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閃電小兵

正文 第二百三十二章 條約細則 文 / 戰士

    第二百三十二章條約細則

    據速哥報與宋國皇帝,只說草原上,至今尚未統一。三大汗王中的另外兩個,現在仍依附遼國,對遼國懷有忠誠之意,而他們部下人手眾多,兩大汗王聯手,雖然華烈部並不懼他們,但若草原上的內戰曠日持久,只怕坐失良機,讓遼國的新立皇帝有希望消滅自己兄弟和渤海大延琳的叛逆軍隊,在遼國境內確立自己的威權,而當華烈部統一草原時,再想與南朝聯手共攻遼國多半已經錯過了遼國政局不穩、內亂叢生的機會。

    為此,華烈部提出請宋國支援大量人口,送到草原上進行軍事訓練,變成強大的騎兵,盡快一統草原,東掠遼國,與宋朝軍隊一起,將遼**隊打垮,以消除兩者共同的大敵。

    至於送去的是什麼人,華烈部倒是不太挑剔,什麼罪犯流民皆可,只要能騎馬打仗的,華烈部一概歡迎。

    對於這一要求,宋國君臣緊急磋商,認為此舉對大宋有利無弊,若能送去十萬罪犯,被華烈部配上戰馬,化為十萬鐵騎,攻擊遼國,與遼國的強大騎兵相互殘殺消磨乾淨,只怕宋國君臣做夢都要笑出聲來。

    實際上,宋朝統治階層也希望這十萬鐵騎是在大宋的掌握之下,可惜宋國缺馬,而草原上馬匹多得數不勝數,若能以此打擊遼國的騎兵力量,讓他們此後再無力南侵,那便是大宋之福了。

    雖然這麼強大的軍力對宋朝也是威脅,不過幸運的是,兩國相距遙遠,這些鐵騎留著也是禍害遼國,對宋朝沒有什麼壞處,正合「遠交近攻」之要義。

    華烈部的使者雖然拍著胸脯擔保能一舉消滅強大的遼國,可是他們吹得越響,宋國君臣越覺得不可相信,遼國根基雄厚,如何能是這一個邊遠小國能消滅的?

    但讓他們兩國相爭,宋朝從中取利,正是「驅虎吞狼」之策,宋國可憑借這一招削弱遼國,得保邊境平安,此事大善。若真的能讓華烈部變得更強,兩國共攻遼國,宋朝奪回幽雲十六州,那更是天大的喜事。

    因此,預先投資是必要的。而各府縣牢獄中的罪犯,留在宋國都是禍害,不如趕去草原,讓宋國境內治安平靜,可謂兩利。而歷次饑荒產生的流民,想辦法趕去一部分去草原上吃牛羊肉,想必那些餓得要死的饑民也不會有什麼不滿。

    在兩國相互諒解的情況下,這一合作意向也確立下來,宋朝幫助華烈部增加人口,而華烈部用這些增加的人口自行訓練騎兵,去統一草原,攻擊遼國。

    至於人才的問題,華烈部的使者上表,口稱仰慕中原文化,想請宋朝派遣部分官吏、士子前往草原,幫助華烈部建立完整的政治機制。若能得宋朝允准,西阻卜國願成為宋朝的屬國,遵從大宋的詔令。

    對於西阻卜這樣的邊蠻小國,居然也想學習教化,要求大宋朝幫助他們建立官吏機制,宋朝的士大夫們大為驚異,卻也大大滿足了他們作為中原正統大國的虛榮心,堅定了大宋文化優越的信念。

    華烈部的請求,在宋朝君臣磋商之後,決定部分地滿足他們,讓這蠻夷之邦也習得聖人教化,比別的蠻夷高貴那麼一點,作為對他們的恩賜。

    如果能在華烈部內部建立一個親宋朝的政府,再加上那麼多遷移到草原上的宋人,想必就可以讓華烈部成為宋朝最忠實的屬國,在感情上更親近大宋,而不會倒向遼國那一邊。在這樣的考慮之下,對於一些官吏和士子的詔書便下達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從前歸附劉太后的官員,現在已經漸漸淡出權力中樞,而他們的附庸小官,也在權力鬥爭中敗落,其中許多人都被宋帝下詔,派去草原上,幫助華烈部建立政府機構。

    而宋國的士子也都得到了詔書,大量徵召士子前往草原,對那些蠻夷之民進行教化,並加入華烈部建立的政府,來管理蠻夷野民。

    作為士子,都有選擇的權力,可以拒絕官府的詔書,不去那麼遠的地方。而官吏卻沒有拒絕的權力,除非他們辭官不做,不然就會被發配到這個宋朝新收的屬國去,成為屬國官吏的一員。

    在暗中,趙禎與大臣們有著龐大的計劃:將華烈部漢化,成為大宋在遠方的忠實屬國,對遼國這樣的蠻邦充滿敵視與輕蔑,再加上他們增加的軍事實力,由此一來,華烈部定能成為大宋最強大的臂助。

    這一系列舉措下來,華烈部已經得到了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速哥與趙虎便以羅大成的名義上表,願在名義上成為大宋屬國。而趙禎也為之大喜,封西阻卜國大王羅大成為北安王,並賜予了大量禮物,作為對他忠誠的嘉獎。

    當然,雙方都知道羅大成的「忠誠」意味著什麼,尤其是想到他曾挾持太后、痛斥皇帝不孝的那一幕。

    自此,兩國的合作條約,就算是已經確立了。宋國得到了宗主國的名份和面子,以及一個攻擊遼國的強大臂助;華烈部得到了大量的人口,可以填充到草原上去,並把其中的青壯年男子轉化為騎兵,讓他們成為剽悍的漢人,將與留在宋國的那些軟弱的漢人截然不同。

    大量的官吏與士子,將成為華烈部得到的最大財富之一。雖然名義上是宋朝派去屬國當官組建政府的,但是到了草原上,究竟怎麼用他們,就得由華烈部的汗王說了算。

    實際上,華烈部還想要些武士來幫助他們進行軍隊建設,卻被宋朝君臣一致否決,絕不肯上當把自己的優秀戰士送去給華烈部,華烈部要想得到他們,只有從那些護送官吏和士子的軍隊上打主意了。

    在經濟上,華烈部得到的好處,要遠比宋國統治者想像的要多得多。華烈部派到宋國商隊的作用,將會在以後逐漸地顯現,那時宋國君臣將會發現,和商隊的收入比起來,那幾十萬的歲幣實在算不得什麼了。

    既然盟約確立,那麼公主和親一事,就顯得不那麼重要,因此主張和親的官員也都將這事丟在一旁,而趙禎雖然想要借此與華烈部拉近關係,卻也不太好開口,華烈部也並不表示求親之意,此事便被放下,無人再提。

    當條約確立,罪犯與流民的遷徙計劃,就此開始實施,大宋朝從上到下,都開始為此而忙亂起來。

    ……

    草原上,清風飄蕩,帶著花草的清香,一直飄到帳篷裡面。

    興平公主站在帳篷的門前,手撩帳簾向遠處眺望,暗自地歎著氣,想不到自己也會有倚門遠望,等待男人歸來的一天。

    她住在草原上,已經有一段日子了。開始時頗不習慣,幸好狄麗娘待她極好,調來服侍她的婢僕也都對她十分恭敬,她才平靜下來,在草原上過著平和的生活,努力將過去在遼國的那些悲慘回憶忘掉,只是有的時候,死去的父母還會出現在她的夢裡,讓她忍不住會從夢中哭醒過來。

    閒得無聊的日子,她就站在帳蓬前,望著遠處的草原,想著羅大成什麼時候能夠從興州回來。那個黨項女子已經懷了他的骨肉,不知道羅大成會不會把她帶回來,一想到這裡,再看到狄麗娘隆起的小腹,她就心神慌亂,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自己也會懷上他的孩子,生下遼國皇帝的外甥來。

    兩個弟弟相互爭奪皇位的戰鬥,她已經不願再去想,而自己的丈夫,遲早也會加入進去,最後的勝利者是誰,哪兩個被打倒,好像都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情。

    現在住在草原上,能讓她想到而不會心煩的,就只有等待丈夫歸來了。她相信羅大成的本領,一定可以平安從興州歸來,就像他出入千軍之中而絲毫不會受損傷一樣。

    因此,興平公主日常的休閒方式,除了和狄麗娘、謝小婉、葉婷兒閒聊之外,就是倚門遠眺,像一個等丈夫歸來的賢淑妻子。

    她的帳篷建在一處長滿青草的小山崗上,坡度雖然平緩,地勢卻也不低,可以望到很遠的地方。

    清風徐來,興平公主正在出神地想著從前與羅大成相遇相識的經過,唇邊帶著一絲微笑,視線中忽然出現了一個黑點,在那遠方的地平線上。

    興平公主回過神來,手搭涼蓬向遠處眺望,漸漸看到遠方的草原上,有大批的騎兵向這邊騎來,一副風塵僕僕的模樣,而在他們的前方,率領著他們馳來的,正是華烈部的汗王羅大成。

    號角聲在遠處響起,宣告著華烈部汗王的歸來。山坡下面,無數部眾從帳篷裡面湧出,向著前方奔跑過去,撲倒在那馳來的千騎前方,虔誠地磕著頭,迎接那給他們帶來幸福生活的偉大汗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