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一百八十七章 驚世 文 / 半生恨雨

.    1886年318,一個不是任何特殊節日的日子。對於這一天,方懷其實等了有一個多月了,以致他不停地修改自己的計劃,又不停地懷疑自己的決定,到底歷史上的事情還會不會發生,是不是因為自己的某些作為讓他們改變了。如果他們不發生。中國和英法真的開戰怎麼辦?

    別看他此時意氣風發,其實在方懷心裡,他已經十分焦慮。所以儘管過了子時才睡,但還不到四更他就醒來了,以致準備上朝時頭腦一直有些昏沉。就在方懷在幾個宮女的擺弄下穿戴朝服時,小德子一路小跑跑了進來。

    「啟稟皇上,歐洲那邊有消息來了。」

    方懷聽了一把撥開站在自己身前的宮女,幾步搶到小德子身前,扯過他手中的紙。看著看著,方懷不由得激動起來,終於等到了!

    英國工人舉行全國大罷工,工人提出保障勞動安全、提高工資待遇、縮短勞動時間等八項條件。這次大罷工使得英國近三分之一的工廠被迫停業,數千家工廠因此而倒閉,倫敦股市當即下跌數百點。

    英國的經濟低靡是從19世紀70年代::.鼎盛的時期,當時世40%的工業品由他生產,世界四分之易由他完成,這幾乎相當於法、德、美三國的總和。然而從1850——1870年的二十年間,英國地棉紡織工廠e83家。毛紡織工廠從1998家,增為2579家;毛紡織品出口額也增加了一點五倍。煤產量從4980萬噸增加到11200萬噸,生鐵產量從230萬噸增加到600噸,棉花消費量從5.9億磅拉至年鋼產量達到22萬噸。這樣瘋狂擴張工業規模,使得他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初,工業人口已經佔到總人口的62.8%。

    這樣龐大的工業規模必然需要龐大的市場,然而隨著德、美、意、俄等國工業力量的崛起,英國原本盤踞的市場份額逐漸萎縮,但這種萎縮因為他們那廣闊的殖民地而並不十分明顯。也使得英國人熱衷於開拓殖民地勝過更新他們的技術。然而當他們的殖民地達到二千二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幾乎世界每個角落都可以看到「米」字旗地時候,他們的殖民地再也無法擴大了,同時。他們的技術也落後德、美一段距離了。

    進入80年代以後,德、美就完成了對英國的貿易逆差,~進口地東西日漸減少,而且越來越多是英國殖民地出產的初級產品。而他們出口給英國的東西則越來越多,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許多英國人寧願用貴的「德國貨」和「美國貨」,這使得英國工廠地效益日漸降低。資本家不得不通過進一步剝削工人實現他們的利益。

    這種矛盾的累積到了1886年終於到|全國性工人組織——職工大會(工聯)秘密策劃了這場席捲英倫三島地大罷工,這是英國工聯第一次走上英國的政治舞台。也就是從這次以後,他們逐漸擴大了影響。在工人中建立了聲望。最終發展成為了後來赫赫有名的英國工黨。

    方懷拿到這張電報紙。激動得在養心殿裡轉了十來個圈。歷史還是按照他巨大地慣性在向前運動,雖然他改變了中國。但卻不妨礙英國經濟低靡和生產效率底下所產生地矛盾,中國等待地機會終於到來了!跨過英國這道坎,將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阻擋中國前進的步伐。

    他連忙讓小德子去催促兵部和海軍衙門,讓他們立即給各地發電報,除了新疆、蒙古、東北地六個師和京城的衛戍部隊,其他換裝完畢的新軍一律向西南調動,南北洋水師前出到西哈努克港,利用西哈努克灣天然的優良港灣,那裡正在興建一個軍民兩用港口,目前他已是中國最南端的港口。它扼守著整個羅灣,對面就是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馬來半島。

    消息傳到世界,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特別是兩天後,以索爾茲伯裡為首的英國保守黨內閣被迫下台,更讓人們意識到事情的嚴重。工人們揮舞著標語在街上遊行,聲明如果不答應他們的要求便不再去上班,而工廠主寧願工廠停工也不願意增加工人的薪水,因為那樣他們幾乎無錢可賺。倫敦街頭亂成了一片,這樣的時候,不要說進行戰爭動員,服役的部隊甚

    來維持秩序了。

    而原本關心著遠東局勢的政治家們意識到,英國對中國的戰爭威脅恐怕也只能停留在威脅上了。尤其接任英國首相的是自由黨人威廉-格萊斯頓。這位優雅的爵士一直是英國「光榮孤立」的代表。在他1879年那篇舉世聞名的演講稿《論內「……我的外交政策第一原則是:搞好內政。……我們應避免多餘的令人困擾的義務。我們可以炫耀這些義務,吹噓這些義務,我們可以說你們是為國家著想的。我們可以說英國人現在能夠在國際上昂起頭來了。但是,先生們,這一切會有什麼結果呢?結果是,我們的義務增加了,而力量卻沒有增加;我們減少了實力,破壞了實力;我們實際上削弱了帝國,而不是增強了它。我們使帝國履行職責的能力下降,給子孫後代遺留下的寶貴東西越來越少了。……

    我們應該承認所有國家享有平等權利。你可以對某一國家給予比對其他國家更多的同情。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對某國必須給予比對別的國家更多的同情。通常,你們最同情在語言、血緣、宗教上有著最密切聯繫的國家;或者其境況在當時最值得給予同情的國家。但是,就權利而言,大家一律平等。你們沒有權力建立一種體制,在那種體制下,某一個國家的道德品行受到懷疑,或者受到監視,或者經常挨罵。」

    果然,他一就任首相就立刻發表了這樣的演說:「我們不應該深陷到歐洲大陸的爭鬥中去,那樣只會讓帝國背負喘不過氣來的義務,或許明天我們就有可能把家人送上戰場。帝國的生命線在於自由的貿易,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任何東西。戰爭只是維護這條生命線的最後手段,之前我們應該考慮的是經濟和外交手段……」

    威廉-格萊斯頓伯爵否絕了前政府與法國聯合出兵中國的提案,用他的話說:「我們應該算一算得到了多少,又失去了多少。用埃及去換緬甸,為了一塊被原始叢林覆蓋的土地去招惹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仇恨,上這都是愚蠢的行為。」不過他同樣沒有招回龐大的遠征艦隊,艦隊將依舊在印度集結,然後駛往遠東。即便是和平也是需要實力來保證的。

    對於這位伍德羅.威爾遜的偶像,方懷對他的映像還是蠻深的。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他曾一力反對帕麥斯頓的發動侵華戰爭,當然貓哭耗子並不見得有什麼好事,不過他主張的外交政策對中國來說十分有利。

    可惜幾個月後的英國大選中,他又會被已經下台的索爾茲伯裡取代,這都是沒有辦法的事。威廉-格萊斯頓代表的放任自流的自由資本主義政策根本無法改變英國現在的經濟問題,自由資本主義被國家資本主義取代這是歷史的必然。

    最後還是這次匆匆下台的索爾茲伯裡找到了解決英國經濟危機的辦法,那就是利用軍備擴張帶動英國工業的發展,最有力的證明就是其後英國海軍的擴張。後世曾有人認為歐洲的海軍軍備競賽是由德皇威廉二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挑起的,其實威廉二世要到1890解除俾斯麥首相職務後才真正掌握德國政權,尼古拉二世更是到1894才登基,而索爾茲伯裡早在1888年就公佈了所謂的軍的實力要超過世界第二、第三海軍強國艦隊實力的總和,即英國皇家海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兩個國家的海軍同時對抗。

    從1886年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式軍艦服役,這還不包括那些魚雷艇、炮艇,這使得英國造船工業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而規模不斷擴大造船工業也解決了一部分英國產業工人的就業問題。

    所以自己必須利用威廉-格萊斯頓這短暫的在位時間,為中國爭取更多的利益,一旦讓信奉殖民擴張的保守黨再次掌權,必然會再次敵視中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