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一百四十二章 亂 文 / 半生恨雨

.    「先生們,打起精神來,難道你們的勇氣連中國的那些黃種矮子都不如嗎?二十五年前,我們曾經打進了他們的首都,我們讓他們的皇帝遠遠地向北逃跑,但現在我們竟然被這樣一個弱小的國家打得狼狽不堪,你們不覺得恥辱嗎?」洛克中校掃視了指揮部裡的一眾軍官,用他那沉厚的聲音道,看到所有人都抬起頭來,洛克中校滿意地點點頭:「現在報備防禦態勢。」

    「是,長官。守衛指揮部的是第一營第一連和團屬警衛連,在他們的正面還有第二營和機槍連組成第三道防禦,用以屏障指揮部和炮兵陣地,輜重方面除了輜重連,還增派了第二連,他們將守住通向欽察關的谷口並隨時準備接應援軍。另外,前沿的兵力正在收攏中,大致估算,一個小時候可以整編出兩個步兵連。」

    洛克中校點點頭,對自己佈置比較滿意,雖然被中國人偷偷運到前沿的火炮打了個措手不及,但中國人擁有的應該只是些輕型火炮,這在雙方的火炮較量中就可以看出,這樣一來重炮優勢就還在自己手中,只要能壓制住中國人後續增援的兵力,就可以從容吃掉鑽進自己防禦陣地的這一股中國小部隊,重整防禦,那樣勝利依然站在自己一邊。這時一個站在沙盤前的參謀突然出聲道:「長官,中國人的突擊的路線十分古怪。」

    「哦,怎麼了。」洛克中校幾步走到沙盤前。

    「您看。他們前進方向上是一處斷崖,那裡根本沒有路。」

    旁邊有人笑道:「看來中國人地好運用盡了,在我們的包圍中竟然慌慌張張撞到了這樣的死路上,我們應該立即收攏防禦,把他們合圍在這裡。」

    洛克中校沉吟不語,良久方才向身邊的參謀點了點頭,不過等參謀離開後,他轉過頭仍雙眼緊盯著沙盤。

    難道中國人折騰了半夜就是為了把這樣一支部隊送到絕路上來嗎?洛克中校有英國人的固執,卻並不狂妄。從這一夜的進攻,他已經認識到中國人的戰鬥力已經不輸於歐洲的部隊,甚至在戰鬥精神和某些武器上還要超過歐洲軍隊,起碼他還沒聽說歐洲軍隊中有裝備那種便攜式手榴彈和那種隨時可以轉移陣地的火炮。而且他早就聽說中國是一個富有謀略地國家,這個國家在兩千多年前就誕生過一位偉大的軍事家。但如果不是這樣,他們這麼做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洛克中校插著雙手沉思著,中國人要想打敗自己光靠他們突進來地這支小分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非他們能佔領自己的指揮部,且不說光指揮部的防守兵力就已經超過了中國人突進來地這支力量,如果中國人真的進攻自己的指揮部,自己佈置在三線陣地上的兵力隨時都可以回防。那樣中國人才真正是死定了。除了指揮部還有哪裡呢?洛克中校地目光在沙盤上掃視著,洛克中校覺得自己的思維陷入了一個死胡同。

    他不得不重新整理思維,既然打敗自己光靠這支小分隊做不到。那麼他們必須接應後續部隊。但他們的後續部隊被自己地炮群壓制……炮兵陣地?洛克中校目光突然掃到自己地炮兵陣地。從沙盤上看,自己地炮兵陣地就在中國人前進的那處斷崖下。相距不到一英里。

    洛克中校頓時覺得頭皮發麻,大聲叫道:「通信兵……」

    就在這時,一聲驚天動地地巨響傳來,仿如天空中打了個悶雷,震得指揮部頂部的沙土簌簌而下。

    一個參謀抓起電話狂喊道:「怎麼回事?發生了什麼事?說話……說話……」

    洛克中校攤坐在指揮部的椅子上,因為他已經聽出這聲巨響是從炮兵陣地的方向傳來的。

    太陽再一次在克欽山頭升起,漫山遍野都是被炸得焦黃的泥土,叢林的樹枝已經被燒得光禿禿的,仍舊「辟辟啪啪」爆著響聲,第二旅的士兵正在滿山遍野撿拾著裝備,馬爾步槍、恩菲爾德步槍、加特林機關鎗、75mm步兵炮丟得到處都是。

    一隊隊高舉著雙手的英軍士兵被押往後方,他們都是英軍撤退時沒來得及撤走的,洛克在炮兵陣地被帝**搗毀後,便壯士斷腕,當機立斷地選擇了撤退,最終保住了後備陣地上兩個營英軍的兵力,不過也因此將前沿陣地上的英軍陷入了絕境。

    早已蓄勢待發的第二旅31團、32團53從東、西、南三個方向發起了總攻,潮水般的兵力瞬間淹沒了英軍已經寥寥無幾的反抗力量。這些俘虜的英軍士兵將被押往後方,為正在修建中雲貴公路和京漢鐵路貢獻一份力量。

    山崗上,一群渾身帶傷,四處纏著繃帶的帝國士兵相互攙扶著走了下來,所有他們經過的地方,士兵和軍官無不舉手敬禮,無關乎軍銜、無關乎建制,這裡只有對英雄的尊敬。

    如果沒有他們,也許今天就是成敗上千的傷亡,甚至當欽察關的英軍趕來後,能否拿下克欽山都是個問題。兩百多人的突擊隊,依然能夠站立的只有一十三人。

    「啟稟皇上,杭人胡光墉,富坷封君,為近今數十年所罕見。而荒淫奢侈,跡迥尋常所有,此人所娶的十二房姨太太個個正值花季,美若天仙,號稱+之休憩場所——嬌樓,極其奢華,耗資數萬。四

    秀麗風景,又以西湖、蓬萊仙閣等景觀點綴,使姬妾每晚隨手拈牌招姬妾入寢。如今此人又在江南囤積居奇,致使生絲之價猛漲。各國洋商怨聲載道。」

    「胡光墉此人能有今日之富,乃食國而肥,其掌管東南四省稅銀代收之事,不思為國效力,卻時常挪用稅銀為己所用。臣聞近年其所囤積之生絲耗銀過兩千萬兩,皆乃挪用稅銀所購,皇上可派人前往江南讓其立即押解稅銀上京便知分曉。」

    ……

    方懷看著下面御史一個一個跳出來,眉頭不由皺了起來。眼前浮現出那個像浪子而不像商人的老頭。中等地個頭,平凡的相貌。眼睛裡滿是玩世不恭的神情,而嘴角總是帶著玩味的笑容。「一不做官,二不圖名,但只為利。娶妻納妻,風流一世,此生足矣

    胡雪巖奢靡又不是一天兩天了,而囤積生絲也不是今個開始的事。怎麼突然跳出這麼多彈劾他的人來。而且矛頭直指胡雪巖挪用稅銀的事情,其實從同治朝慈禧准了胡雪巖代收四省稅銀,他挪用稅銀就是明眼人都知道的事情,這世上哪有錢過手而不生利的。而且他多年來一直足額準時把稅銀交上來,無有缺漏。

    當下方懷便沒有表態,而是讓人把近期南邊地報紙拿過幾份來。再讓小德子拍封電報去問問劉坤一最近發生了什麼事情。

    等看過報紙和發回的電報。方懷嘴角不由劃過一絲冷笑。「江南掀起擠兌風潮。阜康幾遭圍困。」、「生絲近似黃金,天價洋人拒買。」一面叫手下瘋狂擠兌阜康錢莊和當鋪的存銀。一面讓洋人拒買胡雪巖手裡的生絲,徹底掏空胡雪巖地流動資金,最後再逼他傾家蕩產把稅銀提前交出來,歷史上胡雪巖就是這樣被幹掉的,想不到推遲了一年,事情還是發生了。

    不過一個胡雪巖還不至於讓李鴻章動用如此多的關係,他的目標是左宗棠啊。看來李鴻章被自己重用左宗棠刺激得不行,又忍不住出手打擊自己地政敵了。

    胡雪巖與左宗棠結識於危難,相熟於江湖。左宗棠一生,確有艱難困苦、十分沮喪的時期,不過即使在他最「背」的日子裡,也有一個人不離不棄地在物質和精神上向他提供幫助,助他度過生命的低潮,那就是胡雪巖。

    1862年,太平軍攻陷杭州,浙江巡+亡。經曾國藩保薦,左宗棠繼任浙江巡撫一職。而此時,左宗棠所部在安徽+候,左宗棠結識了胡雪巖,胡雪巖在三天之內為他籌齊了十萬石糧食,幫助左宗棠順利進軍浙江,而後在福建辦船政局,在甘肅辦織呢局,在西北平亂,用西洋機器開鑿徑河,在每一塊左宗棠地勳章上,都應刻上胡雪巖的名字。

    甚至最後胡雪巖傾家蕩產,也是因為他始終堅守這份友誼。歷史上,從1881年開始胡雪巖不斷地囤積生:|8000包,超過了上海生絲全年交易量的:.為提高,而當時地絲工廠大都控制在洋人手中,這使得洋人不得不拿出更多地錢來買中國絲農手裡的生絲,使得絲農大為獲利。不過這樣也同樣佔用了胡雪巖大量地資金,本來胡雪巖應該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戰略和管理的調整,在高位拋出部分生絲,或者自己買入絲廠自己加工,又或者在金融業中及時緊縮,即使有所損失,也只是傷其皮肉,不致於一敗塗地,傾家蕩產。

    但當時正值中法戰爭迫在眉睫,一觸即發,左宗棠是主戰派,李鴻章是主和派,雙方的鬥爭更加激烈。左宗棠要積極備戰,就要用錢,胡雪巖為了支持左宗棠,開支和負擔大大增加,而李鴻章這個時候定下了「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的政策,派出大批人掀動擠兌風潮,使得胡雪巖不得不賤價出賣手裡的生絲,李鴻章又在這個時候勾連洋人拒買胡雪巖的生絲,最終使得胡雪巖數千萬的家財在幾天內煙消雲散。

    是時,業已封侯拜相的左宗棠格於官商界限,無法施以援手,只得眼睜睜看著故友傾家蕩產,鬱鬱而終。胡雪巖死後,左宗棠曾說:「君父之恩,略已報矣,胡光墉之恩,未能報矣。」語畢,老淚縱橫。

    胡雪巖以『仁『、『義『二字作為經商的核心,善於隨機應變,卻決不投機取巧,他富而不忘本,深諳錢財的真正價值,大行義舉,在左宗棠任職浙江巡撫期間,胡雪巖曾管理賑撫局事務,他設立粥廠、善堂、義墊,修復名寺古剎,收鹼了數十萬具暴露荒野的骸骨;恢復了因戰亂而一度終止的牛車,方便了百姓;在1875由於戰亂、疫病等原因,死亡率劇增,人口負增長之時,胡雪巖邀請江浙一帶的名醫研製出「諸葛行軍散」、「八寶紅靈丹」等藥品,贈給受災區民眾。他的一生可以說仰無愧於國家,俯無祚於知己,稱得上真正的男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