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國策

龍騰世紀 第四十八章 圓滿結果 文 / 閃爍

    第四十八章圓滿結果

    與龐興龍的平壤之行相比,萊斯利的首爾之行就艱難得多了。

    直到10月26日,萊斯利到達首爾的第五天,雙方才在數個關鍵問題上達成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協議。隨後,萊斯利與樸太玄共同召開了新聞發佈會。

    因為韓國的經濟相對發達(202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18547美元,超過口木的18428美元與共和國的17234美元,在東亞僅次於香港、新加坡與明珠島地區。若按平均購買力計算,韓國的人均收入僅次於共和國、口木與新加坡,位居東亞第四)、工業基礎雄厚(世界範圍內韓國造船業排第三、汽車業排第七、電子業排第五、鋼鐵業排第六)、科技實力強大,所以美韓簽署的協議與經濟援助基本上沒有關係。

    重點只有2個:貿易交往與軍事合作。

    2016年,美國超過共和國,成為韓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是歐盟),次年美國成為韓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韓國則是美國的第六大貿易夥伴(第一是共和國、第二是歐盟、第三是口木、第四是蠻度、第五是巴西)。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之後,美國首先拋起貿易戰,韓國成為受害者。2020年,韓美雙邊貿易額為1254億美元,其中韓國輸出633億美元、輸入621億美元、順差僅為12億美元,比2017年分別降低73%、71%與94%,同年韓國與共和國的貿易額為1874億美元,其中韓國順差達到73億美元。單純從經濟上講,韓國對共和國的依賴程度遠遠超過了美國。

    與口木一樣,韓國也是資源匱乏,嚴重以來進出口的外向型經濟。

    口木核問題爆發後,韓國態度迅速轉變,與越走越疏遠的韓美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時,韓國國內甚至出現了「與美國解除同盟關係,與共和國結盟」的聲音。

    萊斯利到達首爾後,首先解決的就是貿易問題。

    按照雙方達成的協議,美國聯邦政府將竭力消除雙邊貿易壁壘,降低韓國企業到美投資的門檻,減免韓國產品的懲罰型關稅,給予韓國貿易最惠國待遇。韓國將採取「行動對行動」的方式,給予美國企業與美國產品同等優惠待遇。

    看上去,這是一份對等的雙邊貿易協議,實際上得到好處的卻是韓國。

    「行動對行動」,實質上是美國先出台政策,韓國則「擇機」出台『相似』政策。在「擇機」與「相似」上,韓國有很大的自主空間。按照新聞媒體的評論,美國已經在貿易上做出了最大限度的讓步,等同於單方面消除貿易壁壘,向韓國開放本國市場。

    這無疑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上萬家韓國企業,上千萬韓國勞動者將從中獲益,樸太玄的韓國政府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最受關注的還是美韓簽署的軍事合作協議。

    雖然在美國的強烈要求下,韓國政府以「避免使東北亞動盪局勢加劇、影響半島和平穩定」為由,一直沒有對外公佈軍事合作協議的具體內容,但是神通廣大的CNN仍然在不久之後做了詳細報道。

    美韓軍事合作協議主要分成三個方面,即軍事交流、技術合作與軍備採購。

    「軍事交流」就是變了個說法的「美韓軍事同盟」。

    按照約定,美國將在2024年之前將駐韓美軍的官兵人數由2021年的18000人增加到36000人,韓國為此向美國開放4處軍事基地。

    增加駐軍,不等於增加發言權。

    到2024年,「美韓聯合司令部」將改名為「韓美聯合司令部」。

    兩個字順序上的差別說明了問題,到時候掌握聯軍指揮權的不是美國,而是韓國!

    自從朝鮮戰爭結束後,美國一直掌握著聯軍的指揮權,韓**隊幾乎沒有自主權。隨著指揮關係對調,美國不再是韓國的「主子」,而是韓國的「僕從」。雖然這個說法難聽了一點,也過頭了一點,但是實際情況正是如此,韓國將據此獲得國防自主權,美國則只能為韓國「賣命」。

    由此可見,萊斯利確實在首爾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讓步。

    「技術合作」主要就是軍事技術,美國將向韓國轉讓包括F-35戰鬥機在內的數十種武器裝備的生產線與生產專利,派遣技術專家指導現代重工等韓**工企業掌握先進武器的生產工藝。

    該筆技術交易的涉及範圍創造了美國歷史上的新紀錄。

    更重要的是,這筆技術交易的金額並不高,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免費贈送」,韓國只需要在未來20年之內分期支付總共120億美元。

    不久前,口木從美國購買F-22與F-35的生產線與生產專利就支付了270億美元!

    對韓國來說,錢多錢少是次要問題。

    只要拿到生產技術與生產專利,韓國就能以更加低廉的價格採購武器裝備,擴充軍隊規模。

    隨後,樸太玄提出的擴軍方案證明了這一點。

    按照韓國在年底出台的《國防發展規劃藍皮書》裡的內容,到2025年,韓國將打造一支擁有1200架作戰飛機與800架輔助飛機的地區頭號空中力量;將海軍艦隊的規模擴大到85艘,其中包括2艘中型航母、12艘防空驅逐艦、24艘多用途護衛艦、30艘小型護衛艦、16艘常規潛艇,規模在亞洲地區僅次於共和國與口木海軍;打造一支兵力規模超過55萬,擁有主戰坦克2400輛、步兵戰車3200輛、各類火炮與火箭炮3800門,作戰能力在東北亞地區排名第二的陸軍。

    很有野心,也很「理想化」的擴軍計劃。

    短短4年內,韓**隊的戰鬥力提升至少一倍!

    暫且不說如同共和國這樣的大國也要花10到15年時間才能使軍事實力提升一倍,也不考慮韓**工企業是否有足夠的生產能力,僅僅計算一下韓國要在未來4年之內投入的軍費就能知道該計劃的可行性了。

    可以說,韓國的擴軍計劃只是「野心」與「理想」。

    如果韓國按照計劃完成擴軍行動,那麼未來4年內,韓國將把財政收入的70%、相當於國民總產值的30%用來採購軍備與支付軍人工資。即便是二戰前的德國與口木,也沒有達到這麼「瘋狂」的程度。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樸太玄提出的擴軍計劃,僅是一種「外交手段」。

    韓國想借此表明決心,也想借此「恐嚇」口木,只是實際效果不會好到哪裡去。

    相對來說,美國與韓國簽訂的軍購協議更有現實意義。

    按照萊斯利做出的承諾,美國將優先向韓國出售72架F-22AK戰鬥機、72架F-35AK戰鬥機、4架E-11預警機(E-3的替代型號,配備保型相控陣雷達,美軍於2020年開始裝備使用)、240輛m1A3主戰坦克(美軍並沒大規模裝備)等,總價值為24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

    美國還將以「免費贈送」的方式為韓國提供60架F-15K戰鬥機(實際為即將從美軍中退役的F-15E)、120架F-16C/D、12架E-2D、4艘「伯克」級驅逐艦、8艘「佩利」級護衛艦、480輛m1A2主戰坦克、600輛m2A3與m3A3步兵/騎兵戰車、800輛「斯特瑞克」輪式裝甲車、420門m109A6「帕拉丁」自行榴彈炮等大批二手武器,韓國只需要為此支付不到50億美元的「裝備維護與翻新」費用與運輸費用。

    不得不承認,美國「家底雄厚」。

    美國「砸」給韓國的「二手武器」,比很多國家的「一手武器」都要先進。

    最重要的是,「免費贈送」的規模之大,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利用這些「二手武器」,韓國足以組建3個戰鬥機聯隊、1支區域性艦隊、1個坦克師與2個機械化步兵師,使韓**隊的戰鬥力提升至少20%。

    按照CNN的說法,這麼多武器裝備,足夠塞滿50艘萬噸巨輪。

    毫無疑問,萊斯利在首爾出了「血本」。

    按照弗雷德裡克的說法,只要韓國提出的要求能夠滿足,就要滿足!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美國借此機會「批量處理」二手武器裝備,也能從中獲益。省下的裝備封存與保管費用根本算不了什麼,隨著大批老舊武器「淘汰出局」,總統與美軍有足夠的理由向國會申請更多的軍費開支。

    對美國來說,如果戰爭無可避免,提前做好準備是最好的選擇。

    共和**隊在加緊更換武器裝備,如果哪一天需要到朝鮮半島上再次與共和**隊決一雌雄,美**隊也必須加快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的速度。

    由此可見,美國也在為未來的大規模地區戰爭做準備。

    拿出血本,萊斯利在首爾的收穫並不小。

    雖然樸太玄以「國內穩定」、「鞏固政權」、「民意呼聲」等名義拒絕公開宣佈韓國放棄發展核武器,但是仍然以秘密協議的形式向美國做出承諾,只要美國繼續為韓國提供「國家安全保障」,韓國就不會推動核武器研製進程。

    這一承諾表明,韓國不會像口木那樣,以發展核武器的方式擺脫美國的控制。

    樸太玄的承諾是萊斯利要在首爾達到的唯一目的。

    26日晚上,樸太玄為萊斯利舉行了隆重的「送行宴會」,不但再次讚揚美國,還重申了美韓同盟關係的重要性。

    帶著「圓滿」的結果,萊斯利在27日乘坐專機回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