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二百二十八章 文 / 半生恨雨

.    紫禁城,西華門。

    依林阿算起來應該是滿洲正白旗都統訥赫勒的胞衣,不過從曾祖輩咸豐朝發跡後就疏遠了,到了這一輩依林阿還被選入咸陽宮官學,直至平步青雲作了正四品帶刀護衛。在別人看來他們一家真是祖上冒青煙,走了狗屎運了。

    只有身為家中長子的依林阿才知道這一切的原因,這都是因為自己的曾祖娶了一位鑲藍旗女子,而這位女子,也就是依林阿的曾祖母出身葉赫納拉氏。所以五十年來,他們一家才能扶搖直上,從人前人後的奴才,到現在走出去多數人都要稱呼一聲「爺」,也是為什麼依林阿一家能夠平步青雲,卻始終作不到什麼顯赫的大官。想想自己按年資,早就可以外放出任一鎮總兵,卻窩在這西華門當一個看門的,卻不都是那位的授意。

    光緒七年的時候,聽說那位被打入冷宮,依林阿也不是沒想過改換門庭,不過很快幾個比自己動作快的相繼暴斃,死得不明不白,而自己卻無端端升了一級。依林阿心頓時冷了下來,在官場上混的哪有沒做過幾件虧心事的,那位即使退居幕後,要捏死自己這樣不聽話的還是如同捏死一隻螞蟻一般。所以依林阿比以前收斂了許多,可謂夾起尾巴作人,而這五年來也確實風平浪靜,本以為可以安安穩穩了度餘生,卻不想前日隨飯菜送來的一枚臘丸還是把他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狂風暴雨中。一輛捂得嚴嚴實實地馬車疾馳而來。終於來了!

    依林阿第一個從城門洞裡走了出來,就在雨中攔住了馬車。馬車的御座上坐著一個老得快掉牙的老太監,臉上沒有一絲表情。此時車簾掀開一角,露出裡面的人。

    陰冷、心悸,各種感覺席捲而來,依林阿微微一哆嗦,趕緊施了一禮,回頭衝著城門的其它侍衛大聲喊道:「開門,放行。」

    馬車的車軸發出「吱呀」的聲響。車輪再次轉動起來,依林阿也走回城門洞內。抖了抖身上的水,旁邊一個新晉的侍衛靠了過來:「頭,什麼人啊。這麼大地譜!」

    依林阿瞥了他一眼,冷冷道:「問這麼多幹什麼,這宮裡的水有多深?知道得越多,腦袋掉得越快。」那侍衛「嘿嘿」乾笑兩聲。怏怏地退了下去。

    眼看馬車就要出了西華門,突然宮牆內側斜斜衝出一彪人馬,所傳服飾與禁宮侍衛大不相同,俱是清一色的新式軍服。為首兩人在馬上大喊:「傳皇上口諭。今夜任何人不得出入宮門。宮門侍衛速速截下前面馬車。」

    依林阿聞言頓時面無人色,在這紫禁城中有特權策馬狂奔除了皇上就只有皇上親點的御林軍。而為首兩人赫然是御林軍地兩位副統領,董恩平和張占奎。

    說起二人在民間都大大有名。薰恩平的父親乃是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的養子。薰海川幼年喜學各家拳術。及長訪師江南,在桃花山上見一年幼和尚不斷向樹擊掌。並盤樹繞行,董自恃勇武上前和小和尚交手,結果大敗。於是他請見老和尚,虛心求教,歷經幾個寒暑,盡得其藝;臨別時師傅叮囑:技藝已有成就,切忌少年氣盛惹事生非,董唯唯應諾。然而回家之後偶與人爭,以致出手傷人,官方緝拿甚緊,董遂淨身為閹,隱於京師肅王府中,做了一名司菜太監。一日,太極拳名師楊露蟬奉召在肅王府與府中拳師比武,連戰連勝,最後竟將一拳師擲於園網之上。是時薰海川手托菜盤由此經過,立即飛身上網救起拳師。薰海川遂與楊露蟬相鬥,雙雄對峙,勝負難分。從此太極拳與八卦掌各立門戶,桃李盈門,流傳後世。方懷前生雖未練過武,卻是聽說過這兩位在晚清武林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第二的人物。所以想方設法把二人弄入宮中,他回到這個時代地幾個心願之一就是要重振中華民族的尚武之心,為這個民族培養出強健的體魄。

    薰恩平乃是董海川門下最傑出的弟子,與大刀王五、張占奎以及楊露蟬門下最強地弟子楊承宏並稱宮中四大高手。

    至於張占奎,可能少有人聽過,實際在歷史上他乃是與他同鄉霍元甲齊名的人物。他的弟子韓慕俠解放前是黃埔軍校首席國術教官,擊敗無數外籍高手,打死天津擂台俄國大力士。韓慕俠在晚清武林榜上排在杜心武之下,位列第七,還要在燕子李三和少林海燈大師之上。

    自從將京畿各營編為禁衛軍後,皇城地守衛便略顯單薄,由是便有了這支御林軍。這御林軍雖只八百餘人,卻是皇上最親近地力量,長期駐紮在紫禁城內。看到他們,依林阿便知道今晚地事情敗露了,到時只要稍微一查,便可知道自己與「亂黨」勾結,少不了要在菜市口挨上一刀。

    卻說人到絕境多能做出瘋狂之事,依林阿卻是靈機一動,衝著西華門內一眾發愣的侍衛大喊道:「不要聽他們地,車上坐的上皇上,他們是要行刺皇上,大家護駕。」

    守宮門的侍衛都是八旗出身的子弟,武藝本事不去說他,一個個身份卻是不低,平日裡卻處處被御林軍壓上一頭,不僅薪俸不如,便是手上的裝備也是遠遠比不上,因此早有怨氣憋在心裡。此時不明情況下被依林阿一番鼓動,正所謂「功大莫過於救駕」,想到依林阿剛才的神秘和對車中人的尊敬,不由信了七分,竟都把槍端了起來。

    依林阿見此情形,端起手中的毛瑟對準馬隊就是一槍,頓時西華門內槍聲響成一片。衝在最前面的兩騎身形一矮。而後面地騎士則紛紛在馬上回擊。

    而此時那輛黑色的馬車竟不管飛來飛去的槍彈,硬是要往西華門外沖。馬車順著牆根斜斜衝出,眼看就要沒入宮門外的夜色之中。

    馬隊為首兩騎突然加快了速度,脫離了後面的騎兵,直衝城門而來。大雨之中只見兩匹無主的戰馬撒蹄狂奔,上面的騎士卻不見了蹤影,顯得極為詭異。不過依林阿此時卻顧不上害怕,和一眾侍衛瘋狂向兩匹馬射擊,最終二馬相繼發出哀鳴。跪倒在宮門不遠處。

    就在此時,原本無人的馬上突然竄出兩道身影,一個鷂子翻身落在城門內。「砰砰」一通槍響,包括依林阿在內的八名侍衛全部倒在地上。原來剛

    平和張占奎兩人使得是「蹬裡藏身」地絕技。所以見人。

    再看那輛馬車,此時歪歪斜斜停在牆根處。董恩平和張占奎相視一眼,各提手中短槍靠了上去。

    駕車的老太監身中數槍平躺在車轅上,已經沒了氣。而車簾上則滿是血跡。張占奎掀開車簾看了看,把手垂了下來,向董恩平微微搖了搖頭。長著一張莊稼人臉的薰恩平歎了口氣,不知是為車中的死者難過。還是鬆了一口氣。

    接到慈禧地死訊,方懷微微愣了愣神。想不到這個影響了中國半個世紀的女人就這樣去了,這一刻。方懷不由感歎生命的脆弱。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場面。也沒有留下什麼值得後世歷史學家研究地遺言,只不過簡簡單單地死在亂槍之下。想來她在這起事前夕露夜出宮。乃是為了一旦事敗也能有一條活路,二是擔心起事時宮闈之亂,畢竟每次兵變都伴隨著縱火、哄搶等不測之禍的發生。只是想不到最終他還是沒逃過這樣的下場,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慈禧,幾乎就是清王朝陰險、毒辣地代名詞,論及在政治上翻雲覆雨的手腕,實可以稱得上是這個時代的第一人。就說這一次,如果不是方懷心血來潮,突然擺駕景琪閣,恐怕中國地歷史又要回到老路上去,思及這一切,方懷不由一陣後怕。所以他才對慈禧下達了必殺令,哪怕背上一個不孝地罪名,也絕不能讓這個女人逃出宮去。一旦慈禧和世鐸那群人會合在一起,必定會削弱方懷大義地名義,畢竟慈禧是先帝同治的生母,還是很能夠迷惑一些滿清勳貴。方懷需要一場血來清洗舊地制度,卻不需要一場大的動亂。

    不過慈禧終究逃不過女人天生的缺陷,縱觀歷史上慈禧在幾次關鍵時候的表現便可以清楚瞭解到這一切。如果今日她不是急急忙忙逃出宮去,而是冒險留到禮親王世鐸起兵的那一刻,也許這個計劃連最後一個破綻也不會留下,而自己說不定真的著了他們的道。

    想到這裡,方懷實在有些唏噓,如果歷史真的有「假設」這一種說法,也許1886年7月的這場政變會讓後世誕生無數遐想,就像自己的出現不過是另外一個「假設」。搖搖頭,甩掉這些光怪陸離的思想,他得去應付另一場危機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