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二百章 因萊族人 文 / 半生恨雨

.    「……深深影響我國中南半島地區的三河兩江,其中兩江都主要位於緬省境內。不過,與溫文爾雅,從中游起就主要流經河谷平原的獨龍江(伊諾瓦底江)不同,與長江一同發源於唐古拉山南麓的怒江(薩爾溫江)名副其實地要暴虐得多,它先後流經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撣邦高原,最後再在比勞山地附近流入安達曼海。全長3200千米,流域面方千米,其干流深切南北向縱列山谷,谷深流急,是典型山地河流。雖因主要流經山地,不利航行,成為東西交通的巨大障礙,但水力資源及其豐富,河口處年均流量8000立

    眾所周知,隨著國家東南和北方兩大工業區日趨飽和,國家已經公佈了「南進計劃」和「西部開發計劃」,試圖建立新興工業區。而相比西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南半島地區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充裕的人力資源,豐厚能源礦產,優良的港灣。尤其是越南、越北、緬甸三省因為開發較早,已經具有完備的工業基礎。然而電力問題一直是困擾這一地區主要制約因素。

    怒江豐富的水利資源似乎提出了一個解決的辦法。據水利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已準備在20年內在怒江上游修建3大型水電站。預計建成以後可以解決整個中南半島工業區的電力問題,而薩爾溫江較短地通航里程也將得到大大改觀。」

    ——摘自1952年219日期《循環日報》

    不管怎麼說。水流急的薩爾溫江為第四師提供了一條快速通道。東枝陷落得比預期還要快,馮子材和第四師還沒有打掃戰場就向南開進了。不過他們很快就發愁了,從東枝到馬來西亞足有數千公里,而且全是深山老林。崎嶇的山地對於有「山嶺之豹」稱號的第四師來說是幾乎沒什麼影響,但對於後勤補給的影響卻是太大了。

    第四師每個人身上就帶著十天的糧食,吃完了就只能去啃樹——然自得。建造高腳屋、佛寺,種莊稼,形成水上市集。

    即便是年過半百的馮子材此時也不由驚歎,尤其是看到漁夫們划船地方式更是嘖嘖稱奇。他們划船不是用雙手,而是用腳,並且是一隻腳!用腳和腿夾住木槳向前快速地划行。漁夫們的動作很是協調,左腳站在漁船的一端,右腳鉤住槳地中間向後划動,兩隻手則空出來拿著個網罩捕魚。

    當馮子材和扎拉剛剛登上因萊湖最大地一個浮島,立刻被幾個手持鋼叉地壯漢攔住,「外來人,說明你們的來意。」

    扎拉連忙上前解釋,聽到馮子材是天朝上國地將軍時,那幾個壯漢臉色明顯有所好轉。

    一個穿著綠色小褂的漢子微微撫胸,道:「尊敬的客人,請稍稍等候,我這就進去稟報族長。」

    馮子材也連忙撫胸施禮,點了.

    回事嘛。扎拉唯有回以苦笑的神情。

    不一會,就看見一個老得快走不動的因萊族老頭在別人的攙扶下,帶著一大幫人走了過來。看到馮子材,老頭連忙鬆開扶著別人的手,撫胸施禮:「尊敬的客人,不知你們的到來,阿達班失禮了。怎麼能讓你們在這裡站這麼久,快到寨子裡去坐。」

    馮子材見了道:「族長不用客氣,我等前來實是有事相求。」

    「眾佛說,善者應得菩提涅波耶,只要因萊族能幫得上忙的,我們決不推辭。」阿達班老頭斬釘截鐵地道。

    這回輪到馮子材不好意思了,只好隨著因萊族人進入水寨。到了寨子裡坐定,馮子材還沒有說話,就見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拜倒在他面前,馮子材看著依稀有點映像,似乎是克耶族族長麾下的一員小將,當初在聯軍大營還見過。馮子材驚詫地看看一旁的阿達班老頭。「族長,這是……」

    阿達班老頭這時道:「這個是我的大孫子,他父母去得早,一直是我看著。前些日子,他聽說他舅父帶著族兵入了義軍,便不知天高地厚跑了去,若非貴軍相救,恐怕他早已沒命回來。」馮子材聽著阿達班老頭的絮叨才知道,這個小伙子就是當初胡有慶用死救下的那兩個義軍將領之一,不由唏噓不已,當真是一啄一飲,莫非前定。

    馮子材這時拍拍仍跪在地上的因萊族小伙子,看得出那件事對他的影響還是很大:「小兄弟,這件事就算過去了,光馤他求仁得仁,也算死得其所。」

    阿達班一臉正色地看向馮子材道:「尊敬的客人,你前面說有事情需要我們因萊族人幫助,不知是什麼事情?」

    馮子材於是就把來意說了一遍,阿達班聽了不由沉默不語。馮子材見到阿達班的神色不由道:「族長請放心,我們絕不是白要貴族的東西,我們願意用錢購買貴族的漁船。」

    阿達班聞言不由笑了:「將軍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是想問將軍要這幾十條漁船是不是要用這些船裝糧食?」

    「是啊。」馮子材聞言點點頭:「莫非族長有何指教?」

    阿達班笑微微地搖手道:「指教不敢當。我因萊族人別的東西沒有,就是船多,十八寨哪家沒有兩三條船。將軍要想率軍順流而下,何不連人馬一同走江上運往下游?」

    馮子材聽了虎目生輝,看向阿達班道:「族長真能湊出如此多的船來?」

    阿達班笑著道:「這條江險峻得很,只有我們因萊族人知道急流、巖礁和淺灘,若是將軍同意,我願讓族人送你們一程。」

    18844,馮子材得到因萊族人的幫助,湊齊了幾百條漁船和用撣邦高原上盛產的木紮了上千支木筏。帶領第四師兩萬多人漂流而下,直取緬甸南部的阿拉干、丹那沙林和勃固三省。它們在第一、第二次英緬戰爭中被英國強行佔領。

    而這個時候艾勞弗德才剛剛收到東枝陷落的消息。隨軍報附送來的陣亡名單顯示,遠征軍又有一個師遭到重創,比利准將只帶了不到一個旅的兵力撤出東枝,艾勞弗德幾乎可以想像到他當時的慌亂。不過艾勞弗德愛莫能助,他的正面仍然面對中國人六個師以上的重兵,而且中國人的兵力還在不斷增加中。

    當然,說東枝的陷落對曼德勒產生了多大的影響也不至於。就算中國從東面包圍過來,他們仍要面對欽察關的堅固防禦,其結果恐怕會與第一次曼德勒會戰一模一樣。那中**隊突然襲擊東枝的目的是什麼?僅僅是為了繞開曼德勒攻下南緬甸嗎?那樣的話,他們恐怕要失望了,伊諾瓦底江充沛的水量,可以使英國大多數軍艦一直開到曼德勒,在大英帝國強大的海軍支持下,陸軍起碼可以守住沿海和沿江的土地。他估計以中國的後勤補給條件,現在的軍隊規模就快接近頂峰了,這樣的話,緬甸的局勢起碼可以維持下去,直到大英帝國緩過勁來。

    現在在南緬甸,遠征軍大概還能湊得出一個半師的兵力,艾勞弗德的命令已經發出,讓施帕德少將和比利准將最起碼保住仰光附近的土地,那是大英帝國反攻的基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