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誅魔弒神

龍騰世紀 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略調整 文 / 絕對力量

    ***本章節來源.請到閱讀最新章節***

    (靈俠傳說)重新換名為(天生浪子),在起點重新打榜請喜歡靈俠的朋友們繼續支持!此書已經有存搞快六十萬了,實體書在台灣賣得火!

    ?bl_id=49582

    (====)——

    2010年1月2日,接中央軍委通報:對印作戰前線總指揮部正式命名為西南兵團,由宗冥任兵團總司令,上將軍銜;常興任兵團政委,中將軍銜;嚴琛任兵團參謀長,中將軍銜。接到命令後,嚴琛急匆匆地趕往拉薩報到。對於此次任命,嚴琛深感意外,沒想到一個被軍隊所遺忘的人,在離開部隊後不到五年間,現在卻成為了一個中將,倒不是自己對權力有多麼熱衷,而是能夠為整個民族,為整個國家的騰飛貢獻更多的力量。當然這一切都與宗冥的發現與引導分不開。

    2010年1月16日,一封加急密電跨越了千山萬水,從北京傳到拉薩對印作戰前線總指揮部,此時宗冥卻抽空跑到羅布泊基地的地下工廠檢查磁懸浮坦克的生產情況,自從華主席將第一期資金共計1000億人民幣注入後,羅布泊的大機器便加速運轉了起來,爭取能在與美英聯盟全面開戰時,中國擁有兩支太空艦隊,如此一來,在不久的將來,面對兩面甚至於多面作戰時,不至於相形見絀,更何況,還有很多的變數的存在,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就一定能永不言敗,為難以預料的將來做更多的準備是必備的。

    收到嚴琛的意念信息,宗冥一個瞬移回到位於拉薩的的司令部作戰室,看到常興政委與嚴琛參謀長已經憂慮重重地在那等候多時了,宗冥知道有情況,也沒和他倆開玩笑,嚴肅地接過一封文件,是一封絕密級文件,文件內容很簡短:「北約組織昨日秘密召開高層會議,以全票通過兩項決議,一是無條件通過了印度、越南、南非等數十個國家關於加入北約的議案。二是全面加強了組織成員國的軍事援助條款。據可靠情報顯示,在不久的對印戰爭中,新北約組織將對印度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援助,望你們迅速做好作戰調整。」默默看完內容,宗冥走到一幅世界大地圖前。

    「他們的動作好快。」宗冥拿起一支筆,在世界地圖上依次將加拿大、美國、巴西、澳大利亞、越南、印度、南非、法國、英國、丹麥等數十個國家用紅筆連成一條線,頓時一個巨大的包圍圈死死地將大中華同盟圍在了裡面。

    「和我昨天得到的情報相一致,看來我們的作戰計劃得做出調整了,常政委,麻煩你去通知一下各集團軍、師首長及後勤,裝備的首長過來一下,我要召開一個緊急會議!」

    昨天上午,在隱龍二號截獲到上述無線電情報後,宗冥便感覺不對了,在聽取了嚴琛政委與常興參謀長的意見後,便對有關的作戰佈署進行了全面的調整。

    「好的,我這就叫人通知。」嚴琛知道,事態的發展使得這次的戰爭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容易。

    不到五分鐘,人員都到齊了。為了便於集中部署,早在中央軍委正式下達成立西藏戰區後不久,參戰的七個軍及兩個特種師的軍事主官便各帶精幹參謀人員早早地被宗冥召到拉薩來,一方面是為了盡快的成立戰區兵團司令部,分析、擬定作戰計劃;另一方面也是出於聯絡相互感情考慮。宗冥站在地圖前,望著台下的將領,此次參戰的七個集團軍基本上都是七大軍區抽調的精銳部隊組建起來的,高原作戰不同與平原,他將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去面對血與火的洗禮,首先就是高原所應,而為了克服這一點,七個集團軍都已在青藏高原上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適應性訓練與兩個月的以實戰為背景的磨合性演習,收效很好,不但讓官兵逐漸適了高原反映,更主要的是加強了部隊之間的配合。其次就是後勤、裝備保障難度太大了,平均四千多米的海拔,複雜的地形,連找個山路都十分困難,並不用說可讓汽車通行的公路了,上個世紀的中印邊境戰爭,我們的戰士們都是克服高原缺氧,在險惡的山巒間靠自己的雙手將無數的物資運送到前線,雖然經過數十年的開發,現今的情況大有好轉,但是要保障近四十萬人的糧秣彈藥,這無疑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宗冥一言不發的走到地圖前,敲了敲那個大大的紅色包圍圈道:「同志們,現在形勢有變,據可靠情報,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集團,今天全票通過了吸收印度、巴西、南非等數十個國家的申請議案,並加強了軍事協防的主導性,可以說基本上整個新北約的軍事力量都集中到了美國人手上,軍委得出的結論是,此次的對印戰爭,很有可能會有大量的第三國部隊干預,如此一來,我們將面對的就不再是一兩個國家的聯合攻勢了,我敢肯定,這次的對印作戰,美國勢必將集中新北約的陸軍優勢兵力,從我西南進行強行突破!」

    「對,我也是這麼認為的。眾所周知,我軍是一支敢打敢拚的部隊,英勇頑強、不怕犧牲是我們這支部隊的光榮傳統,不論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中,我們的部隊就是靠著這種精神贏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常興政委不失時機地進行著思想發動。

    「常政委剛才說的很好,這就要求我們做好打一場大仗、惡仗的準備。」宗冥一邊在腦海中整理著思路,一邊緩慢而沉穩地說道,「而我們的強大,根本不是一個小小的印度所能啃得動的,我想美國也看到了這一點,原先我們的設想是僅以美、英等國的部隊只能對印度進行有限的支援,將我們拖在這裡,無法伸出手去支援日本戰場。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很有可能遠不止於此。現在按他們實力完全有能力同時開闢兩個戰場,一個在日本,一個就在這印度!現在,由我將雙方的形勢作個分析:此次戰鬥,我方投入主力部隊計八個軍、兩個特種化師,共三十一萬二千人。而印軍現有陸軍共160萬人,編有5個軍區,6個集團軍18個軍部48個師(5個裝甲師、6個平原整編師、24個步兵師、11個山地師和2個炮兵師)以及21個獨立旅(10個裝甲旅、6個步兵旅、3個山地旅和2個空降/突擊旅)、2個「普裡特維」地地導彈團、6個防空旅和5個工兵旅。主要裝備及數量為:主戰坦克3640輛,其中t-55型約700輛、t-72型約1500輛、「常勝者」1200輛、pt-76型190輛、「阿瓊」式約140輛。步兵戰車:bmp-1型350輛、bmp-2型1100輛。裝甲輸送車:ot-62/64型157輛。牽引式火炮:4175門,其中75毫米1115門、105毫米約1350門、122毫米約550門、130毫米750門、155毫米410門。自行火炮:105毫米80門(估計有30門庫存)、130毫米100門。多管火箭炮:122毫米100門。迫擊炮:81毫米5000門、120毫米1500門、160毫米700門。地地導彈:「普裡特維」短程地地導彈發射架45部。無坐力炮:57毫米500門、106毫米300門。高炮:23毫米400門、30毫米20門、40毫米3200門。地空導彈:sa-6型180部、sa-7型620部、sa-8b型50部、sa-9型400部、sa-13型145部、sa-16型500部。其中近50萬的部隊被巴基斯坦死死地拖在克什米爾地區,而其本土防禦最低不得少於60萬,因此,若在東線與我開闢第二戰場,那麼印軍目前能動用的兵力不足50萬人。這還不把印軍艱難的聯勤保障算在內。因此,如果僅僅是印軍的話,雖然我們僅是他們的一半兵力,但我還是有完全的信心打贏這場戰爭。但現實並不是這樣,到目前為止,美國的101空降師,72山地步兵師和英國的皇家42山地師,180空降特戰師已經秘密在印度西裡古裡市集結,另有其它國家的10個師近10萬人的部隊正在向印度開進。至於還有沒有後續部隊繼續增援,這個目前還沒有收到這方面的情報,但我肯定的是,一定會有的。」

    宗冥似乎有些激動起來,第一階段的戰爭,雙方就將投入了近100萬的兵力,雖說在日本戰場上也有指揮過大大小數十場的海戰,但,畢竟兵力有限,而且海戰中基本上都是靠的飛機、導彈、重炮進行遠程打擊,而這一次,在這陝小的地域裡,近100萬的大兵將進行血與火的肉搏戰,而這一切的主導者不是別人,正是自己。他將努力一步步地引導著整個戰役向著自己設定好的進程發展下去,絕不能出一絲紕漏,否則那將是一場最為沉重的打擊,毫不誇張地說,這場戰役要是勝了,那他將指揮著數十萬將士如一把利刃直直插入印度的心臟,要是敗了,那整個西南國土將遭受歷無前列的凌辱,同時,新北約國將通過這個通道進一步的侵犯我國腹地,在戰略上,國家將受於全面被動的局面。

    望著那大地圖,宗冥突然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太重了,戰爭還沒有正式爆發,但形勢的發展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料,如何才能在最大限度的保存自身實力的基礎上取得戰爭的勝利,主戰場的選擇至關重要。在連綿一千多千米的中印邊境線上,高聳入去的喜瑪拉雅山脈如巨人般屹立於天地間,將兩國隔開,無論哪一國要獲得更多的領土,就必須先征服天哲喜瑪拉雅山!那將主戰場放在哪裡呢?宗冥將目光留在了中印邊境東面的麥克馬洪線地區,對就這裡,在七十年前,就是在這片不到9萬平方公里的地方,中**隊戰勝了印度軍隊,但因為種種原因的考慮,當時的中國高層並沒有戰領這片區域,而是主動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的內側20公里地區,有些人就奇怪了,對國家這種戰勝了卻還要後退的行為感到不解甚至於憤怒,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中國在領土上並沒有吃虧。

    中印62年邊界戰爭前,中印領土爭端涉及兩塊土地,一塊是藏南麥克馬洪線附近,另一塊是位於新疆和印控克什米爾接壤的阿克塞欽地區。兩塊地方有接近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戰前開會所說的:「中國人都知道,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小學課本裡寫著哪,連小娃娃都知道,不能到了我毛某人的手裡就成了930萬平方公里,憑空少了30萬平方公里,你們不能讓我背著賣國賊的罪名去見祖先」。戰爭是在東西個爭議地段同時進行的。

    一個是東線西藏麥克馬紅線附近。這裡的戰爭是在自西向東的三點進行︰亞東、達旺、下察偶。戰爭後,我軍只是在主戰場達旺一帶後撤了,撤到了戰前實際控制線。但邊防哨所實際是朝印度方面挺進不少,其他地方基本沒後撤。

    二是西線新疆阿克賽欽地區附近。這塊地方現分別屬於新疆和西藏,邊界離新德里400公里左右,斑公湖一帶戰前印度有駐軍。這裡的土地爭端涉及土地面積約為21萬平方公里,印度聲稱是30萬,歷史上曾經是屬於印度的克什米爾。為了策應東線麥克馬洪線地區的主戰場的,劉伯誠元帥的提出在這裡開闢第二戰場的策略,以威脅新德里,為談判增加籌碼。

    戰後,兩面作戰,我軍都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雙方領土實際控制和戰前變化也很大,在中印雙方的領土爭端裡,涉及約30萬平方公里,我們佔著26萬左右,印度在戰爭中沒有達到他們的主張邊界,而且還丟了一些戰前還控制的土地,這是他們一直感到屈辱的原因。我們除在達旺一帶的不毛之地撤回到了戰前實際控制線外,其他都向印度方面擴張了。我們的實際控制地方還比戰前多出很多。

    「同志們,此次我們對印作戰,已經不再局限於當年那小小的9萬平方公里了,當年**他老人家做不來的事情,今天就由我們來替他完成吧。我們要把目光放遠,血染恆河誅印越!我們要將整個亞洲次大陸劃為我們的後花園。讓中華民族如珠穆朗瑪峰般永遠屹立於地球之巔!下面由嚴琛參謀長對下步的作戰計劃進行部署。」

    一聽會議終於進入到實質性內容了,台下的眾人立即來了精神,一雙雙迫切的眼神都盯著常興中將,這也難怪,在此之前雖說有,希望能作為第一個上戰場的主力部隊。雖然在此前有做個部署,但卻只是一個總體部署,並沒有明確到戰場分工。

    嚴琛緩緩站了起來,在腦海中整理了一下昨天與宗司令、常政委的研究計劃,從昨天定下計劃後,整整一個晚上,他都無法入眠,這個計劃太冒險了,從第二階段展開後,雙方近100萬的兵力將在馬普特拉河流域不到15萬平方公里的陝長地帶進行血戰,而戰爭勝敗的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在指定的時間內成功地將敵軍包圍在這片區域。可以說,每一步的運作都不得有任何的失誤,否則將是一步錯,步步失。

    嚴琛捌開那些擾人的思絮,指著大地圖道:「此次戰役共分三個階段來進行,大家請看地圖,第一階段,自2月1日至3月10日,為期40天。主要進攻方向為克節朗——達旺地區。在這片區域,印軍在東段和西段的兵力為1個軍部、1個師部、4個旅部、21個步兵營,約22000人。我軍投入作戰的部隊為第二集團軍。主要任務為肅清印軍部署在麥克馬洪線以南印軍控制區內的所有力量,而後沿印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做出大兵團佯攻勢態,以吸引敵主力部隊離開西裡古裡——庫奇比哈爾地區朝麥克馬洪地區推進,遇敵後退守於比裡山口——達波裡約——阿朗——卡裡能——前門裡一線,沿國境線佈防,勿必將反擊之敵止於此,不得朝國門後退一步!

    與此同時,令第四、七、九集團軍從1月18日起立即轉道雲南進入緬甸,於2月25日前趕至緬甸與印度邊境一線隱蔽待命。第十一、十五集團軍於2月25日前到達崗巴、康馬、嘎拉一線待命。第三、第六快速反應數字化裝甲特種師在拉薩原地待命,第五集團為戰區總預備隊。」

    宗冥靜靜地望著台下的將領,雖說只是第一階段戰役,大仗根本沒得打,從頭到尾也就負責清場及誘敵的第二集團軍有點戲唱唱,其它部隊都是在為第二階段的戰役進行做各類佈置。這其中以第四、七、九集團軍行動最為關鍵,一方面,他們將繞道四川、雲南最後進入緬甸,三個軍10來萬人呀,在整個轉進過程中不得洩露半點行蹤,而且這樣反覆轉進會不會對士氣造成影響?還有,在緬甸後如何才能不讓印軍有所警惕……這一切都將直接影響到整個戰役後續階段的順利進行——

    (納悶中!我書收藏一萬三千多,可解禁一章才三四千的點擊,而訂閱更加可憐,才幾百呀!實在是鬱悶呀!難道是因為那陣子身體不好,沒更新,讀者對我失去信心了嗎?再此我向各位讀者保證,此書今後將持續更新,決不tj!而且我會寫書更好的**來!我對我自己有信心,請大家也對我有信心好嗎?

    在此,我謝謝大家的支持!

    最後說句,覺得書還爽的話,就請您留個贊評,覺得不爽的,就留個罵批評!覺得般般的就隨便留什麼書評!有什麼好提議的,就加qq:79096008!

    一句話,看書要留言,不留言的,全部拖出去——釋放!你丫的以後別想再吃國家飯!

    -\.六|九|中|文|書友上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