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二百三十三章 文 / 半生恨雨

.    灤縣,夷齊廟。

    夷齊廟本是後人為紀念伯夷、叔齊二賢而建,原在永平府內。明景泰五年(1455)知府張茂遷改建於油搾.|門樓上石匾橫書「孤竹城」三個大字。廟門外左碑刻「忠臣孝子」,右碑題「到今稱聖」。北面以樓代門,樓為「清風樓」,高約兩丈。下臨滔滔河水,其險|=美。建築奇特。又有夷齊二賢故事,歷來為人稱道。不過如今這風骨獨存地夷齊廟卻成了叛軍的指揮所。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一身戎裝地世鐸高坐在首位,兩旁分別是執掌正紅旗地榮祿,執掌正藍旗地倭克津泰,執掌鑲白旗的恩澤和執掌鑲紅旗地長善,另外還有世鐸的愛婿剛毅和幾員年輕將領。

    「打了一天一夜,全亮有什麼動靜沒有?」

    聽到發問,肥頭大耳的恩澤連忙道:「不出王爺所料,那全亮果然畏懼王爺虎威,連夜把他的第二旅調了上來,如今他的後方已經空了。」

    世鐸呵呵一笑,看向站在恩澤身後的一員年輕將領道:「還是寶臣獻的好計。」

    被世鐸稱讚的乃是鑲白旗第二旅旅長鐵良,鐵良嘴角露出一絲傲然的微笑,不過很快就隱沒下去,只是淡淡地道:「全亮為人粗豪,卻又最是愛惜士卒性命,倭克津泰將軍猛攻一天,以傷換傷,他定會調第二旅上去增援,以確保縣不失,卻不防讓我抄了他的後路。」

    「好,」世鐸輕輕一擊掌,對鐵良道:「既然全亮已經中計,未免夜長夢多,寶臣速速趕至鑲白旗,率軍包抄縣。只要滅了全亮的禁衛十二師,京師就盡在我們的掌握之中。」

    「鐵良定然不負王爺所托。」

    左宗棠努力捂著自己的嘴,似乎在竭力地將咳嗽壓回自己地胸腔裡面,他的人瘦得已經形脫骨立,只有一對頗具威勢的虎目依然又大又亮。方懷站在他的身邊,低聲的對著地圖和他解說現在戰局的進展。

    「看來正紅旗、正藍旗、鑲白旗、鑲紅旗四旗在他們手上真的變了大樣,一天九次衝鋒,而且傷亡比率接近一比一,真是讓朕感到驚奇啊。」

    「皇上不必擔心,這不過是叛軍為了爭取時間抵死拚命罷了,況且經此惡戰對禁衛十二師也並非沒有好處,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

    卿過慮了,朕不是心疼禁衛十二師,哪有不上沙場能的。朕是在可惜正紅、鑲紅、正藍、鑲白四旗,都是我大清的武力,何苦自相殘殺。」

    左宗棠聞言默然無語,方懷見了拍拍桌子道:「好了,還是來說戰局,全亮已經把他的第二旅也填了進去,相信依托縣的地形層層抗擊,最少可以拖上十幾天。」

    看到方懷手指所指的位置,左宗棠微微定住了。良久。左宗棠突然沉喝道:「不好,十二師危矣……」

    方懷聞言大吃一驚,就聽左宗棠道:「本來十二師層層佈防,逐階分佈,便是為了拖延時日,縣守不住守三河,三河守不住守密雲,密雲守不住守通州,總之拖延到勤王大軍到來之日。卻不想中了敵人激將之計,把十二師一股腦聚到縣,若叛軍此時從後包抄,十二師恐有全軍覆沒之危。」

    方懷一聽心中已經涼了半截。猶自掙扎道:「全亮雖然生性粗豪,但也非魯莽之輩,縣附近地勢複雜,根本無路可繞。若是抄遠路,到時恐怕京城已是大軍齊集。」

    左宗棠微微搖頭道:「劍閣之險尚且有陰平小道,皇上難道忘記了那附近乃是正紅旗地圈地,要找一條小路。能有多難?」

    「那立即讓全亮率軍退外三河如何?」

    左宗棠依舊搖搖頭道:「此時撤下來已經遲了,叛軍數倍於十二師,一旦其離開固守的險要之地。必然遭到叛軍銜尾追擊。一場潰敗在所難免。」

    「難道十二師就沒救了嗎?」方懷飛快地思索著京城附近還有何處可以抽調出兵力。但思來想去,都是杯水車薪。而且十二師一旦大敗,京師的防備還是一個大問題。

    正當君臣二人冥思苦想的時候,外面小太監飛快地跑進來道:「啟稟皇上,馬玉昆率勤王大軍趕到了。」

    1886年7月11日,紫禁城之變第二天,馬玉昆率三十八騎兵師狂奔一晝夜,從河南安陽趕至石家莊,又從石家莊換乘火車趕到京城。雖然一路拋棄了所有火炮機槍等重裝備,但卻解了方懷的燃眉之急,槍炮彈藥京城的倉庫裡有,天津機器局也有,缺的就是人。

    13日,三十八師在三河發起阻擊戰,接應禁衛十二師突|||禁衛十二師全軍覆沒的下場。

    北京火車站始建於光緒七年(1881年)七月間,時任直隸道台的周馥提出修建從天津至京城地鐵路(後來這條鐵路成為京奉鐵路的一段)。但當時朝廷的守舊大臣怕鐵路經過破壞東陵風水,提出將終點由京東通州改定為京西盧溝橋,全路稱津盧鐵路。於是火車站修建到了正陽門甕城東側,稱作『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

    此時正陽門火車站站台上一片緊張繁忙的氣氛,往來車頭吐出地白煙籠罩了整個站台,光著膀子的民夫和士兵們都在繁忙的裝車。正陽門車站已經被緊急的擴大了。從京師鐵路局抽調地人員趕到這裡連夜施工,在局正詹天祐的指揮下增加了數條停留等候的車軌和卸貨的站台,而京城西郊幾家工廠地大量倉庫也全部被徵用了。但是繁重的軍運壓力,還是壓得正陽門車站喘不過氣來。

    一個火車頭拖著一列物資趕到車站,丟下車皮掛上另外一列車皮又掉頭開走。丟下的車皮周圍頓時湧上了大隊大隊地人馬,瘋狂地開始卸貨。山東機器局和天津機器局生產地開花彈、江南製造局生產的格魯森山炮、金陵機器局生產地克虜伯重炮、加特林機關鎗、江寧十一式迫擊炮、湖北槍炮局改進的新式毛瑟步槍,以及糧食、罐頭、軍服、被褥、槍支、擦槍用的牛油、餵馬用的飼料……各種各樣想得到想不到的物資流水一樣從火車車廂上面卸載下來。由已經眼睛熬得通紅的軍需官粗略點數就運進倉庫。

    不過一列又一列的車皮運來的更多還是人。兵部把直隸、山西、河南、山東幾省能搜刮的部隊全搜刮來了,民團、還未改編的綠營、旗營、練軍,這個時候就是拿人命換時間,拖得越久對朝廷越有利,假使被逼得遷都,就逞了叛軍的心願。以現在督撫諾大的權力,到時天下說不定會群雄四起。

    不過那亂軍還真是硬茬,民團、綠營、旗營、練軍上去了不下十萬,加上禁衛十二師和從河南安陽趕來的三十八師,竟然完全頂不住。這幾天一退再退,先是把縣丟了,昨天又把密雲丟了。據說鑲白旗硬是用一個旅衝散了五萬綠營軍。

    七月十六日這一天下午,在等候線上面還沒有卸車完畢的車皮被上面一聲令下,全部推開推倒。為新的軍列進站騰出位置!軍需官氣沖沖地找上了發佈命令地正陽門車站軍管總辦,這些車皮上面還有幾百噸的物資,就這麼不管不顧了?不過軍管總辦直甩給他一句話,這是軍機處直接下達的命令!那軍需官頓時蔫了,誰不知道現在軍機處代表著誰。

    下午五時的時候,就看見從美國進口的藍鋼蒸汽機車頭拖著沉重的軍列,呼嘯著開進正陽門車站。大地都隨著火車的行進在顫抖!平板車廂上面,用油布覆蓋著一個個長長的身軀。它們是大清帝國最強大的武器,120米和150米口徑的克虜伯重炮。實的身軀讓每一門重炮都至少需要兩匹以上的騾馬才能拖得動。

    它們是第二師的重炮團,也是全中國唯一一個重炮集群,第二師之所以被稱作要塞師,乃至後來成為赫赫有名的「帝國之盾」,有一多半是它們的功勞。

    此時袖標上還沒有繡上後世那「閃電盾牌」的標誌,而是御賜的「大武侖山」炮兵團的徽章。因為時間緊迫,能夠拖動這些重炮的重載車皮也是鳳毛麟角,所以「大武侖山」炮兵團的炮兵就守在自己心愛的大炮旁邊,冒著一路的大風大雨兼程趕到。火車站上面所有的人都在盯著這些身管粗壯的大傢伙,不少人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口徑的重炮。看著那些驕傲的炮兵向他們興奮地招手,車站裡不約而同地爆發出一陣巨大地歡呼。克敵制勝的法寶拿了出來,怪不得要緊急清除道路!那些亂軍要倒霉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