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二百六十三章 逆歷史潮流而動 文 / 半生恨雨

.    泛羅德眾下真的滿意了。在他看來。距離俄國人在同朗吧,稱爺只剩下時間間題。俄國人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為了他們,整個法蘭西甚至要擔負起得罪英國人的危險,英國在近東的利益同樣是不可侵犯的。而一旦法國與英國交惡,那樣法國面臨的局勢,就太險惡了,不僅要在陸上面對德國為的三國同盟的挑釁,海上還要應付實力強大的英國人,那樣,法國就從東、南、北三個方向上被封鎖了。這也是法國能夠提供的最大限度的承諾,冒了如此大的險,任誰都能體會到法國的誠意。

    而會議離去後,俄國官員的表情也加深了他這一信念,一個孤立於歐洲的法國將一去不復返,俄國這台「巨型蒸氣壓路機」將成為法國安全最強有力的保障。

    這下不用再擔心德國人了,德國人不可能放棄奧匈帝國來全力支持俄國在近東的擴張,何況俄國進入的中海,還會觸及意大利人的神經。那樣三國同盟還有什麼存在的基礎;也不用擔心中國人了,那個二十多年前才被幾千法蘭西軍人攻下都,燒掉宮殿的國家,有什麼東西能拿得出手吸引俄國人?任何陰謀都會在絕對的實力面前無所遁形,,

    皮羅德在返回法國駐俄大使館後,當即舉行了慶祝酒會,所有人臉上都寫滿了志得意滿的笑容。

    然而幾天以後,一則消息有如晴空霹靂一般把整個法國代表團劈暈了,「俄國與德國續簽了《再保險條約》

    怎麼可能?皮羅德敏銳地感覺到。是那些神秘的中國人做了手腳。但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方懷也沒有做什麼,而是給現任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講了一個道理。如果法俄結盟,那麼俄國勢必要與德國和奧匈帝國交惡,而方懷也隱晦地點出,到時中國勢必不會站在俄國這一邊,要知道俄國還佔領著中國匆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呢,對於這筆賬,新軍上下可沒少宣傳。再加上在中亞、西亞矛盾激烈的英國。俄國實際上已經是三面受敵,也就是說,除了寒冷的北冰洋,他們的邊境線上全部都是敵人。到時俄國將向哪裡擴張呢?

    向東擴張,進攻中國?且不說,中國經過這些年的展,實力迅增長,加之人口眾多,俄國不一定吞得下,而中國剛剛得到了德國承諾。到時德國想必也不會袖手旁觀,就說英國人,以央格魯撤克遜人的貪婪絕對不介意乘火打劫,接手俄國人在中亞和西亞的地盤。

    而向南擴張,繼續以往一貫的策略,與英國人爭奪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時有中國和德國一東一西的牽制,俄國能拿出多少兵力與英國放對,以殘缺的俄國對全力以赴的英國,勝算有多大,想想就能明白。

    至於向東入侵德奧,只要俄國人的腦子不走進水了,就明白這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相反,如果德俄聯盟,雖然出於和奧匈帝國的關係,德國、中國無法支持俄國在巴爾幹的擴張,但卻可以保證俄國的兩翼安全。實際上。俄國在伊朗北部的勢力範圍離印度洋已經很近了,俄國控制的最南面城市伊斯法罕離波斯灣僅有勸多公里,俄國的騎兵師急行軍一天就可以到達。

    在會談中,方懷代表德國、中國、奧匈帝國承諾,如果俄國走這條路線,一旦在伊朗與英國生戰爭。三國將全力支持俄國。

    事實上相比土耳其,俄國在伊朗經營多年,不過是伊朗王國內部,還是在地方,都有很多明子暗子,要吞併伊朗遠比土耳其容易得多。而且,相比於三面環海的土耳其和巴爾幹半島,在伊朗高原交戰,英國皇家海軍強大的實力將難以揮出來。反倒是擁有龐大陸軍的俄國佔有更大的優勢,而在伊朗作戰又與阿富汗不同,在伊朗作戰,俄國可以利用寬闊的裡海轉運兵力、物資,來自莫斯科、伏爾加格勒生產的槍炮、彈藥可以順著伏爾加河一路南下。最終在裡海沿岸的港口裝船,以最快度運到伊朗。這與俄軍要穿越中亞大沙漠到阿富汗作戰完全不同。

    至於佔領伊朗的好處就不用多說了,當年彼得一世的戰略思想一直被羅曼諾夫王朝的歷代君王忠實執行著:「盡可能迫近君士坦丁和印度。誰統治那裡,誰就將是世界真正的主宰。因此,不僅在土耳其,而且在波斯都要挑起連續的戰爭。在黑海邊上建立船塢,在黑海邊和波羅的海沿岸樓取小塊土地,這對實現我們的計劃是必要的。在波斯衰敗之際,突進到波斯灣,如有可能應重振古代與黎凡特今中東和巴爾幹南部的貿易,推進到印度,它是世界的倉庫。達到這一點,我們就不再需要英格蘭的黃金了。」」俄國便等千敲開了印度的大門,而俄國將得到真正意風世口由講出大洋的不凍港,俄國正在著手建立的大艦隊將可以從這裡進入印度洋。其威懾力甚至可以波及印度洋西側的非洲東海岸。而這把刺進日不落帝國心臟的利劍將在關鍵時候徹底斬斷印度埃及英國的海上生命線,從而成為決定英俄爭霸的關鍵。

    同樣是對英俄生衝突時的承諾。同樣是對俄國擴張的支持,法國許給俄國的不過是一張空頭支票,還要面對四面是敵,隨時捲入世界性大戰的危險,要知道那樣的大戰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萬劫不復的深淵,而接受德國和中國的盟約,不僅能讓俄國在安全上獲得保障。還讓他們看到了飲馬印度洋的真正可能。一者是與除法國外的所有世界強國為敵,一者是得數個強國之助挑戰英國,孰是孰非,相信大多數人都能看清楚。

    面對方懷說的話,就算以俄國人的狂妄,也不得不承認確實很有道理。

    這就是方懷思慮良久,想出來解決俄奧矛盾的方法。歷史上,俾斯麥也是這樣維繫德俄同盟的,他一面讓俄國和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劃分勢力範圍,由俄國把保加利亞和東魯米利亞,而奧匈帝國則對波斯利亞和黑塞哥維亞的兼併;另一方面。他極力支持俄國在東方的擴張,對中國東北、朝鮮進行滲透,企圖將禍水東引。後來要不是威廉二世自毀長城,將俾斯麥撤職,而日本又強勢崛起,最終在英國的扶持下,一舉打敗俄國,恐怕世界局勢將是另一番局面。

    然而現在世界歷史已經生了改變。在中法、中英兩場戰爭中覺醒的中國開始慢慢崛起,並且與美國、德國、俄國都建立了友好關係,那麼就需要為俄國這頭洪水猛獸找一個新的洩口。選取伊朗的好處在於,既達到了俄國走向大洋的目的,又避開了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和動地中海的傳統利益範圍,這樣一來,俄奧兩國才有了和平共存的基礎。起碼在俄國徹底吞併伊朗之前,俄奧安全有了保障,而就算是俄國佔領伊朗以後,相比於資源富饒的印度和東非這兩塊肥肉,地域狹勢力錯綜複雜的巴爾幹半島就是一根難啃的骨頭,俄國勢必不會捨易而取難。要知道,在廣闊還未經開的東非和富饒美麗的印度,有的是地方值得俄國的大軍去馳騁。印度洋廣袤的海域多的是空間讓俄國的艦隊去縱橫。

    而俄國侵略伊朗對於中國的好處。除了避免中俄之間可能爆的戰爭。為中國的快展贏得時間,還能吸引英國的注意力,充分揮其擋箭牌的作用。要知道,伊朗緊靠印度,幾乎從伊朗高原一下來,就是印度河平原,以伊朗沿海港口作為基地的俄國艦隊,將會使整個印度西海岸都處於俄國艦隊的巡航範圍內。俄國如果在這裡站穩腳跟,那麼英國人不管是海上還是陸上都將從此不得安生。因而可以想見,英國人不管想什麼辦法都會全力阻止俄國吞併伊朗。但正如前面所說的。在伊朗高原交戰對於,對於英國並不利,俄國隨時都可以把他們在歐洲的兵力通過伏爾加河和裡海源源不斷的運來,以英國現在那支陸軍想擋住俄國大軍是完全不可能的。到時英國勢必要進行全面的動員。在這種情況下,英國還能為日本提供多少支援?

    單獨的日本並不可怕,歷史上甲午中日戰爭之前,雙方的國力對比。中國還佔優,中國輸就輸在政府**,人民覺醒太晚。

    而這種情況,在方懷來到這個時空後,已經徹底改變了。雖然日本這些年在英法的支持下,展迅猛。尤其是軍事實力,更是膨脹得迅。海軍方面,購買了「大和武藏葛城九州」四艘巨艦的日本海軍,在艦船噸位上已十分接近中國,而在陸軍方面日本已經組建了十二個。師團,要知道,歷史上在中日甲午戰爭前,日本還只有七個師團和一個獨立旅。但中國的展潛力無疑要比日本大得多。經過這幾年高展,早已不是歷史上那個貧窮落後的中國可比。

    真正可怕的是有英國支持的日本。日本有不怕死的人,英國有花不光的錢,兩者結合就是這個時代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不見日俄戰爭中,連俄國也最終一敗塗地嗎?

    中日遲早都會有一戰,不管走出於歷史上的宿怨還走出自國家展的戰略考慮,雙方都必須打敗對方。日本需要中國的土地和資源,而中國需要一個。穩定的後方作為他爭霸世界的平台。這是一場國運之賭,看誰能夠最終獲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