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國策

龍騰世紀 第五章 不安因素 文 / 閃爍

    第五章不安因素

    賈培爾這幾天很煩躁,心情很不好。

    七十年前,聯合國在紐約宣告成立的時候,美國是當之無愧的全球領袖。即便在隨後近半個世紀的冷戰中,龐大的紅色帝國對美國的霸權地位構成了巨大威脅,古巴導彈危機的時候,還讓千萬美國人在自家後院挖防空洞、囤積生活物資,美國仍然笑到了最後、仍然牢牢的控制著聯合國。

    冷戰才結束二十多年,美國在聯合國的威信就受到了挑戰。

    雖然不是美國提議增加兩個常任理事國,也沒有明確支持口木成為常任理事國,但是美國一直在積極遊說其他國家,為口木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掃除障礙。為此,美國不惜向德國施加壓力,讓德國放棄成為常任理事國的打算。

    美國的這一政策,曾經讓很多人看不懂。

    自民黨執政的時候,口木是美國最「忠誠」的小弟。不管是打阿富汗、還是打伊拉克、乃至幫助蠻度重新武裝,口木又出錢又出力,為美國分擔了許多壓力。除了成為政治大國的訴求之外,口木在安全防衛、外交政策、乃至經濟發展上都全面依靠美國,心甘情願的充當美國的馬前卒。

    隨著民主黨上台,口木的基本政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很多人都認為,口木正在逐步擺脫美國的控制,力爭成為具有獨立話語權,在亞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在此情況下,美國沒有任何理由支持口木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讓口木成為政治大國。

    實際情況恰恰相反,美國不但沒有打壓不聽話的「小弟」,反而全力支持口木。

    究其原因,無不與迅速崛起的華國有關。

    第四次蠻巴戰爭表明,華國的對外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在維護國家與民族利益時,華國不再僅僅抗議與譴責,還會果斷採取實際行動。正在推行的軍事改革表明,華國決心打造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當國家與民族利益再次受到威脅與破壞時,華國肯定會以堅決果斷的軍事行動加以還擊。

    一切跡象都表明,華國正在從地區性大國轉變為全球性大國。

    如果直接與華國抗衡,美國不但要付出高昂的代價,還要承擔巨大的風險。雖然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中華民族復興,但是美國不會眼睜睜的看著華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從現實利益出發,美國所能採取的最佳對策,就是利用華國周邊的國家拖出東方巨龍的步伐,爭取到更多的準備時間。

    支持蠻度重建、幫助蠻度重新武裝,只是美國遏制華國的戰略政策之一。

    相對而言,口木對華國起到的牽制作用遠遠超過了蠻度。如果能夠扶持口木成為地區性大國,讓口木具有與華國抗衡的軍事、政治與外交實力,就能大大減輕美國的壓力,讓華國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付出更大的代價解決周邊問題。

    這就是美國全力支持口木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根本原因。

    數年的努力,最終因為華國投出的否決票而付諸東流,賈培爾能不鬱悶嗎?

    他並不擔心口木的反應,否決票是華國投的,不但會加深中口矛盾,還會使口木更加依賴美國。

    真正讓賈培爾感到惱火的是,華國竟然打起了「美國後院」的注意。

    在安理會的改革方案中,拉美獲得了四張「門票」,而且有兩張「特殊門票」,大大提高了在聯合國安理會的話語權。別說委內瑞拉那樣的「刺頭」,早就有心成為地區大國的巴西、一心想重整旗鼓的阿根廷、經濟快速發展的墨西哥、乃至哥倫比亞、秘魯、智利等國都希望借此提高國際地位,擺脫美國的控制。

    後院起火,美國還能坐得安穩嗎?

    送走紀佑國之後,賈培爾先後與英國首相勞根、法國總統雷諾、德國總理墨爾文、意大利總理貝蒂尼、西班牙首相戈麥斯、加拿大總理盧克會晤,商定了在年底召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首腦會議的事情。

    剛剛回到書房,韋斯利就趕了過來。

    「藺彥博的背景已經查清了。」韋斯利將一份文件放到了賈培爾面前,「沒有想到,他竟然與CIA有過合作關係。」

    賈培爾的眉頭跳了幾下。

    得知紀佑國到藺彥博家裡會見在美華人代表,與藺彥博暢談一整夜之後,賈培爾讓韋斯利去查藺彥博的背景,搞清楚藺彥博與紀佑國到底談了什麼事情。

    「他怎麼與CIA有牽連?」

    「我也不是很清楚。」韋斯利歎了口氣,「很多資料都被銷毀了。從我掌握的情況來看,藺彥博很有可能是『伊朗門事件』的直接參與者,在此之前還到巴基斯坦與阿富汗活動過。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CIA的正式僱員。」

    賈培爾長出了口氣。CIA藏著多少秘密,恐怕誰也說不清楚。

    「我們沒能搞到兩人的談話內容,只是……」韋斯利示意總統翻到文件的下一頁,「我們查出了另外一些線索。」

    「帕墨爾!?」看到這個名字,賈培爾露出了震驚的神色,「藺彥博與帕墨爾有來往?」

    「不僅僅有來往,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兩人的接觸非常頻繁。」韋斯利幫總統從文件中抽出了一份表格。「這是帕墨爾的個人賬戶,其中數十筆款項與藺彥博有關、或者與藺彥博有間接關係。帕墨爾也是『伊朗門事件』的參與者,當時他在伊拉克活動。據我推測,他們一直在秘密合作。」

    「合作?」賈培爾的神色更加嚴峻了。

    「商業方面的合作。」韋斯利顯得很平靜。「帕墨爾向藺彥博提供商業情報,藺彥博則向帕墨爾支付高額回報。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帕墨爾沒有向藺彥博出賣國家情報。只是帕墨爾肯定利用藺彥博提供的資金為晉陞鋪平了通道。」

    「你是說,帕墨爾向CIA高層行賄?」

    「不是簡單的行賄,而是通過藺彥博、以及藺彥博名下的投資公司為某些高層提供好處。」

    賈培爾微微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韋斯利的意思。

    按照美國的法律,不管是總統、還是CIA局長,擔任政府職務之前都得把資產交給經濟公司,由經濟公司代為管理。藺彥博名下就有幾家經濟公司,通過「資產托管」的方式向CIA高層提供好處,不但效果明顯,還非常隱蔽。

    「藺彥博與帕墨爾失蹤的事情有關嗎?」

    「現在還不能肯定。」韋斯利聳了下肩膀,「需要進行更深入的調查。」

    「盡快給我查個水落石出,派人嚴密監視藺彥博。」

    「他已經啟程去洛杉磯了。」

    「洛杉磯?他去洛杉磯幹什麼?」

    「藺彥博幼年在洛杉磯度過,他祖父也安葬在洛杉磯,大概是去祭祖了吧。」

    賈培爾點了點頭。「不管怎麼樣,嚴密監控藺彥博,還要監控他的資產。如果帕墨爾突然失蹤與他有關,恐怕他早已掌握了CIA的很多絕密資料,甚至與華國的情報機構暗中往來。」

    「我立即安排。」韋斯利答應了下來。

    作為前任情報副局長,韋斯利並不是一個莽撞的人。賈培爾的分析只是猜測,沒有任何證據。當然,秘密監控不會產生多麼惡劣的影響,CIA一直在秘密監控美國國內的重要僑民。

    送走韋斯利後,賈培爾重新沖了一杯咖啡。

    處理邁爾斯的時候,賈培爾就知道帕墨爾並沒失蹤,而是被邁爾斯派去的殺手幹掉了。後來,他也把這件事忘得一乾二淨。現在想起來,賈培爾才意識到,他忽略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帕墨爾完蛋之前從CIA的中央數據庫裡偷走了數份絕密資料,雖然他沒能進入單獨設置的、需要總統授權才能進入的高級資料庫,但是那幾份絕密資料也非常關鍵。隨後CIA布設在華國的幾個主要情報網遭到毀滅性打擊,賈培爾一度懷疑帕墨爾偷走的絕密資料落入了華國情報機構手中。後來,他又覺得這不大可能。「雪莉」是華國情報機構的死敵,不可能叛逃到華國,且CIA布設在華國的情報網並沒全軍覆沒。

    問題是,那些絕密資料到底在誰的手裡?

    「雪莉」刺殺了帕墨爾之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她會不會得到藺彥博的庇護?以藺彥博跟帕墨爾的關係,他會不會認識「雪莉」?如果這兩個推測都成立,帕墨爾偷走的絕密情報就很有可能落入了藺彥博的手裡。

    藺彥博會借此跟華國合作嗎?

    賈培爾歎了口氣,覺得這個問題根本不用考慮。

    即便藺彥博知道是邁爾斯派「雪莉」刺殺了帕墨爾,他也會懷疑CIA將據此查出他跟帕墨爾的關係,從而覺得受到了威脅。在此情況下,藺彥博別無選擇,只能與華國情報部門合作,那些絕密情報就是他手裡最好的護身符。

    想到這,賈培爾又歎了口氣。

    雖然邁爾斯與帕墨爾都死了,但是他們造成的禍患卻遠遠沒有消除。如果讓藺彥博知道美國總統授權CIA策劃了胡馬雍陵爆炸案、挑起了蠻巴戰爭,並且掌握了確鑿證據,問題就沒這麼簡單了。

    無論如何,不能讓藺彥博把知道的事情說出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