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二百四十六章 公元1890(上)——出宮篇 文 / 半生恨雨

.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五年時間匆匆過去,歷史的時針很快就來到了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夏天。

    天津大沽港碼頭。

    秋日高照,海風習習,波光中時而反射出刺眼的光芒,打在進出的貨輪身上,晃得人一陣眼暈。作為京畿乃至整個華北的門戶,也是最早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大沽港儼然一派欣欣向榮的嶄新氣象。

    海岸山上,高達七層的燈塔已經聳立起來了,入港的航道也都放下了標識,青磚和洋灰砌成的小洋樓彷彿一夜間遍佈了整個港區,在一橫一豎的兩條大街旁,各式各樣的店舖鱗次節比,有中國人自己開的,也有洋人開的,貨物從麵粉、肥皂、洋布,到洋釘、螺帽、化肥不一而足。遠處,港區的外圍還在不斷建設,「咚」、「咚」的打樁聲不斷傳來,而在冒著黑煙的大沽船廠方向,又有新的廠房拔地而起,這裡幾乎是一天一個樣子。

    在港區的北面,離大沽口炮台不遠的地方,是北洋水師的軍用碼頭。北洋水師有專門的軍港旅順和威海,大沽口並不是它們主要的基地,但因為北洋水師實在是清廷的一塊寶貝,隔三差五的就要接受檢閱,所以在大沽港留了一個簡單的停泊碼頭。這裡只是用簡單的木柵欄與民用碼頭區分開,有時外地的船隻都會停錯了碼頭,這時也不過跟碼頭的胥吏通融一番也就卸了貨物,不過今天北洋水師的軍用碼頭卻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全部戒嚴了,港口的海面上還有蚊子炮船和魚雷艇來回巡邏。

    兩艘塗著大清水師特有黝黑漆裝的龐然大物靜靜地停泊在碼頭邊,八門305毫米的粗壯炮管從裝甲炮塔中伸出來,被水勇擦得一絲不苟的炮口反射著幽冷地光芒,顯得猙獰而恐怖。這就是亞洲第一巨艦。

    不遠處,德國大使裡克.海因茨注視著剛剛在大沽船廠接受完檢修的「濟遠」號和「威遠」號。毫無疑問。排水量達到7400噸地兩艦給人的映像是極其深刻的。海因茨雖然不是出身海軍,但因為家族的原因,對艦艇地知識是極為豐富的,這樣的一等重型鐵甲艦。就是強大的德意志也僅僅擁有兩艘,而這個一向被西方人視為蒙昧落後地國家卻擁有四艘這樣的軍艦,據說在上次的中英戰爭中,清國的海軍還俘獲了英國兩艘更加龐大的鐵甲艦。真是令人不可思議。只是這樣一來,清國的海軍實力在東亞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強大的地步,就是在世界上也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超過他。

    對此,海因茨微微產生了一些擔心,這個國家恐怖的發展勢頭是他親眼目睹的,一旦開啟了民智,整個國家就像上了發條一般,急速向前奔跑。天津、上海、廣州這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工業區的雛形,而且這種趨勢正在蔓延開去,毫無疑問。這個國家將經歷一場工業上地變革,儘管在公民的教育程度、社會體制上還存在著眾多不足,但以其龐大的市場、豐富地自然資源和近乎奢侈的人力資源。一旦讓其走上工業發展的快車道,國力必將急速膨脹,從而給世界格局帶來極大的震動。

    只不過這一切從近期看,似乎對德國沒有什麼壞處,偉大的德意志僅僅在太平洋上擁有幾個小島嶼。幾乎和清國沒有什麼衝突。更何況清國需要德國支持他們突破英國人地封鎖,同樣也需要德國地技術和馬克。在清國國力上升的過程中,德國將發揮全方面地影響力,從而給這個國家打上深刻的烙印,這無疑將為德國在遠東獲得利益帶來更大的便利。而這些在這幾年裡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應證。

    不過,海因茨認為,這一切都應該建立在一個基礎上的,那就是不與盎格魯-撒克遜人作直接的對抗。雖然海因茨從心底裡看不起那群靠海盜起家的長腿猴子,但他不得不承認,英國皇家海軍還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大不列顛王國幾百年間靠搜刮殖民地積累起來的財富也不是統一不到二十年的德意志帝國可以比擬的,帝國想要挑戰英國的位置,還需要隱忍和積累實力。

    因而在他看來,帝國在印度支那半島挑起的那場衝突無疑是愚蠢的。兩年前,帝國根據中德秘密簽訂的《宗主權轉讓條約》,對暹羅國提出外交照會,要求行使對暹羅國和在其實際控制下的南掌三國的宗主權。立即遭到了現任暹羅國王拉瑪五世朱拉隆功的斷然拒絕,而英法也以1855年與暹羅簽訂的《鮑林條約》為借口,譴責帝國此舉侵害了他們的利益。

    一直極力促成此事,並剛剛登上德意志帝國皇帝寶座的威廉二世當即惱羞大怒。他不顧首相俾斯麥的大力反對,派出了以兩艘薩克森級鐵甲艦為首的遠征艦隊。15000名德國士兵從本土出發,經德國在非洲的幾塊殖民地——多隆、喀麥隆、德屬西南非洲(納米比亞)、德屬東非(坦噶尼喀),到達暹羅。

    德國陸軍從普魯士時代起就是歐陸軍隊的典範,到普法戰爭中擊敗了法國後更是享有「天下第一」的美譽;而德國海軍雖然現在還不如陸軍那樣強大,甚至論及總噸位,還比不上近些年力量急速上升的中國海軍,但到底也是世界排名前五的海軍,無論是人員素質還是艦船數量都不是只有幾艘老舊魚雷炮艇的暹羅可以抗衡的。

    雖然暹羅國王拉瑪五世朱拉隆功一直致力於國內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改革和積極的建設。他廢除奴隸制度,興建學校、博物館、國立圖書館,並在國內修建了第一條鐵路,發展道路系統,創辦郵電局和其他現代化設施。歷史上稱他的執政時期為「維新時代」,實際上可說是泰國現代化的開端。而說實話,暹羅的實力也的確有很大的提升,朱拉隆功好不容易裝備起來的兩萬多近代化陸軍和一支由幾艘魚雷艇與炮艦組成的海軍,起碼在同時期的東南亞各國中絕對是首屈一指的。

    但如果他們面對的是德**隊又另當別論了,這支陸軍曾讓老牌列強法國也瑟瑟發抖,海軍敢在後來與英國一掰手腕的軍隊,絕不是暹羅軍隊可以抵擋的。更何況暹羅軍隊還要分散地防禦他們的幾個海港。

    毫無懸念之下,德國遠征軍很快就攻陷了包括暹羅首都曼谷在內的數個重要城市,然而對此早有準備的朱拉隆功隨即帶領他的軍隊退往了暹羅中北部的熱帶雨林,和德國遠征軍玩起了貓捉耗子的遊戲。

    兩年過去了,德國遠征軍依舊沒能完全控制整個暹羅,朱拉隆功的軍隊就像幽靈一樣攻擊著德國遠征軍,而他背後的英國也逐漸顯露出來。英國人雖然在緬甸折了銳氣,而且顧及德國領導的三國同盟與俄國聯起手來,不致於派兵干涉,但依舊通過出售軍火給朱拉隆功的方式參與了進來。

    所以,雖然前線仍不時有捷報傳來,但損耗同樣是驚人的。為了封鎖暹羅海岸,截斷英國人的援助,遠征艦隊需要長時間在海上巡邏,每月光耗費的煤炭就價值數萬馬克,而由於英**火商大都選擇從印度或孟加拉將軍火偷運到暹羅在印度洋安達曼海附近的海岸,再由暹羅人自己利用馬來半島上的山區偷運到北部,所以遠征艦隊大多數時候是在印度洋上巡邏。好在因為中國人奪下了緬甸,阻斷了英國人從陸上支援暹羅的道路,不然,他早就勸說皇帝陛下結束這場戰爭了。暹羅面向印度洋一側的海岸,平而直,幾乎沒有一個好的港口,或許能讓一些裝貨的小船停泊,但對於數千噸的大型軍艦來說無疑是天方夜譚。所以帝國遠征艦隊只能在中國緬甸的港口進行維修和補給,這又是一大筆費用,甚至帝國還為此幫助中國改造了仰光的港口和船廠。

    想著,海因茨有種感覺,大德意志帝國似乎上了那個中國皇帝的大當。不過好在中國人還非常在意與帝國的關係,不管是糧食、煤炭還是彈藥,出售給遠征軍的都是最好的,價格也僅比國內貴少許,而如果加上饒半個地球的運費,這自然便宜很多了。

    隨著兩國的關係日益增進,自己這個駐華大使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因而即便任期結束,他也沒有一絲慌亂,從老友寫給自己的信看,此次回去,自己還有可能獲得勳章,而讓海因茨更有信心的是,此次回國,他還擔負著一項重要使命,就是作為引導使,陪同即將訪問德國的中國皇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