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國策

龍騰世紀 第一百六十四章 有得必有失 文 / 閃爍

    第一百六十四章有得必有失

    如果說24軍旋風般的進攻讓西進行動由方案變成了現實,那麼27軍向蘇拉特推進時遇到的困難就再次讓西進行動回到了現實之中。

    10日凌晨,27軍頂替24軍,從希爾布爾對岸的出發陣地開始向西推進。

    不得不說,裴承毅在這個時候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那就是忽略了兩線作戰對後勤保障產生的嚴重影響。

    27軍發起進攻的時候,24軍掃蕩鐵路線的作戰行動還在進行。也就是說,只有通過公路運輸為27軍提供作戰物資。早在戰役策劃階段,袁晨皓就明確提出,公路運輸無法為前線進攻部隊提供充足的後勤保障。原因很簡單,原先協助共和**隊作戰的緬甸運輸部隊已經離開前線,回到後方為難民運送人道主義物資。僅靠作戰部隊的運輸車隊,只能提供不到一半的作戰物資。正是如此,裴承毅才做出了讓24軍打前半段,27軍打後半段的決定,並且在24軍成功搶佔了達布蒂河南岸的橋頭堡之後緊急叫停,讓羅少鵬回頭收拾後方鐵路線上的蠻軍,打通鐵路線。只有鐵路線通車,才能為前線部隊提供充足的作戰物資,讓進攻部隊有能力攻打蘇拉特。

    問題也在這裡,即掃蕩鐵路線的行動最快也只能在15日完成。

    如果等到15日之後,27軍才向蘇拉特推進,明顯跟不上戰役進度。

    當然,不是沒有解決辦法,裴承毅首先想到的就是空投與空運。

    因為27軍是戰略反應軍,規模比77軍小得多,所以通過空投與空運,足以彌補公路運輸的不足,為27軍提供足夠的作戰物資。

    問題是,裴承毅沒有想到進攻新德里的部隊也需要空投支援。

    更要命的是,打到這個時候,支援航空兵因為長時間沒有得到充足的休整,已經有三分之一的Y-15B與Y-16A,以及大約四分之一的Y-14C趴窩,陸軍航空兵的DZ-25C也有大約三分之一因為機械故障無法使用。事實上,情況更加糟糕。雖然空軍與陸航已經組織了大批地勤人員對出故障的運輸機進行緊急維修,甚至還請了一批飛機廠的工程師,但是其餘沒有趴窩的運輸機也要陸續進行維修,空運能力很難迅速恢復。按照空軍與陸航提交的報告,就算所有運輸機立即停飛,進行全面維修,最快也要到10月初才能恢復空運能力。如果不降低空運強度,9月20日之前只能保證三分之二的空運力量,9月20到10月20日空運力量將下降到二分之一,然後開始恢復,直到11月10日才能達到全部空運能力。

    一下減少三分之一的空運力量,對作戰行動的影響不言而寓。

    要知道,三分之一的空運力量,等於1個軍的後勤保障力量。

    如果早一點料到要在新德里方向上投入主要空運力量,問題還不是很大,最多不過把27軍的出發時間延遲1到2天,給後勤部隊更多的時間。問題是,在27軍出發之前,裴承毅並沒想到需要在新德里方向上投入那麼多空運力量。準確的說,裴承毅應該想得到,只是當時過於關注新德里方向上的戰鬥,沒有意識到27軍在物資不夠充足的情況下,從達布蒂河南岸向西發起進攻。

    前兩天,問題還不是很大。

    10日夜間,27軍就向西突擊了150千米,攻佔了位於達布蒂河南岸的嫩杜巴爾。

    按照裴承毅的指示,27軍沒有在夜間繼續挺進,而是在嫩杜巴爾停了下來,除了讓官兵睡了個好覺之外,還讓隨同進攻的工程部隊修復了嫩杜巴爾火車站,為今後通過鐵路線運送作戰物資打下了基礎。

    只不過,當時裴承毅讓27軍停下來的主要原因不是讓27軍修復火車站。

    當天晚上,遠程支援力量正全都集中到了新德里方向上,雖然24軍與27軍的炮兵部隊可以為突擊部隊提供炮火支援,但是在沒有空中支援的情況下,27軍在夜間突擊的難度將大大加大。

    按照裴承毅的想法,等到空中支援力量周轉過來之後再發起進攻,能夠降低難度。

    讓工程部隊修復火車站,也只是讓沒有戰鬥任務的工程部隊做點事情,免得大部隊停在嫩杜巴爾卻什麼事情都沒有。

    當然,裴承毅並不知道,這個無意之舉最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為新德里方向上的戰鬥打得非常激烈,空中支援一直受到限制,所以直到11日14點30分,27軍才從嫩杜巴爾出發,繼續向西推進。

    傍晚,27軍先頭部隊到達距離蘇拉特大約150千米處,遭到蠻軍頑強阻擊。

    到此,27軍已經到達蘇拉特防線外。

    27軍沒能迅速突破蠻軍的防線,除了後勤保障沒有跟上之外,與蠻軍的防禦部署也有很大關係。作為蠻度政府遷都的必經通道,在博帕爾失守之後,蠻軍就開始全面加固蘇拉特的防禦陣地,將防區範圍由最初的50千米擴大到了150千米,防禦部隊也從最初的4個師增加到了14個師。如果算上鄰近地區的其他蠻軍,蘇拉特防禦部隊超過22個師,總兵力接近30萬。

    這還不是主要問題。

    蘇拉特以南大約300千米就是蠻度金融中心、航運中心,人口超過2000萬的孟買。

    雖然從戰略重要性上講,孟買不如蘇拉特,不管怎麼說,裴承毅不可能通過佔領孟買獲得阿拉伯海上的港口,別的不說,攻打孟買需要的投入超過了裴承毅手裡的兵力,從軍事角度講,佔領蘇拉特之後,要不要攻佔孟買都值得商榷,但是作為一個擁有2000多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孟買的守軍並不少,而且孟買還是該地區戰爭動員中心,光是才拿起武器的動員兵力就超過了150萬。

    攻打蘇拉特的時候,27軍必須盯住孟買方向上的蠻軍。

    實際上,27軍能夠用於正面進攻的兵力只有1個旅。

    按照裴承毅的計劃,27軍的任務就是打到蘇拉特城外,阻止蠻軍擴大防禦範圍,等到主力部隊上來之後,再集中力量攻打蘇拉特。

    如果一切順利,9月15日左右,就能投入21軍與54軍。

    現在的問題是,一切並不順利。

    27軍在蘇拉特東面苦戰的時候,24軍還在掃蕩鐵路線上的蠻軍。

    戰鬥打到12日清晨,在物資補給跟不上戰鬥消耗的情況下,27軍不得不停止進攻,在蠻軍陣地對面構築防線。

    正是如此,裴承毅才在12日把注意力轉向了南方戰場。

    擺在裴承毅面前的選擇有兩個:一是在掃蕩鐵路線的戰場上投入更多兵力,讓27軍在前線與蠻軍對壘,等到鐵路線打通之後,再發起進攻;二是在前線投入更多兵力,加強物資運送工作,為27軍提供更多的支援。

    兩個選擇,一個針對長遠目標,一個解決當前問題。

    與袁晨皓商量之後,裴承毅決定雙管齊下。

    當天下午,他就命令21軍與54軍離開駐地,向前線進發。雖然提前出動2個軍的問題不是很大,21軍的精神非常旺盛,官兵都很積極,54軍的狀態也不錯,官兵求戰的心理非常急切,但是裴承毅對2個軍做了特殊安排,即所有作戰部隊都按照最大限度攜帶作戰物資,2個軍的後勤保障部隊也全部投入物資運送工作,務必在13日傍晚之前到達27軍的防禦陣地,支援27軍作戰。

    毫無疑問,21軍與54軍的官兵想不通,要知道,他們也是主力野戰軍。

    不管兩個軍的官兵想不想得通,裴承毅沒有更改作戰命令。

    安排好21軍與54軍之後,裴承毅由給剛剛到達博帕爾的36軍下達了命令,要求至少派遣1個旅的兵力向南前進,在38軍的支援下(主要是炮火支援),強度納爾莫達河,佔領對岸的霍申加巴德之後,沿著鐵路線線南推進,盡快與沿著相反方向推進的24軍會師,打通鐵路線。

    因為36軍剛剛到達博帕爾,之前一直在孟加拉灣沿岸地區作戰,所以官兵的疲勞程度都很嚴重。為了減輕36軍的戰鬥壓力,裴承毅讓38軍的2個炮兵旅全部投入戰鬥。通往博帕爾的運輸線早已打通,物資不是問題。

    當然,裴承毅沒有忘記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讓工程部隊跟在36軍後面,在36軍佔領霍申加巴德之後,立即著手修復納爾莫達河上的鐵路大橋。因為南面達布蒂河上的鐵路大橋也被蠻軍炸斷了,所以裴承毅給工程部隊安排了更多的設備物資,要求工程部隊在24軍與36軍會師之後,立即南下搶修達布蒂河上的鐵路大橋。

    這次,裴承毅給24軍、36軍與工程部隊下達了死命令,鐵路線上的掃蕩作戰行動必須在9月15日之前完成,9月20日之前,第一列運載物資的列車就得到達嫩杜巴爾。為了引起三支部隊的重視,裴承毅在命令中明確無誤的提到,如果無法按時完成任務,他肯定會臨陣換將。

    只是,問題比裴承毅想像的還要嚴重。

    12日夜間,蘇拉特方向上的蠻軍發起反擊。

    收到消息,裴承毅立即去了戰術指揮中心。

    「情況怎麼樣了?」

    「還在打,我已經讓21軍的炮兵旅在蠻多爾展開,三十分鐘後就能為27軍提供炮火支援。」

    裴承毅點了點頭,長出了口氣。

    「蠻軍的反擊很堅決。」袁晨皓也長出了口氣,說道,「27軍已經發回三份戰報,戰鬥打得非常激烈,初步判斷,至少有兩個主力師參與了反擊行動。」

    「什麼時候能夠收到戰場信息?」

    「預警機正在趕過去,無人偵察機也在飛過去的途中。」袁晨皓苦笑了一下,說道,「蠻軍選擇在我軍預警機輪換的時候發起反擊。」

    「很有針對性,也早有準備。」

    袁晨皓點了點頭,說道:「還好,換班只需十五分鐘,很快就能收到戰場信息。」

    「首先搞清楚蠻軍的反擊規模,特別是主力師的數量。21軍的炮兵旅部署就位後,讓27軍派出偵察部隊,引導炮火打擊。」

    「已經安排下去。」

    裴承毅看了眼袁晨皓,說道:「孟買方向上的蠻軍有沒有出動?」

    「暫時沒有,海軍剛剛發來消息,艦載預警機一直在監視孟買附近的蠻軍。」

    「那就好,艦隊現在在哪?」

    「正在北上,艦載航空兵已經開始起飛,不過艦隊距離蘇拉特超過七百千米,今天晚上就別指望艦隊的炮火支援了。」

    「空中支援就足夠了。」裴承毅摸了摸下巴,說道,「聯繫空軍與陸航了嗎?」

    「聯繫了,只是都派不出支援力量,全部陷在了昌迪加爾。」

    「兩線作戰確實不好打。」

    裴承毅感歎的時候,通信參謀將預警機發回來的戰場信息顯示在了三維戰區地圖上。

    戰鬥確實打得很激烈,從數個方向上發起進攻的蠻軍已經在多處地點突破了27軍的防線。萬幸的是,因為受到了電磁壓制,蠻軍指揮官沒能及時抓住機會,大部分蠻軍仍然在按部就班的攻打27軍的防線,沒有趁機擴大突破口。

    隨著留在蠻多爾的第215炮兵旅投入戰鬥,戰局開始扭轉。

    炮擊開始後大約30分鐘,艦載航空兵趕到,對戰線西面的蠻軍進行了重點轟炸,阻止蠻軍向前線投入進攻部隊。

    可以說,兩輪火力打擊來得非常及時。

    如果炮火打擊晚30分鐘到達,27軍很有可能在傷亡過大的情況下主動撤退。只要27軍收縮防線,蠻軍指揮官就能抓住機會,投入更多的進攻部隊。在被迫撤退的情況下,27軍很難守住第二道防線。準確的說,27軍根本沒有第二道防線。只要撤退,就必須與蠻軍脫離接觸,退上幾十千米,再建立防線。真要退上幾十千米,只要蠻軍指揮官的擔子稍微大一點,就會利用夜色掩護一口氣打到嫩杜巴爾。就算27軍能夠在嫩杜巴爾站住腳跟,也會遭受慘重損失,而且今後還得花更多的時間在嫩杜巴爾建立前進基地,攻打蘇拉特的行動肯定會延遲好幾天。

    利用火力支援,27軍首先堵住了防線上的漏洞。

    裴承毅沒有讓27軍發起反擊,而是以堅守的方式,借助火力支援消滅蠻軍有生力量。

    雖然沒上前線,但是裴承毅知道27軍的損傷不會太小。再說了,不管是防禦、還是進攻,都得在戰鬥中消滅蠻軍的有生力量。相對而言,防禦戰對己方部隊的損耗小得多,要是能夠通過防禦消耗敵人,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首輪進攻遇到挫折之後,蠻軍沒有馬上放棄。

    戰鬥打到13日凌晨,蠻軍才主動撤退,與27軍脫離接觸。

    此時,袁晨皓建議27軍立即發起反擊,利用蠻軍撤退的機會,一舉打下蘇拉特的外圍防線。

    裴承毅否決了這個建議,因為眾多跡象表明,蠻軍的反擊是經過精心策劃的。

    當預警機把蠻軍的防禦部署情況發回來的時候,裴承毅的猜測得到了證實,攻打27軍的是蘇拉特守軍的預備隊,而不是外圍防線上的蠻軍。也就是說,蠻軍主動撤退,沒有對外圍防線造成影響。如果按照袁晨皓的建議發起反擊,27軍很有可能在蘇拉特外圍防線上撞得頭破血流。更重要的是,蠻軍選擇在13日凌晨,離天亮還有大約5小時的時候撤退,擺明了想誘使27軍發起反擊,好趕在天亮前突破27軍的防線。

    蠻軍撤退的時候,裴承毅讓27軍派出了偵察部隊。

    除了監視蠻軍的動向之外,偵察部隊的另外一個任務就是引導火力打擊。

    不能反擊,不等於不能利用火力打擊。

    天亮前,炮火打擊與空中打擊交錯進行,讓蘇拉特外圍防禦陣地上的蠻軍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而之前撤下去的蠻軍反擊部隊更是一路狂奔了數十千米,離開空中打擊範圍後才停下腳步。

    隨著天色放亮,艦隊到達炮擊海域。

    讓第215炮兵旅停止炮擊後,裴承毅把火力打擊的重任交給了艦隊。

    當然,以艦隊的炮火打擊能力,僅僅對付蘇拉特外圍防線是浪費寶貴的軍事力量。按照裴承毅的命令,艦隊將對整個蘇拉特地區的蠻軍進行一輪重點打擊。為了確保炮擊的準確性,艦隊還派出了數架艦載預警機。

    打到這個時候,裴承毅才讓27軍匯報夜間的戰鬥損傷情況。

    與他預料的相差不大,因為防禦準備嚴重不足,27軍不是空降軍,沒有像空降部隊那樣的便攜式工程設備,工程部隊又在嫩杜巴爾修建進攻陣地,無法在白天的10多個小時內建起完善的防禦陣地,所以在蠻軍突然發起反擊的時候,27軍上只能用裝甲部隊打機動防禦戰,混戰中,27軍的損傷非常大,陣亡官兵超過400人,傷殘官兵超過1000人,主戰裝備損失了近300台。因為參加防禦作戰的都是戰鬥部隊,所以27軍的戰鬥力大約降低了四分之一。

    萬幸的是,後勤保障部隊與工程部隊沒有受到損失。

    命令27軍就地駐防之後,裴承毅讓21軍與54軍加快了行軍速度,並且讓54軍把1個炮兵旅派往已經由24軍控制的布爾漢布爾,以便讓第215炮兵旅跟上21軍的步伐,另外1個炮兵旅則在希爾布爾部署陣地。因為希爾布爾距離蘇拉特只有210千米,所以該炮兵旅不用繼續前進。

    完成這一系列部署之後,裴承毅才開始重新考慮攻打蘇拉特的作戰行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