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技術換產品
共和國的目的是什麼?很快就公佈於眾。
在當天的「全面銷毀核武器會議」上,閻尚隆向參會各國公佈了「技術換產品框架協議」。按照該協議,任何國家都可以與共和國簽署雙邊協議,只要承諾放棄核裂變技術,共和國就將為其提供可控聚變反應堆產品,幫助建造更高效、更經濟、更環保、也更廉價的可控聚變核電站。
雖然提前「打了招呼」,但是閻尚隆公佈的消息仍然讓參會國家震驚不已。
最「驚恐」的肯定是美國。
「技術換產品」,絕不是簡單的交換,而是包含政治、外交與軍事內涵的國家間全面合作協議。別的不說,如果某個國家承諾放棄核裂變技術,等同於放棄核武器與放棄發展核武器的意圖,其國家安全必然受到影響。共和國以「雙邊協議」的方式為其他國家提供可控聚變反應堆,必然會在協議中明確共和國的安全保障承諾,從而與所有簽署雙邊協議的國家形成政治軍事同盟關係。
美國能夠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嗎?
大會上,美國代表立即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共和國的「框架協議」帶有明顯的針對性,不符合會議宗旨,希望共和國在考慮成熟之後再提出相關話題。
什麼是「針對性」?美國代表沒有明確說出來,也說不出來。
無論如何,美國不可能與共和國簽署「雙邊協議」,也就不可能為了共和國的可控聚變反應堆放棄核裂變技術,從而喪失核大國的地位。
美國代表的做法只能說明一個問題:美國沒有迴旋餘地。
與美國一樣,俄羅斯、法國與英國都對共和國的「框架協議」持保留態度。
到此,共和國的意圖已經非常明確了。
利用手裡的可控聚變反應堆技術,建立起足以與「北約集團」、「獨聯體集團」、以及歐盟相匹敵的軍事政治同盟體系。雖然共和國沒有直接提出通過「多邊合作」的方式建立同盟體系,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與共和國簽署「雙邊協議」,雙邊合作遲早會轉變成「多邊合作」,最終演變成多國政治軍事同盟。
共和國邁出這一步,原有的國際秩序將土崩瓦解。
按照蘭得公司在事後做出的評估,等到美國的可控聚變反應堆技術追上共和國,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國家與共和國簽署雙邊合作協議,加入以共和國為主的政治軍事同盟,共和國因此全面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美國能做的,只是加快技術開發力度。
不久之後,美國國會就批准了1項為期5年、總投入6600億美元的「特別技術撥款法案」,全面提升可控聚變反應堆的研製進度,力求在2033年之前追上共和國,佔領「國際可控聚變核電站市場」3成以上的份額,成為僅次於共和國的技術與產品輸出國。
歐盟與俄羅斯的政策也一樣,只能加快相關技術的開發速度,爭取在共和國獨霸國際市場之前獲得一席之地,從而拉攏其他國家。
與美國、歐盟、俄羅斯的態度相比,其他國家則對共和國的「框架協議」持歡迎態度。
當天,巴基斯坦代表就在大會上表示,巴基斯坦將全力支持共和國為「全面銷毀核武器」做出的卓越努力,積極參與「技術換產品框架協議」,將在更多的相關問題上與共和國進行更深入、全面的協商談判,力爭成為第一個與共和國簽署雙邊協議的國家,從而解決本國的電力緊張問題。
巴基斯坦的態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可以說,巴基斯坦與共和國簽署「雙邊協議」只是形式上的問題。
共和國已經幫助巴基斯坦建造可控聚變發電站,而且早在「口木戰爭」之前就承諾幫助巴基斯坦建立起足以抵抗敵國戰略打擊的「國家防禦系統」,共和國與巴基斯坦的政治軍事同盟關係已經維持數十年。巴基斯坦在會議上高度表態,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積極支持共和國的行動,表明巴基斯坦的「政治立場」。
巴基斯坦表態之後,朝鮮與伊朗也在次日的大會上表明態度。
數日之內,阿根廷、敘利亞、巴西、南非、乃至蠻度都積極主動的與共和國接觸,協商「雙邊協議」的具體問題,對共和國的「技術換產品框架協議」表示了極高的興趣。
眾多「有核」國家的積極行動,終於讓美國坐不住了。
2028年的第四天,美國總統韋斯特伍德在遞交給國會的「國家新興能源發展報告」中明確提到,共和國在可控聚變反應堆技術上的進步已經對美國的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構成嚴峻挑戰,共和國推出的「技術換產品框架協議」將從根本上打破現有國際秩序,推進國際局勢大變革,最終使共和國成為超級大國。
韋斯特伍德的這份報告,獲得了國會參眾兩院的全面認可,為後面的6600億技術發展計劃鋪平了道路,也為美國的能源戰略指明了方向。
問題是,技術進步需要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
除了加快技術發展,美國還得想方設法阻撓共和國的「技術換產品框架協議」。
2028年1月6日,美國代表在「全面銷毀核武器會議」上再次提出,共和國的「技術換產品框架協議」不可能從根本上推動全面核裁軍,只能加大各國分歧,給世界局勢帶來嚴重的不穩定因素,希望共和國能夠修改相關協議,保證所有參與全面核裁軍談判的國家能夠從中獲益。
美國的呼籲立即得到了俄羅斯與歐盟的全力支持。
法國代表在大會上明確提出,共和國不能僅僅用產品換技術,應該用技術換技術,才能體現共和國的誠意,從根本上促成全面核裁軍。
俄羅斯代表則在會議上提出,共和國不能僅僅出售可控聚變反應堆的產品,也不能僅僅轉讓可控聚變反應堆的相關技術,應該開放更多的技術,比如復合蓄電池、超導電動機等等,使更多的國家獲得更多的好處。
法國與俄羅斯表態,很多持觀望態度的國家紛紛表示支持。
此時,問題轉移到了共和國的「技術壟斷」上。
不僅是可控聚變反應堆技術,共和國在「電力革命」的關鍵技術上都擁有不可質疑的壟斷優勢。雖然美國與歐盟已經在復合蓄電池技術上取得了進步,其初級產品也已投放國際市場,但是在性能與價格方面,美國與歐盟的產品嚴重缺乏競爭力,根本不可能與共和國的產品競爭。特別是在高端領域,共和國的復合蓄電池幾乎霸佔了全球市場,形成了實質上的壟斷效應。
談判爭執不下,美國與歐盟開始商討新的對策。
按照美國的提議,應該盡快成立「國際反壟斷機構」,從根本上杜絕某個國家對某項與人類息息相關的關鍵技術的壟斷,從而讓更多的國家從技術進步中獲益。
毫無疑問,美國的措施完全針對共和國。
問題是,「國際反壟斷機構」有成立的可能性嗎?
至少在此之前,沒有任何可能性。歷史上,美國也是「壟斷」的獲益國。在空客公司成立之前,美國壟斷了國際大型民航客機市場。在「華芯集團」成立之前,美國壟斷了商用計算機芯片。時之今日,美國仍然在很多領域擁有壟斷地位。
針對歐盟與美國的「挑釁」,共和國沒有給予太多的關注。
除非美國與歐盟願意永遠落後,從不進口共和國的高端產品,不然美國與歐盟最多在嘴上說說「反壟斷」,不可能採取任何實際行動。其他國家更是如此,除非願意永遠處於追趕狀態,不再進口共和國的產品,不然就得繼續與共和國合作。
關鍵是,共和國的「技術換產品框架協議」太有誘惑力了。
隨著巴基斯坦、朝鮮、伊朗與共和國先後進行「雙邊談判」之後,阿根廷、敘利亞等國也與共和國展開「雙邊談判」。
誰都知道,得到共和國的援助,等於打開了通往發達國家的大門。
沒有哪個國家願意永遠呆在發展華國家的行列之中,也就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抵禦共和國拋出的誘餌。
可以說,人類歷史上,能夠與「可控聚變反應堆」技術相提並論的「革命性技術」屈指可數。工業時代的蒸汽機,也許算得上吧。
到此,共和國的「未來戰略佈局」初顯端倪。
依靠「復合蓄電池」,共和國迅速發展壯大、一躍成為發達國家。依靠「可控聚變反應堆」,共和國必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
此時,才能明白紀佑國在共和國歷史上起到的關鍵作用。
不管是復合蓄電池還是可控聚變反應堆,都是在紀佑國時代確立下來的重點技術。如果沒有在紀佑國執政期間啟動的「炎黃計劃」,何來共和國此時的成就?
從協議到實施,肯定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正如美國所擔心的一樣,「技術換產品框架協議」不是簡單的「技術經濟協議」,而是具有政治軍事同盟性質的「全面合作條約」。其他國家想從共和國獲得先進技術,更想獲得保證國家安全的武器裝備與同盟承諾。共和國也希望通過技術經濟領域內的合作,建立更加廣闊的同盟組織,鞏固與提高共和國的國際地位。
談判任重道遠,共和國的前進道路也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