、俄羅斯、以及眾多承諾為蠻度提供援助物資的國家都沒有承認新德里政權的合法性。會晤中,薩利文明確表示,即便美國聯邦政府願意為蠻度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也需要國會批准。法國外長與俄羅斯外長也表達了同樣的態度。問題由此變得尖銳,因為這無異於出爾反爾。

    談判進行得非常艱難,雖然美歐俄希望能夠將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時間由11月30日延遲到12月15日,但是閻尚隆寸步不讓,表示美歐俄的行為嚴重違背了四方首腦會晤達成的協議,並且威脅退出四方會晤。

    談判進行到11月17日,薩利文率先提出解決方案,由所有提供援助國家派遣觀察員組成「國際人道主義援助團」,不但監督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的分發工作,還全程參與物資的分發工作。

    薩利文的這一提議得到了歐盟與俄羅斯的支持。

    按照法國外長的說法,歐盟不可能把數百萬噸物資交給一個沒有建立外交關係的非民選政府,雖然歐盟願意為蠻度的戰爭難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但是更需要確保人道主義援助物資交到了難民的手上,而不是被非民選政府利用,成為獨裁統治的工具。

    閻尚隆再次重申了共和國的承諾,即在2036年4月之前為非政府國際組織在蠻度設立救助站提供一切便利條件與安全擔保。針對薩利文的提議,閻尚隆提出了確認蠻度臨時政府合法性的提議,即首先恢復蠻度在聯合國的席位。因為能夠代表蠻度的只有臨時政府,所以恢復蠻度在聯合國的席位,等於承認了臨時政府的合法性。

    對於閻尚隆的提議,美歐俄都表示無法接受。

    談到這,四方外長會晤再次陷入僵局。

    外交談判陷入僵局,戰爭不會因此停止。

    11月17日上午,金奈守軍投降。數小時之後,載著2個斯里蘭卡步兵師的船隊進入金奈港,斯里蘭卡正式派兵參戰。當天晚些時候,21軍將金奈交給了斯里蘭卡陸軍,主力轉向西進。

    南面的戰鬥也在這天發生了重大變化。

    首先是陸戰隊攻入特裡凡得琅市區,開始向港區推進。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兩棲突擊艦隊返回戰場的時候,第二個陸戰旅就能在港口上岸,省去了很多麻煩。只是攻佔特裡凡得琅市區的戰鬥並無多大進展,畢竟1個陸戰旅的兵力非常有限。

    其次是27軍輕而易舉的打下了本地治裡,並且開始攻打古德洛爾。雖然27軍的進軍速度不是很快,但是金奈以南地區的蠻軍並不多,而且地勢非常平坦,適合裝甲部隊集群作戰。對於沒有裝甲力量的蠻軍來說,根本擋不住27軍的前進步伐。

    最後就是61軍與62軍率先到達門格洛爾。按照裴承毅的部署,61軍轉向東進,前去協助77軍包圍班加羅爾。62軍則繼續南下,掃蕩從門格洛爾到特裡凡得琅之間的阿拉伯海沿岸地區。

    全面進攻的架勢已經擺好,什麼時候攻打班加羅爾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11月18日,38軍率先到達金奈,並且向班加羅爾方向推進。

    次日,54軍到達門格洛爾,沿著61軍的進軍路線向東推進。當天稍微晚一點,66軍到達班加羅爾北面的興都布爾。

    到此,3個重裝甲軍完成了對班加羅爾的包圍行動。

    雖然班加羅爾南面的大門還沒有關上,但是按照裴承毅的部署,61軍與77軍都將呆在班加羅爾南面。算上趕在38軍之前西進的21軍,裴承毅在班加羅爾方向上投入了3個重裝甲軍與3個戰略反應軍,總共6個軍、約15萬兵力。

    攻打海得巴拉也不過動用了10萬兵力,攻打班加羅爾用得著15萬兵力嗎?

    除了兵力,支援力量也大大加強。因為班加羅爾距離海岸線僅僅只有270千米,所以在阿拉伯海活動的艦隊能夠為地面部隊提供炮火支援。遠程炮兵方面,6個軍總共有9個炮兵旅,電磁炮總計114套、2736門。雖然隨著戰線南移,戰術航空兵的支援作用將大大降低,但是艦隊的6支艦載航空兵大隊彌補了這一欠缺。最大的問題還是陸航跟不上地面部隊的進攻步伐。總體而言,班加羅爾方向上的支援力量比攻打海得巴拉時的支援力量增強了大約三成。

    用某些西方軍事評論員的話來說,集中這麼龐大的兵力攻打班加羅爾,根本不是為了佔領班加羅爾,而是為了毀滅班加羅爾。

    要知道,班加羅爾不是海得巴拉。

    為了修建海得巴拉的防禦體系,海得巴拉政權集中了所有物資。也就是說,根本無力在班加羅爾修建同樣的防禦體系。在僅僅依靠地表防禦陣地的情況下,就算駐紮在班加羅爾的蠻軍超過了100萬,也守不住班加羅爾,甚至頂不住狂轟濫炸。

    蠻軍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在共和**隊發起進攻前繳械投降。

    11月20日上午,3個重裝甲軍部署到位。

    從此時開始,進攻隨時可以開始。

    當天下午,在提出的幾個要求得到滿足後,班加羅爾守軍繳械投降。

    傍晚,38軍、54軍、66軍、77軍、21軍與61軍的先頭部隊從6個方向上開進班加羅爾市區。

    數個小時後,裴承毅收到消息,圖托在臨時辦公地點吞槍自殺。

    收到這條消息的時候,裴承毅也倍感驚訝,因為圖托只是一名外交官,而在海得巴拉淪陷的時候,費爾南德斯做了俘虜。一名外交官有膽量殉國,而一名真正的軍人卻沒有這樣的勇氣。不得不說,蠻度確實出了問題,而且是很大的問題。

    對外界來說,班加羅爾淪陷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預料之外。

    沒人否認班加羅爾會被攻佔,而且會迅速被華**隊攻佔,可是沒有多少人想到,蠻軍竟然沒做任何抵抗。

    與班加羅爾的情況相反,南面的戰鬥還在進行。

    27軍攻佔了古德洛爾之後,於20日夜間向蒂魯吉拉伯利推進,到達坦賈武爾的時候遭到蠻軍頑強抵抗。

    戰鬥持續了一整夜,直到天亮,27軍都沒能前進一步。

    雖然蠻度半島南端還有幾座城市在蠻軍的控制之下,但是大勢已去,華**隊很有可能在11月30日之前完成大規模作戰行動。

    受此影響,四方外長會晤發生了微妙轉變。

    21日上午,薩利文主動提出休會4天。

    閻尚隆沒有反對這個提議,因為在僵持不下的情況下,談下去不會有任何結果,還不如早點休會,大家都有時間重新評估局勢。

    只是,王元慶卻不大想就這麼不了了之。

    11月22日,共和國駐聯合國全權代表在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提出驅逐蠻度前政府,由蠻度臨時政府全權代表蠻度的提案。

    雖然該提案得到了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斯里蘭卡、錫金、以及數十個國家的承認,但是在美歐一致反對的情況下,最終沒能獲得通過。美歐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蠻度臨時政府不是合法政府,不具備代表蠻度的資格。

    問題是,什麼樣的政府才是合法政府?

    國際上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按照西方國家的理解,只有民選政府才是合法政府,而按照部分國家的理解,唯一的政府就是合法政府,還有些國家認為,宣佈建國、並且掌握了國家行政權的政府就是合法政府。

    11月23日,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情發生了。

    當天上午,蘇沃斯在新德里正式宣佈,蠻度民主聯邦正式成立,並且對外公佈了民主聯邦政府的主要部門與主要成員名單。到此,蠻度臨時政府改名為蠻度民主聯邦政府,為蠻度唯一中央政府。

    數個小時內,共和國、巴基斯坦等20多個國家宣佈承認蠻度民主聯邦,並且正式與蠻度民主聯邦建立外交關係。

    這下,蠻度民主聯邦政府是不是合法政府,就不由美國說了算。

    事情到此還沒有終結。

    11月24日,蘇沃斯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表示,蠻度民主聯邦政府的首要工作是穩定國內秩序、救助戰爭難民、進行戰後重建。被問到是否要舉行民主大選的時候,蘇沃斯給出了明確的答案,表示在蠻度國內秩序穩定下來之後,他將解散聯邦政府,在國際機構的監督下舉行全民大選,選出國民議會與國家領導人。在此之前,他還將拿出憲法草案,並且將憲法草案提交給第一屆國民議會審議,最終進行全民表決。被問到什麼時候舉行全民大選的時候,蘇沃斯表示,這將由蠻度的國內秩序決定,只有在國際社會無私援助的情況下,蠻度社會才能盡快恢復穩定,只有在穩定的局勢下才能舉行大選,也才能確保大選的公平、公正與公開。

    蘇沃斯的表達打消了很多國家的疑慮。

    雖然在西方新聞媒體看來,蘇沃斯就是王元慶手裡的傀儡,因為蘇沃斯對蠻度民主政治的表態與王元慶在莫斯科四方首腦會晤上的表態如出一轍,但是在更多的國家看來,蘇沃斯的表態等於確定了蠻度的政治體制。毫無疑問,這是蠻度民主聯邦政府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重要基礎。

    當天,又有十多個國家承認了蠻度民主聯邦政府的合法性。

    因為蠻度民主聯邦政府吸引了太多的眼球,所以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戰場上的情況。

    11月25日,27軍攻佔了蒂魯吉拉伯利。

    當天稍微晚些時候,第二個陸戰旅到達特裡凡得琅,攻打市區的戰鬥開始加速。

    到此,除了特裡凡得琅之外,只有馬杜賴還在蠻度前政府軍的控制之中。按照裴承毅給出的最後答覆,大規模軍事行動肯定能在11月30日之前結束。也就是說,他將提前1個月完成元首部署的作戰任務。

    對美國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麼好消息。

    站在美國的立場上,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承認蠻度民主聯邦政府的合法性,按照四方首腦會晤的承諾為蠻度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物資。二是出爾反爾,以蠻度民主聯邦政府為非法政府為由,拒絕為蠻度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物資。毫無疑問,這兩種選擇的結果都對美國沒有任何好處。前者等於幫助蠻度民主聯邦政府贏得民眾的支持,從而將蠻度拱手讓給華國,永遠失去插手蠻度內政的機會。後者等於給了華國出爾反爾的借口,以美國首先違反四方首腦會晤達成的協議為由,把美國擋在蠻度的大門之外。

    有沒有第三種解決辦法呢?

    毫無疑問,只要大規模軍事行動在11月30日之前結束,就沒有第三種解決方案。原因很簡單,隨著最後一股蠻軍被消滅,華**隊佔領蠻度全境,蠻度就只剩下了一個政權,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能承認蠻度民主聯邦政府。更重要的是,國際社會的風向正在發生轉變,很多國家都調整了態度。

    11月25日,承認蠻度民主聯邦政府的國家已經超過了50個。

    按照CIA的評估,11月30日之前,將有110到120個國家承認蠻度民主聯邦政府。

    也就是說,如果華國在11月29日再次在聯合國發起提案,表決獲得通過的機會將超過百分之八十。如果聯合國大會接納了蠻度民主聯邦政府,美國將別無選擇,到時候要麼與蠻度斷絕外交關係,要麼承認蠻度民主聯邦政府。前者顯然不可取,斷絕外交關係容易,恢復外交關係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美國必須採取行動,而且越快越好。

    11月26日,特裡凡得琅守軍繳械投降。

    數個小時之後,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點30分,布蘭迪諾親自前往國會眾議院,呼籲議員在國務院提交的承認蠻度民主聯邦政府的議案中投贊成票。經過一整天的辯論,在當天下午的投票表決中,該議案最終以294票贊成的結果獲得通過。

    次日,美國聯邦參議院就該議案進行投票表決,最終以67票贊成獲得通過。

    11月28日,布蘭迪諾正式宣佈承認蠻度民主聯邦政府為蠻度唯一合法政權,並且表示將與蠻度民主聯邦政府就建立外交關係舉行談判。

    這一天,馬杜賴的戰鬥結束。

    美國突然改變態度,多少讓王元慶有點意外。在他看來,布蘭迪諾不死守到最後一天才是怪事。當然,提前幾天轉向,也不是什麼壞事。

    受美國影響,11月28日當天就有30多個國家宣佈承認蠻度民主聯邦政府。到此,總共有117個國家承認了蠻度民主聯邦政府,並且與其展開了建立外交關係的談判工作。按照聯合國憲章,得到半數以上國家承認之後,蠻度民主聯邦政府就能獲得聯合國大會上屬於蠻度的席位。

    11月29日,共和國代表再次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恢復蠻度民主聯邦政府席位的提案。

    表決沒有任何懸念,在100多個國家的支持下,蠻度前政府代表被逐出聯合國,蠻度民主聯邦政府的代表坐到了蠻度的席位上。隨後,聯合國秘書長正式宣佈,由蠻度民主聯邦政府履行蠻度在聯合國的職責與義務,並且享受在國際社會中的權利與地位。

    局勢立轉,歐盟的態度變得比美國還要快。

    當天晚上,運載歐盟國家援助的15萬噸糧食的3艘散裝貨輪駛入蘇拉特港,第一批國際人道主義援助物資到達蠻度。

    不得不說,這輪外交交鋒,美國輸了個精光。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外交勝利又是建立在軍事勝利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沒有共和**隊在前線奮戰,也就是沒能打下海得巴拉與班加羅爾,美國肯定會拖到最後一刻,甚至會以蠻度不具備合法政權的名義,拒絕向蠻度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11月30日上午,俄羅斯的船隊進入蘇拉特港。

    見到大勢已去,美國的運輸船隊在當天下午進入孟買港。

    此時,來自數十個國家的船隊已經在蠻度的港口外排起長隊,等待入港。

    按照王元慶在四方首腦會晤上做出的承諾,共和國海軍派出了護航艦艇,護送各國船隻進入蠻度港口。

    硝煙散去,新的歷史篇章已經翻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