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國策

龍騰世紀 第一百一十二章 神出鬼沒 文 / 閃爍

    第一百一十二章神出鬼沒

    受野戰器材稀缺的影響,13日夜間與14日凌晨,蠻軍並未發起猛攻,空降173旅獲得了一個平靜的夜晚。

    只是,這不見得是什麼好事。

    雖然戰術航空兵與艦載航空兵在夜間反覆轟炸了蠻軍集結地點,但是蠻軍早已習慣了夜間轟炸。空降173旅休息了一個晚上,分散在外圍的蠻軍也休息了一個晚上。天亮後,蠻軍肯定會再次發起進攻,而且是更加猛烈的進攻。

    整個晚上,裴承毅都在關注瓦拉納西方向上的異常情況。

    確實很異常,不管怎麼樣,蠻軍沒有理由讓空降173旅的官兵睡大覺。

    14日凌晨,袁晨皓提出建議,應該為空降173旅提供更多的幫助。

    裴承毅沒有否決袁晨皓的建議,立即聯繫空軍司令部,要求戰略航空兵立即出動,趕在天亮前完成一次特殊任務。

    14日4點30分,24架H-9B戰略轟炸機趕到。

    按照前線指揮部的要求,24架轟炸機各搭載24具彈藥撒布器,在空降173旅的防禦陣地外圍投撒了近14萬枚質量僅為1.5千克的反人員子彈藥,也就是配備了探測傳感器,專門用來對付人員的小型地雷。

    因為投撒彈藥的時候,戰術航空兵轟炸了蠻軍集結地點,而且轟炸機在尼泊爾上空就投下了彈藥撒布器,沒有出現在瓦拉納西上空,所以當蠻軍再次趕往進攻陣地,準備攻打瓦拉納西的時候,並不知道在他們面前出現了一道地雷屏障。

    這次行動,最終決定了空降173旅的命運。

    得知戰略航空兵出動,空降173旅旅長立即把全旅狙擊手,以及能夠用步槍打中400米外敵人的神槍手集中起來,組成200多個狙擊小組,在前沿陣地設置狙擊點,命令狙擊手重點打擊蠻軍工兵。

    14日清晨,當蠻軍發現空降173旅的陣地外圍多了一圈地雷防線後,已經晚了。

    除了第一批進攻的蠻軍被炸死炸傷之外,蠻軍還喪失了攻打瓦拉納西的能力。

    在缺乏炮兵與裝甲兵的情況下,蠻軍只能用工兵掃雷,替進攻的步兵打開通道。帶著探雷與掃雷設備的工兵很好辨認,也很容易遭到狙擊手射殺。沒有工兵,就只能用步兵的**闖出一條血路。顯然,沒有任何一名蠻軍士兵願意當墊腳石。

    整個上午,蠻軍在瓦拉納西的進攻行動都乏善可陳。

    即便到了14日下午,蠻軍東拼西湊搞來20多輛帶有掃雷釧的坦克,也沒能取得多大進展。一是轟炸機投下的子彈藥只針對人員,不針對裝甲目標,掃雷坦克很難剷除前進道路上的地雷;二是空降173旅不缺乏反裝甲武器,擔任戰場支援任務的低空攻擊機也不會放過蠻軍坦克。

    確定空降173旅無礙之後,裴承毅把重點轉向了東面。

    14日8點30分,經過1天準備後,54軍與77軍對包圍圈內的蠻軍第一集團軍發起總攻,敲響了第一場包圍殲滅戰結束的鐘聲。

    可以說,這是自開戰以來,打得最為輕鬆的一場戰鬥。

    按照裴承毅的部署,54軍與77軍採用交錯進攻的戰術,同時向蠻軍發起攻擊,在殲滅蠻軍的時候,將蠻軍切割成兩個部分,從而降低殲敵難度,加快戰鬥速度。

    進攻開始後,並沒有出現裴承毅預料的情況,即蠻軍沒有拚死抵抗。

    戰鬥進行到12點過,也就是54軍與77軍的先頭部隊會師的時候,大部分蠻軍已經放棄抵抗,主動向進攻部隊繳械投降,只有極少數蠻軍負隅頑抗。

    唯一比較「正常」的是蠻軍沒有集體投降,而是以小股的形式投降。

    下午,凌雲霄把審訊戰俘的報告發給了前線指揮部,裴承毅才明白了過來。

    進攻開始前,蠻軍第一集團軍司令、以及大部分將領都已離開部隊,去向不明。也就是說,被圍困的只是一群沒有統一指揮的烏合之眾。連主帥都逃了,下面的軍官與士兵還會拚死戰鬥嗎?那幾支負隅頑抗的蠻軍也是在不清楚情況,也就是不知道主帥已經臨陣脫逃的情況下才沒有繳械投降。

    數日後,裴承毅才收到消息,第一集團軍的20多名將軍逃到了孟加拉國。

    當然,這些將軍也沒有好下場,戰後被孟加拉國遣返回蠻度,被蠻度政府送上了軍事法庭。審判他們的罪名不是丟下部隊臨陣脫逃、也不是擅離職守,而是在當職期間對西孟加拉邦的孟加拉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的殘酷鎮壓。

    因為蠻軍迅速崩潰,所以這場原本計劃耗時3天的戰鬥只進行了半天。

    14點30分,裴承毅就讓77軍撤出戰鬥,把打掃戰場的任務留給54軍。

    裴承毅還同時下達了另外一條命令:21軍全面展開,包圍格蒂哈爾,阻止蠻軍第二集團軍主力部隊逃往恆河南岸;如果有可能,派遣先遣部隊渡過恆河,在薩希卜根傑建立橋頭堡,為大部隊渡河做好準備。

    毫無疑問,裴承毅加快了進攻速度。

    讓裴承毅做出這個決定的根本原因不是殲滅第一集團軍的難度降低,而是從吉大港出發的後勤保障部隊、也就是陸戰隊將在15日上午到**根傑,為前線作戰部隊提供數十萬噸作戰物資。

    有了足夠的物資,就沒有什麼好擔憂的了。

    只不過,裴承毅沒有讓77軍率先渡河,也沒有讓77軍殲滅困守格蒂哈爾的第二集團軍主力,而是讓77軍從賴根傑南下,沿恆河東岸向南推進。也就是說,77軍的任務是去增援巴哈蘭布爾與帕德巴拉的空中突擊部隊。

    此舉意義非同凡響。

    只要77軍南下的速度足夠快,就能盡快解放出3支空中突擊旅,從而提前發起攻打加爾各答的作戰行動。因為從孟加拉國到巴哈蘭布爾與帕德巴拉的鐵路線已經打通,所以攻打加爾各答的後勤保障不成問題。

    最重要的是,蠻軍第三集團軍的主力仍然在加爾各答,沒有來得及前往賈姆謝德布爾。

    只要能夠及時進軍加爾各答,就能再次迫使蠻軍分兵,把第三集團軍的部分部隊留在加爾各答,為正在前往賈姆謝德布爾的部隊爭取突圍時間。如此一來,就有機會分兩次戰鬥殲滅第三集團軍,從而降低戰鬥壓力。如果打得好,還能有效降低蘭契方向上的防禦作戰壓力,讓空降153旅能夠喘口氣。

    裴承毅的調動能夠瞞過蠻軍,卻瞞不過美國的軍事偵察衛星,以及在孟加拉灣公海上空盤旋的美軍戰略偵察機。

    發現77軍主力向賴根傑運動之後,杜奇威立即判斷出了裴承毅的意圖。

    消息馬上發給了史塔克,並且由史塔克轉交給了古吉拉德。

    這下,古吉拉德頭大了。

    雖然古吉拉德深知77軍南下的意義,也知道3個空中突擊旅的強大進攻實力,但是擺在他面前的現實問題是,第三集團軍的作戰部隊到達加爾各答之後,必須補給休整,才能前往賈姆謝德布爾。也就是說,第三集團軍不可能在一夜之間離開加爾各答,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逃出空中突擊部隊的阻擊範圍。

    古吉拉德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死守加爾各答。

    就算蠻度陸軍參謀長不做出這個決定,蠻度總理也會下達死守加爾各答的命令。

    與其他被華國陸軍佔領的城鎮不同,加爾各答是蠻度的大城市,而且還是全球知名的大城市。雖然加爾各答不是蠻度的首都,但是是蠻度東部地區、特別是恆河河口地區的中心城市。如果蠻軍一槍不放的放棄如此重要的戰略城市,蠻度軍人會怎麼想,還有那些本來就對政府不滿的平民會怎麼想?

    從政治角度出發,蠻軍必須在加爾各答打一場大仗,而且越慘烈越好。

    只要能夠激發蠻度民眾的抵抗意志,別說毀掉一個加爾各答,就算毀掉十個加爾各答也在所不惜。

    得到總理的支持後,古吉拉德命令加爾各答的11個步兵師就地組織防禦。

    準確的說,蠻軍要守的不是加爾各答,而是加爾各答城市群。除了加爾各答之外,還有豪拉、加普裡奇與坎寧港,其中豪拉是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城市,加普裡奇是人口為30萬的中型城市,坎寧港則是人口10萬的港口城市。

    在古吉拉德排兵佈陣的時候,魯拉賈帕尼向西孟加拉邦政府與加爾各答市政府下達了緊急戰爭動員令,要求兩地政府配合守軍,積極動員適齡人員參與城市防禦作戰,組建更多的作戰部隊。

    與波卡羅鋼城不同,加爾各答守軍嚴重缺乏武器裝備,連槍支都不夠。

    能夠動員的,只有一些沒有戰鬥力的青壯年勞力。當然,對於城市防禦戰,特別是在需要構築外圍防禦圈的情況下,勞力也是很重要的戰鬥力。

    因為蠻軍的動員並不迅速,所以裴承毅沒有立即發現加爾各答方向上的變化。

    直到14日夜間,裴承毅才注意到,應該離開加爾各答的蠻軍沒有離開,甚至沒有離開的跡象。雖然這一情況引起了裴承毅的重視,讓他猜到蠻軍會死守加爾各答,但是裴承毅當時並未認識到,蠻軍會動員上百萬市民參與防禦作戰。

    這也不能怪裴承毅,因為14日當天的重點在蘭契。

    瓦拉納西的戰局穩定下來後,裴承毅原本打算集中力量消滅第一集團軍,為此調整了支援力量。結果第一集團軍的表現差強人意,根本不需要出動多少支援力量。發現從波卡羅鋼城出發的3個預備師逼近蘭契後,裴承毅再次調整支援力量,重點支援空降153旅,阻滯蠻軍增援部隊。

    14日下午,第二支增援部隊離開波卡羅鋼城。

    蠻軍擺出了強攻蘭契的架勢,裴承毅自然不回手軟。

    出動空中力量阻擊南下的蠻軍後,裴承毅讓艦隊把炮火轉向波卡羅鋼城,重點轟擊用來生產槍支彈藥的軍事工廠與鋼鐵廠。僅僅殲滅蠻軍沒有用,必須打掉蠻軍的潛力,也就是動員能力。

    只是,火力打擊不可能讓蠻軍停止前進。

    在增援部隊遭到打擊的時候,13日退守拉姆格爾的大約35000名蠻軍在14日凌晨再次上路,並且在14日清晨到達蘭契城外,開始攻打空降153旅的防禦陣地。

    受此影響,裴承毅手裡的大部分支援力量都放在了蘭契。

    與空降173旅的情況一樣,在作戰物資匱乏的情況下,李東石不得不全線退守,只在主陣地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才出動預備隊攻擊蠻軍側翼,迫使蠻軍放棄進攻。李東石的戰術意圖很清楚:盡量拖延時間。

    萬幸的是,攻打蘭契的蠻軍只有3萬多,比攻打瓦拉納西的蠻軍少得多。

    戰鬥持續到16點左右,在付出了近2萬名官兵傷亡的慘重代價後,蠻軍開始向拉姆格爾撤退。雖然包括張志騏在內的營長都要求發起反擊,就算不攻佔拉姆格爾,也要殲滅更多的蠻軍,減輕戰鬥壓力,但是李東石沒有下達反擊命令,而是讓各個營抓緊時間搶修受損的戰車,救治傷員。李東石不是不想發起反擊,而是沒有辦法發起反擊。白天的戰鬥中,空降153旅拼光了所有炮彈,如果發起反擊,就只能依靠各個營自身的火力。雖然蠻軍在白天的戰鬥中損失了2萬多官兵,但是還有1萬多官兵,真要拚命,肯定能夠給反擊部隊製造不少的麻煩。

    這次,沒有等李東石發出請求,前線指揮部就派來了運輸機群。

    發現空降153旅沒有趁蠻軍撤退的機會發起反擊,裴承毅就斷定空降153旅用光了作戰物資,所以在蘭契的地面戰鬥結束後,裴承毅就讓袁晨皓安排空運力量,為空降153旅空投作戰物資。

    戰鬥打到這個時候,蘭契成為了真正的焦點。

    當天晚上,支援航空兵與陸軍航空兵的戰術運輸機群總共飛了5趟,為空降153旅送去了12000多噸作戰物資。

    對李東石與空降153旅的官兵來說,這些作戰物資比黃金還要寶貴。

    只是,李東石並不知道,這將是空降153旅在等到增援部隊之前,得到的最後一批作戰物資。

    除了裴承毅在千里之外的沃濟拉巴德關注東線戰場上的戰鬥之外,項鋌輝也在萬里之外的共和國首都關注著東線戰場上的戰鬥。雖然裴承毅不用實時向項鋌輝匯報戰況,只需要每天報告一次戰鬥結果就行了,但是作為總參謀長,項鋌輝有足夠的能力根據戰鬥情況判斷整個戰況,推測裴承毅的用兵意圖。

    很多時候,項鋌輝都不得不暗自佩服這個由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少壯派將軍。

    可以說,戰爭打到這個時候,裴承毅的用兵策略不但神出鬼沒,還分毫不差。別的不說,總攻開始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裴承毅會在正面突破的基礎上打大縱深穿插殲滅戰,以地面突擊部隊、特別是77軍這樣的快速突擊部隊為主,先完成戰役分割任務,然後再逐一消滅分散的蠻軍。裴承毅的戰役部署確實有很大的迷惑性,戰役的前兩天,仍然有不少人認為他會在殲滅第一集團軍之後投入更多的地面突擊部隊。打到第三天,項鋌輝才發現,裴承毅壓根沒有把地面突擊部隊當作主力,真正的主力仍然是空降部隊。通過奪取瓦拉納西與蘭契,僅用2個空降旅就完成了對東線戰場上蠻軍的戰略合圍,牽制住了蠻軍的預備隊,為正面戰場上的殲滅戰打下了基礎。更重要的是,裴承毅撒下的天羅地網看似漏洞百出,實際上沒有任何縫隙,不但罩住了蠻軍主力,還堵死了所有逃跑的通道。讓項鋌輝更加不敢相信的是,戰鬥打到這個時候,就算不包括部署在尼泊爾境內的38軍與部署在孟加拉國境內的39軍,裴承毅手裡還有2個軍加2個旅的戰役預備隊,隨時可以加快戰役進程,或者擴大進攻範圍。

    那麼,裴承毅在等什麼呢?

    發現77軍脫離主戰場,趕往賴根傑的時候,項鋌輝明白了過來。

    裴承毅不但要消滅蠻軍東部集團軍群,還要為下一輪戰略進攻奠定基礎。

    77軍的進軍目的地肯定是加爾各答,佔領加爾各答之後,裴承毅就會派上36軍或者37軍,在艦隊與兩棲突擊艦隊的支援下,向南推進,掃蕩孟加拉灣沿岸地區,攻佔包括布巴內斯瓦爾與維沙卡帕特南在內的戰略要地,完成向蠻度半島南部地區的進軍準備,從東面威脅德干高原。

    真要走到這一步,蠻度離徹底戰敗就不遠了。

    丟掉南部地區,蠻度只能死守西北地區。毫無疑問,裴承毅會在東線總共結束之後把主力調往西線戰場,猛攻新德里。到時候,就算蠻度政府逃往南方,也逃不出裴承毅的手掌心。

    從戰爭的整體高度來看,從加爾各答南下的重要性不比攻佔新德里低多少。

    要想盡快結束戰爭,迫使蠻度承認戰敗,就得加快南下的步伐。

    做出這個判斷後,項鋌輝沒有立即向裴承毅下達作戰命令,要求前線指揮部調整作戰方案。畢竟項鋌輝早就向裴承毅保證,讓裴承毅全權指揮前線作戰,絕不干預前線指揮部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這是調整總體戰爭計劃的戰略行動,不是戰役與戰術行動。

    為此,必須徵求元首的意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