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國策

龍騰世紀 第二十三章 華國問題專家 文 / 閃爍

    第二十三章華國問題專家

    布魯德林與湯馬駟到來,韋斯特伍德讓秘書推掉了下午的安排。

    國務卿布魯德林不用多做介紹,CIA新任局長湯馬駟特別值得一提。

    按照美國的相關制度,CIA局長不屬於內閣成員,新任總統既可以在就職前向國會提名新的CIA局長,也可以沿用CIA局長,或者在任職期間重新任命CIA局長(需得到國會批准)。一般情況下,新任總統都會在就職前後任命新的CIA局長。

    韋斯特伍德在就職前提名喬治.皮爾斯為CIA局長,獲得國會批准。這位倒霉的CIA局長上任後不到1年,口木爆發「政變危機」,CIA遭到牽連,不得不主動辭職。隨後在韋斯特伍德的支持下,湯馬駟出任CIA局長。

    湯馬駟創造了CIA歷史上的很多個「第一」,比如是第一個非情報人員出身的局長、第一個沒有大學學歷的CIA局長等。在這些「第一」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其「華國問題專家」的身份,以及在華國生活了25年的經歷。

    5歲時,湯馬駟隨同父親前往華國,在華國生活到30歲,才回國工作。

    25年,除了讓湯馬駟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與上海話、取了一個頗具華國特色的名字之外,還讓他成為了美國最知名的「華國問題專家」。回國之後,湯馬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國際戰略研究所」擔任華國問題研究員,專門替政府部門、國會機構、軍方分析處理與華國相關的問題。也正是這份工作,讓湯馬駟在40歲以前認識了包括韋斯特伍德在內的眾多美國政界名流,獲得了進入政壇的機會。

    提名湯馬駟擔任CIA局長時,韋斯特伍德向國會議員說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只有像華國人那樣思考問題的人,才能真正瞭解華國人的想法。雖然無法確定這句話對國會批准湯馬駟擔任CIA局長起了多大的作用,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句話肯定了華國問題在CIA日常工作中所佔的份量。

    湯馬駟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平息「政變門事件」。

    1年多下來,湯馬駟成功處理了多其情報事件,能力得到肯定。

    用外界的話來說,在韋斯特伍德的內閣成員中,湯馬駟的影響力僅次於布魯德林。

    「多種跡象表明,華國情報部門在最近加強了對口木的情報搜集力度。」大概在華國生活得太久,用詞時,湯馬駟會偶爾用一些漢語詞彙,比如說到國家名字的時候,一直用的是漢語,而不是英語。最初,韋斯特伍德與布魯德林都不大習慣,久而久之,兩人也習以為常,不再覺得奇怪。「更多的跡象表明,華國提高了對口木的防範與警惕,大概認為口木會採取某些過激舉動。」

    「過激舉動?」布魯德林冷笑了一下,「口木什麼時候溫和過?」

    「不是以往的問題,而是新的問題。」湯馬駟沒有跟國務卿較勁,「上個月下旬,華國元首曾經在夜間前往總參謀部聽取工作報告。雖然新元首有在夜間聽取工作報告的習慣,但是在其前往總參謀部之前,很可能從情報部門、準確的說是從軍情局長那獲得最新情報,隨後總參謀部舉行了一次多兵種計算機模擬對抗演習。演習的具體內容還不清楚,只能肯定與元首突然聽取工作匯報有關。此舉表明,華國很有可能啟動了戰爭倒計時,正在積極準備與口木開戰。」

    「會很快打起來嗎?」韋斯特伍德問得很直接。

    「誰也說不準,在華國的謀略裡面,戰爭往往是最後才會考慮的手段。」湯馬駟聳了下肩膀。在某些方面,他仍然與普通的美國人很相似。「雖然獲得的情報非常有限,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華國與口木的關係非常微妙。『四方談判』開始以來,華國一直在口木『核問題』上做文章,多位高層領導在各種場合表達出對口木擁有核武器的厭惡與反感。東方的思想觀念與我們有很大區別,更加含蓄、更加內斂,不喜歡用直接方式表達對其他人或者某種事物的感受與感情。在我們看來,『厭惡』與『反感』是很普通的情緒,我們可以對一切不滿意的事物感到厭惡與反感,但是在東方的思想觀念中,『厭惡』與『反感』已經是非常強烈的情緒,甚至是嚴重不滿情緒的直接表現方式。」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把華國向口木發動戰爭的威脅等級提高一些。」

    「不是一些,而是肯定。」湯馬駟淡淡一笑,說道,「東方世界,不管是統治者,還是被統治者,講的都是一個『和』字。按照字面意義,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和平』、『和睦』等等,更貼切的說,『和』是東方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表達的是相互合作、相互信任、和平共處的基本原則。在東方詞彙中,『和』與『戰』是一對反義詞。由此理解,當華國領導人對口木表達出『厭惡』與『反感』情緒的時候,戰爭就不遠了。」

    韋斯特伍德皺起眉頭,朝國務卿看了一眼。

    「如果華國準備對口木開戰,會怎麼做?」

    「這就是最關鍵的問題。」見到總統與國務卿都開始重視,湯馬駟來了精神,「華國自古以來就講求『出師有名』,不興『無名之師』,用我們的思維來理解,就是在出兵之前謀求一個正當的、充分的理由。事實上,華國一直在這麼做。從第四次蠻巴戰爭開始,華國在參與每一場戰爭的時候,都尋求了充分的戰爭理由。在東方世界,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不是實力,而是『道』。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我們常說的『正義』。東方思想觀念中,正義的一方必將贏得戰爭的最終勝利,非正義的一方必然失敗。由此可以斷定,華國領導人不但要為戰爭尋找理由,還要讓華國成為正義的一方。」

    「正義是可以創造的?」布魯德林很是不解。

    「在我們看來,『正義』是公理,不是由誰創造的。可是在東方世界,『正義』是一種勢態,將隨時間、地點、敵人等等因素發生轉變,因此『正義』不是公理,而是某種可以利用有利條件創造的有利態勢。創造『正義』的過程,就是東方觀念中的『謀略』。」湯馬駟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或許在我們看來,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而在東方世界,『對』與『錯』既是事物的正反兩面,又是一個相對概念。沒有絕對的『對』,也沒有絕對的『錯』,只有在某種時期、或者某中局面下才存在『對』與『錯』。」

    「你的意思是,華國會想方設法的將口木逼入絕境,讓口木成為非正義的一方。」

    湯馬駟點了點頭,說道:「這正是華國領導人寧願花上幾年時間佈局,也不願意趁半島戰爭取勝後的有利局面向口木開戰的根本原因。」

    「關鍵是,華國會怎麼做?」布魯德林問得很直接。

    「目前看來,只有一個地方能夠滿足華國主動向口木開戰的所有條件。」湯馬駟故意賣了個關子,說道,「如果口木插手華國內政,對華國採取實質性的侵略行動,華國就是戰爭中正義的一方,華國領導人也會……」

    「明珠島?」布魯德林打斷了湯馬駟的話。

    湯馬駟點了點頭,承認了布魯德林的猜測。

    「口木會這麼做嗎?」韋斯特伍德問得更有深度。

    「問題就在這裡。」湯馬駟似乎對總統的反應速度非常滿意,「雖然口木推行了上百年的西化政策,但是從本質上講,口木是東方國家,深受華國思想文化影響。有足夠的事實證明,村上貞正是一個非常精明的領導人,不但讓口木成為了有核國家,還多次率領口木避開危機。村上貞正不可能不清楚插手明珠島的嚴重後果,但並不表示村上貞正會迴避危險。按照東方的價值觀,既然『正義』是可以轉變的東西,也就有可能使口木成為正義一方。」

    「也就是說,村上貞正有可能冒險?」布魯德林對湯馬駟賣弄學問非常反感。

    湯馬駟點了點頭,說道:「口木早已通過《周邊事態法》,並且將明珠島納入了『周邊地區』。如果明珠島出現動盪,口木可以據此出兵干預。站在村上貞正的角度,這就是正義。當然,站在華國的角度,不管口木有什麼樣的理由,只要口木向明珠島派兵,口木就是侵略者,就是非正義的一方。」

    「當雙方都認為自己是正義的一方,戰爭就會爆發。」韋斯特伍德做了簡單的總結。

    布魯德林看了眼總統,對CIA局長說道:「照你這麼說,雙方都在為戰爭做準備,都在積極推動戰爭……」

    「也不能這麼說,在東方世界……」湯馬駟遲疑了一下,改口說道,「現在開戰,對口木極為不利,村上貞正很有可能只想利用明珠島牽制華國,讓華國不得不放棄向口木開戰的想法。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具備一個前提條件。」

    「我們捲入台海戰爭。」韋斯特伍德說出了CIA局長要說的話,「看來,我們一直低估了口木的能力。」

    「不管怎麼樣,我們不能再次與華國爆發軍事衝突。」

    總統沒有表態,卻明顯支持國務卿的主張。

    美國確實不能與華國爆發直接衝突,美國承受不了戰爭的慘重代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