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廢墟中的戰鬥
裴承毅一覺醒來的時候,戰局已經變得面目全非。
經過1個晚上的急行軍,36軍與37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豪拉北面。按照袁晨皓在夜間下達的作戰命令,77軍的第771裝甲突擊旅在空突162旅的掩護下,完成了對豪拉的戰術包圍行動,控制了恆河西岸、豪拉與加登裡奇之間的鐵路線與公路線,為36軍與37軍打開了南下通道。
在裴承毅吃早飯的時候,36軍與37軍的先頭部隊已經繞過豪拉。
按照袁晨皓的意思,為了確保36軍與37軍大後方的安全,在攻打加爾各答之前,由77軍與空突162旅首先攻打加登裡奇,再攻打豪拉。打完這兩場戰鬥,讓77軍與空突162旅擔任戰役預備隊,在前線休整。
裴承毅沒有調整作戰部署,把圍攻加爾各答的任務丟給了袁晨皓。
在能夠十拿十穩的打下加爾各答的情況下,裴承毅不會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不會出現多大變數的戰鬥上,真正值得他關注的還是蘭契方向上的戰鬥。
第57裝甲師被擊潰之後,蠻軍第三集團軍沒有駐足不前。
利用共和國空軍與陸軍航空兵不得不休整的機會,跟在第57裝甲師後面的第58裝甲師、第48步兵師與第49步兵師在天亮後離開本杜,向蘭契推進。
雖然袁晨皓安排艦隊為空降153旅提供支援,艦載航空兵已經到達戰場,補充了彈藥的戰艦也再次抵近蠻度海岸線,用艦炮打擊蠻軍地面部隊,但是3個師都是蠻軍主力師,本土距離蘭契又不到30千米,在火力打擊形成封鎖效果之前,蠻軍已經把戰線推進到了蘭契城外。為了避免誤傷友軍,袁晨皓不得不讓艦隊把炮火轉向本杜附近的蠻軍,執行戰場遮斷任務。在艦載航空兵的出動能力有限的情況下,根本無法有效阻止蠻軍攻打蘭契。更要命的是,空降153旅的防禦陣地設在蘭契北面,而蠻軍從東南方向發起進攻。
10點30分,蠻軍突破了空降153旅的外圍防線,進入蘭契市區。
蠻軍沒有繞過已經被空降153旅炸成廢墟的市區,放棄了更加平坦的大路,心甘情願的在市區內與空降153旅打城市戰,不是蠻軍有很強大的城市戰能力,而是擔心在野外作戰遭到空中打擊與炮火打擊。
毫無疑問,蠻軍的選擇沒有錯。
只要進入市區,與空降153旅纏在一起,支援部隊就會畏首畏尾,很多支援手段都派不上用場。失去了支援火力,空降153旅只能與蠻軍拼刺刀。
此時,李東石在蘭契城內的部署發揮了效果。
依靠建築物廢墟,李東石只派了第1536營去阻擊蠻軍。準確的說,是利用之前埋設在失去類的各種遙控炸彈對付蠻軍。
按照李東石的吩咐,只要沒有退過市區中心線,第1536營就不用與蠻軍正面交火,只需要充分利用早已部署好的炸彈陷阱,就能大量殺傷蠻軍的生力量,遲滯蠻軍進攻速度。蠻軍在市區內花的時間越多,遭到的打擊越猛烈。就算火力打擊無法指向蠻軍進攻部隊,也能消滅遠離戰線的敵人。只要蠻軍的鋒線部隊得不到補充與增援,蠻軍的進攻心動遲早都得停下來,最終被空降153旅趕出蘭契市區。
毫無疑問,李東石選擇了最正確的戰術。
實際上,這也不是什麼創新。早在五老阻擊戰中,空降153旅就用同樣的戰術,故意放棄部分防禦陣地,利用陣地下的坑道把兵力集中在美軍鋒線後方,故意放過美軍的先頭部隊,集中力量打擊後面的增援部隊。
與五老相比,蘭契城區大得多,可以利用的有利地形也多得多。
只要搞得好,在不需要付出太大傷亡代價的情況下,空降153旅能在現有的物資基礎上堅持好幾天。
為了保險其見,在蠻軍突破了外圍防線之後,李東石親自趕往第1536營。
不是他不相信手下的戰鬥力,而是當年參加過五老戰役的老兵要麼退役,要麼去了別的單位,空降153旅只有李東石有相關的實戰經驗。
李東石去了前線,問題就出來了。
發現3個蠻軍主力師開始攻打蘭契後,裴承毅除了安排更多的支援力量之外,首先做的就是設法聯繫上空降153旅的旅長,詢問最新的戰鬥情況。
結果,蘭契市區內的戰鬥打起來的時候,裴承毅沒能聯繫上李東石。
這也不能怪李東石,而是蠻軍在進攻前,對空降153旅進行了電磁壓制。
別認為蠻軍不懂得制電磁權的重要性,雖然蠻軍的裝備水平並不高,但是在美軍的精心扶持下,蠻軍很重視制電磁權,主力部隊都有全頻段壓制式電磁干擾設備。雖然這些電磁壓制設備的作用範圍只有幾千米,最多算得上是戰術級別的電磁壓制設備,但是足以用來阻斷蘭契市區內的防禦部隊與外界的無線電聯絡。
找不到李東石,裴承毅只能讓空軍向蘭契派遣1架大型無人偵察機,用無人偵察機上的設想設備去瞭解戰鬥情況。
直到11點30分,無人偵察機才部署到位。
此時,蘭契市區內的戰鬥已經進行了1個小時。
看到「實況直播」之後,裴承毅才鬆了口氣。
可以說,無人偵察機到達的時間非常恰當。當時李東石親自指揮的第1536營剛剛完成了對蠻軍的阻擊行動,正在向蠻軍進攻部隊的後方包抄,擔任突擊任務的步兵用黃色煙幕彈標出了守軍與蠻軍的戰線。擔任戰場支援任務的Dw-26B機群發現有機可趁之後,立即開始轟炸沒有與守軍接觸的蠻軍。遭到空中打擊,除了被第1536營拖住死纏爛打的蠻軍鋒線部隊之外,跟在後面的蠻軍進攻部隊主動撤出了蘭契市區。
很快,前線指揮部的參謀就向裴承毅遞交了一份戰鬥評估報告。
僅僅一場戰鬥,就有40多輛主戰坦克與30多輛步兵戰車被摧毀,蠻軍的傷亡數字不會低於1500,還有部分蠻軍繳械投降,總殲敵量在2000人左右。因為聯繫不上李東石,所以暫時不清楚空降153旅的戰鬥傷亡情況,但是從無人偵察機發回來的戰場情況來看,空降153旅最多投入了1個戰鬥營,而且很少與蠻軍正面交火,傷亡人數不會太多,估計不會超過100人。
實際情況是,第1536營僅有8名官兵陣亡,31人負傷。
空降兵,不愧為最擅長防禦作戰的步兵。
既然空降153旅打得如此出色,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讓參謀盡快聯繫上李東石,詢問具體戰鬥情況之後,裴承毅找到了袁晨皓,把精力轉向了加爾各答方向。
裴承毅並不知道,空降153旅在第一場戰鬥中打得好,是因為準備充分。
雖然蠻軍損失了數十輛裝甲戰車與近2000名官兵,但是李東石也失去了防禦作戰的重要籌碼,即設置在蘭契市區東南的炸彈陷阱。
蠻軍再次發起進攻的時候,李東石只能選擇收縮防線,向北撤退。
按照李東石的估計,最多頂住蠻軍3次進攻,就得退出市區。也就是說,最多在市區防禦戰中打殘1個蠻軍主力師,然後在防禦陣地上對付另外2個蠻軍主力師。只要退到防禦陣地上,空降153旅就得與蠻軍拚命。
情況很不樂觀。
巨大的損失與傷亡沒有讓蠻軍停止進攻,反而讓蠻軍更加瘋狂。
不管怎麼說,3個蠻軍主力師的5萬名蠻軍不是笨蛋。
打完第一場戰鬥後,蠻軍就意識到,阻擋他們的不是地面防禦部隊,也不是空中的攻擊機,而是那些提前埋設在街道兩旁的建築物廢墟內的爆炸裝置。雖然蠻軍沒有多少用來對付「路邊炸彈」的裝備,但是蠻軍指揮官相信空降153旅在兵力有限的情況下,不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重新埋設爆炸裝置。也就是說,只要沿著同一條路線持續不斷的進攻,終究能夠把空降153旅趕出市區。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蠻軍立即發起了第二次進攻。
只不過,這次從在前面的不是第58裝甲師,而是第48步兵師。
不得不承認,蠻軍主力部隊的指揮官確實比二線部隊與預備部隊的指揮官厲害得多。
雖然裝甲師的綜合戰鬥力在機械化步兵師之上,但是在攻打城市的戰鬥中,機械化步兵師更能適應複雜的戰鬥環境。與野戰一樣,在城市戰中,只有裝甲兵與步兵配合作戰,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兩個兵種的特長、相互彌補缺點。如果裝甲兵單獨進攻城市,哪怕是最先進的主戰坦克都會將脆弱的側面與背部暴露在敵人的面前,遭到埋伏在街道兩側建築物內的步兵的打擊。如果讓步兵單獨進攻城市,則無法獲得裝甲兵的支撐與支持,很難突破敵人的火力封鎖線。
進攻再次開始後,第48步兵師擺出了循規蹈矩的進攻戰術。
衝在前面的仍然是主戰坦克,步兵戰車則尾隨其後。
到達第一次進攻的終點前,搭乘戰車作戰的步兵下車行動,逐一搜索街道兩側的建築物廢墟,消滅埋伏在裡面的敵人。
見到這個陣式,李東石立即讓第1536營與蠻軍脫離接觸。
這一幕,讓李東石想到了五老阻擊戰。
當時,美軍正是在吃夠苦頭之後,擺出最基本的戰術,讓裝甲兵與步兵配合,才攻破了空降153旅的陣地。因為無法靠近美軍坦克,甚至找不到機會使用反坦克武器,所以很多空降153旅的戰士以自殺式的襲擊方式與敵人同歸於盡。如果不是增援力量及時到達,空降153旅很有可能在那場戰鬥中拼得精光。當時,李東石都做好了必死的心理準備,而且為自己留下了一枚手榴彈。
李東石不想讓悲劇重演,更不想讓手下的官兵去送死。
只是,他面臨的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
雖然在蠻軍越過前一次進攻的終點後,可以利用埋設在街道兩旁的炸彈幹掉那些徒步作戰的蠻軍步兵,但是對付坦克,仍然得讓攜帶反坦克武器的步兵接近敵人的坦克。在蠻軍步兵與步兵戰車熾烈火力的封鎖下,反坦克手根本無法靠近蠻軍的進攻部隊,再先進的反坦克武器都派不上用場。
該怎麼辦?
12點過,李東石把第1536營撤了下來,讓張志騏帶著第1533營上了陣地。
之前的戰術沒用了,只能用定點阻擊的方式拖住蠻軍。
與五老阻擊戰時相比,空降153旅的最大變化就是擁有了戰鬥力強大的KZ-24C空降戰車。雖然KZ-24C很難在正面戰鬥中與m4A2抗衡,但是只要充分對防禦一方有利的城市環境,合理部署防禦陣地,KZ-24C就能與m4A2一較高下。別的不說,KZ-24C的30毫米電磁炮絕對能夠打穿m4A2的側面裝甲,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甚至能夠打穿m4A2的正面裝甲。
定點阻擊戰術的要領仍然是步坦協同。
擔任反裝甲任務的KZ-24C不但要隱蔽部署在敵人的必經之路上,而且最好形成交叉火力,不給敵人躲避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必須在附近設置步兵防線,阻止敵人的步兵對隱蔽在建築物內的KZ-24C構成威脅。
這不再是「遙控」戰鬥,而是血淋淋的戰鬥,傷亡在所難免。
張志騏帶著部隊出發前,李東石明確無誤的告訴他,不要與蠻軍死拼,盡量降低蠻軍的推進速度,拉長蠻軍的戰線。只要蠻軍變成長蛇陣,空中打擊就能發揮效果。即便蠻軍把主力集中到前面,也不是沒有辦法對付。
讓張志騏上,不是張志騏比其他營長厲害,而是他會一字不差的執行李東石的命令。
第1533營出發後,李東石把第1531營與第1532營的營長叫了過來,讓他們帶著部隊從其他街道繞到蠻軍的側面。
可以說,這是非常關鍵的部署。
按照李東石的判斷,蠻軍為了避免遭到空中打擊,很有可能把主力集中在前面,並且盡量貼近空降153旅的阻擊部隊,從而使攻擊機不敢在沒有地面部隊指引的情況下,轟炸城區內的蠻軍。
如此一來,空中支援是指望不上了。
把兩個戰鬥力保存得比較完好的營放在側翼,李東石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當張志騏拖住了蠻軍的進攻速度,挫敗了蠻軍的銳氣之後,打一場戰術反擊戰。準確的說,是打一場戰術包圍戰,消滅聚集在一起的蠻軍進攻部隊,頂住蠻軍的第二次進攻。
因為反擊戰更注重靈活使用戰術,所以李東石把兩個不太聽話的營長派了上去。
李東石心裡很清楚,就算能夠打退蠻軍的第二次進攻,傷亡也不會小到哪裡去。更重要的是,蠻軍不顧傷亡,連續發起了兩次進攻,肯定會發起第三次進攻。因為蠻軍的作戰部隊更多,所以蠻軍不需要考慮進攻部隊的精神狀態。李東石卻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讓各個戰鬥營輪番上去防禦,也最多頂住蠻軍的三次進攻。
打到這個地步,李東石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利用蘭契市區,盡可能多的消滅蠻軍的有生力量,減輕陣地防禦戰的壓力。
12點25分,第1533營打響了第一槍。
戰鬥打得很慘烈,雖然擔任伏擊任務的KZ-24C迅速摧毀了蠻軍的數輛坦克,但是蠻軍立即發起反擊,讓擔任外圍掩護任務的步兵不得不拚死阻擊。
打到12點35分,第1533營退了第一步。
雖然蠻軍的損失比第1533營打得多,至少有6輛坦克與5輛步兵戰車被摧毀,而蠻軍只擊毀了2輛KZ-24C,但是在第1533營不得不退到下一個路口的時候,蠻軍的士氣明顯提高了不少。
打到13點過,第1533營已經退到了第四個路口處。
雖然沒有站在最前沿,但是李東石知道,第1533營的傷亡肯定很大。
再退下去,不但會有更大的傷亡,第1533營官兵的士氣與鬥志也會受到影響。
士氣崩潰了,再厲害的部隊也守不住防線。
13點05分,李東石讓第1531營與第1532營投入了戰鬥。
2個營要對付的是第48機械化步兵師的6個戰鬥營。
當KZ-24C空降戰車從蠻軍側翼殺出來的時候,雙方立即糾纏在了一起。受城市環境的限制,雙方都只能在極近的距離內開火。毫無疑問,在這種情況下,穿甲威力已經成為了衡量戰鬥力的次要因素。誰開火的速度更快,誰運動的速度更快,誰就最有希望幹掉對手,活到最後。
顯然,KZ-24C佔了優勢。
只不過,KZ-24C的性能優勢彌補不了數量劣勢。
在兵力過於密集的情況下,數量優勢顯得非常關鍵。
更要命的是,KZ-24C的一個設計缺點暴露了出來。準確的說,應該是設計優點變成了性能缺點,那就是過輕的戰鬥質量。
不管是KZ-24C,還是蠻軍的坦克,都很難在狹窄的街道上展開。
為了擴大戰線,充分發揮裝甲兵的戰鬥力,不管是KZ-24C還是m4A2,都得想方設法的離開擁擠的街道。唯一的辦法就是穿過建築物廢墟,決定「穿牆能力」的就是戰車的戰鬥質量。m4A2重達60多噸,可以輕而易舉的穿過轉牆,甚至可以撞開預制板,在戰鬥中躲到建築物廢墟內,向暴露在街道上的KZ-24C開火。毫無疑問,KZ-24C沒有這麼幸運。因為戰鬥質量太輕,就算KZ-24C的衝刺速度很快,也很難一次性撞開建築物廢墟。在激烈的戰鬥中,哪怕耽擱1秒鐘,都有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根據戰後對戰損的KZ-24C進行的勘測結果,至少有三分之一的KZ-24C因為沒能及時衝入建築物廢墟內,在街道上暴露的時間太長,被蠻軍的m4A2,或者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武器摧毀。
打到這個時候,空降153旅才第一次面對面的與蠻軍交戰。
只不過,這僅僅只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