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國策

龍騰世紀 第一百五十章 片面停火 文 / 閃爍

    第一百五十章片面停火

    第二階段有限打擊行動持續到6月1日凌晨0時0分。

    按照「時間表」的承諾,第二階段有限打擊行動的強度降低了二分之一,大部分作戰力量撤離戰區,主要作戰任務由空軍承擔,海軍也部分解除了戰略封鎖,允許向口木輸送包括糧食與燃油在內的更多的人道主義救援物資。

    不是共和**隊不想打,而是找不到多少可以打的目標。

    經過第一階段的全面戰略轟炸打擊行動,口木本土的有價值目標已經所剩無幾。為了尋找打擊對象,軍情局還調動數顆軍事偵察衛星與民用遙感衛星,花1周時間拍攝口木全境數字地圖。不可否認,肯定有「漏網之魚」,第二階段有限打擊行動的主要任務就是消滅「漏網之魚」,確保口木無法在戰後迅速復甦。

    實際上,這一階段的打擊行動多少有點多餘。

    隨著春季到來,在只能向伊豆諸島轉移350萬人口的情況下,留在本土的數千萬難民最多只能生存2年。即便到達伊豆諸島的350萬口木人中有200萬處於最佳生育年齡(18歲到24歲)的女性,以最快的速度繁衍後代(平均1年1胎),嬰兒存活率高達100%,2年之後口木只剩下750萬人口。算是僑居海外的1000多萬口木人,2年之後口木的國民人口不會超過2500萬,其中勞動力不會超過2000萬。

    這還是理論計算結果,實際情況肯定糟糕得多。

    按照口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迎來的生育高峰,需要大概30年,口木的人口數量才有可能超過5000萬,為大國地位打下基礎。

    由此可見,即便共和國立即停止戰略打擊,口木也無法在戰後迅速恢復元氣。

    按照西方媒體的評論,共和國的軍事打擊行動多少帶有政治色彩。

    逐步降低打擊強度,不是為了摧毀口木,而是為了與西方國家討價還價,從根本上影響口木的戰後重建工作。

    美歐的第二階段人道主義援助行動,主要為口木難民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資與設施。

    按照共和國在「五加九會議」上做出的承諾,在第二階段有限打擊行動中,除了將5個「安全區」的範圍擴大2到5倍之外,還在口木本土劃出10個新的安全區。這10個安全區是北海道的扎幌,本州島的秋田、仙台、金澤、宇都宮、靜岡與奈良,四國島的高知、以及九州島的熊本與大汾。除了允許運送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的船隻開赴安全區之外,共和國還允許運載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的飛機前往安全區內的機場,同時允許承諾接納口木難民的國家用飛機接走難民。當然,共和國對空運做出了嚴格的限制,比如運輸機到達機場後,必須按照共和國指定的時間將運載的物資放在指定的地點,以便共和國的偵察衛星對物資的種類與性質進行核對。又比如,所有搭乘飛機離開口木的難民必須提前在最近的國際救援機構登記備案,以備共和國進行核查。

    共和國開出如此苛刻的條件,與美歐的人道主義援助項目有密切關係。

    按照美歐制訂的計劃,在第二階段人道主義援助行動中,向口木提供糧食、藥品、取暖用的燃油、清理放射性污染的設備名義上是為了幫助口木難民盡快恢復正常生活,實際上是為第三階段人道主義援助行動、也是正式幫助口木進行戰後重建之前的基礎準備工作打下基礎,從而在共和國實現全面停火之後立即幫助口木進行戰後重建。

    美歐的目的昭然若揭,共和國不得不有所提防。

    雖然簽署相關協議,但是在援助物資問題上,共和國與美歐仍然存在巨大分歧。別的不說,僅援助給口木的糧食就差點讓共和國與美歐翻臉。按照美國提交的援助方案,為了使8000萬口木人獲得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每月需向口木提供200萬噸糧食,並且向口木派遣數萬名志願救援人員。共和國的計算結果是,即便不考慮口木儲備的糧食,每月也只需要向口木運送120萬噸糧食,就能確保所有口木人獲得最低生活保障。顯然,雙方的分歧在具體人均指標上,美國的標準是人均月25千克,而共和國的標準是人均月15千克。按照美國的標準,絕大部分口木人肯定會「吃飽了沒事做」,有足夠的能力參與基礎重建工作。按照共和國的標準,幾乎所有口木人都只能勉強填飽肚皮,沒有精力參加勞動。

    所有的細節問題都得通過談判解決。

    這也是「時間表」第二階段期間的主要工作。

    為了避免出現矛盾與衝突,共和國與美歐在2個月內進行了數十次談判,商討所有細節問題,不但是人均糧食配額,還有取暖配額、藥品配額、支援救援人員規模、廢墟清理設備的種類與總量等等。

    為了在談判桌上向美歐施加壓力,共和國肯定不會立即停止打擊行動。

    由此可見,共和國逐步降低打擊強度,根本目的就是阻止美歐向口木提供超出人道主義援助基礎的戰略支援。

    正是如此,共和國才從始至終掌握著主動權。

    美國想用口木綁架共和國,共和國則用口木綁架了美國。

    隨著新的10個「安全區」陸續開闢,幾乎所有倖存的口木人都集中到了15個「安全區」內。如果美歐在談判桌上給共和國製造麻煩,共和國隨時可以終止談判,恢復全面戰略轟炸打擊行動,將矛頭對準聚集在「安全區」內的口木人。美歐承受不起這樣的代價,也不能拿數千萬口木人開玩笑,也就只能在談判中讓步。

    更重要的是,時間一天天過去,美歐離其目的也就越來越遠。

    口木的戰後重建,美國與歐洲國家最多提供物資與資金,不可能派遣工程人員前往遭到嚴重污染的口木本土幫口木人擦屁股。就算美國肯派人員前往「污染區」,也沒有幾個美國人願意賺不要命的錢。換句話說,口木戰後重建必須依靠口木人!

    如此一來,必須在2029年10月份之前完成最重要的「廢墟清理工作」。

    美國與歐洲的意見非常一致,就連口木戰時看守內閣都有相同的想法。既然數千萬口木人難免一死,絕大部分都將在2年內病亡,何不用這些人完成最危險、也是最艱巨的重建工作呢?

    如何辦到,美歐不需要操心,口木戰時看守政府可以用刺刀與機槍逼迫數千萬難逃一死的口木人為民族的未來做出最後的犧牲與貢獻。美歐需要做的,只是盡快讓共和國停止打擊行動,讓口木戰時看守政府能夠進行戰後重建工作。

    現實很殘酷,殘酷到讓人發指的地步。

    據部分前往「安全區」採訪的記者回憶,所有進入「安全區」的口木難民都得在口木戰時看守政府設立的登記處登記備案,然後前往指定的地點居住,不得隨意活動,更不得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離開「安全區」。難民每天只能獲得勉強維持生存的糧食、藥品與取暖用的燃料,要想獲得更多的生存物資,必須參與由戰時看守政府主持的「廢墟清理工作」,用勞動換取物資。後來,為了「鼓勵」更多的難民參與「勞動」,口木戰時看守政府連續數次降低最低物資配給額度,逼迫餓著肚皮的難民前往遭受嚴重污染的地區完成常人根本無法想像的危險工作。到最後,口木戰時看守政府真用刺刀與機槍逼迫最後一批奄奄一息的難民加快邁向死亡的步伐。

    不得不承認,西方世界仍然有盡職盡責的記者。

    2028年與2029年的「普利策新聞獎」分別頒發給了報道口木戰後重建工作的美國洛克維爾與法國記者蒙塔拿,表彰兩人用最直接的方法報道了最真實的新聞。誰能想到,洛克維爾在接受頒獎後的第二天就在家裡吞槍自殺;他在留給妻子的「遺信」中提到,為了那張獲得普利策獎的照片,他眼睜睜的看著1名14歲的口木女孩倒斃在路旁;從此以後的100多個日日夜夜,他每天晚上都能夢見那雙絕望的眼睛與無助的哀求。蒙塔拿則在頒獎之後放棄記者的工作,成為了一名堅定的反戰人士,2年後倒在了南美洲的叢林裡面;臨死前,蒙塔拿還抱著1名戰爭孤兒;這與他在口木拍攝下的,那位臨死前還將剛剛出生的嬰兒死死抱在懷中的母親何其相似!

    戰爭沒有憐憫,也不相信眼淚。

    與「口木戰爭」相關的新聞報道,特別是口木戰後重建的新聞報道,成為了反戰團體的最好宣傳工具,也成為了人類反思戰爭的最好佐證。

    沒人因此指責共和國,至少有理智的人沒有指責共和國。

    原因很簡單,如果戰爭走向另外一個極端,遭受傷害的就不是1億4000萬口木人,而是10倍於此的共和國人民,因戰爭造成的苦難也將擴大10倍。

    應該反思的不是戰爭手段,而是戰爭本身。

    用1億4000萬條生命換來的教訓足夠讓所有人記住戰爭的殘酷性,也足以讓任何一個國家在試圖發動戰爭的時候再三掂量。

    只是,在文化色彩、意識形態無法消除的情況下,戰爭不會從此銷聲匿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