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二百零九章 暹羅灣大海戰(一) 文 / 半生恨雨

.    「翻開中國遼闊的版圖,從馬來半島到中國越南的金甌角向內凹陷,有一個深深的海灣。它是第三紀地殼運動的產物,在這裡,曾經的海洋霸主和替代者有過一場彷彿命運似的決戰……」

    1886年6月21日凌晨,南北洋聯合艦隊的第四次護航從西哈努克灣浩蕩出行,護送著多達5運兵船的陸軍駛向南面的馬來半島。相比前三次航行,這次的艦隊規模有所減小,開濟、寰泰、鏡清、保民等八艘快速巡洋艦沒有隨行,它們在前一天已經開往上海,保護在那裡裝船的第二師南運。不過指揮聯合艦隊的劉步蟾又把一直負責防守西哈努克港的「南琛」、「南瑞」兩艘巡洋艦加入護航編隊,所以艦隊實際上仍有13艘主力艦。

    在劉步蟾看來,這樣的力量足夠威懾英國遠東海軍了。顯然他還不知道「蠻橫」號、「厭戰」號、「塞沃恩」號到來的消息。南洋眾多的華人,讓中國獲取英國海軍的情報變成輕而易舉的事情,但也讓南北洋水師對於情報太過篤定了。

    實際上自緬甸戰爭爆發後,英國就在一直在加強遠東艦隊的實力,在毛淡棉不幸被俘的默西號就是從英國本土派往遠東的。蠻橫號、厭戰號和塞沃恩在英國發生三月大罷工之前就離開了,經過近三個月的航行才到達新加坡。

    其實英國遠東艦隊在艦船噸位、艦船數量上並非處於絕對地下風,只是因為四遠艦這樣不可抗拒的存在。才被迫採取守勢。而在得到蠻橫、厭戰、塞沃恩這三艘新銳軍艦的加強後,英國遠東艦隊實際上已經具備和南北洋聯合艦隊一拼的實力。

    此時13艘主力艦和5兵輪排成三列縱隊,以六艘軍艦為一隊,其中間一隊向前突400,左右兩翼的縱隊稍稍落後,這樣每一橫隊的三艘軍艦又可以組成一個三角陣勢。

    在19世紀後期,從風帆戰列艦時代過渡而來的近代化海更是具有著格外重要的意義。將單個的艦船組合到一起,使用恰當地隊列。有助於發揮集群的力量,使得軍艦的戰鬥力和生存力獲得倍增。

    但是,當時海上艦船編隊的指揮手段較為原始,主要為旗語號令。這種方式即使在平日正常航行時,如果用來指揮一隻數量過多,綿延數海里地艦船編隊,顯然也是力不從心的。不僅距離旗艦過遠的艦船可能無法識別清楚信號,同時存在一旦要表達的意思過於複雜,簡單地旗語容易引起歧義的弊端。到了戰時,旗語指揮就更顯得脆弱不堪。懸掛信號旗的繩索、帆,以及信號兵都會成為敵方火力重點攻擊的目標,而且蒸汽化海戰中瀰漫地煤塵硝煙。會使得戰場如同雲遮霧繞一般。即便是緊鄰旗艦的艦船。也有可能無法分辨清楚信號旗的內容。

    考慮到這些因素,如果僅僅依靠旗艦使用簡單地旗語號令指揮一支大規模地艦隊進行陣型變換或者作戰。很顯然具有著極大地技術難度和不可操作性,因而當時海軍界通行的規範就是把大艦隊拆分為多個有少量軍艦組成地戰術小分隊。曾參與接收「武」字級鐵甲巡洋艦回國的中國駐英使館外交官余思,在所著《樓船日記》中總結英國海軍章程的規範,將此概括為「……將戰之時,分三船為一隊,數隊為一軍,最為合宜……」,即每3軍艦編列為一個戰術分隊,再由數個戰術分隊合併構成一支作戰艦隊。這樣的好處是各分隊的軍艦隻要緊隨分隊的隊長艦進行運動,作戰時分隊軍艦之間能互相依托,分隊與分隊之間也能配合,即使失去艦隊旗艦的指揮,各分隊內的軍艦也可以協同行動,配合作戰,不至於落入被敵各個擊破的不利境地。

    受英國海軍影響較重的南北洋海軍同樣吸納了這一思想。在江南水師學堂編譯的海軍陣型規範《船陣圖說》中,雖然羅列了上百種陣型,但各種陣型的最基本戰術單位都是傳統的3艦制分隊。

    南北洋聯合艦隊所採用的陣勢可以稱之為三角魚貫陣,大體來看是一個三縱隊陣型,屬於待機陣型,這種陣型可用於停泊,也可作為日常航行時的基本隊形。但是三角魚貫陣又不同於簡單的三列縱隊,這個陣型中每一橫排的3軍艦都是一個戰術分隊,分隊

    3艦之間相對位置先後略微錯開,並不在一條直線上。列的犄角佈置方法,是嚴格按照了當時海軍有關戰時「全船不宜並行(如一字),亦不宜魚貫而行(如1字),應鱗次而前(如棋盤形)」的戰術標準,以利於機動,避免發生碰撞和炮火誤傷(平時正常航行隊形沒有此要求)。

    當然,海戰中也並非一定要3艦為一隊,江南水師學堂的《船陣圖說》中開篇第一句便是:「是書所列陣法,凡一陣之中,船數、隊數之多寡,皆可以意減增,原非一成而不變之局」,其意思就是:圖說中組成戰術分隊的軍艦數量,以及構成陣型的分隊數量都不是硬性的規定,一個戰術分隊可以由2也可以由4艦組成。可以在遵照分隊作戰法則的基礎上,根據具體的情況加以變通,靈活運用。

    這種小分隊,一般把同級的3軍艦編為一隊,因為編隊軍艦必須盡量在軍艦長度、機動力、最高航速等方面接近,以便戰時配合,共同動作。

    這可以從南北洋聯合艦隊這個時候的軍艦佈置看出這一原則。(從隊首到隊尾)

    左翼縱隊:

    中路縱隊:海天.~

    右翼縱隊:.:.

    由此可以看到,南北洋水師航行的陣型看似3縱隊,其實是由6錯列的分隊構成的一個六疊橫陣,從隊首開始,依次為:揚武、海天組成的快速巡洋艦分隊;應瑞、肇和組成的鐵甲艦分隊;定遠、濟遠、威遠組成的主力旗艦分隊;利濟、利運、大雅、永保、琛航組成的運輸分隊;勝利、凱旋、同安組成的鐵甲艦分隊;以及超勇、南琛、南瑞組成的殿後分隊。

    經過三次護航任務,南北洋水師的官兵已經對這樣的航行習慣了。早晨是清閒的時光,劉步蟾結束了他每日的巡查,來到軍官餐廳和代替琅威理出任海軍總教官德國人式百齡一起用早餐,並一邊討論艦隊的日常問題。早餐結束後的七點鐘,水兵們進行了換班,開始上午工作的人們在第二甲板中段的換衣箱裡取出自己的工作服,這些是新式的海軍軍服,上面繡著戰艦的名字、自己從事的職務和軍銜。

    上午十點鐘的時候,艦隊右前方的肇和號突然發現東南方向有濃煙冒起,而且飛速向南北洋艦隊方向移動,從來船的航速上,可以判斷出是一艘軍艦。「定遠」號隨即拉響了警笛,全艦隊進入戒備狀態。

    不過很快,「定遠」號桅盤上的哨兵報告,來船是一艘美**艦。各軍艦上的官兵頓時鬆了一口氣,劉步蟾隨即對哨兵下令道:「告訴他們,我們正在執行作戰任務,讓他們保持距離。」

    那艘懸掛著美國國旗的軍艦似乎沒有看清楚旗號,反而沖得更近了一點,直到用目測可以看清楚艦隊大部分軍艦而定遠艦打出第二次旗號的時候,它們才回了個「請勿誤會」的旗號,掉頭而去。

    發生的這一段小插曲並沒有影響到各艦官兵的好心情,現在戰事進行順利幾乎是全國皆知的事情,雖然水師沒有發揮多大作用,但也與有榮焉。

    陶公港距離西哈努克港272里,艦隊以8的巡航速度航行了一天半後,終於抵達了目的地。旗艦「定遠」的橫端隨即升起了「盡快卸船」的號令,登陸活動立刻開始。由於陶公港內水深較淺,大型船支只有在天文大潮時才能駛入,滿載著禁衛11師第一旅6000名官兵和大量武器輜重的5兵輪只有靠駁運民船來回運輸。

    禁衛11師師長鳳翔下令屬下的軍隊開始轉乘。早就等待在這裡的小型木質民船這時圍繞在運兵船左右,進行過駁作業,「定遠」、「濟遠」、「威遠」這時也從艦上放下吃水較淺的「定一」、「定二」、「濟一」、「濟二」、「威一」、「威二」6艘魚雷艇幫助拖帶木船。潮水般的陸軍人流從運兵船向海面上一艘艘小小的民船上慢慢傾瀉,這些民船大都被三三兩兩用纜繩連接在一起,再由魚雷艇拖曳著向上游對岸的義州方向駛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